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匡剑伟 《中外医疗》2011,30(1):69-70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在溶解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治疗的患者出现了导管血流不畅甚至阻塞现象,给予尿激酶5~1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3~4mL进行配置;用5mL注射器平稳地把配制好的尿激酶液按管腔容量注入堵塞的导管腔,观察溶栓效果,若1次无效可重复上述步骤。观察8例患者进行的32次溶栓后进行血液透析时的血流及透析时间和透析器凝血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进行的32次导管内浸注尿激酶,溶栓1次成功数27次,反复溶栓2~3次成功数3次,总成功率93.75%。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等副作用。结论深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导管内浸注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尿激酶在溶解深静脉导管内血栓(以下简称溶栓)中的效果。方法:对58例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患,采用10000u尿激酶1支溶解于生理盐水,直接深静脉导管内注射,分别夹管观察5min,10in,20min,30min后判断疗效。结果:56例溶栓成功,2例失败,并发现夹管最达时间赤10-20min。结论:采用正确的溶栓方法,尿激酶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溶解导管内血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长期口服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血液透析长期静脉留置导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留置带袖套静脉导管(TCC)作为血管通路的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A组)、阿司匹林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40例。阿司匹林组患者在TCC置入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华法林组患者在TCC置入后24h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1.5~2.5之间;对照组在TCC置入后不接受任何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导管失功发生率,尿激酶干预次数和出血事件发生人数。结果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导管功能不良的的发生率分别为1.99%、3.26%和3.46%,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对照组比较(P<0.05),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华法林组出现1例主要出血事件,2例次要出血事件,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无出血事件(P<0.05)。结论华法林比阿司匹林更能有效预防透析患者TCC的血栓栓塞,但由华法林引起的出血事件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行中心静脉置管56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5例,股静脉51例.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51.6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2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11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一例急性心肌梗塞,行紧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对角支阻塞,经冠脉内给血栓溶解药物——尿激酶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心电图即时改善,阻止了心梗的发展,缩小了心梗面积,而无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非手术治疗,传统方法为抗凝、祛聚、溶栓等综合疗法。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患肢浅静脉注射尿激酶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2岁。起病至入院时间最短为1d,最长为15d。2.2治疗方法均采用尿激酶患肢浅静脉静脉滴注,疗程10~14d,每日尿激酶用量:20万U5例,25万U8例。用尿激酶治疗起效时间:2d1例、3d2例、4d2例、5d6例、6d1例及7d1例。13例同时合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8~10m1/d,注…  相似文献   

7.
8.
从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科对17例血管条件差,内瘘失败,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证的患者应用带涤纶环双腔长期中央管建立颈内静脉血管通路,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在68~81岁,平均年龄76.1岁。对17例患者进行了570例次血液透析,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静脉外瘘(简称外瘘),常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导管脱落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之一.本文3例均为慢肾衰(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血尿素氮>21mmol/L)。1989年11月~1990年11月行血透洽疗.男性1例,女性2例,其中1例在外院血透治疗4个月后转入我院,2例在我院行外瘘成形术后血透治疗。2例在血透120天,  相似文献   

10.
1993年6月至1995年12月应用尿激酶溶解急性心肌梗塞血栓16例病人并辅以阿司匹林和肝素,得出溶栓后冠脉再通率为56.2%,并且与1988年-1993年5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非溶栓治疗34例相比;并发症分别为12.5%对55.9%病死率分别为0对20%。说明急性心肌梗塞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优于一般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延长股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充分透析效果;提高了病人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将32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封管,每组1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结果: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组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应用肝素封管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定期尿激酶封管能使导管通畅率增加,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再次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T)是建立临时或持久血管通路的方法。本文总结我院血液净化中心842例CVT的适应症,留置时间和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欧美及日本肺栓塞症有渐增趋势,但治疗方法尚不明确。作者对于以下肢深在静脉的血栓为起因的肺血栓栓塞症,根据肺动脉造影确定栓塞部位后,从肺动脉主干部留置的导管内持续大量注入尿激酶,使肺动脉的血流再通,结果是有效的。作者就尿激酶的投药量与投药时间、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病例报告:金×,女,30岁,1胎○产。孕22周开始产前检查,除心脏有房性前期收缩偶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外,余均正常。妊娠39~+周因头晕、气急、阴道见红入院。入院检查血压154/108毫米汞柱,心率70次/分有早搏,肺(—),下肢浮肿(++),有少量阴道见红,肛查先露棘上,宫口未开,胎心140次/分,按妊娠中毒症常规处理。当晚6时羊水自破量多,31小时10分钟后宫缩开始,血压130/100毫米汞柱,宫口开4厘米,先露棘上。1小时20分钟后,宫缩紧,羊水呈草绿色,多,肌注可拉明一支。宫缩开始后3小时宫口开全,胎心120/分,O_2吸入,又过1小时45  相似文献   

15.
<正> 患儿男,20天。系足月孕。阴道助产后娩出,即发现苍白窒息及颅肉出血。于1983年8月18日入院。经治疗9天后,好转出院。3天后(生后12天)开始腹泻,为水样便,每日20~30次,经治疗无好转,其后4天(生后16天)开始发热,又收治入院。病后纳差、哭闹、声音微弱,精神差。患儿父母身体健康,为第一胎。其母妊娠时未曾患特殊疾病及使用特殊药物。体格检查:患儿外貌成熟,一般反应差,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呼吸深(44次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是纤维蛋白溶解疗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自1964年从人尿中分离提纯出后,1965年运用于临床,它具无抗原性,毒性小的特点。近几年来,施用尿激酶溶解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有不少报导;但施有尿激酶溶解法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很少报导。本院从1990年5月~1991年6月共治疗7例。亦收到很满意的效果。此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效果肯定。扩大了尿激酶溶解颅内血肿的范  相似文献   

17.
急性动脉血栓性梗阻疾病发病急骤而凶险,如不及时抢救,重者可迅速导致患者死亡;轻者亦可能使患者丧失肢体,造成残废,在外科治疗方面颇为辣手。以往多是切开血栓所在部位的血管,取出血栓,术前需较明确的定位。如血栓在髂总及主动脉分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留置Permatc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作为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外套送入血管.结果 共20例患者,留置最长时间达24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7.5月,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拔管,余仍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 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使用时间长,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尤其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内留置长期导管血液透析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深静脉内留置长期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可行性。 方法 28例无法建立血管内瘘的患者,采用永久性双腔导管作深静脉内置入,期中置入锁骨下静脉1例,左侧颈内静脉4例,右侧颈内静脉23例。 结果 27例置管成功,已使用1周~45个月(平均21±10. 3个月),期间发生气胸1例(失败病例),隧道口渗血4例,导管感染3例,导管出血不畅1例,经处理后消失。除3例接受肾移植和1例死亡外,余均在继续透析中,血流量在250ml/min左右。 结论 深静脉留置长期导管对自身血管内瘘建立困难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