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妇女更年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辨证治疗等方面阐述了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认为该病的本质是肾气衰弱,阴阳失去失衡,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肌体经络疏通,气血调达,脏腑调和,阴阳平衡;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阴阳失衡.针灸治疗疾病,就是通过刺激腧穴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顺势思维研究(续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邪正斗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中医治疗疾病,受传统顺势思维的影响,强调要综合考虑诸种因素,顺应病势及阴阳消长、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把握最佳时机,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佳之疗效。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其患病率不断上升,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等各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机体健康。目前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不断得到关注,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可见于"痰饮""肥胖""消渴""眩晕"等病证。古今医家从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脏腑理论辨证等方面对其论治,病变涉及阴阳气血津液,病位在脾、肝、肾;脾肾两虚为本,痰、浊、瘀、水等病理产物为标。文章立足中医哲学"道器"思维范畴,基于气血津液从阴阳升降-三焦-脏腑气化角度去认识代谢综合征,以期贯通辨证其法,识各家真传。  相似文献   

5.
郭亚琼  关徐涛  高萍 《中医学报》2019,34(8):1590-159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rotein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目前肿瘤治疗的重要内容,其相关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肤不良反应。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即"有诸内,必形诸于外"。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阴阳失调、气血失衡均会导致皮肤病变的发生。外在局部的病变多为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表现,外在皮毛肌腠的病变可反映内在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衡,因此皮肤病变可从内调五脏进行治疗。从中医五脏的关系探讨EGFR-TKI导致的相关皮肤毒性反应,临床治疗需要兼顾五脏,共同调理。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古籍中对心力衰竭无统一的认识。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虚"、"瘀"、"水",其中水指津液代谢障碍,是一个涉及多脏腑、气血阴阳失衡的病理改变,尤以阳气虚为主要病机关键,病理性质为阳虚阴盛,以温化为治疗原则。临床上根据心力衰竭津液代谢障碍导致的不同临床症候进行辨证施治,讲究方证对应,常用经方药简而效彰。  相似文献   

7.
中医经典理论对临床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其病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体内的气血阴阳失衡和脏腑功能之间机能活动的失调所致,中医对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此笔者整理了中医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与皮肤病防治相关的部分理论及治疗原则、方法,可为临床治疗皮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病证结合模式即现代医学诊断疾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疾病的共性规律和患者个体特性有机结合的诊疗模式。将其引入高血压性眩晕的诊治中,有助于全面把握疾病特征,优化治疗及评价体系。高血压性眩晕以邪气入脑为主要病机,以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调为主要病理变化,以风、痰、瘀、虚为主要病理因素,从高血压性眩晕的"病"入手,结合中医常见"证"的研究,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高血压性眩晕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辨证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是以中医气血阴阳和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肢体运动和气息的调理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养生保健体育运动。它通过肢体的运动来平衡气血阴阳,调理脏腑经络,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中医络病理论及其与脏腑的关系,阐述络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辨治的意义。认为肺之大络、孙络、浮络、血络等从功能角度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肺细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等;经络联系五脏六腑,由于经络的作用主要在于输送气血,而气血又是脏腑赖以维持其功能运转的物质基础,故经络病与脏腑病存在因果关系,由此认为COPD呼吸肌疲劳源于经络而成于脏腑,COPD呼吸肌疲劳与络病理论存在着相关性。并根据"肺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肌肉"和"久病入络"理论,提出补益通络、化痰通络的治疗原则。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COPD呼吸肌疲劳治疗,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升降理论",就是根据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升降变化,总结出的人体生命活动中机体的气化运动规律,它涉及阴阳、气血、脏腑多方面。升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医理论,并对后世医家理论的产生和临床理法方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阴阳、气血、脏腑方面论述了中医升降理论,并结合病案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从肺、脾、肾三脏简述老年抑郁症的中医病机和分型论治。强调通过调整相关脏腑的阴阳气血以达到安神、养神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总为脏腑受损,阴阳气血平衡失调所致,病理特征多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中医辨证施治,中西结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马静  刘艳萍  王月梅  于东升 《当代医学》2010,16(30):149-150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即痴呆综合征,起病缓慢,病程呈进行性,为老年第四位死因。由于人均寿命延长,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增多,已构成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保健和社会问题。笔者从中医论治阿尔茨海默病,属健忘、虚劳范畴,与心脾肾三脏有关,与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有关。治疗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辨证施治,及早治疗,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气血双补法作为一种常见补虚扶弱的中医治疗方法,可起到补益气血、扶正御邪的作用.现代临床多将化疗后骨髓抑制归为"虚劳"范畴,其基本病机多为气血两虚;综合文献及临床发现应用气血双补法疗效较好.从补益气血与骨髓抑制的关系着手分析,大体将虚劳本质归为脏腑功能虚损、阴阳偏衰;治疗多从肾、脾、肝、心论治,以调补脏腑气血;同时有温、...  相似文献   

16.
从探讨以肾命为中心的脾肾调节机制及其与NIE调节网络的关系入手,阐明亚健康的脾肾阴阳气血失调病机与NIE调节网络调控失衡的同质性,为中医调适亚健康状态提供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体生理过程靠着一定物质基础,即现代医学强调的各种生理物质来支持,如水液、蛋白质以及各种离子等,人体依靠这样的生理物质运行,而这些物质中水液占有很大部分,如果人体出现病理状态,水液平衡也将首先被打乱。在中医学中十分强调气血津液为人体的根本生理基础,人体是在气血津液的阴阳动态平衡中正常运作,当人体出现病态情况,津液平衡也必将被打乱。从中医学出发,认识津液失调的病理病证,从而得出,通过调节人体津液生成代谢过程,可以达到新的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中医中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去淤血,标本同治,使体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近年来在整理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中医对消渴病从五脏方面的治疗又提出了许多新的学说和观点,笔者认为,消渴的病理主要在于肝失疏泄与肾阴虚两方面即由肝失疏泄引起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肾阴虚引起全身阴虚、阴虚燥热和阴阳两虚,而发为"消渴".现将消渴从肝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和法是中医理论体系中一种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其通过调和疏解使营卫失调、气血紊乱、寒热错杂、阴阳失衡、脏腑功能不和等病理现象趋于平衡与和谐,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适用广泛。现就和法概念及其临床应用浅谈笔者体会。  相似文献   

20.
《内经》结合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为中医梦学的形成奠定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与"治未病"理论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指导疾病的预防和调摄,保持机体的动态平衡。文章从中医营卫理论、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方面阐述梦产生的机理,从梦境所表达出来的脏腑虚实、情志偏颇、阴阳失衡与"治未病"理论的关联性入手分析,结合病梦的诊断标准,从脏腑、阴阳的角度来辨梦"治未病",从而有效达到衔接中医梦学与治未病临床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