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三尖杉茎叶75%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核磁、质谱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尖杉茎叶7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0个二萜类化合物,包括7个松香烷类二萜、1个海松烷类二萜和2个环庚三烯酮降二萜类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16-二羟基松香烷-6,8,11,13-四烯-3-酮(1)、桧醇(2)、柳杉酚(3)、margoclin(4)、cephafortoidB(5)、torreyayunnin(6)、贡山三尖杉二萜D(7)、6α-羟基山达海松酸(8)、海南粗榧内酯(9)、海南粗榧内酯醇(10)。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4、8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1)
目的:对草血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采用90%乙醇回流提取,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树脂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草血竭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乙酯(1)、绿原酸甲酯(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3)、(-)-表儿茶素(4)、paleaceolactoside(5)、原儿茶酸(6)、山柰酚(7)、没食子酸(8)、绿原酸(9)、异槲皮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6、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雪莲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威  李俊  李红梅 《中药材》2008,31(10):1510-1512
目的:对雪莲果(Smallanthus sonchifolius)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并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雪莲果的7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β-谷甾醇(2)、山俞酸(3)、山柰酚(4)、槲皮素(5)、香草酸(6)和十六碳酸(7)。结论:化合物1、4、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国产沉香中的二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国产沉香的石油醚及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松香酸(1),去氢松香酸甲酯(2),methyl 7-oxodehydroabietate(3),7α,15-二羟基去氢松香酸(4),7αt-hydroxypodocarpen-8( 14) -en-13-on-18-oic acid(5),海松酸(6),海松醇(7),18 -norpimara-8 (14),15-dien-4α-ol(8),18-norisopimara-8( 14),15-dien-4β-ol(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8,9为降二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尼泊尔酸模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尼泊尔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ODS C18反相硅胶柱色谱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尼泊尔酸模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尼泊尔酸模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十六烷酸(3),十六烷酸-2,3-二羟基丙酯(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乙酯(6),大黄素甲醚(7),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8),大黄酚(9),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大黄素(11),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13),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4),槲皮素(15)和槲皮苷(16)。结论:化合物2,4,5,6,8,13,14和16为从尼泊尔酸模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2)
目的:研究小姬苗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姬苗全草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massonianoid A(2)、山柰酚(3)、桂皮酸(4)、槲皮素(5)、椴苷(6)、小麦黄素(7)、β-谷甾醇(8)、腺苷(9)、α-tocopherolquinone(10)、β-胡萝卜苷(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Zeng XJ  Hu Y  Wen XQ  Hong AH  Cen YZ 《中药材》2012,35(2):223-225
目的:研究瑶药铁包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铁包金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羊齿烯醇(5)、大黄酚(6)、大黄素甲醚(7)、floribundiquinone D(8)、2-乙酰大黄素甲醚(9)。结论:化合物1~4、7~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对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ODS和HPLC等色谱技术从三尖杉茎叶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cephalignan A(1),其他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铁杉脂酚(2)、异落叶松脂素(3)、leptolepisol D(4)、diarctigenin(5)、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9′-O-β-D-葡萄糖苷(6)、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2、5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款冬花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款冬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确定其结构.结果:从款冬花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即槲皮素(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3),金丝桃苷(4),芦丁(5),山柰酚(6)和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8个为酚酸及其衍生物,即咖啡酸(8),咖啡酸甲酯(9),咖啡酸乙酯(10),(E)-2,5-二羟基桂皮酸(11),3,4-二咖啡酰基奎尼酸(12),4,5-二咖啡酰基奎尼酸(13),4,5-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14)和绿原酸(15).结论:化合物7,9~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彭友伦  李冬梅  刘光明 《中草药》2013,44(12):1534-1538
目的 研究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壳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柱以及半制备HPLC柱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对泡核桃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对所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泡核桃壳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15个化合物,其中包括7个酚苷类化合物:它乔糖苷(1)、牡丹酚苷A(2)、4-O-β-D-glucopyranosylvanillc acid (3)、breynioside A(4)、1-O-香草酰-β-D-葡萄糖苷(5)、6'-O-vanilloyltachioside (6)、6'-O-vanilloylisotachioside (7);3个苯丙酸类化合物:6-O-feruloyl-D-glucopyranose (8)、methyl-4-O-coumaroylquinate (9)、5-p-cis-coumaroylquinic acid(10);2个萘酮类化合物:胡桃苷A(11)、胡桃苷E(12);1个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长春花糖苷(13);1个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槲皮素(14);1个脱落酸衍生物:二氢红花菜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5).结论 除化合物1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13、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谭芳  杨涛  席利力  姚萍 《中医药导报》2019,25(19):53-55
