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环境影响药材质量的本质原因是活性氧。通过·O_2的载体Na_2S_2O_4打破原有的活性氧平衡,模拟胁迫条件下生理过程,增强次生代谢,构建提高药材质量新方法。方法对中药材黄芩叶面分别喷施40、0.4和0.004μmol/L的Na_2S_2O_4,以不同程度的干旱模型为参照,分析比较Na_2S_2O_4与逆境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差异。结果干旱状态下植物相关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变化与H_2O_2作用不尽相同,但均提高了PAL的活性。结论在活性氧模拟环境胁迫的作用下,能够调节次生代谢,提高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境胁迫产生的活性氧能够增强植物的次生代谢改变药材的质量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0.004μmol/L、0.4μmol/L和40μmol/L Na_2S_2O_4处理五味子鲜果,研究活性氧、抗氧化酶活性及木脂素类成分三者之间关系。结果 0.4μmol/L Na_2S_2O_4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40μmol/L Na_2S_2O_4显著降低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主要发生在第1~2天和5~6天,与浓度呈负相关,0.004μmol/L和0.4μmol/L Na_2S_2O_4处理组增加CAT活性,40μmol/L处理组CAT活性变化很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主要发生在5~6天,三个浓度均显著增加;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变化不明显。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第5天和第6天显著升高,促进木脂素类成分生物合成,其中40μmol/L Na_2S_2O_4处理5 d最为显著,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比传统加工方法分别提高24.6%、21.9%、28.0%、19.3%、27.3%。结论 Na_2S_2O_4改变了五味子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次生代谢水平,提高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远志愈伤组织在加有不同浓度H_2O_2的MS培养基上总酚总黄酮含量变化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从细胞水平探讨其适应H_2O_2环境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远志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H_2O_2浓度设置为0,5,10,15,20 mmol·L~(-1)5个梯度加至MS培养基中,分别在培养5,10,15,20,25 d后取样测定愈伤组织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H_2O_2浓度在5 mmol·L~(-1)下远志愈伤组织15 d时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当远志愈伤组织培养5 d,外源H_2O_2浓度为5 mmol·L~(-1)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培养25 d,外源H_2O_2浓度为5 mmol·L~(-1)时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培养25 d,外源H_2O_2浓度为15 mmol·L~(-1)时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结论:远志愈伤组织具有适应一定浓度H_2O_2环境胁迫的能力,在其受到H_2O_2环境胁迫时,远志愈伤组织能通过调节自身的次生代谢物、保护酶系统来缓解带来的伤害。对次生代谢物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在5~10 mmol·L~(-1)时有显著促进作用;在5 d,外源H_2O_2浓度为5 mmol·L~(-1)时可显著提高SOD活性;在25 d,外源H_2O_2浓度为5 mmol·L~(-1)时可显著提高POD活性;在25 d,外源H_2O_2浓度为15 mmol·L~(-1)时可显著提高CAT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源H_2O_2对五味子鲜果次生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0.004、0.4和40μmol/L H_2O_2处理五味子鲜果,研究H_2O_2、抗氧化酶活性及木脂素类成分积累三者之间关系。结果:在外源H_2O_2的作用下,种子内的H_2O_2含量在第5、6天才开始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无规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无明显变化;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在前4天无明显变化,第5、6天活性升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CAT和POD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第5、6天显著升高。PAL活性升高促进木脂素类成分生物合成,0.4μmol/L H_2O_2处理组五味子果实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6.6%、26.5%、35.4%、16.8%和27.3%。结论:H_2O_2提高了五味子抗氧化酶活性和次生代谢水平,促进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提高五味子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接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对甘草生长特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发芽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处理分别为对照(CK)、盐胁迫(NaCl)、对照加菌(CK+B)、盐胁迫加菌(NaCl+B)。结果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使得甘草的胚芽、胚根粗度及干重减少,胚根长度增加。盐胁迫下接种短小芽孢杆菌后,甘草的胚芽粗度、干重增加,胚根长度减少。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处理降低甘草中SOD、CAT和GPX活性,使得甘草中O_2~-产生速率及H_2O_2和MDA含量增加,而接种短小芽孢杆菌提高了甘草中SOD、POD和CAT活性,从而降低了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含量。结论接种短小芽孢杆菌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缓解盐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进而提高甘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H_2O_2所致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乳鼠心肌细胞72 h后分为空白对照组、H_2O_2组、黄芪多糖20μmol/L+H_2O_2组、黄芪多糖40μmol/L+H_2O_2组、黄芪多糖80μmol/L+H_2O_2组,每组设10个复孔。每组给予相应干预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氧敏感荧光探针DCFH-DA检测氧自由基(ROS)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液中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H_2O_2组比较,黄芪多糖40μmol/L+H_2O_2组和黄芪多糖80μmol/L+H_2O_2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P均0.05),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培养液中AST、CPK、LDH和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NF-k B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黄芪多糖80μmol/L+H_2O_2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中SOD、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黄芪多糖40μmol/L+H_2O_2组(P均0.05),CPK、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黄芪多糖40μmol/L+H_2O_2组(P均0.05)。