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明代《伤寒论》文献,指出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温病学说具有多方面影响。认为明代《伤寒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义伤寒病,包举温病之内容。明初的《伤寒论》研究,及时拨正了以伤寒方统治温病,和刘河间等家例用寒凉,“以伤寒一断为热而无寒”之偏,奠定了深化温病研究之基础。明代伤寒学者对多种温热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规律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丰富了温病辨治方法。明代的《伤寒论》研究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明代《伤寒论》文献,指出明代《伤寒论》研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病学说直接受其催化而趋于成熟,明刻本《伤寒论》为后世提供了研究依据,重编整理导致了后世编次方法之多样,学术论争深化了后世的《伤寒论》研究。认为明代是《伤寒论》研究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代的《伤寒论》研究影响并规定了清代乃至近代的《伤寒论》研究模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有关六经辨证方法之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则《伤寒论》中所论属于狭义之伤寒;但通过文献研究,已经明确了“伤寒”并无所谓的广义与狭义之分[1],这对于正确理解仲景为认识伤寒病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其临床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谈及《伤寒论》的辨证方法时,除了公认的六经辨  相似文献   

4.
伤寒病与六经辨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六经辨证是适用于多种外感热病还是伤寒病?六经辨证是否同时既适用于伤寒病又适用于杂病?涉及到如何看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对《伤寒论》一书性质的探讨,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只适用于狭义上的伤寒病。  相似文献   

5.
“伤寒”一词较早见于《内经》、《难经》,有广义、狭义之分。认为《伤寒论》之“伤寒”另有深意:古人因气候、社会等因素而重视寒邪,故以伤寒病统领外感诸病;《伤寒论》重视寒邪伤人,所谓伤寒,即是寒邪伤阳之意,而阳气为病,一则阳虚,一则阳郁。伤寒与阳虚、阳郁当为互辞,《伤寒论》中始终贯穿着阳虚、阳郁之病机。  相似文献   

6.
宋金元时期出现伤寒学术史的第一个高潮期,由于受到宋代经学学风的重大影响,伤寒研究明显表现出宋学经典辨疑思潮的学术特点。宋儒"以己意解经""议论解经"的方法在伤寒学术研究中成为主流,大多数医家论伤寒基本脱离仲景《伤寒论》原文,发挥仲景未尽之意,补未备之方。宋儒的疑古思想转化为后世朱丹溪的错简重订论,为明代伤寒学术争鸣之发端。此时汉唐经学的影响仅见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以经证经,朴实解经,是宋金元时期唯一一部全面注释《伤寒论》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就是"论伤寒"。在仲景前后那个时代"论伤寒"的诸家中,张仲景是影响最大的一家,但不可能是唯一的一家。历史的偶然和必然,使今人只见到一部比较完整论述"伤寒"的《伤寒论》。医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伤寒"的再认识和新探索,从而在中国医学史上,形成了内容庞大的"伤寒病学"或"伤寒学"。伤寒学的定义可以借鉴现今温病学定义的表述形式。《伤寒论》是庞大的"伤寒学"体系中一支根深叶茂的主干。《伤寒论》是"伤寒学"非常重要或最主要的内容,但不是"伤寒学"的全部,"伤寒学"绝不等同于《伤寒论》。以伤寒病为对象研究伤寒病和以《伤寒论》为对象研究《伤寒论》,是两个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首次逐条注释《伤寒论》全文。明清时期,由于宋版《伤寒论》流传较少,而《注解伤寒论》加有注释,易读易解,遂成为明清时期医家学习《伤寒论》的主要读本,流传较广。此书除元代刊本外,明代亦有多种刊本。考诸史志书目,可知《注解伤寒论》明代刊本主要有:熊宗立种德堂正德己巳刊本、嘉靖二十四年汪济川刻本、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刻《仲景全书》本、万历二十九年吴勉学刻本等。森立之先生对《注解伤寒论》版本进行了研究,认为熊氏种德堂刊本是据汪济川刻本而重刻。对此,冈西为人先生在《宋以前医籍考》中提出异议:“按《经籍访古志》云:如熊氏明德堂刊本,据汪刻而重刻者。所谓明德堂,种德堂之讹明矣。  相似文献   

