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处于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从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一支专业师资队伍、打造积极心理教育课程群、健全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营造积极育人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体验式、指导式团体箱庭疗法的研究,初步分析当前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对该课程建设的改进措施提出一些思考,以期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整合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协同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它应融合在人生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课程自身的积极建构,是课程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和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并利用学科课程及其教学中的潜在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从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才能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了解医类专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和态度,更有针对性地面向医类专业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对医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关注情況、实际常见心理困扰的认识与求助方式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的需求与满意度、课程教学内容和有效性的需求与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研。[结果]医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尚可,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近六成学生修读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对课程开设及授课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有所期待。[结论]通过发挥课程功能、科学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队伍建设等方面改进心理健康课程,如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广小班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并创新教学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为主要内容,以“活动”的方法开展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积极心理课程教学对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院校选修积极心理课程的44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课程前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积极心理学课程后,身心问题总分下降(P<0.05),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在自我肯定维度上,后测得分高于前测(P<0.05),其他维度课程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积极心理学课程前,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焦虑维度得分和身心问题总分低于大学二年级学生(P<0.05),城镇学生在自我肯定维度上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5),在身心问题总分上低于农村学生(P<0.05),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心理学课程后,大学一年级学生在身心问题总分上低于大学二年级学生(P<0.05),独生子女在自我肯定维度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课程教学能有效提升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研究,以及与传统心理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对比。说明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性,并提出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对策,以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光英 《中外医疗》2013,32(2):28-29
目的探讨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对志愿参加实验的11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前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水平进行评估。研究组的实验对象进行为期2个月的积极心理学式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的实验对象不参加任何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干预实施后,研究组与对照组间SCL-90阳性因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干预实施前后SCL-90阳性因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水平的影响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以学校层面普及,通过课程设置、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配备心理咨询教师等方式实现。但现实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性、发展性的教育活动,不应只是面对少数学生的干预性、补救性的过程[1-2]。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更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延伸的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模式是一项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项目,这一项目在我校被称为“班级周周谈”。本文分析探讨了我校“班级周周谈”活动的模式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体育无时不在体现着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的问题。该结合一些教学活动实例,就大学生素质教育及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件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我校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医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方面的改革。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学生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运用视频教学、案例分析、心理行为训练、心理测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内容,同时构建多元的成绩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结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特点,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情感心理与性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学生心理素质课程教育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情感心理与性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方法的适合性。方法:运用认知学习、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心理教育与辅导的原理,采用知识讲授、行为指导、情景扮演、互助讨论、自我发现与完善等启发指导性、互动性、情景式的综合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育。结果:大学生对课程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持积极肯定性(很满意、较满意)评价者分别为90.5%、65.0%和83.4%,认为总体效果很满意、较满意者达92.8%;其中“情景互动式”的“心理情景剧”教学内容和形式最优选择频数加权总和排序为第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11项积极的建设性意见。结论:课程教育是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启发指导性、互动性、情景式的综合教育方法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情感心理与性心理健康发展。课程教育中应注重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协调统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要求对医学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高等医学院校心理学课程具有深化医学人文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结对的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和成果发现:高等医学院校心理学教学改革必须明确心理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医学院2001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卫生状况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自1999年,我院开始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并建立了心理档案。同时我们又结合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的抽样调查,试图经过几年的积累,全面掌握我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们于2003年11月对我院2001级的临床、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和改进医学生心理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疾病和自杀事件的不断出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学校及社会的普遍重视。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学教育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用应付方式问卷、SCL-90、自我意识开放性问答,比较2003-2004年下半学期选修《健康心理学》的369名大学生教学前后心理健康变化情况。结果教学后SCL-90各因子分均有所降低,且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前后应对方式差异虽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学后合理化因子得分有所增加,求助、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得分有所降低。教学后,大学生对自我的负性评价更少,更倾向于中性和正性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加全面平衡。结论《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自我意识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司荣婷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6):649-649
近两年来,国家教委发布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本院自2001年开始开设了心理学课,所用的教材是师范院校普通课通用教材,它将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加强了心理学课程的针对性。但是,教材有一个明显不足,即只注重认知方面,很少谈及情感、意志、人格等心理素质的其他方面,忽略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由于此教材忽略了对学生当前学习方法、人格发展的培养,医学教育的专业性也没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同学们普遍没有兴趣,认为不切实际,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学而无用”。据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学生希望心理学课给以帮助的问题是:人际交往、学习指导、心理适应、情绪处理、人生态度和职业定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方法以16PF、SCL-90、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为测量工具,对12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结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的群体帮扶模式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卢春宏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3):147-148
通过对体育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自觉参与、兴趣体验和词节情感等心理健康水平。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在新旧2种体育课程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研究体育课程新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议,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