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肾功能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纳入行PCI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CAD患者170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21例与非ISR组14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  相似文献   

2.
陈珏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4):314-3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高发病,其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目前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介入治疗 ( PTCA、支架等 )比溶栓治疗能够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冠状动脉再通。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日益成熟 ,PTCA的成功率稳定在90 %以上 ,并发症发生率小于 5% ,而且其适应症也不断扩大。目前除了单支血管孤立病变外 ,多支病变、完全性闭塞病变 ,高度弯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均接受介入治疗。但是 ,冠心病介入治疗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如 PTCA过程中的急性血管闭塞 ,术后再狭窄率 ( 30 %~ 50 % ) [2 ] 影响其预后 ;弥漫性血管病变及纤维化、钙化病变 PTCA难以奏效等。其中 ,血管再狭窄问题严重阻…  相似文献   

4.
自从1958年Sone完成第1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以来,CAG曾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金标准。1977年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1986年法国的Puel和瑞士的Sigwart医师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来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28例,治疗前后首先测定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等指标的含量,并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通过以上指标的比较来确定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内皮细胞以及心急功能的影响。结果应用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含量大幅上升,血清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到的观察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心肌缺血总负荷均大幅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形成,降低患者体内LDL的含量,调节人体血脂含量,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瞻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葛根素有着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内血脂的形成、防止血栓等效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扩张患者冠状动脉的作用,患者缺血区的血流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心肌耗氧量就会降低,β受体的形成就会受到阻滞,进而抑制肾上腺素的激活作用,减小患者左心室的压力。葛根素与辛伐他汀联合起来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较好,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保护患者的心肌不受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因胸痛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5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304)和非冠心病组(n=212)。采用Gensini评分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低分组(n=156)、中分组(n=86)和高分组(n=62)。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在男性患者比例、吸烟史、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空腹血糖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载脂蛋白A浓度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浓度增高、LDL-C浓度增高属于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载脂蛋白A属于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浓度、LDL-C和HDL-C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空腹血糖浓度、LDL-C浓度增高属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属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在高原地区,伴随年龄的增大、空腹血糖浓度增高和LDL-C浓度增高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而HDL-C是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特点,探讨检测血清尿酸浓度在预防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怀疑冠心病的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16例,对照组114例,测定两组的血清尿酸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比较两组的冠心病患病率。最后,患者按血清尿酸浓度分为4个浓度组,比较4组冠心病的患病率。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42±98.54)μmol.L-1vs.(374.42±98.54)μmol.L-1,P〈0.05]。高尿酸组中冠心病患病率高于非高尿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不同血清尿酸浓度的4组中,血清尿酸浓度越高,冠心病患病率也越高,与浓度最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尿酸浓度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尿酸浓度高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加强血清尿酸浓度检测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及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新发糖代谢异常的情况。方法 A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5例,B组为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7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行空腹血糖检查,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均排除了糖代谢异常。在随访1~18个月期间,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及OGTT,明确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随访过程中确诊糖尿病3例,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2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22例;B组确诊IGT 4例,IFG 9例,无糖尿病患者。两组随访18个月时确诊糖尿病、IGT、IFG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3/65)vs.0,P<0.05;18.5%(12/65)vs.5.7%(4/70),P<0.05;33.8%(22/65)vs.12.9%(9/70),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并发糖代谢异常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包括OGTT检查,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并早期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龄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生化数据。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D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Agatston法计算钙化积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龄冠心病伴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钙化组患者收缩压水平、血肌酐及血尿酸水平、糖尿病发生率及吸烟率均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2,P=0.035)、收缩压(OR=1.546,P=0.024)、吸烟史(OR=1.328,P=0.029)、血肌酐增高(OR=1.325,P=0.025)、糖化血红蛋白(OR=1.697,P=0.031)、血尿酸水平(OR=1.732,P=0.015)为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Spearman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和尿酸水平与钙化积分呈线性相关。结论:老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其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和尿酸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其中≥70岁75例,<70岁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08例行非体外循环CABG;107例行体外循环CABG,其中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术11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室壁瘤切除术18例.≥70岁组有2例同期行肿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围手术期情况和转归情况. 结果 ≥70岁组和<70岁组比较,手术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组分别为17.3%和7.1%(P<0.05),不稳定心绞痛分别为91.4%和78.7%(P<0.01).吻合动脉桥数分别为(1.1±0.5)支和(0.9±0.5)支(P<0.01)应用大剂量儿茶酚胺类药物分别为12.0%和4.3%(P<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9.3%和28.6%(P<0.01),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分别为12.0%和4.3%(P<0.05),伤口感染分别为7例和1例(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2±21.5)d和(17.5±7.4)d(P<0.01);两组病死率(分别为5.3%和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安全、有效,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燕  黄熙 《心脏杂志》2002,14(6):530-531
冠心病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意见尚未统一。本文着重综述冠心病的分型、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慢性动脉疾病,严重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现代医学对该病主要采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其在治疗方面见效快,同时存在严重毒副作用,为有效改善这一病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中医学者不断探索与完善本病治疗。现结合近年来从中医辨证论治基础总结的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抑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抑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而且增加这些患者的死亡率,而对这些患者进行干预,能改善预后,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性别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多重危险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对CHD的致病风险。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8028例,女性2894例,男性5134例;同时连续入选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CHD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36例),女性129例,男性207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分别建立不同性别CHD患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年龄55岁、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均为CH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但各因素对女性与男性CHD的致病风险不同。女性5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CHD患病风险增加2.597倍,而男性则增加1.424倍(P0.05);血脂异常、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导致女性患CHD的风险(OR)分别为3.297、1.484、3.187、3.714倍(均P0.05),血脂异常、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现症吸烟,导致男性患CHD的风险(OR)分别为1.398、1.800、2.303、5.642倍(均P0.05)。女性患者以冠心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致病危险最高,尤其冠心病家族史最显著;而男性以现症吸烟、高血压病导致男性CHD的发病风险最高,现症吸烟尤为显著。结论血脂异常、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对不同性别患者导致CHD的危险不同,在CHD的一级与二级预防中应予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传统方式是胸骨正中完全劈开切口、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大隐静脉作为主要的血管桥。存在的问题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比较多,医疗费用高,大隐静脉桥的远期通畅率低,且不适用于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和远端细小血管病变。近年来,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包括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等,本文就各种新方法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和临床效果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的探讨。方法抽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前组患者的基础上加以丹参酮实施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理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常规药物与丹参酮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即刻心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年全因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9月至11月西京医院及解放军986医院连续入院,并成功行PCI治疗的1761例冠心病患者,通过手术记...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中国心血管疾病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死率分别为城市107.5/10万、农村105.37/10万,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城市为55.32/10万、农村为68.6/10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尽管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或全吸收性生物血管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5%~10%的再狭窄率依然是显著降低其远期疗效的重大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相关权威研究,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诸多影响因素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法在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治疗时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心电图表现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目前降脂治疗和达标的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治疗达标的因素。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四(福田)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确诊冠心病的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获取初始血脂水平以及在院期间接受降脂治疗的情况,通过电话、信函结合门诊复查形式进行随访,填答冠心病治疗调查问卷,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住院期间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率为90.2%;(2)随访期间降脂治疗率为68.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1.8 mmol/L和(或)减少≥50%,即降脂达标[2011年欧洲心脏病协会/欧洲动脉硬化协会]患者仅占35.7%;(3)所有接受降脂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与血肌酐浓度无显著升高,且与初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降脂治疗仍存在很大治疗间隙和不少认识误区;达标与否受到医疗质量、患者依从性、药效、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降脂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恰当时,长期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