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镍钛合金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后不同时间血浆镍离子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7头实验动物猪使用自主研制的镍钛合金左心耳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3月、6月取外周静脉血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离子含量。结果血浆镍含量于术后1个月达高峰,由术前的0.017±0.005μg/ml升高至0.055±0.013μg/ml(P〈0.001),术后6个月基本回复至术前水平(0.018±0.044μg/ml,与术前相比,P〉0.05)。结论镍离子自植入的封堵装置释放导致血浆镍离子含量的升高,于术后1个月达到浓度高峰,装置表面内皮化阻碍金属离子的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国产新型镍钛合金双盘状镍钛合金封堵器封堵犬左心耳,评估该封堵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选取12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封堵实验犬左心耳,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3、6个月通过心电图监测、房间隔穿刺造影、经食管超声、病理检查等方法检测封堵器的位置和植入效果.结果 术中即刻12只实验犬中11例成功植入封堵器,1例术后发生封堵器脱落.2例因术中封堵器大小不合适,回收后更换合适封堵器成功植入.术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和左房造影检查可见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3例实验犬左心耳封堵后出现少量分流,余实验犬左心耳被完全封堵.术后1、3、6个月时造影结果可见封堵器无移位,无残余分流,且对冠脉血流无影响.术后6个月经食管超声复查和病理检查可见左心耳被完全封堵,封堵器表面与左心房内均无血栓形成,肝、肾、脾无栓塞或梗死灶,且封堵器表面完全被内皮细胞覆盖.结论 国产新型镍钛合金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该封堵器行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切实可行,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3种不同形态左心耳封堵器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初步植入经验。方法应用3种封堵器,对60例CHADS2评分≥1分且不适宜口服华法林钠长期抗凝的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借鉴现有封堵器的标准手术流程,探索新型国产双盘状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的植入方法,并拟应用Overlay技术改良新型国产Lefort和Watchman半球面封堵器的植入流程。封堵成功定义为封堵器周围无残余分流或轻微残余分流(残余分流直径<5mm)。结果 60例患者中,分别应用LAmbre左心耳封堵器54例,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2例、Lefort左心耳封堵器4例,无残余分流51例、残余分流直径≤3mm 8例、残余分流直径为3.5mm 1例,提示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为(67.1±18.0)min,进鞘-出鞘时间为(42.6±16.6)min。封堵器更换10例共11次,平均释放(2.3±1.5)次。术中1例患者因径路损伤出血而输血,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行左心耳封堵术中,应用LAmbre、Watchman、Lefort 3种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单盘圆柱型及双盘分体型两种不同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动物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4只健康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或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左心耳封堵,术中左房造影评价封堵后效果;对非预期死亡的实验犬立即进行大体标本检查分析死因,存活的实验犬分别于术后第45天、80天、110天、15月处死,对封...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食道二维(2D TEE)及实时三维超声(RT 3DTEE)评估封堵前左心耳形态和测值,指导Watchman封堵器术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封堵器的封堵效果,并验证经食道实时三维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耳封堵术实施的指导价值.方法:10例因房颤于我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45~84岁),术中于全麻下进行经食道超声监测,术前于0°、45°、90°、135°切面测量左心耳锚定区直径和深度,使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的最大径,使用选择性造影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封堵器释放后于0°、45°、90°、135°度观察封堵器边缘是否有异常分流,记录观察到分流的切面.记录封堵器型号,术后使用经食道三维测量封堵器内径,计算其压缩比.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心包渗液行左心耳结扎术,9例患者均于超声监测下成功实施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术中监测3例封堵器边缘存在残余分流.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Watchman封堵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与选择性造影及封堵器的选择有很好的一致性,Watchman封堵器可以有效的封闭左心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置入Watchman封堵器后封堵器相关血栓(DR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转归。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8月—2021年6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就诊的585例应用Watchman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的房颤患者,其中75.04%(439/585)患者完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复查,完成随访患者41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记录左心耳封堵术中参数、术后DRT的发生情况,DRT组患者的抗栓方案和预后。采用Cox回归分析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DRT的危险因素。结果 419例患者中,男222例、女197例,年龄为(73.2±9.2)岁,房颤脑卒中危险评分(CHA2 DS2-VASc评分)为(5.1±1.7)分,房颤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为(2.9±1.2)分。左心耳封堵术后DRT发生率为4.3%(18/419)。根据TEE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无DRT组(401例)和DRT组(18例)。DRT组患者的CHA2 DS2-VASc评分和有缺血性脑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适合实验犬左心耳封堵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2只行国产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封堵左心耳的拉布拉多犬随机分为戊巴比妥钠组和陆眠宁联合戊巴比妥钠组(联合组),每组11例。戊巴比妥钠组给予3%戊巴比妥钠1ml/kg腹腔注射,联合组给予陆眠宁0.1ml/kg肌内注射联合3%戊巴比妥钠0.5ml/kg腹腔注射。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中使用麻黄碱提升血压,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提升心率。观察注药后5(T1)、10(T2)、15(T3)、30min(T4)各时间点镇静镇痛肌松评分;记录术前(t0)、术始5min(t1)、10(t2)、20(t3)、30(t4)、60(t5)、90(t6)、120min(t7)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实验犬苏醒时间、进食时间。结果 与戊巴比妥钠组比较,联合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T4镇静、镇痛、肌松评分均显著降低;t3~t7 MAP、HR显著增高;睁眼、进食时间均提早。结论 陆眠宁复合戊巴比妥钠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对实验犬左心耳封堵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超过90%的心源性血栓来自左心耳.而很多情况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可作为治疗首选,故预防血栓尤为重要,华法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抗凝用药,但使用有局限性,目前可通过外科手术及介入方法闭塞左心耳减少房颤血栓的发生率.