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仪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PH)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采色多普勒超声显象仪测定TIPS术前以及术后一、三周门静脉血流速度们静脉血流量。结果术前门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为10.26±4.25cm/s、1145.36±436.52ml/min,术后一、三周增高至21.70±589cm.s、19.72±5.24cm/s和2238.79±971.4ml/min、2054.71±880.56ml/min,P<0.01、0.05。门静脉压力由3.6±0.7kPa降至1.73±0.35kPa,P<0.01。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TIPS术前及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门静脉显象测定,可以了解门静脉血流状态、血管走行、有无血栓,对适应症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观察其近期疗效、合并症及3年随访结果。结果25例门静脉建立有效分流,成功率893%,门静脉主干压由术前(406±086)kPa[(3053±6.45)mmHg]降至(233±0.79)kPa[(17.55±6.00)mmHg],P<001。分流后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消失率为36%,减轻率为40%。术后腹水减轻率为762%。脾脏缩小一半以上者60%。术后2周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大于20U/L占52%,总胆红素升高大于17μmol/L占48%,并发症总发生率28%。随访3年,复发出血375%,病死率313%。结论TIPSS可迅速降低门静脉压力,近期疗效满意,中期疗效欠佳,术后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3.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02例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的应用结果,主要探讨操作技术问题和影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的因素。结果:92例成功,8例失败,成功率为92.2%。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3.97±0.44kPa降至2.30±0.34kPa。Doppler超声显示:门脉主干血流速度,从术前14.0±4.5cm/s增至46.5±14.5cm/s。81例随访3~18个月(平均8.5个月).分流道狭窄6例、阻塞3例,再通成功5例。随访病例的首次通畅率为88.9%,第二次处理后的通畅率为95.1%。结论:TIPSS创伤性较小,降低门脉压可靠,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优良方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先行预造影,经颈静脉插管至肝静脉,在肝内从肝静脉向门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选择性行胃冠状静脉栓塞,然后行球囊导管扩张建立分流通道,放置支架。结果:共25例病例,21例成功,4例失败。门脉压力从术前402±039kpa降至术后258±023kpa(P<001),门脉主干由134±024cm降至114±021cm(P<005),门脉主干血流速度由术前230±65cm/s增至术后455±123cm/s(P<005),脾脏长径由1585±179cm缩小为1385±180cm(P<005)。食管静脉曲张消失14例,明显减轻7例,6例伴顽固性腹水者术后明显减少。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期间5例发生肝性脑病,3例分流通道发生明显狭窄(内径缩小03cm以上),再出血及再发顽固性腹水各一例。结论:TIPSS对迅速缓解门脉高压症,解除出血危险性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近期疗效满意。但术后肝性脑病和分流通道发生狭窄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前、术后的内科处理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张锦坤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其具体操作多由介入放射科医师进行,但手术的成败除取决于置管技术以外,即经颈静脉放置导...  相似文献   

6.
门奇断流术后肝外门体分流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断流术中,我们观测了肝外门体分流率的变化。其结果是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下降0.49±0.69(SD)kPa;脏侧闭塞门静脉压力增加1.03±16.1%,门体分流率平均下降25.1±13.5%,表明断流手术阻断了这部分异常血流,使其转流向肝脏,这有利于肝脏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1 目的 作者报告16例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结果。2 方法 TIPSS的主要步骤包括:①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送入导管鞘至下腔静脉一肝静脉入口处。②以长穿刺针在外套管保护下从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右支。③经导引钢丝送入球囊导管并扩张肝内穿刺道。④置入自展式内支架。3 结果 ①14例成功,2例失败,无死亡并发症。②肝内门体分流后,门脉压由3.98±0.24kPa降至2.40±0.16  相似文献   

8.
TIPS术治疗50例,其中4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门静脉海绵窦样变,45例有反复呕血及黑便史,5例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16例有中-大量腹水。结果:(1)45例门静脉建立有效分流,成功率为90%。门静脉主干压力从术前的3.95±0.85kPa降至2.33×0.72kPa。(2)胃镜检查TIPS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为41.43%,减轻为37.9%。(3)术后腹水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了3例肝肺综合症(HPS)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3例HPS患者,为肝炎后肝硬化,均为男性,年龄45-52岁.慢性肝炎病史 10-15年。1例于10年前行脾切除术;3例患者均有呕血便血史,术前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中到重度;活动性肝硬化2例,静止性肝硬化1例。Child分级A级1例,B级2例。3例患者均排除支气管肺部疾病,超声心动及心电图检查正常。3例符合HPS的诊断标准[1], 低氧血症经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  相似文献   

10.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S)是在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介入疗法。此方法是经颈内静脉插入穿刺导管 ,通过肝右静脉 ,在肝实质内穿刺静脉的右支或左支 ,以建立起肝静脉 -门静脉通道 ,继而用球囊扩张通道 ,放入可扩张性血管支撑夹 ,以防止肝回缩 ,保持分流道通畅。TIPSS将肝外门腔分流转移至肝内 ,既保留了 H型分流的优点 ,又有效降低了门脉压力 ,同时 ,肝内分流道又起到了“限制性”分流的作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明该术后门脉血流为“进肝流向”,这就维持了肝脏所需的含“肝营养因子”的胰腺血流 ,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