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从太阴中风病传风痹、血痹论治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施治策略。[方法]通过跟随导师临证诊疗,整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圣济总录》等古代文献中对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的记载,确立所属范畴,以审症求因的方式,总结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并从经方中探索诊治思路,确立主方,随症加减,观察临床疗效,最后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从主症的相似性、病机和论治的相关性分析,太阴中风病传风痹、血痹与不安腿综合征主症“酸麻痒痛”“痛处游走”类似,病机“里虚水饮,津亏血弱,邪风侵袭”切合,治疗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减,分别佐以化痰祛湿、活血行滞、补养气血、健脾益胃等法。所附医案,其主症为夜间左腿乏力、麻木疼痛、局部有痒感,辨为太阴中风病传血痹,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结论]从太阴中风病传风痹、血痹角度加深对不安腿综合征病因病机与治法的认识,能够为临床发挥中医药优势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临床应用千金大桂皮汤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经验。方法 通过查阅整理文献资料、跟师临证,分析TN的病因病机及《千金》大桂皮汤的配伍、方势。归纳用此方治疗TN的辨证思路,并搜集临证验案加以举例说明。结果 TN的一大病机为津血亏虚,表位寒邪困束,内有虚热上扰,这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津亏液少血弱,虚热、水饮内生的病机相符,而大桂皮汤全方温、清、消、补并用,有化饮除痹、温煦阳气、滋养津血、清解里热的功效,故可有效对治辨证为太阴中风血痹的TN患者。结论 立足于表里观、津液观、正邪观,运用《千金》大桂皮汤治疗TN,选方新颖,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疗效,或能为应用中医中药治疗TN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出发,探讨血痹证治及病传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方法]基于《金匮要略》与《黄帝内经》原文,旁参《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神农本草经》等相关文献,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血痹证治机制,挖掘血痹与相关疾病的病传脉络,拓展血痹理法的应用范围。[结果]《内经》详论营卫理论,强调营卫血气本源为一,化用有别;仲景重视营卫辨证,善以脉症候营卫病机,同时审查表里三焦,明辨病传机要。基于营卫理论,血痹在病机上属太阴中风病传,以营弱卫虚为基础,治以宣通阳气、和营通痹;在病传层面,根据营卫三焦之损益,血痹可病传上焦之肺痿、胸痹,中焦之虚劳、寒疝,下焦之妇人杂病等诸疾,其治法方药皆从桂枝汤衍化。[结论]运用营卫理论可以帮助理解血痹证治机制,完善血痹病传相关疾病的理法脉络,有助于拓展相关疾病的辨证思路与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方治疗血痹及其病传中芍药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上应用芍药提供思路。[方法]整理《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等中医古籍中对血痹和芍药的论述的记载,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讨血痹的病机和临床表现,分析芍药除血痹的功效,探讨芍药在血痹及其病传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血痹包含津血亏虚、水饮充盛、风邪犯表三方面的病机,芍药除血痹的功效主要是和营除痹、化瘀除痹、利水除痹这三个方面。芍药配伍桂枝,突出和营除痹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痹本病;配伍饴糖,突出养营除痹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痹病传虚劳;配伍大黄,化瘀除痹,治疗血痹病传入里;配伍茯苓,利水除痹,治疗血痹病传累及水分。所举两则验案皆属于血痹病传,第一则病传入里,为太阴中风证及血瘀化火证,治以化瘀清热除痹,方拟桂枝加芍药汤;第二则累及水分,属营血不足、血瘀水停证,治以养营利水除痹,方拟当归芍药散改汤。两则验案均收获良效,进一步验证了芍药除血痹的功效。[结论]芍药配伍不同药物能够突显不同功效,在血痹及其病传中使用得宜,可收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黄桂成教授从络病论治膝骨关节炎的辨证特点与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黄桂成教授侍诊抄方,整理医案、临证揣摩,总结黄桂成教授从络病角度论治膝骨关节炎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黄桂成教授认为筋骨由络脉充养,络脉不通是膝骨关节炎的病机本质,临证对于膝骨关节炎的辨证立足络病理论,从发病因素、病邪新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病血病等方面着手,治疗上提倡"以通为用",并善于运用辛味药、虫类药、藤类药、补益药等药通络蠲痹,临床疗效突出。所举医案患者辨为肝肾亏虚、寒湿阻络证,黄教授从"络"论治,以补益肝肾、温经通络为法,注重通络药与其他药物的灵活运用,经治后患者多年痼疾告愈。[结论]黄桂成教授诊疗膝骨关节炎,从"络"论治,强调辨证与用药的统一,思路清晰,特色突出,疗效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卫气营血理论探析干燥综合征(燥痹)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以中医学相关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讨论分析燥痹的中医病机与治则治法,探讨燥痹的辨证论治方法,并附一典型病例予以验证。[结果]燥痹的起病、发展过程与温病传变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可参照温病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燥痹分为发病初期燥邪侵犯肺卫,进展期出现气分或卫气营分同病,慢性期燥邪潜伏营、血分,此时阴亏、气虚、血瘀互见,治疗上在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治则和治法,分别采用辛凉甘润法、清泄阳明法以及益气养阴祛瘀法等施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较高。所附验案属燥邪侵犯肺卫,宜清热宣肺、祛痰止咳,予银翘散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燥痹的治疗可参照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能有效控制病情,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7.
