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改进方式与改进价值。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实施门诊预检分诊流程期间在上海市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接受诊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象;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实施常规门诊检查方式期间接受诊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满意率、就诊纠纷发生率及患者的平均就诊等待时间。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就诊满意率分别为98%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就诊纠纷10例,实验组患者中发生就诊纠纷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相对较短。结论基层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改进,能够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减少就诊纠纷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就诊满意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提高预检分诊准确率的效果。方法:2015年我院开始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随机抽取2015年1月-6月的60名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2014年1-6月的6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预检分诊准确率。结果:(1)观察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5.0%(57/60),对照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75.0%(45/6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检分诊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能提高分诊准确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导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从2017年9月-2019年1月来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门诊服务管理,观察组患者行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门诊护理满意度、门诊等待时间及S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门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门诊等待时间缩短,SAS评分显著减小(P<0.05)。结论实施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后,导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患者门诊等待时间缩短,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于萍 《智慧健康》2022,(32):226-229
目的观察在门诊分诊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12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分诊护理,研究组在常规门诊分诊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心理状态、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分诊环境、分诊就诊时间、服务态度、分诊准确情况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较低(P<0.05)。研究组护理纠纷发生率(1.56%)较对照组(14.06%)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88%)较对照组(82.81%)高(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认可护理服务,优势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热病人分诊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收治的49例急诊发热病人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急诊预检分诊;选取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急诊发热病人设为观察组,实施发热病人分诊系统。比较两组发热病人分诊准确率、分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观察组患者平均分诊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病人分诊系统在新冠肺炎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价值较高,可缩短分诊时间,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门诊预检分诊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分诊准确率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门诊预检分诊的患者10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后者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护理后对两组分诊准确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门诊预检分诊护理中采取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干预措施的效果确切,不仅能提高分诊的准确率,还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对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668例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5月实施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的患者66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分诊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7.90%,高于对照组的8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候诊时间、挂号时间、就诊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56%,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实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干预,提高了分诊准确率,缩短了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讨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治疗的136例门诊预检分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68例,其中对照组未采用持续改进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满意度为77.9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为94.1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梁秋 《现代保健》2012,(30):52-53
目的:观察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水平,并评价患者的满意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500例,按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培训前分诊护理组和培训后分诊护理组,培训前分诊护理组250例,然后对门诊护士进行2个月规范的门诊急腹症的预检分诊及护理,并将培训后接诊的250例患者设为培训后分诊护理组,观察培训前后门诊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情况,检验分诊的失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20例,失误率为8.00%,患者满意度为80.21%;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10例,失误率为4.00%,患者满意度为99.52%。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分诊及护理水平,降低急腹症的误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标准化分诊流程在发热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发热门诊常规分诊流程,观察组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标准化分诊流程。比较两组的候诊时间、确诊时间、分诊准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候诊时间、确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0.0%(P <0.05)。观察组对护理态度、就诊效率、候诊感受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思维导图的标准化分诊流程在发热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和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何迪  刘彩苏  覃姣桃 《现代养生》2023,(12):928-930
目的 探讨细节服务管理对门诊导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医院门诊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上,依据导诊护理服务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方法,观察组实施细节服务管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挂号与检查等待时间、导诊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结果 实施细节服务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挂号与检查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门诊环境、就诊等候、导诊护士形象、咨询服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工作、秩序维护、问题解答、文明用语、仪表举止、服务态度、整体水平评分及门诊导诊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配合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服务管理较常规服务管理更有利于提高导门诊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0月我院外科门诊收治的11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方式护理后,实验组护士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7.3%)明显高于对照组(69.1%),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门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慧  莫晓琼  刘立捷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2006-2007
目的观察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统计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实行门诊分诊常规护理时284例患者的满意度,以及2010年1月-2011年1月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时256例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别。结果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中有224例患者满意,32例患者不满意;常规分诊护理服务中有196例患者,88例患者不满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时患者的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明显提高。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是门诊分诊护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15-416
目的研究对于稽留流产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27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2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稽留流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重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与疾病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00例门诊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门诊挂号等候时间以及辅助检查等候时间。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76.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门诊挂号等候时间明天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缩短检查所需的时间,进而提升门诊护理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室患者480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的2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之后的25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本次研究的480例患者中,观察组满意度达99.6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8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促进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新冠疫情背景下运用PDCA循环改善妇幼保健院预检分诊流程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以来门诊预检分诊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针对性地制定对策,联合多部门按计划开展各项改进活动,对比实施前后门诊预检分诊管理效果。结果:运用PDCA循环对妇幼医院预检分诊进行干预管理后,门诊分检工作质量大幅提高。结论:在以妇女儿童为中心的易感人群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能够切实有效提高门诊预检分诊效率,改善就诊秩序,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人员应用思维导图预检分诊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急诊工作的护理人员23名作为对照组,并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该院急诊工作的护理人员23名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分诊培训模式,试验组实施思维导图预检分诊培训,对比两组培训后的预检分诊总分及预检分诊中各维度评分。结果试验组预检分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认知行为、直觉、经验和技术信心及评判性思维等预检分诊项目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人员中应用思维导图预检分诊培训,显著提高预检分诊效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22年7月-2022年12月对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卡联合质控指标目标值管理,比较实施前(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和实施后急诊AMI患者救治成功率、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救治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 < 0.05),实施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急诊留观率、入住CCU率低于实施前(P < 0.05)。实施后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T检测时间、抗凝时间、溶栓时间短于实施前(P < 0.05)。实施后患者对急诊预检工作人员态度、就诊顺序处理、挂号就诊流程管理、候诊室环境管理、护理技能水平、预检等待时间、健康宣教等满意率都比实施前高(P < 0.05)。结论: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减少AMI急诊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预检分诊管理对外科门诊分诊的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来该院外科门诊就诊的98例患者为例,均分为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预检分诊管理,比较两组分诊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分诊传染病史误诊率、漏诊率总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问询技巧、尊重患者以及熟练程度的评分分别为(82.58±7.63)分、(84.36±6.35)分、(81.59±7.58)分、(81.65±7.65)分、(82.66±8.65)分,均好于对照组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问询技巧、尊重患者以及熟练程度的评分(71.25±6.35)分、(70.56±6.38)分、(72.08±5.36)分、(72.32±6.35)分、(70.65±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门诊实施预检分诊管理,可降低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就诊,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