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中医脾胃病研究的现状和未来采访了单兆伟教授,脾胃学说的研究居于整个中医理论研究的前列,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应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并不断总结发展和加以推广验证,临床如能将辨证与微观、辨证与病因治疗相结合并加大专病与专方的研究开发力度,定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并提出要遵照自身规律发展中医,中医现代化不能走“中医西化”、“中西药制”或“废医存药”的路子。要使科研成果尽  相似文献   

2.
脾胃学说是中医脾胃病治疗的核心理论,医家传承李东垣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论述,多尊其温补升清。随着时代进步,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脾胃病的病因病机必然有所改变。笔者立足对当代脾胃病诊治规律和脾胃学说理论的思辨,首次提出"因滞而病"是当代脾胃病的核心病机。以期该文能对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博采诸家学说,在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脾胃当分析而论,强调"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创立养胃阴说,重视脾胃治疗当分阴阳而治,濡养脾阴,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温通胃阳。本文通过对叶氏著作《临证指南医案》的研读,对其临证从脾胃特性出发治疗脾胃病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吴复苍教授运用胃阴学说与核心病机辨治当代情志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在胃阴学说与核心病机理论指导下,对当代情志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并且系统地阐述了吴教授的辩证用药特点,并附2侧案例。[结果]当代情志疾病的发病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尤以脾胃失和为突出,其核心病机是胃热津亏、土燥水竭、心肾不交,据此形成了以滋胃阴为主,兼以清心、柔肝、益肾的治则。[结论]吴教授诊治情志病之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研究现状,从中医脾胃理论和体质特点切入探讨脾胃湿热与CFS的发病与临床辨治。初步提示脾胃运化失职是CFS病机的关键,因虚致实、因实致虚是其病机转化的主要规律;并基于岭南"体质混杂"的特点初步提出了CFS脾虚夹湿热和脾胃湿热证型的补充辨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温病学主要学派和不同的温病类型为主要依据,将温病学主要学说划分为温疫学说、伏气温病学说、伤寒法治温学说、四时温病学说、温毒学说五大学术体系。重点探讨了五个学术体系辨治温病的思路和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使温病学界在重视叶、薛、吴、王临床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它学术体系的研究,从而拓宽温病临床的诊治思路,提高温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沈舒文教授多年从事临床,治疗脾胃病擅用角药,以恢复脾胃生理状态为治疗目的,选择合适药物搭配,在疾病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该文详述沈舒文教授临证常用7组角药(半夏、黄连、枳实;吴茱萸、黄连、刺猬皮;太子参、麦冬、石斛;枳实、槟榔、炒莱菔子;黄连、吴茱萸、白芍;佛手、旋覆花、苏梗;补骨脂、肉豆蔻、诃子)的组成功效、配伍要点、适应病症、随证加减,总结沈舒文教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临床组方用药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脾胃乃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以滋养人身,金元医家李东垣创立脾胃病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并在其论著《脾胃论》中提出四脏之脾胃病的理论,阐释其他四脏与脾胃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从脾胃论治四脏病,为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作者的临床应用与体会,提出脾胃病应分为外感脾胃病和内伤脾胃病.外感脾胃病应分治,而内伤脾胃病当合治,即脾胃同病、脾胃同治,脾胃合治的最佳治法是辛开苦降.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脾虚”证本质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学习《脾胃论》的基础上,作者等围绕脾胃内伤学说的主要病机——脾胃气虚、脾阳下陷、阴火上乘,通过临床分析法对“脾虚”证本质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于后,并就一些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爱萍教授治疗脾胃病药对用药规律。方法对甘爱萍教授临床常用药物进行分析总结,选出其常用药对,研究其临床思想、经验。结果甘爱萍教授治疗脾胃病,注重健脾气,养胃阴;又兼顾清胃热,疏肝气,养心神等。结论甘爱萍教授治疗脾胃病从各角度出发,充分针对病人各病因,熟谙各药药性,治疗脾胃病注重调理气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果是辨治内伤病之大家,所创脾胃内伤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临床辨证用药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今就其临床辨证用药特点试做浅析.  相似文献   

13.
脾胃气化学说是张小萍禀承家学、集前人理论之大成、累积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创新性理论.本文总结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如脾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之间的联系,结合传统中药人中黄与现代粪菌移植的临床应用,认为中医以脾胃气化指导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在调理机体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平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深入研...  相似文献   

14.
唐喜玉教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认识深刻,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和精准的辨证用药技巧.她认为,脾胃病有两大病因病机特点,一是多虚多寒,二是多心脾(胃)同病,因而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注重健脾温中,和胃安神等治法,用药遵《内经》、法李杲与叶天士,处处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5.
对万全《幼科发挥》一书的内容从重视脾胃着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该书认识到小儿病发生以脾胃为先.治疗立法以调理脾胃为要,用药顾护脾胃的特点等等,以临床诊治小儿疾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胃病证治的关键。方法:根据脾胃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和效果,阐述脾胃病辨治要点。结果与结论:临床治疗脾胃病。应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通补结合,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为法,从而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  相似文献   

17.
单兆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透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巧用六大"透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le reflux gastritis,BRE)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分别从单教授对BRE病因病机的认识、单教授对"透法"在BRE的用药规律的具体总结,并通过典型病例体现单教授学术观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结果]单教授认为BRE发病与加重多与情志相关,病位在肝、胆、脾、胃,但以脾胃为本,肝胆为标;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中总要以时时顾护脾胃为第一要务,并提倡患者调节情志。[结论]单兆伟教授诊疗BRE,治法轻灵,简约醇正,行之有效,值得广大医者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8.
舌诊与脾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诊法之一。舌与脾胃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实验、临床运用二个方面系统总结可见对脾胃病舌诊的研究对脾胃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指导用药、判断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证的认识及辨治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本病病位当在心下胃脘部,为中焦脾胃之处。病因病机主要因太阳证误治,里虚邪陷所致,但亦有不因误治,邪热内陷而成者,主要由脾胃气虚,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气机壅滞,导致寒热并存,虚实夹杂而成。同时,对《伤寒论》心下痞不同证型的辨治规律及其类似证进行了归纳对比。  相似文献   

20.
外感疫毒与内伤七情、酒食、房劳均可致肝胆损伤,使其疏泄功能失常,胆汁外溢而发生黄疸,其病位主要在肝胆,由于肝胆疏泄失常而影响脾胃运化。受五行学说取象类比说理方法的支配而形成与湿、脾相关的黄疸病机,理论认为关键是湿,由于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滥而发生黄疸,其病位主要在脾,由脾及肝。对黄疸病机的认识不同其病证诊断和治疗大法的确立也将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