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重构(冠脉重构)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冠状动脉管壁对斑块负荷的反应性变化.近年来,随着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开展,对冠脉重构有了更深的理解.冠脉重构在粥样硬化的形成、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及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前认为血管中形成的斑块逐渐使管腔狭窄 ,并最终引起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但这观点不正确。事实上 ,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阶段 ,虽然有斑块明显聚集 ,但因冠脉“重构”(coronaryarteryremodeling)作用 ,管腔直径并未减小 ;直到疾病后期才出现可被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出的管腔狭窄[1] 。随着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迅猛发展 ,尤其利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 ,IVUS)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自然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现已明确冠心病不是管腔而是管壁的疾病 ,粥样硬化早期的一个基本发病机制是冠脉重构 ,且粥样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重构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重构(冠脉重构)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冠状动脉管壁对斑决负荷的反应性变化。近年来,随着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开展,对冠脉重构有了更深的理解。冠脉重构在粥样硬化的形成、粥样斑决的稳定性及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超声的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珠军  朱文玲  黄超联  曾勇  韩丁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303-305,T001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的方法研究病人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冠脉内的粥样斑块和血管壁的变化,进一步明确PTCA的机制。方法择期行PTCA的病人50例,共68支血管于球囊扩张前后行冠脉内超声(ICUS)检查。记录病变部位粥样斑块的特性,最小管腔面积,弹力内膜面积和斑块面积。结果PTCA球囊扩张前后病变部位的内弹力膜面积(IELA)分别为(6.67±1.45)mm2和(8.14±1.13)mm2,术后有明显的扩大(P<0.05)。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各组PTCA手术前后IELA之差(ΔIELA)分别为1.84,1.52,0.40,1.23mm2,钙化斑块球囊扩张前后内弹力膜面积无明显扩大,P<0.05。斑块的撕裂程度及管壁变化根据Honye分类法记录A型10例,B型20例,C型16例,D型12例,E1型5例,E2型5例。68个病变中有58个(85%)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斑块撕裂。12个D型撕裂中有11个是钙化的斑块,1个是混合斑块。结论粥样斑块的撕裂和管壁的牵伸在冠脉球囊扩张术的管腔增大方面同时起关键作用,较硬的斑块如钙化的斑块球囊扩张时易出现大的夹层,而血管牵伸的程度较差,用旋磨或旋切的方法处理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超声分析斑块组成与冠状动脉重构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HY  Qian JY  Zhang F  Fan B  Liu XB  Ge L  Lu Y  Wang QB  Ge JB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0):894-898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应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技术探讨斑块组成与冠状动脉重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7例冠心病患者(男性53例,平均年龄58±10岁)的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xy2 (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血管内超声显像仪进行IVUS检查,其中31例为稳定性心绞痛,46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病变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根据斑块组成回声的不同,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后三者统称为硬斑块.重构指数(RI)=病变处血管横截面积/平均参考血管面积.若RI>1.0为正性重构;RI<1.0为负性重构.比较不同重构形式病变的特性.结果 77处病变中,45处(58%)发生正性重构,32处(42%)发生负性重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正性重构的患者更多的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74%比43%, P=0.006).与负性重构相比,正性重构病变部位的斑块面积和血管面积较大,斑块组成更多为软斑块(71%比34%, P=0.001),发生钙化的较少(21%比54%, P=0.003),钙化范围也较小[(18±37)°比(40±50)°, P=0.027].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斑块组成和临床表现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别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重构与临床表现及斑块组成有关,正性重构病变软斑块较多见且钙化较少.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重构是动脉壁对粥样硬化斑块的反应,主要有正性重构和负性重构。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血管内超声技术能对人体血管腔的直径、冠脉重构的评价和斑块的性质提供更可靠的信息。该研究旨在应用血管内超声的反向散射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构血管,研究其主要斑块的特征和类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重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血管内超声进一步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斑块与冠脉重构间的关系。  方法 :90例住院病人 ,男 60例 ,女 3 0例 ,年龄 3 6~ 76(5 9± 1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均详细询问病史 ,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结果 :①冠脉狭窄与血管重构的关系 :轻 (<5 0 % )、中 (5 0 %~ 75 % )、重 (>75 % )度狭窄均可见血管重构 ,以中、重度狭窄血管重构较明显。但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②斑块性质与血管重构的关系 :脂质性斑块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纤维性及钙性斑块血管重构不明显 (P >0 0 5 )。③斑块的形态与血管重构的关系 :61根血管为偏心性斑块 ,3 3根血管为同心性斑块 ,偏心性斑块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同心性斑块血管重构不明显 (P >0 0 5 )。  结论 :本文提示血管重构与斑块的性质及形态有着明显的关系 ,偏心性斑块和脂质性斑块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 ,而与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因此 ,由于血管重构 ,血管内超声可显示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而冠脉造影可无明显狭窄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OCA)与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观察组)及35例冠脉起源正常者(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结果右冠起源于左窦时,观察组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冠脉起源异常者两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右冠起源于左窦是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因素之一。对此类患者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冠脉重构是:随着内膜粥样病变的加重,冠脉病变节段代偿性增粗,推迟管腔减小的出现,减慢管腔越来越小直至闭塞的发展过程,尽可能长久地维持适当的冠脉供血潜力。在已知的有关因素中,粥样斑块的大小是冠脉重构的主要决定因素。冠脉粥样病变患者是否出现临床冠心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冠脉重构处于超代偿、完全代偿或部分代偿阶段。有限的研究资料,已使人们重新评价血管造影诊断冠脉狭窄和判断降脂治疗效果的可靠性,推动人们重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36例ACS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其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及血栓存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ACS多发性于冠脉血管的复杂病变,且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结论 冠脉血管病变复杂较易发生ACS,且粥样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在ACS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为选择有效方法冠脉综合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