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ROS清除能力、降低心肌酶含量、抑制细胞凋亡、下调NF-k B蛋白表达而对H_2O_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起保护作用,且高剂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117-120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对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大鼠(MID)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天麻钩藤煎煮液(天麻:钩藤=3:4)对MI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脑组织过氧化物酶、能量代谢及神经保护因子的影响,以及对Na_2S_2O_4和H_2O_2诱导的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天麻钩藤煎煮液在40g、20g(生药量)/kg/d剂量下,改善脑梗塞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组织MDA和LA含量,提高GSH-Px、SOD、CAT、LDH及ACh E活性,促进NGF、BDNF的表达,细胞实验显示天麻钩藤水提物对Na_2S_2O_4和H_2O_2诱导的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天麻钩藤具有改善智力和脑保护功效,其机制与抗氧化、神经保护、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及能量代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和水分复合胁迫条件下牡丹叶片所受伤害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方法研究并比较了不同浓度Cd(200mmol/L、400mmol/L、800mmol/L)和水分胁迫(PEG6000模拟,浓度分别为10%、20%、40%)条件下牡丹叶片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Cd和水分复合胁迫条件下,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POD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AT活性则为降低趋势。结论在Cd和水分复合胁迫条件下,SOD、POD为牡丹叶片清除体内活性氧的主要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H_2O_2诱导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_2O_2干预组、GB(50、100和200μmol/L)干预组。检测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心肌酶(AST、CPK、LDH)含量、细胞中氧自由基(ROS)含量和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率,检测NF-k 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H_2O_2干预组比较,GB(100、200μmol/L)干预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培养液中AST、CPK、LDH含量和细胞中ROS、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活性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状况明显改善、凋亡率显著降低,NF-k 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其中GB(200μmol/L)干预组GSH-Px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GB能够有效提高细胞存活率,改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ROS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下调NF-k B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提示GB对H_2O_2诱导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rehmannia polysaccharide)对H_2O_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无菌环境下分离并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72h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_2O_2干预组、地黄多糖(10、20和40μg/ml)+H_2O_2干预组和舒血宁注射液(SXN,100μg/ml)+H_2O_2干预组(阳性对照组),每组设10个复孔。各组细胞经药物干预6h后,通过光学纤维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培养液中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细胞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水平;通过Flow Cytometry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率,通过RT-PCR检测细胞中AKT mRNA、bcl-2 mRNA、Bax m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表达比值。结果:较H_2O_2干预组,地黄多糖(20、40μg/ml)+H_2O_2干预组乳鼠心肌细胞形态明显好转,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培养液中AST、CPK、LDH活性显著降低,细胞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培养液中TNF-α、IL-1、IL-6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状况明显改善、凋亡率显著降低,bcl-2 mRNA表达显著上调且Bax mRNA表达显著下调、bcl-2/Bax表达比值显著升高,其中地黄多糖40μg/ml+H_2O_2干预组AKT mRNA表达显著上调。结论:地黄多糖能够有效改善H_2O_2诱导损伤的乳鼠心肌细胞生存状态、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提示地黄多糖对H_2O_2诱导损伤的乳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地黄多糖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防风鲜根为研究材料,研究放置在常温(20~25℃)、30℃、40℃、50℃环境中,防风主要色原酮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以HPLC法测定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防风中升麻素、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三种色原酮含量的变化。结果 30℃高温胁迫环境6天防风色原酮含量提高最为明显,升麻苷含量由3.11mg/g提高到4.89mg/g,提高了57.23%;升麻素含量由0.04mg/g提高到0.07mg/g,提高了75.00%;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由1.93mg/g提高到3.57mg/g,提高了84.97%。结论高温处理防风鲜根可显著提高药材中色原酮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根对质量影响机理及生长调节剂对防风药材质量。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奈乙酸(NAA)、赤霉素(GA)处理种苗后移栽,秋季采收药材的根,测量药材直径及各部位所占的比例,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中的四种色原酮成分。结果:25mg/kg、100mg/kg、500mg/kg的NAA可提高移栽防风根中四种色原酮类活性成分的含量,其中500mg/kg NAA的四种色原酮总含量最高。4种色原酮含量在韧皮部为0.6784%,木质部为0.1153%,全根为0.9480%,侧根为1.4433%。侧根中韧皮部的比例为0.861%,主根的0.684%。结论:4种色原酮类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韧皮部,侧根中韧皮部比例大,NAA处理可使防风产生大量侧根,从而提高防风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参麦注射液抗氧化活性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系统研究参麦注射液体外抗氧化性能。[方法]采用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一氧化氮(NO)自由基清除法、过氧化氢(H_2O_2)清除法、亚铁(Fe~(2+))离子螯合法分别测试不同稀释倍率参麦注射液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活性、NO·清除活性、H_2O_2清除活性和Fe~(2+)离子螯合活性,并将结果与0.1mg/mL 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10 mmol/L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和10%柠檬酸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参麦注射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对自由基清除活性均呈浓度正依赖性;10倍稀释参麦注射液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BHT和Trolox(P0.01),但高于柠檬酸(P0.01);参麦注射液对不同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差异,其强弱顺序为:NO·[(54.4±6.6)%]Fe~(2+)离子螯[(42.6±3.2)%]DPPH·[(36.2±2.8)%] H_2O_2[(23.5±1.2)%]。