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尿酸浓度与氧化应激和内皮损伤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血尿酸浓度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探讨高尿酸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男性正常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病例,根据血尿酸值分为5组,每组50例左右,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内皮素-1(ET-1)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尿酸≥380 μmol/L时,MDA、SOD、GSH-Px、PM-1、ET-1均明显增加,NO明显下降(P值均<0.05),但当尿酸≥420 μmol/L时,SOD、GSH-Px明显下降;回归分析显示PAI-1与MDA、尿酸、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正相关,与SOD、NO负相关(t=-3.64~6.08,P<0.05);ET-1与MDA、尿酸、HOMA-IR正相关,与NO、GSH-Px、SOD负相关(t=-4.75~6.35,P<0.05).结论 男性血尿酸超过380 umol/L时引起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血尿酸、胰岛素抵抗参与了内皮功能紊乱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88例诊断为ACS并行急诊PCI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计数(c TFC)方法评价冠脉血流分为正常血流组(156例)和慢血流-无复流组(32例),分析GGT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的血清GGT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49±18)U/L vs.(31±13)U/L,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GT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呈正相关(r=0.389,P0.01)。血清GGT与PCI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MACE独立相关(分别OR=1.093,95%CI:1.058~1.129,P0.01;OR=1.047,95%CI:1.012~1.082,P0.05及OR=1.058,95%CI:1.028~1.089,P0.01)。结论老年T2DM并发ACS患者血清GGT水平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相关,血清GGT可能是预测冠脉风险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88例。采用TIMI血流分级法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价,凡校正TIMI帧数(CTFC)27帧为慢血流,有慢血流者被分为冠脉慢血流组(43例),血流正常者被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检测比较两组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结果:两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脉慢血流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8.33±2.04)%比(7.06±1.78)%]和硝酸甘油依赖的血管扩张功能[NMD,(20.39±4.13)%比(16.10±5.22)%]均显著降低,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低的FMD(OR=1.069,P=0.011)和NMD(OR=1.183,P=0.014)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0,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9、9.320、13.99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37、29.25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H-Px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27、9.575、22.761,P<0.05)。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54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外周血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改变。方法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5例为观察组,同期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不合并酮症酸中毒)。对比两组外周血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并分析与空腹血糖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21.3±4.6)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与MDA(r=0.794,P<0.05)及TNF-α(r=0.720,P<0.05)水平呈正相关,而与GSH-Px(r=-0.777,P<0.05)及SOD(r=-0.718,P<0.05)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存在严重的系统性氧化应激及炎症,且与血糖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探讨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无高血压健康人28例,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NO、SOD、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NO、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减退,NO减少,与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帧计数(TIMI frame count,TFC)法作为测定SCF的指标,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SCF组107例,正常对照组107例,均排除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病。入院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测量并记录糖代谢、脂代谢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CF组糖尿病史、吸烟史、酗酒史、脂代谢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SCF患者中,最常见的受累血管为3支血管同时存在SCF,其中右冠状动脉(RCA)为最常见的受累血管。结论吸烟及酗酒患者更易发生SCF,SCF患者存在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均采用TIMI血流帧数计数来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根据造影结果分为SCF组以及冠状动脉正常血流组(NCF组),每组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可溶性SE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CF组患者血清SES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NCF组(58.60±3.96 vs 43.83±3.50ng/mL;3.92±0.40 vs 2.58±0.22 μg/mL,P<0.01),且hs-CRP水平的高低与平均TIMI血流帧数结果明显正相关(r=0.830,P<0.01).结论:SCF患者血清SES以及hs-CRP水平的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SCF现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合并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2),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40 mg,1/日,若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剂量加至80 mg。观察组口服替米沙坦40 mg,1/日,通心络胶囊3粒,2/日,连续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ET)-1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TC、LDL-C、HDL-C、MDA、SOD、v WF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均0.05),NO、ET-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C、LDL-C、MDA、v WF、ET-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SOD、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MDA、v WF、ET-1水平均明显下降,SOD、NO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能有效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高血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病人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老年DN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和常规组各75例,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前列地尓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因子及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β2微球蛋白(β2-MG)及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列地尔组MDA、TNF-α、IL-6、hs-CRP、ET-1、v WF、β2-MG及UAER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SOD、NO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老年DN可明显延缓病人氧化应激恶化,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并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超重和肥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超重或肥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9例35~55岁经健康检查无心血管病和其他疾病者,应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其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并测定总体脂含量[体重指数、脂肪百分比(%)]、局部体脂含量(腰围、臀围)和体脂分布[腰围臀围比值(腰臀比)].结果超重或肥胖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超重或肥胖者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在男性中与脂肪%(r=-0.221,P<0.001)、腰围(r=-0.135,P<0.001)和腰臀比(r=-0.148,P<0.01)呈负相关,女性中则与BMI(r=-0.192,P<0.001)和脂肪%(r=-0.287,P<0.001)呈负相关.硝酸甘油引起的血管扩张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亦与体脂含量及体脂分布无关.