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评价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升主动脉钙化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8年3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的患者435例。在施行OPABG行主动脉近端吻合时使用吻合装置EncloseⅡ系统吻合。观察患者吻合后桥血管血流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死亡5例(1.15%),其中3例并发严重低心排综合征,2例呼吸衰竭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术中搭桥2~5支,平均(3.11±0.08)支,使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做近端吻合口561个,其中大隐静脉(GSV)吻合口458个,桡动脉(RA)吻合口103个,吻合完成后使用流量仪测定桥血管流量(22.15±7.26)ml/min,与同期使用侧壁钳者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与使用吻合器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因主动脉近端操作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600例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全组病例600例,平均年龄(63.2±9.1)岁。肝素1mg/kg抗凝下,于升主动脉置入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使吻合器内膜和动脉壁之间形成无血环境,以6-0prolene缝线吻合大隐静脉于升主动脉上。结果:全组患者死亡2例,3例于术后恢复期下地活动后出现突发脑梗死,对症治疗恢复良好。5例因置入点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其余患者均于术后7~14d痊愈出院。结论:Enclose 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Enclose)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脑保护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心脏外科单一手术组行OPCAB手术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15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相同手术应用侧壁钳钳夹主动脉侧壁手术的20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脑保护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脑梗塞发生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死亡率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Enclose无阻断近端吻合系统为升主动脉存在钙化和斑块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手术机会.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期随访较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冠脉搭桥近端吻合辅助器(Enclose Ⅱ)在不停跳冠状动脉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应用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方法 自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我们对148例冠心病患者在施行OPCAB手术时应用Enclose Ⅱ行主动脉近端吻合,男性109例,女性39例,年龄51~83(60.1±3.2)岁.结果 应用Enclose Ⅱ完成近端吻合口298个,其中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近端吻合263个,桡动脉35个,平均(2.01±0.80)个吻合口/例.围术期无死亡,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术中未出现升主动脉破裂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结论 OPCAB术中应用EncloeⅡ完成近端吻合口,减少和减轻了对升主动脉的操作和损伤,尤其对主动脉钙化严重的患者,能有效避免因主动脉操作而引起主动脉破裂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降低因斑块脱落引起的围术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采用的自动吻合装置、主动脉隔离装置、主动脉阻塞及主动脉无触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大降低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不同的近端吻合技术对移植物通畅率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静脉桥近端吻合口摒弃传统侧壁钳钳夹下吻合的方法,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完成。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围术期脑出血、脑梗塞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开胸止血1例,迟发性心包填塞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均痊愈。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操作简单、安全,可降低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70例腹腔镜代谢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完成的的270例腹腔镜代谢手术,进行术前访视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和全面评估,术中提供全面安全护理,准确配合胃校准管,吻合器、超声刀等器械的使用。 结果270例腹腔镜代谢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6.8%,手术医生满意度99.5%。无手术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手术体位与防护、护士的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术中配合要点,使杂交手术顺利进行.方法 对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术前心理护理,做好物品的准备,术中在做好防护工作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与外科护士、内外科手术医生以及麻醉师之间、默契配合,术后继续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和肾功能的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杂交手术,顺利植入支架,未出现手术意外,人工血管通畅,1例出现支架远端少许内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腹膜后血肿、下肢出血等并发症.通过精心治疗,严密观察,细心护理,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到10个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的积极、主动的护理配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41例主动脉夹层经皮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防止瘤体破裂,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疼痛的护理、体位与饮食指导及肾功能的监护、术后综合征的护理,观察和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结果 4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此种完全经皮方式进行主动脉疾患腔内修复,支架均成功植入,术后动脉瘤搏动消失,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发生腹膜后出血、肾功能衰竭、截瘫和内漏、穿刺部位血肿、出血、感染及下肢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经皮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肖洁 《内科》2010,5(1):93-94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内科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2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中26例明确诊断。结论医生规范、熟练的操作是内科胸腔镜手术成功实施的根本;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内科胸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20例微创胸腔镜下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护理经验,讨论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及其要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微创胸腔镜下行CABG患者20例的围术期资料,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2.16±8.37)岁。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健康教育、观察病情及抗凝监测、术后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护理、胸腔引流管及切口护理、出院前健康教育、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后护理满意度调查等。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卒中等严重并发症;2例因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后行急诊手术,18例为择期手术;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切口疼痛评分为(3.75±1.31)分,该患者恢复独立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微创CABG安全、有效,恢复快,手术效果良好。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疗效的重要环节,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临床护理工作可对该术式特点展开护理工作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不用主动脉侧壁钳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多支搭桥治疗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不用主动脉侧壁钳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53~83岁,平均69.1岁。