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乳突开凿鼓室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如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治疗数据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接诊患者中,96%的患者听力获得良好恢复并保持正常,术后不同期观察无不良后果和反复。结论通过孔突凿开鼓室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很好,患者不存在病情复发和恶化反应,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伟  贺广湘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47-1948
目的:评估鼓室置管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功效.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05~2009年间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8例,实验组予以鼓室置管,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3%,对照组治愈率3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较一般分泌性中耳炎在生理、病理上有显著不同,鼓室置管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中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术中处置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9月~2009年7月收治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鼓室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鼓室置管术术中处置要点。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在术中将鼓室积液吸干净,精细操作,能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通过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与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11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咽鼓管置管术组与对照组鼓室注药组,两组均抽出鼓室积液和注入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鼓管置管术是有效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临床上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曹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19-3120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临床常见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及耳痛[1].临床传统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激素短期治疗,但是疗效不佳[2].近年来,咽鼓管吹张、鼓膜切开、鼓室置管等外科手术治疗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3].笔者采用经耳内镜鼓膜置管治疗,取得显著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鼓膜置管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30耳观察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石秋英王斌全杨向茹王建明乔素华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尤其好发于儿童,治疗方法较多〔1~3〕,其中反复发作,病情顽固者,单纯经鼓室穿刺等治疗效果差、易复发;传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176例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邻近病灶治疗。结果176例患者中,药物加骨膜穿刺治疗治愈117例,占66%;43例鼓膜置管,37例治愈,占86.4%。结论分泌性中耳炎要在早期治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内镜下鼓室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25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儿均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患儿70例(125耳),单纯采取耳内镜下鼓室置管治疗,实验组患儿70例(125耳),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常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为4.29%,感染率为2.86%,常规组分别为15.71%、14.29%,两组患儿的疾病复发率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听阈提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取内镜下鼓室置管+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治疗后疾病感染率与复发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产生严重的耳聋、耳闷、耳鸣和头痛等症状,且顽固难治。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0月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90例(166耳)进行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排液、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48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及鼓膜穿刺无效后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置管术及术前、术后检查。结果:36例(48耳)患儿手术均一次完成,无明显并发症。对分泌性中耳炎鼓室黏膜及咽鼓管口黏膜充血、肿胀的转归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结论:耳内窥镜使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更清晰,操作简便,安全易行,能更好地了解鼓室及咽鼓室的病变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吸烟对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62例长期吸烟并患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吸烟组和戒烟组,接受鼓膜置管治疗,观察取管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情况。结果 吸烟组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率高于戒烟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吸烟可明显增高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中耳灌洗加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坚  刘鸿源  毕巍 《天津医药》2004,32(2):111-112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关键是清除鼓室内分泌物,恢复咽鼓管功能。常规需咽鼓管通气及鼓室穿刺抽液治疗,久治不愈者需行鼓膜置管等综合治疗。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耳灌洗、外耳道加压治疗经常规治疗无效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239-241
目的研究T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T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对照组实施哑铃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T型中耳硅胶通气管置管治疗,其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低,具有可观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鼓膜切开置管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60例患者,均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法加以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者58例,治愈率是96.67%。均没有出现显著性不良反应。结论鼓膜切开置管方法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满意成效,并且没有显著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的6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鼓膜置管术治疗的效果。结果鼓膜置管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97.4%。治疗无效的2耳分别因鼓膜菲薄、过度内陷引起脱管和带管期间感冒未得到有效控制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安全、操作方便、视野清晰、实用性强等优点,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产生严重的耳聋、耳闷、耳鸣和头痛等症状,且顽同难治.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0月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90例(166耳)进行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排液、鼓膜切开鼓室置管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腺样体刮除及鼓膜置管联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因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给予内镜下腺样体刮除及鼓膜置管治疗,于术前、术后7天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纳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7天,纯音测听听力比术前有明显提高,声导纳值及鼓室压有部分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1)。结论:内镜下腺样体刮除及鼓膜置管综合治疗儿童SO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鼓膜置管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院对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方法对本院的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下采用鼓膜切开置^硅胶管的方式治疗。结果经过本院对所有置管工作都将一次完成,由于患者的外耳道、鼓膜的反应相对较轻,鼓膜置管手术一般确保在患者的耳中保留大约6—12个月。本院治愈的患者有89例,8例患者为有效,3例患者为无效,总有效率占总人数的9,7%。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种简便、安全并且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吕哲  段乃超  徐鸥  路虹 《河北医药》2010,32(9):1051-1053
目的研究促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灭活的肺炎链球菌鼓室内注射。建立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并腹腔注射促表面活性物质盐酸氨溴索,测量不同组别鼓室黏膜厚度,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组别咽鼓管和鼓室黏膜的差异。结果造模完成后,鼓膜均变浑浊,充血,光锥消失。鼓室和咽鼓管黏膜水肿、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暗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受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结构明显减少或消失。应用促表面活性物质后,炎症反应减轻,暗颗粒分泌细胞结构近正常,胞浆内有散在分布的板层体样物质。实验组鼓室黏膜厚度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促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刺激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改善分泌细胞的病理变化,对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