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绝经期失眠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经断前后诸证”“不寐”“脏躁”,认为肝肾阴虚以致肝郁化火、上扰心神以及气血不足以致肝失濡养、神不安和为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机,故此提出疏肝调神的治疗大法,并配合针刺、精灸、刺络、耳针、背俞穴埋针等治疗手段,共同构成“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方案,为围绝经期失眠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具有情绪障碍的围绝经期女性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变化。方法:应用北京同仁光电m L-2001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通过检测具有情绪障碍的围绝经期女性的脑电超慢涨落图(EFG),分析其谱线变化来反映脑内神经递质活动变化。结果:82例具有情绪障碍的围绝经期女性脑内6种神经递质的实测值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焦虑性障碍组GABA实测值低于正常参考值(P〈0.05);Glu、5-HT、NE、Ach、DA实测值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基本一致,差别无显著性(P〉0.05)。抑郁性障碍组Glu、Ach实测值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基本一致,差别无显著性(P〉0.05);GABA、5-HT、NE、DA实测值低于正常参考值(P〈0.05)。结论: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极不平衡是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测可作为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围绝经期失眠从肝肾论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5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4月,纳入有关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筛检、提取资料、文献偏倚风险评价。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肾论治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30,95%CI[1.11,1.52],P0.05)。通过运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显示,肝肾论治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睡眠质量上有显著差异(SMD=-1.16,95%CI[-2.12,-0.20],P0.05),但在SPIEGEL量表评分上2组无统计学差异。有5个研究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肝肾论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09,95%CI[0.04,0.22],P0.05)。结论 Meta分析结果表明,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情绪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3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将人群分为四组:对照组、围绝经期综合征组、情绪障碍组、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情绪障碍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量表(KMI)、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GQOLI-74)的生活质量总评、社会功能维度量表的评估。结果情绪障碍组和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情绪障碍组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情绪障碍组的分值分别为:(55.00±11.83)分、(10.67±2.18)分;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情绪障碍组的分值分别为:(52.58±13.83)分、(9.90±1.97)分。而围绝经期综合征组的生活质量两个维度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有情绪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16±12.51)分vs(52.58±13.83)分;(12.79±2.38)分vs(9.90±1.97)分。围绝经期症状中情绪症状、躯体症状、性生活均与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其中情绪症状的相关更为显著(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后明确在围绝经期,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围绝经期人群的情绪障碍比躯体症状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妇女非器质性失眠严重程度(ISI)与肝郁的相互关系,为预防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提供临床思路.方法 纳入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182例,根据朱文锋《证素辨证学》确定肝郁积分并分级,运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进行失眠严重程度评估,统计分析ISI与肝郁积分的相互关系.结果 ISI在不同肝郁分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9,P=0.024),且肝郁分级越高,ISI积分越高;样本总体的ISI评分与肝郁评分呈正相关(r=0.246,P=0.001);不同肝郁分级与不同失眠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43,P=0.001).结论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广泛存在不同程度的肝郁,且肝郁越严重,失眠程度越重.心理因素肝郁可诱发失眠,并且加重失眠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证候分布与病机特点。方法:总结243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与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年龄多集中在45~55岁之间;证型以阴虚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占30.86%,其次为肝肾阴虚和阴虚热结。结论:围绝经期病理改变多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痰、瘀、热结为标,肝肾亏虚、阴虚不藏是围绝经期失眠的基本病机,阴虚及其导致的痰、瘀、阳浮、热扰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功能的失调。中医辨证从肾论治的最多,也有从其他四脏诊治和五脏合病论治,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选用古方、经方和经验自拟方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辨证分型后以皮质下穴、交感穴、垂前穴以及神门穴作为主穴,以心、肝、脾、胃、肾、胆以及大肠作为配穴,对患者进行耳穴贴压和护理干预;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进行评价,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以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价,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SAS和SDS评分。结果利用耳穴贴压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围绝经期失眠的总有效率为93.4%,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相对于治疗前来说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相对于干预前来说也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应用耳穴贴压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深圳地区围绝经期失眠(绝经前后不寐)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失眠程度、抑郁及焦虑情绪评估,寻找本地区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体质分布规律,探寻主要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失眠程度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失眠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失眠程度评估,采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抑郁及焦虑情绪评估,分析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失眠程度与抑郁、焦虑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中医体质分布:10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居前3位的依次为气郁质(31.0%)、阴虚质(26.0%)、气虚质(15.0%),未见平和质和特禀质。