目的:研究荜茇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荜茇根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荜茇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墙草碱(1)、胡椒碱(2)、去甲氧基姜黄素(3)、二去甲氧基姜黄素(4)、β-谷甾醇(5)、棕榈酸(6)、β-胡萝卜苷(7)和氨-顺式-阿魏酰酪胺(8)。结论:化合物(7)(8)为首次从荜茇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羌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对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羌活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香豆素(1)、5,7-二甲氧基香豆素(2)、紫花前胡内酯(3)、佛手酚(4)、佛手柑内酯(5)、异虎耳草素(6)、比克白芷内酯(7)、(+)-顺式凯林内酯(8)、(-)-反式凯林内酯(9)、茴香酸对羟基苯乙酯(10)、5-甲氧基-8-羟基补骨脂内酯(11)、阿魏酸(12)、异欧前胡素(13)和异补骨脂素(14)。结论化合物2、7~9和11为首次从羌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鄂西大蓟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瑞华  钟志宏  吴文明  刘叶  阮汉利 《中草药》2016,47(13):2236-2240
目的研究鄂西大蓟Cirsium henry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鄂西大蓟茎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鄂西大蓟茎叶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硬脂酸(1)、二羟丙基软脂酸酯(2)、软脂酸(3)、蒲公英甾醇(4)、伪蒲公英甾醇(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6)、β-谷甾醇(7);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8)、原儿茶酸(9)、蒙花苷(11)、芹菜素(12)、槲皮苷(13)、金合欢素(14);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0)、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1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16)。结论化合物3、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3、16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破骨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佳明  杨峻山  张辉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7):2128-2129
目的:研究破骨风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破骨风茎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和醋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5,7,3′,5′-四羟基黄烷酮(1),(2S)-5,7,3′,4′-四羟基黄烷-5-O-β-D-吡喃葡萄糖苷(2),甘露醇(3),二十九烷(4),反式对香豆酸(5),顺式对香豆酸(6),阿魏酸(7),反式肉桂酸(8)。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化学成分。方法金钗石斛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兰素(1)、石斛酚(2)、拖鞋状石斛素(3)、毛兰菲(4)、4,5-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5)、香豆素(6)、棕榈酸甲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结论化合物1、3、5、6、7、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寸节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崔莹 《中草药》2011,42(8):1498-1501
目的研究寸节七Viola diamantia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寸节七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丁二酸(4)、咖啡酸甲酯(5)、阿魏酸(6)、七叶内酯(7)、菊苣苷(8)、阿福豆苷(9)、烟花苷(10)、刺槐苷(11)、山柰苷(12)、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3)、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7,(5)
目的研究藏荆芥Nepeta angustifolia C.Y.Wu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色谱柱,对藏荆芥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白桦酸(2)、熊果酸(3)、β-谷甾醇(4)、异香柠檬烯(5)、补骨脂酚(6)、布卢门醇C葡糖苷(7)、补骨脂素(8)、迷迭香酸甲酯(9)、橙皮苷(10)。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荆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何默忠  曹伟  曾光尧  陈正收  周应军 《中草药》2021,52(13):3798-3803
目的研究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迷迭香叶用80%乙醇提取,碱溶酸沉处理后,经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亲脂性Sephadex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多种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迷迭香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9个酚酸类成分,包括一系列松香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7β-乙氧基迷迭香醌(1)、7-乙酰氧基香茶菜酚A(2)、鼠尾草酚(3)、迷迭香酚(4)、表迷迭香酚(5)、异迷迭香酚(6)、20-去氧鼠尾草酚(7)、木香醌酸(8)、桦木酸(9)。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21,(9)
目的研究吐鲁番锦鸡儿Caragana turfanensis(Krassn.) Ko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吐鲁番锦鸡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HPLC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黎芦醇(1)、白杉皮醇(2)、maakoline(3)、kompasinol A(4)、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5)、双环氧木脂素(6)、南烛木树脂酚(7)、山柰酚(8)、芦丁(9)、异山奈素-7-O-β-D-葡萄吡喃糖苷(10)、桂皮酸(11)、对羟基桂皮酸(12)、对羟基苯甲酸(13)、丁香酸吡喃葡萄糖苷(14)、原儿茶醛(15)、反式-咖啡酰酪胺(16)、胡萝卜苷(17)。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9、13、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刘梦  李志峰  冯宇  李东勳  张国松  奉建芳  陈壮 《中草药》2019,50(15):3593-3597
目的研究荔枝Litchi chinensis核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荔枝核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反式香豆酰奎宁酸(1)、3-O-反式香豆酰奎宁酸(2)、根皮苷(3)、柚皮苷(4)、芦丁(5)、柚皮素-7-O-芸香糖苷(6)、山柰酚3-O-(6-O-啡酰基)-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7-O-α-L-鼠李糖苷(7)、原花青素A2(8)、对羟基苯甲酸(9)、原儿茶醛(10)、对羟基苯甲醛(11)、原儿茶酸(12)、顺式对羟基肉桂酸(13)、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4)、falandinB(15)。结论化合物1、2、7、13~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