现就左心耳的解剖和血栓栓塞的关系、闭塞左心耳的方法、封堵装置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较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但许多房颤患者存在抗凝治疗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为栓塞高危伴出血高危或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tion, OAC)禁忌者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预防LAAC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以及减少出血事件对于成功的LAAC术至关重要。因此选择合适的术后抗栓策略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O)作为具有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一种新的治疗选择,随着经验的不断提高,总体植入成功率也一直在上升.在手术的各个时期,常需要通过不同的影像学进行评估,其中常用的包括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双源螺旋CT以及左心耳造影(LAA-A).术前一般采用TEE或CT来评估左心耳(LAA)形态功能及判断手术适应证;术中则常以TEE和LAA-A来监测手术过程,为封堵器安全释放提供支持;术后还可以根据TEE或CT的随访检查结果,来制定后续治疗计划.本文对目前三种影像学方法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左心耳(LAA)CT造影三维重建测量参数在指导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Watchman封堵器对3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LAA封堵的相关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LAA CT造影检查,分别采用CT-2D、3D外侧法及3D内测法测量LAA最长径、最短径及深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AA各参数与最终置入Watchman封堵器尺寸大小的相关性,并将相关性最好的测量参数和封堵器尺寸大小做线性回归分析。在术后3个月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或)LAA CT造影,观察封堵器有无残余分流及位置移动。结果 :30例患者中封堵成功29例(残余分流≤5mm),封堵不完全1例(残余分流>5mm)。在封堵成功的29例患者中,最终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为(30.30±2.49)mm,CT-2D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与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686、0.575、0.513,均P<0.05);3D外侧法测量LAA着陆区最长径、最短径以及深度与置入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2.
韩耀庆  刘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9):1078-1080+1085
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治疗手段。心脏CTA因其无创性和高分辨率等优势在LAAC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在评价左心耳解剖、血栓、尺寸、周围结构及LAAC术后等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心脏CTA以其诸多优势有望成为心脏彩超的有效替代方案,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本文就CT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我国目前已有房颤患者约800-1000万[1]。房颤最主要的危害之一就是因血栓形成、脱落,导致动脉系统栓塞。其中脑动脉栓塞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最易发,也危害最大。因此,脑卒中预防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传统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通用疗法就是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但是,目前临床中使用率低、患者依从性差、且有出血风险增加等弊端。临床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其最大的危害为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可显著增加病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为5%,是无房颤患者的2~7倍 [1].大部分房颤患者需要预防性抗凝治疗以降低卒中/体循环栓塞的风险,然而长期抗凝治疗存在潜在的出血风...  相似文献   

15.
症状明显、卒中风险高危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可以考虑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策略。近年来,球囊冷冻消融也已成为房颤的标准治疗。国内外有不少中心开展了球囊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本文对国内外行球囊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房颤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这一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的最大危害是引起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临床上常以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事件,但药物治疗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基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的血栓是来自左心耳,近年有些临床研究显示,左心耳封堵术( LAAC)可用于卒中风险高危、不能耐受华法林治疗或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的治疗,不仅能减少卒中、体循环栓塞与心血管死亡复合事件,而且在降低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事件方面较口服华法林有更优的结局。但LAAC的远期预后、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比较以及在国人房颤患者的应用经验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左心耳封堵(1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联合二代球囊冷冻消融术发生封堵器械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us, DRT)的病例特点及药物调整后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上海健康医学...  相似文献   

18.
付翠平  伍伟锋 《医学综述》2006,12(4):219-221
房颤患者具有很高的血栓栓塞的风险,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因此,从理论上讲封堵左心耳可减少房颤血栓的发生率。本文对左心耳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症状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并且会增加患者缺血性卒中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导管消融术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降低卒中发生率。左心耳封堵术是心房颤动卒中预防的有效手段。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适用于高卒中、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本文综述了心房颤动一站式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wo 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2D–TEE)、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及术中心血管造影(angiocardiography,CAG)3种影像学方法在指导左心耳封堵器型号选择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31例。所有受试患者均行2D–TEE、RT–3D–TEE及CAG检查,分别测量左心耳锚定区最大径、最小径及左心耳深度,并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以左心耳口锚定区最大径作为依据,选择适当封堵器型号并记录。比较3种方法测量的左心耳锚定区最大径与左心耳封堵器型号之间的相关性及3种测量方法与封堵器型号的一致性。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封堵器,3种方法测得的左心耳锚定区开口最大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TEE测得的左心耳锚定区最大径显著小于RT–3D–TE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3D–TEE测得的左心耳锚定区最大径小于CAG,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方法测得的左心耳锚定区开口最小径和左心耳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EE、RT–3D–TEE及CAG 3种方法测得的左心耳最大径与封堵器尺寸大小均呈正相关(r=0.725、0.867、0.921,P<0.001)。采用Bland–Altman分析3种测量方法测得的左心耳口锚定区最大径与封堵器大小之间的一致性显示,RT–3D–TEE及CAG两种方法测量值的平均差值更小、一致性界限更窄。结论 RT–3D–TEE及CAG在左心耳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