(2)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失眠程度与抑郁、焦虑程度的相关性: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其失眠程度与抑郁、焦虑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介于0.474~0.772之间。(3)主要体质类型患者的失眠程度与抑郁、焦虑程度的相关性:气郁质患者的失眠程度与抑郁、焦虑程度均存在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中西医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西医治疗现状;对五音体感音乐疗法的概念及机制进行阐述,并指出五音体感音乐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运用于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利用五音体感音乐疗法配合常规中西医方法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在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同时,有望在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是指发生在女性围绝经期的情绪障碍,具有复杂化、易迁延、多共病等特点。本文就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概述、诊断、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作一综述,为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围绝经期补充雌激素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围绝经期女性,采用小剂量雌激素补充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及改良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治疗前后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不适症状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围绝经期女性潮热、烦躁、性生活异常、失眠、疲乏等主要不适症状发生率降低,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沟通能力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改善围绝经期女性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胜兰  田凌 《北京医学》2012,34(11):1017-1018
正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早醒,醒后无法入睡,可同时伴有紧张、焦虑、心悸、汗出、头晕等症状,导致身心疲倦、情绪激动、易激惹,重者可影响日常活动及与社会、家人的关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到我中心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从心理、生活方式指导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综合管理,观察其睡眠的改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发现,患者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包括情绪障碍、血管舒缩变化、骨质疏松、激素变化等,加强认知和行为干预后睡眠障碍症状可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发现,患者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包括情绪障碍、血管舒缩变化、骨质疏松、激素变化等,加强认知和行为干预后睡眠障碍症状可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女性失眠是更年期综合征中发病率最高的症状,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有效解决围绝经期女性失眠问题是中西医疗法研究的重点,中西医疗法在缓解更年期失眠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同时注重改善生活质量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进展。基于此,本文就中西医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治疗思路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同一性:雌激素与天癸关系密切,两者均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在治疗方式上中西医疗法坚持“辩证统一”;但也提示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问题有待研究、中医辨证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为此提出注重更年期女性失眠的预防与科普知识的普及、增强中西医结合和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或消失,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失眠、心悸、眩晕及头痛等临床症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围绝经期失眠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使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医"治未病"用于围绝经期失眠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病,由未病先防、防变、防复等方式对围绝经期失眠女性进行防治,及早发现易患人群,将防治结合,可以有效降低围绝经期失眠发生,以此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本文以中医治未病思想用于围绝经期失眠的调护中,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药食调护、生活方式调护,以此减少失眠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睡眠障碍,主要特征是睡眠感不满意,属于中医学"不得眠""不寐"范畴。传统多从心、肝、胆、脾、胃、肾论治该病,杜元灏教授认为脏腑机能失调,气血不和,阳不能入阴,阴不能涵阳,神不守舍而致失眠。重视"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且因督脉入络脑,夹脊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转输、流注之处,杜教授多强调从脑、督脉以及夹脊穴论治失眠,为针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研究名老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研究《大国医经典医案诠解·病症篇·围绝经期诸证》《绝经前后诸证》《妇科病名医验案解析》三本医案中与围绝经期失眠相关的医案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别对名老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筛选出118首方剂,涉及中药212味,药物频次统计显示使用频次≥29次的药共计13味,性味归经统计显示中药以寒性药占比最多,主要归肝、心、肾经;提取出使用频次最高的龙骨、牡蛎药对;提取出4首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候选新方。结论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以肝、心、肾经药为多,以滋阴清热药为主,同时善用龙骨、牡蛎药对。新方组合提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要重视对脏腑肝的调理,通过平肝阳、清肝热、解肝郁达到安神之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症状分布情况及其与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4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研究常见症状分布特点及其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眩晕、头痛、心悸、失眠等。潮热与黄体生成激素(LH)呈等级正相关,与雌二醇(E2)、FSH/LH呈等级负相关;心悸与卵泡刺激素(FSH)、LH呈等级正相关,与E2呈等级负相关。结论易激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这种情志的异常改变突出体现了肝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变中的重要作用。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与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