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前总认为肥胖是欧美人的专利.随后我国的肥胖人群也迅速增加(特别在大城市青少年中).现在连日本人也胖起来了。据日本厚生省公布的国民健康调查数据.该国20岁以上人群中肥胖者(BMI≥25)已近三成.其中男性肥胖率达30.4%。而据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中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2.1%。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称,超重和肥胖将成为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险。  相似文献   

2.
陈兰 《社区卫生保健》2008,7(2):127-128
目的了解本社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及超重情况,为早期干预婴幼儿肥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7年本社区12所幼儿园2372名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73名儿童中,肥胖儿童118名,总肥胖率4.97%。≤2岁、3~4岁、5~6岁3个年龄段组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超重儿童388名,总超重率16.35%,各年龄段组间超重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大,本社区儿童肥胖率逐渐上升,5~6岁儿童肥胖率(9.35%)已超过全国水平(8.1%),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肥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全球目前有超过10亿的超重人口,其中至少3亿是肥胖。在我国,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超重和肥胖人口合计近3亿人,2002年我国大城市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0.0%和12.3%。与1992年相比,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40.7%和97.2%。为此,做好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在回顾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对慢性病的影响、经济负担等基础上,笔者认为,人人维持健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特点研究: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114,自引:2,他引:112  
目的:阐明中国肥胖的流行状况,为国家卫生决策和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WHO诊断标准,对中国11省(市)居住5年及5年以上者的社区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分析。研究对象包括20-74岁居民共42751人。结果11省(市)总的超重现患率为21.51%,肥胖现患率为2.92%,经1990年全国人口标标化,11省(市)超重的现患率为18.28%,肥胖的现患率为2.48%;经1992年世界人口标化,超重现患率为18.61%,肥胖现患率为2.49%;女性的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21.71%和3.73%)显著高于男性(21.25%和2.11%);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现患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11省(市)中,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男性是北京最高,女性是山东最高;肥胖的现患率呈现出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流行特点。结论: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超重和肥胖患者病开始低龄化,男性肥胖患病的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女性。因此,中国应该尽早开展肥胖的防治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美国大约有20.0%的男性和25.0%的女性出现超重和肥胖;在欧洲,35~65岁人群中,平均有15.0%的男性和22.0%的女性超重和肥胖;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者也占到人群的20.0%~30.0%。。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根据国际肥胖专家工作组(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IOTF)提供的数据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疾病负担报告,全球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已接近10%。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达到10%,男孩多于女孩。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很好的干预,预计到2030年,儿童肥胖人数或将超过5 000万。|“胖”因复杂|肥胖是一种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如果儿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可视为患有肥胖症。2岁以上儿童标准体重(千克)=2×年龄+8。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部分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营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然而,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各种疾病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儿童血脂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血脂异常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顾问委员会重申肥胖是一类疾病,并指出是当今全球侵害人类健康的流行疾病之一。很多研究已经表明,血脂异常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儿童期超重和肥胖又是预测成年期肥胖及其相关健康危险的重要指标,儿童期超重和肥胖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山东省中小学生体重指数(BMI)及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的长期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985,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山东省资料,根据7~18岁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分别计算男、女生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男生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多个年龄组显著高于女生。7~18岁男女生BMI均值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年龄组间BMI差值并非均匀一致;总体来看,1995年BMI均值以及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1985年,而2000年高于1995年。结论BMI均值、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随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山东省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以较快速度增长,并表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2004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了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1],评价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有了统一依据,但是我国长期缺乏统一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季成叶主编的第七版《儿童少年卫生学》中《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分年龄身高筛查生长迟缓界值范围》以及《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分年龄BMI筛查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儿外科住院患者不同营养水平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18年1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2 088例小儿外科住院患者,按营养水平不同分为正常、营养不良、超重肥胖3组,分别为1 872例、144例、72例。0~5岁用2007年WHO判定标准,> 5~18岁按WS/T 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判定标准。3组均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比较3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小儿外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占比和超重肥胖占比分别为6.9%和3.4%。各年龄段与男女间营养不良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18岁超重肥胖占比(7.9%)高于0~1岁组(2.3%)和> 1~5岁组(1.6%)(P <0.05)。> 5~18岁男性超重肥胖占比(9.7%)高于女性(1.7%)(P <0.05);营养不良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高于超重肥胖组与正常组。结论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5~18岁男性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建平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学生健康体检技术规范》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体重标准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学生13 784名,营养不良检出率为7.05%,超重检出率为7.0%,肥胖检测率为3.18%;男、女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5.4%、8.