9.
伤寒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所撰写的有关伤寒学说的书目数量极多,内容亦十分丰富。文章以现存历代伤寒书目的内容为研究基础,将624种书目初步分为7类,分别为《伤寒论》本书、《伤寒论》原文注释、《伤寒论》理论发挥、《伤寒论》临床应用、《伤寒论》相关歌括、伤寒教材及其他伤寒相关书目。通过探究此7类书目在历代伤寒学说研究内容中的地位,了解伤寒学说在不同时期研究重心的转移以及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发展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之"水气",既为病因,又为病机。疏理《伤寒论》原文398条中水气为患占26条,约占7%;原文对水气为患的论治,不仅适用"伤寒"变证,更可治各科水气为患诸疾,所述证冶方药,均已成为指导临床的有效经方;研究《伤寒论》原文水气为患的证治特点和治法方药,是研究《伤寒论》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成书于古代,但其量化分析的思维方式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合。通过对《伤寒论》的原文分析及方证探索,从新的视角阐述了《伤寒论》中的量化思维。主要从时间量化、程度量化、数量量化3个方面,体现贯穿于全书中的量化思想的应用,便于《伤寒论》初学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有67位学者、撰68本伤寒著作,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著述使伤寒学进入健盛时期。现评述其特色,以就正于同道。创错简三纲争鸣之端《伤寒论》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整理及金元成无已注释后,得到较广泛流传。自西晋以来,研究《伤寒论》医家逐渐增多,但大多注重于语句的诠释。至明代伤寒学家方有执始创错简三纲学说重订《伤寒论》,并与张卿子“尊王(叔和)赞成(无已)”学术流派相争鸣。  相似文献   

13.
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只能遵照《伤寒论》的原文,研究其固有的内容,不能以己意篡改原文。学习前人的注释,但不能囿于或盲从前人的注释。在前人的注释中,可见句读误断而释误者,不明体例而释误者,未详词义而释误者,不明事理而释误者,不辨通文而释误者,不明语言特点而释误者等等。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应当运用校读的方法,从仲景书中找出本证本训,让《伤寒论》自己为自己作诠解,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作注释,从仲景书中求索其用药思路,而不应当把后世的诠解混同为《伤寒论》的内容。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既是研究《伤寒论》的方法论基础,又是学习和研读《伤寒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只能遵照《伤寒论》的原文 ,研究其固有的内容 ,不能以己意篡改原文。学习前人的注释 ,但不能囿于或盲从前人的注释。在前人的注释中 ,可见句读误断而释误者 ,不明体例而释误者 ,未详词义而释误者 ,不明事理而释误者 ,不辨通文而释误者 ,不明语言特点而释误者等等。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应当运用校读的方法 ,从仲景书中找出本证本训 ,“让《伤寒论》自己为自己作诠解 ,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作注释”,从仲景书中求索其用药思路 ,而不应当把后世人的诠解混同为《伤寒论》的内容。“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既是研究《伤寒论》的方法论基础 ,又是学习和研读《伤寒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有关《伤寒论》广义狭义之争,由来已久。广义论者强调《伤寒论》中方药寒温兼俱,外感杂病均可运用,故属广义无疑,否定寒温殊途。同时还强调,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研究《伤寒论》,才不失《伤寒论》为群方之祖的学术价值和地位。狭义论者强调《伤寒论》所用多是温散、温通、温补类方药,虽有寒凉泻下诸方的运用,但为数相对较少,且多针对邪气内传或失治误治引起的变证、误证,可见《伤寒论》确是总结狭义伤寒诊治规律的专书。同时还强调,《伤寒论》的学术价值核心并不只是在创建狭义伤寒诊治体系上,而是在创建这一体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整体恒动理念的全面贯彻实施,这也正是后世临床广泛运用的落脚点。平心而论,二者的认识对学习继承《伤寒论》都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不能简单否定或简单肯定。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保胃气”法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一部上承《内》《难》,下启后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古典医籍。论中有许多条文涉及了胃气,对胃气的保护和治疗均有独特见解。“保胃气”在《伤寒论》中不是一种单纯的治法,而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法则,它体现在伤寒病辨证论治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伤寒论》类方研究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伤寒论》类方研究的学术意义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210029)主题词《伤寒论》,类方打乱《伤寒论》原有以六经为纲的编次顺序,改为以方剂为中心的分类形式,从逐条解释原文,转向归纳分析方证药证,这是18世纪以后我国及日本《伤寒论)研究的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全书中共有33条涉及到针灸疗法,明确提出的穴位有风池、风府、期门、肺俞、肝俞、关元和大椎穴。笔者以“期门”穴为例,谈一下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期门乃足厥阴经的末穴,为肝之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之会。十二经气血运行始出于手太阴肺经之云门而终入于足厥阴肝经之期门,如是循环,故期门穴为气血归入之门户,针刺期门有着泻肝实、清肝热、清血室邪热之功效。《伤寒论》中共有6条原文涉及到应用“期门”穴治疗病证。主要有伤寒病中的肝邪乘脾、肝邪乘肺、热入血室和误用汗法后热邪入于肝经的谵语,以…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经典必修课程,近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伤寒论》的理论何以能经久不衰?为什么对临床各科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其根本原因是《伤寒论》中所体现、所揭示的辨证思维方法,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具有着普遍的指导作用。研究《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进一步深入学习《伤寒论》的主要内容,通过领悟《伤寒论》原文中蕴含的临证思维规律,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和治疗水平。因此在系统学习《伤寒论》课程之后,我们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选修课。试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伤寒论》辨证思维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伤寒论》辨证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作者开设《伤寒论思维与辨析》课程的实践过程及体会,同时对教材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通过举例分析仲景方组方、药物选用及煎服法来探讨《伤寒论》中护正以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和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从而揭示《伤寒论》治未病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