有脑中风史13例。双支和三支系统病变为2例和28例,同时有左主干病变1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52±0.19。30例病人均可以摸到明显的升主动脉片状或弥漫性钙化斑块,21例病人手术中食道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明显钙化。9例以左乳内动脉(LIMA)为唯一供血来源(in-flow),其余静脉桥吻合到LIMA,1例静脉桥吻合到无名动脉,其余静脉~静脉"Y"吻合,6例使用主动脉隔离装置(Enclose)行主动脉上的近端吻合,14例采用双侧乳内动脉。术中用血流仪定量测定桥血流。结果:本组30例人均远端吻合3.40(3~5)处。术后8例需多巴胺>5ng/(kg·min)支持16~45小时。手术后2~12小时病人完全清醒,人均带气管插管时间(8.9±3.7)小时。手术中实时桥血流测定显示桥血流均满意(17~110ml/ min),9例以LIMA为唯一in-flow,LIMA总血流量基本是各分支桥血流量之数学和。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无出血再开胸、无脑中风,无手术后急性肾衰。下肢切口感染1例,8例(26.7%)术后一过性房颤。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心绞痛均消失,术后(12.7±4.6)天出院。结论:在升主动脉有明显钙化的冠心病病人,采用OPCAB结合主动脉不接触(no-touch)技术或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G)技术的不断提高,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在逐年下降,但是神经系统并发症一旦发生,其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和致死率,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1]。当合并升主动脉钙化时,术中使用主动脉侧壁钳行桥血管近端吻合,可能会导致病变升主动脉内钙化斑块脱落而增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2,3]。因此做好此类患者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心外科于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63例,现将术后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机械吻合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 90年代中期以后进口吻合器的应用逐渐被大家认同 ,其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等优点。但我们在使用 SDH- 2 5及 CDH- 2 5型吻合器行胃食管吻合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现将其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998~ 2 0 0 0年 ,我们对 2 2 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采用 SDH- 2 5型或 CDH- 2 5型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 ,其中右胸顶吻合 133例、弓上吻合 6 1例、弓下吻合 2 6例。共出现与吻合有关的并发症 6例 ,其中吻合口瘘 2例 ,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线型吻合器与圆型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Ⅱ式吻合)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胃空肠吻合术中所采用的吻合器不同,将患者分为线型吻合器组42例、圆型吻合器组50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病...  相似文献   

16.
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期间使用大隐静脉或桡动脉与升主动脉进行吻合时,需钳夹部分升主动脉侧壁,由此可能引起钳夹部位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增加脑栓塞的发生率〔1〕,同时还可能引起桥血管阻塞、降低其通畅率〔2〕。我们在OPCAB中应用新型吻合辅助装置———Heartstring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2月~2006年4月我科行OPCAB的患者中38例应用Heartstring行近端吻合。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41~77(65.9±9.8)岁。心功能Ⅱ级者26例,Ⅲ级者12例。LVEF(61.3±11.1)%。患者均存在多支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卒中史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再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468例有卒中史OPCAB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再发急性脑梗死分为再发脑梗死组(A组)41例和无再发脑梗死组(B组)427例。分析与缺血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术后再发脑梗死的时间为完成手术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期间]。结果 468例OPCAB手术患者术后再发急性脑梗死41例,占8.8%。①单因素分析显示,A、B组间术前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41.5%(17/41),8.9%(38/427)]、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53.7%(22/41),25.8%(110/427)]、术中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的应用[19.5%(8/41),76.3%(326/427)]、术后急性心肌梗死[34.1%(14/41),9.1%(39/427)]、术后心房颤动[48.8%(20/41),10.8%(46/427)]、术后低血压[68.3%(28/41),18.7%(80/427)]、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2 h[(75.6%(31/41),15.0%(64/427)]、入住ICU时间>72 h[(82.9%(34/41),25.3%(108/427)]及病死率[(29.3%(12/41),5.4%(23/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OR=6.338,95%CI:2.283~21.019)、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OR=2.737,95%CI:1.267~6.389)、术后急性心肌梗死(OR=3.656,95%CI:1.933~6.894)、术后心房颤动(OR=3.104,95%CI:1.135~8.016)与术后低血压(OR=4.173,95%CI:1.836~9.701)是OPCAB患者术后再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OR=0.556,95%CI:0.337~0.925)是OPCAB患者术后再发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伴有卒中史患者行OPCAB术后,再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高,术前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心房颤动和术后低血压是伴有卒中史患者OPCAB术后再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EncloseⅡ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是伴有卒中史患者OPCAB术后再发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烟囱”支架技术在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17例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烟囱”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6例,女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释放后即时血管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烟囱”支架血流正常.随访3-16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无术后死亡患者.随访期间,患者出现左足乏力1例、头晕1例、胸闷痛2例、Ⅰ型内漏2例.无严重神经系统及脏器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未见移位、明显内漏及“烟囱支架”闭塞等异常.结论 对于近端锚定区长度不足的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使用“烟囱支架技术”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应用的意义.方法 60例CABG病人通过股动脉穿刺或切开置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进行辅助循环,监测心电图、动脉压波形变化及血流动力学诸参数,以鉴定IABP之效果,其中2例于CABG术前放置.结果本组病人救治成功45例(75%),并发症6例.结论只要正确掌握IABP的适应证及使用时机,应用IABP抢救CABG术中的危重病人是可以收到良好临床效果的.在施行IABP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注意预防下肢血栓、出血、水肿、感染和气囊破裂等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患者的围术期中护理要点。方法:查阅文献并分析护士在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前参加病例讨论,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术中备齐所需物品、急救设施。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了解手术进程,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完善出院指导,加强随访工作以确保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被成功完成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置入,手术时间120~180(150±30)min。术中食道超声监测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出院随访至今,患者无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是我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护士不仅要全面了解左心耳封堵治疗过程,更应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加强医护患关系密切合作,提高临床技能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