结论超重或肥胖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男性体脂分布和女性体脂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CSF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者85例(对照组),CAG示CSF者85例(慢血流组),以及CAG示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者85例(狭窄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浆中NO、ET-1的水平。结果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ET-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ET-1低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NO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血浆NO高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和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慢血流组和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T-1升高、NO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尿酸升高以及吸烟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吸烟可能参与CSF的病理生理发生过程,内皮功能损伤与CSF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唐梦熊  黄文增  张步延  龚斐 《心脏杂志》2002,14(4):305-306,309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5 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 40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浆 Hcy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 (ET) ,同时测定血浆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结果 :1冠心病患者伴或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空腹血浆 Hcy,ET,MD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NO,SOD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 2冠心病患者中 ,高 Hcy血症组 ET水平略高于非高 Hcy血症组 ,NO水平较非高 Hcy血症组低 ,两亚组间 MDA,SOD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 Hcy血症可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 ET水平增高 ,NO水平降低 ,加重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本研究不支持 Hcy通过氧化应激抑制损伤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假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血清脂联素(A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70例,通过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血流帧数。冠状动脉血流平均帧数≥27定义为SCF,将患者分为SCF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检测ANP和hs-CRP水平。结果:SCF组血清的APN水平低于对照组[(4.88±0.34)μg/ml∶(7.34±0.48)μg/ml,P<0.05],而其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13±1.07)μg/ml∶(1.29±0.69)μg/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s-CRP是影响SCF的危险因素(OR=2.44,P=0.04),APN是SCF的保护性因素(OR=0.94,P=0.03)。结论:血清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与SCF相关,炎症反应在SCF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肾胶囊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DN患者9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益肾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和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内皮素(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v WF和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IL-6、TGF-β1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物(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结论益肾胶囊联合前列地尔可改善老年DN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氧化应激表达及肾功能,且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SCF)与冠脉微循环的相关性,以及SCF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中,选择被诊断为SCF的32例为SCF组,冠脉血流正常和无明显狭窄病变的32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和测定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各项生化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帧数以及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分析各项指标与SCF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F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水平较低[(1.57±0.38)mmol/L vs(1.62±0.43)mmol/L,(1.41±0.31)mmol/L vs(1.57±0.38)mmol/L];hs-CRP水平较高[(3.63±1.67)μg/m L vs(1.74±0.75)μg/m L];IMR明显升高[(29.28±7.68)vs(24.9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MR与TIMI血流帧数及hs-CRP呈正相关(r=0.766,P=0.019;r=0.565,P0.01)。结论 :(1)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与SCF发生、发展呈相关性。(2)在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炎症反应可能起到一定作用,HDL-C和载脂蛋白-A1水平的降低,可能也参与了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导致SCF。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1次/d。治疗8周前后,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测定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即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选择2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弱P<0.01,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服用缬沙坦前与正常对照组的NO水平比较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提高P<0.01。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DA活性明显增高(P<0.01),经缬沙坦治疗后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MDA活性明显降低(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缬沙坦治疗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与NO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1,r=0.798。结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少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1次/d.治疗8周前后,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测定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即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选择2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弱P<0.01,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服用缬沙坦前与正常对照组的NO水平比较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提高P<0.01.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DA活性明显增高(P<0.01),经缬沙坦治疗后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MDA活性明显降低(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缬沙坦治疗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与NO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1,r=0.798.结论 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少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水平并探讨其与一氧化氮(NO)及过氧化脂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浓度,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NO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和MDA含量升高(P<0.01),而NO水平和SOD活性降低(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清sICAM-1浓度和MDA含量呈正相关(r=0.94,P<0.01),而与NO水平和SOD活性水平呈负相关(r=-0.58、r=-0.93,P值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ICAM-1明显升高,且与机体氧化应激增强及NO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中医综合疗法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就诊的77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41)。对照组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连续治疗5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肾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 w后血管内皮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及肾纤维化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 w后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抑制肾纤维化,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