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A2)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在下肢血管硬化闭塞中的治疗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下肢硬化闭塞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介入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行降压、降糖、调脂、抗血小板治疗。介入组采用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行介入治疗。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症状改善程度,踝肱指数,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介入手术比常规药物治疗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下肢血管的通畅情况,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介入手术比常规药物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介入治疗,51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51例).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近期通畅率、再闭率等.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ABI(0.86±0.05),跛行距离(283.2±30.5)m,患肢皮肤温度(32.9±1.5)℃,治疗有效率95.89%,6个月后通畅率87.67%,再闭率8.22%,长期随访截肢率1.37%,死亡率1.96%,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内服外用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踝臂指数(ABI)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 方法 对温州市中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4例老年ASO患者展开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四妙勇安汤内服外用,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ABI、CRP与Hcy的水平变化及足背动脉指标(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及血流量),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3%vs. 76.92%,χ2=6.310,P=0.012);2组治疗后血流量、血管内径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峰值流速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管内径、血流量水平更高,峰值流速更低(P<0.05);2组治疗前的ABI、CRP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ABI、CRP及Hcy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ABI水平高于对照组,CRP及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vs. 1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7)。 结论 中药内服外用联合法舒地尔对老年ASO的疗效确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下肢血流量,提高踝臂指数并降低Hcy水平,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属于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疏血通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脉络宁对照组。 2 0 d为一个疗程。结果 :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5 % (P<0 .0 5 )。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定量。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对比 P<0 .0 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 P<0 .0 5。结论 :疏血通有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增加肢体血流量。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 ;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 ,抗血小扳聚集的作用。适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72-107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比较患者在术后1月、3月、6月、1年时的ABI水平。结果:在124例患者中,依据研究设计进行分组后,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在年龄、舒张压、收缩压、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介入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ABI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65±0.27和0.63±0.24。治疗后1月随访时,介入治疗组患者ABI显著提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01),同时,亦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01)。在其他时间点的比较中,同样发现,介入治疗组患者ABI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并显著持续高于治疗前水平(均有P<0.001)。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BI,并长期有效,改善了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1):52-54
[背景]观察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间接受介入治疗的87例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为69.2岁.治疗用球囊为4.0~8.0mm×40.0~200.0mm的动脉扩张球囊导管,支架为5.0~6.0mm×80.0~200.0mm的动脉自膨式支架.结果见,87例中83例治疗成功,介入治疗有效率为95.2%,未见发生特殊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截肢情况,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时间为7~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下肢ASO复发2例,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讨论]介入治疗下肢ASO近期疗效较满意,严格掌握介入治疗临床适应症可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腿部动脉血管发生硬化引起的疾病.该病患者血管腔逐渐变细直至闭塞,没有充足的血液流向腿部,导致下肢组织供血不足,出现行走时腿部麻木、疼痛、发凉等症状.如果病情继续发展,患者会变得无法行走,安静时尤其是夜间腿也会疼痛,称为静息痛.此时如不及时治疗,足部会发生坏疽而不得不截肢. 相似文献
11.
问:我是一名男性患者,75岁。近来发现走路后腿痛,但休息片刻还能行走,我以为是上了岁数的缘故,不料症状越来越重,原先能走500米,现在只能走不到50米,足趾还出现了破溃,夜间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作了彩色多普勒,医生说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如何治疗?需要手术吗? 相似文献
12.
多数研究支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内皮损伤,且睾酮和双氢睾酮对内皮具有保护作用,雌激素可影响血脂变化,而对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与安慰剂对比无差异。过去认为激素替代治疗对外周血管病有积极作用,但最近研究显示,性激素替代治疗有加重冠心病及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对于激素替代治疗的具体使用已经达成共识:对于临床上需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按照个体化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表现:轻者(间歇性跛行)长时间行走后出现下肢无力、麻木、发凉、苍白、疼痛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静息性疼痛,即不活动时疼痛及夜间疼痛影响睡眠,甚至肢体坏死.患者自行检查可发现肢体凉、苍白、远端脉搏消失、毛细血管充盈延迟等.如出现上述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其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人们对此病重视不够,往往导致疾病自由发展,最终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其实,只要早期对该病予以足够的干预,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灌注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内支架置入(ES)以及血栓旋切等微创手段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7支病变血管,根据其病程和病变血管的具体情况,局部灌注溶栓2例,单独PTA 2例,PTA ES16例,血栓旋切 ES12例,分期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5例症状明显缓解(78%),术后主干血管即时再通32支(86%),术后4周29支病变血管保持通畅(78%),术后3个月及半年的再通率分别为66%和63%;1例患者于术后1周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安全途径,术后规范抗凝对于保持血管再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对 3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主动脉、双股动脉 ,股总动脉、动脉 ,对侧股总动脉、同侧股深动脉及股动脉、股动脉耻骨上交叉旁路移植术。结果 :2例并发其他疾病于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疗效评估为优 19例 ,良 8例 ,中 5例 ,差 3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2年通畅率 77% ,5年通畅率 6 3%。结果表明 ,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术式选择应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显著为原则 ;对流出道内径 >3.5mm ,特别是年龄大、全身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应首选人工血管移植 ;临床Ⅳ期患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大、中型动脉。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治疗目的是改善肢体缺血症状及挽救肢体,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和介入联合治疗,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 结果 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 结论 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结果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结论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