总结从少阳太阴经络系统论治中青年高血压病的临证体会。认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发病与少阳、太阴两大经络系统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具体包括少阳之病、太阴之病、少阳太阴合病三种,其中“少阳太阴合病”是其病机之关键,治疗时以“少阳太阴并重”,采用和少阳,疏肝胆、温太阴,理脾胃、两者同调,重枢转,畅气机等治法,以达到阴阳、气机、血脉全方位施治,使阳气升而有度,阴气降而有约,阴阳和合,血脉畅通,则血压得以归复,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属中医学心痹范畴.全国名中医王行宽认为,其发病多与邪舍于心,扃牖畸变,阻碍心之气血运行,损及心之脏真有关;其病位在"心之扃牖";中后期风心病患者基本病机为气营两虚,痰瘀互结,水饮内停,心神不宁,搏动失序.治疗上,除常规分型论治外,主张以间者并行为基本治则,以调和营卫为基本治法,同时辅以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9.
茯苓杏仁甘草汤是仲景所创用于医治胸痹的经典方药。吴鸿教授善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认为饮阻气滞是胸痹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应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论治胸痹获效颇佳。并结合六经、方证及气血津液辨证思想,提出该方主治病机为太阴病,水饮湿邪内停,气机不畅,方证要点:以胸闷、气短为主症,兼见舌淡胖、苔白厚腻、脉弦滑等由饮停湿阻气滞所致诸症。临证循此脉络辨治胸痹,较易达到方证相应、药至效显的目的。本文通过引据古今医家医籍经典论述,并介绍验案1例对吴鸿教授临证运用此方的经验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难治性结缔组织病,可归属于中医“皮痹”“肺痹”等范畴。本文基于太阴相关论述,结合系统性硬化症现代医学研究及患者临床表现,系统分析太阴与系统性硬化症的相关性,认为太阴之脏不足引发正虚邪凑,继而影响津液代谢,致使痰浊瘀血内生为该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治疗遣方用药从太阴入手,增健脾补肺、调和营卫、益气养血之剂多有效验。通过阐述从太阴论治系统性硬化症的理论依据及重要性,为临床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1.
眩晕作为一种常见疾病,源流久远,治法各异,文章着力于分析肺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临床应用主张宣理肺气、调治中土、肺脾同治,效显甚益。文章将论述从太阴经治疗眩晕的相关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1则以兹说明。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是对卫气独行理论的概括,也是对人体寐寤节律内在机制的说明。然"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至今阐而未明。针对"太阴"之阴指营气,"太阳"之阳指卫气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言明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的是卫气,营气在人体的运行未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段性。关于太阴、太阳指代为何,笔者经过统计认为,太阴多指代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仅有三处明确肾为"阴中之太阴";太阳指代足太阳膀胱经占半数以上,而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指代呈现多样化,且与少阴对应最多。关于为何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笔者认为,太阴主内是由肾主蛰、为封藏之本决定的;太阳主外是由足太阳膀胱经的气化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太少阴阳和三阴三阳模式是阴阳学说中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对阴阳的分割,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就形成了两种阴阳模式.太少阴阳模式与四象模式或河图五行模式是等同的,用来描述事物阴阳变化的起始和终结的过程.三阴三阳模式受到了三才观的影响,除了对阴阳变化终始的描述以外,还增加了对阴阳中间状态的量变阶段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太阴病的证素辨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阴病证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将医案、门诊中符合标准的208例太阴病患者症状全部纳入,对症状进行证素的定位、定性、定量与症状归类,运用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软件作出完整的证名诊断;症状、体征分布频次积分、证素分布频次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证型分布归类与计数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进行。结果症状、体征分布频次积分依次为舌苔白等;病位证素频次依次为脾等;病性证素频次为气虚等;证素组合项数最多者为3项;证型分布依次为脾阳气虚等。结论太阴病的常见症状为经常便溏、倦怠乏力、久不欲食、神疲、腹胀、四肢凉、腹痛、经常腹泄,舌象为舌淡、舌苔白、舌苔腻、舌苔薄白、舌苔润滑,脉象为细、虚、沉等;太阴病的主要病位证素为脾、胃、肾,病性证素为气虚、阳虚、湿;太阴病即证类囊括若干证型的论断是正确的;组合规律为脾或胃或肠的气虚或阳虚贯穿在太阴病每一证型中;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软件可提高辨证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朝医泻肝补肺针法治疗太阴人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探讨其内分泌及免疫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太阴人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朝医泻肝补肺针法针刺太渊、太冲穴;针刺对照组采用朝医常规针法针刺百会、内关穴;药物对照组给予西药百忧解口服。疗程8周。对比3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积分,外周血皮质酮/肾上腺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HAMD抑郁量表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效果最佳(P<0.01);3组患者外周血CORT、ACT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最明显(P<0.05~0.01);3组患者外周血IL-6、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但3组间比较无差别。结论?泻肝补肺针法能明显降低太阴人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优于朝医常规针法及西药百忧解,且能降低太阴人抑郁症患者外周血CORT、ACTH水平及IL-6、CR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五态人格特征。方法 以中医《五态人格测验》量表调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门诊中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44例,统计分析双相情感障碍及不同亚型、性别之间的五态人格特征。结果 与全国常模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4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而太阴维度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之间的五态人格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相情感障碍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五态人格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太阴得分偏高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余尚贞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辨证,结合开、阖、枢理论,以太阴阳明升降不和为病机,从太阴阳明入手论治高血压病,结合五运六气选方六戊年麦门冬汤,临床治疗多例,疗效甚佳。开、阖、枢理论源于内经,是对人体三阴三阳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我们可从中窥得开、阖、枢理论之部分面貌,比如对太阴、阳明经的了解,并拓展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