[结论]参麦注射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将为其抗氧化药理学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Aquilaria crass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沉香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2株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柯拉斯那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分别为6-甲氧基-8-羟基-2-(2-苯乙基)色酮(1)、6-甲氧基-7-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7β,8β-环氧-6α-羟基-5α-甲氧基-5,6,7,8-四氢-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rel-(1a R,2R,3R,7b S)-5,6-环氧-7,8-二羟基-5,6,7,8-四氢-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有较弱的体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杨林  郭珮怡  郭顺星  戴均贵 《中草药》2016,47(23):4137-4140
目的对国产沉香的小极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国产沉香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2-(2-苯乙基)色酮衍生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7-羟基-2-(2-苯乙基)色酮(1)、6,7-二甲氧基-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沉香酮J;化合物4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2,(12)
目的:建立测定防风总色原酮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测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集的防风中总色原酮含量。方法:以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为标准品,用苯酚-硫酸法对防风总色原酮提取物进行反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线性范围为0.5208~4.2192 mg/mL(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9.58%,RSD为0.32%。整体上8月份防风中总色原酮含量高于10月,各样品中总色原酮含量因产地及采收时间不同而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防风总色原酮含量的测定方法;防风总色原酮含量与产地、采收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帅凌飞  袁媛  陈平  林淑芳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707-1710
目的:研究黄芩H2O2清除系统和黄酮类活性成分积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H2O2含量和POD,PAL酶活性.结果:40℃、黑暗、PEG胁迫组总黄酮含量和PAL酶活性在12 d显著提高.NPA,NPA+40℃,40℃,NPA+黑暗,黑暗,PEG胁迫12 d前后黄芩苷呈下降趋势,黄芩素呈上升趋势,POD酶活性呈升高趋势,H2O2含量保持稳定.结论:适度的环境胁迫促进黄芩总黄酮的积累,黄芩苷在POD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黄芩素,同时维持H2O2水平的稳定以避免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药材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栽培药材成为商品的主要来源。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导致很多药材质量下降。提高药材质量已成为中药资源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采用H_2O_2喷施黄芩地上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变化不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显著下降,表明黄芩抗氧化酶系统消除活性氧能力降低。同时,H_2O_2促进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表达,提高了PAL活性,促进了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和苷元类成分的转化。0.004μmol·L~(-1)H_2O_2处理后第2天,虽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等苷类物质略有下降,但活性最高的成分苷元类成分显著升高,黄芩素由0.094%升高到0.324%,汉黄芩素由0.060%升高到0.110%,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6%,83.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马齿苋总黄酮(portulaca oleracea total flavones, POTF)对过氧化氢(H_2O_2)所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检测马齿苋总黄酮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H_2O_2诱导PC1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通过四唑盐(MTT)和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检测马齿苋总黄酮保护PC12细胞免受H_2O_2损伤的效果;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培养液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马齿苋总黄酮的抗氧化效果;通过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硫氧还蛋白(Trx)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转录和蛋白水平,初步探讨马齿苋总黄酮的抗氧化机制。结果:马齿苋总黄酮在320μg/mL浓度范围内对PC12细胞增殖无影响,而马齿苋总黄酮浓度达到640μg/mL时对PC12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马齿苋总黄酮随剂量依赖地提高细胞内SOD、CAT和GSH-Px活性和调节Trx和iNOS的转录水平,减少ROS和NO的产生和增加GSH的含量,从而保护H_2O_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尤以160 mg/kg最显著。结论:马齿苋总黄酮对H_2O_2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香药材中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  江滨  曾元儿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97-169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沉香药材中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A),6-羟基-2-(2-苯乙基)色酮(B)2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 iamonsilTMRP-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27∶27∶46),流速0.8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26 nm。结果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A)在0.070 8~0.354 m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75%,RSD为1.14%;6-羟基-2-(2-苯乙基)色酮(B)在0.232 mg~16 m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0%,RSD为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沉香药材中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A)和6-羟基-2-(2-苯乙基)色酮(B)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