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3.30,P〈0.01);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营养不良率:中学生最高,小学生最低;三个学习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9,P〈0.01);超重、肥胖在不同学习阶段均有差异(超重χ2=57.35,P〈0.01;肥胖χ2=34.49,P〈0.01)。结论建平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并存,应针对不同营养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表型与我国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为我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LRS)数据,将参加2011年和2015年2次调查且基线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群纳入研究对象。肥胖表型根据体重和代谢状态分为代谢正常非超重/肥胖组(MHNO)、代谢正常超重/肥胖组(MHO)、代谢异常非超重/肥胖组(MANO)及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组(MAO)。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肥胖表型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3 781个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775人(46.95%),平均年龄为(57.76±8.57)岁。经过4年随访,高血压发病率为22.59%,控制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MHO、MANO和MAO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MHNO组(均P<0.01),其HR值和95%CI分别为1.35(1.11~1.63)、1.51(1.15~1.97)、2.00(1.68~2.38)。结论MHO表型和代谢不健康表型(MAO/MANO)均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初中学生肥胖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其流行的因素。  方法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2016年三轮数据(分别为8 616、8 762、7 614人,11~18岁),计算中国初中学生超重/肥胖患病率并描述其流行趋势,使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初中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肥胖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16年中国初中生超重/肥胖患病率为15.3%(男:17.9%,女:12.6%)。2014-2016年,初中生超重患病率/肥胖患病率表现持续增长趋势。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患病率表现为先增长后稳定的流行趋势;女生的超重/肥胖患病率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2016年横断面研究显示,独生子女(β(SE)=0.23(0.10))、自我评价超重/肥胖(β(SE)=2.83(0.14))及户口为非农(β(SE)=0.23(0.11))是初中生BMI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自我评价超重/肥胖(OR=4.20,95%CI:2.97~5.40)与初中生超重肥胖高度相关。  结论  2014-2016年中国初中生超重/肥胖患病率持续增加。尤其应当重视对独生子女、城市学生肥胖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江苏省4~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覆盖13个市区20 488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孕妇妊娠结局卡资料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随着出生体重的幅度增加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与出生体重的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低出生体重组(LBW〈2 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NBW=2 500~3 999 g)和高出生体重组(HBW≥4 000 g)肥胖和超重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3.0%、20.5%和55.1%.结论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对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影响显著,应从母亲怀孕期间就开始预防儿童期肥胖和超重,避免高体重儿童出生.  相似文献   

16.
喜报     
近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论文,我刊总编辑季成叶教授在《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期发表的《我国中小学生肥胖超重流行现状及社会经济差异》一文榜上有名。本次评选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和科研工作者,从2007-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的530 000篇论文中,按照各学科论文数量占所有论文的比例确定各学科优秀论文的选取比例,以自引率超过40%的淘汰原则,根据论文创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超过21亿,每年约340万死于超重和肥胖~([1]),虽然我国人群长期保持低体质量,但超重和肥胖增幅明显,且以中心性肥胖为主,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2])。其中90%以上是由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单纯性肥胖。亮氨酸不仅是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底物,而且在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3])。动物研究显示在高脂饲料喂养小鼠的同时,饮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况,为制定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合肥市区96所幼儿园17 98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WHO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用身高别体重评价超重和肥胖,凡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6岁儿童中,超重儿童占11.89%,肥胖儿童占5.57%,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儿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3.068,P〈0.01);肥胖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44.178,P〈0.01),男童和女童的超重分别为12.32%和11.38%,无显著性差异(χ2趋势=3.740,P=0.053);肥胖率分别为6.88%和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9,P〈0.01);超重+肥胖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增长或下降趋势(χ2趋势=0.007,P=0.936)。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儿童的构成比分别为68.11%、20.23%、10.48%和1.18%。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超重儿童分别为12.65%和11.67%,无显著性差异(χ2=2.918,P=0.088);肥胖儿童分别为6.73%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P〈0.01)。结论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比较高,部分超重儿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肥胖儿童;预防儿童肥胖应先预防超重,并且年龄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2月发布的《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全球卫生预测》,分析了全球抑郁症调查情况:2015年,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患者的总人数估计超过3亿人,相当于世界人口的4.4%。全球20%的人口在一生当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抑郁发作。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33.1%有抑郁症状,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明显抑郁症状的比例约为16.0%。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经过多年的循证之路,美国医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正式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需要采取措施干预.WHO数据表明,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4亿人超重,过去10年间,大多数欧洲国家肥胖患病率增长10%~40%,同时WHO数据提示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六大风险[1].在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肥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每年至少有340万成年人死于超重或肥胖.另外,44%的糖尿病负担、23%的缺血性心脏病负担以及7%至41%的某些癌症负担可归因于超重和肥胖[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