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患儿,在应用传统血管活性药治疗无效时,应用左西孟旦0.2μg·kg~(-1)·h~(-1)治疗的疗效,包括总住院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死亡率及用药前(T0)、用药后24h(T1)、48h(T2)、72h(T3)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心率(HR)、收缩压(SB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tate),心排指数(CI)、B型脑利钠肽水平(NT-pro BNP)的变化。结果:全组14例患儿,其中男性8例(57%),女性6例(43%)。中位年龄4(1,10)个月,中位体质量4.6(3.2,8.0)kg。总住院中位天数30(24,42)d,监护室中位滞留时间11(6,14)d,气管插管中位时间92(63,145)h。死亡1例(7.1%)。用药前后HR逐渐下降、CI逐渐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逐渐上升、CVP维持不变、Lac逐渐下降、NT-pro BNP先上升后下降,但这些指标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0.2μg·kg~(-1)·min~(-1)剂量,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出现低心排的患儿,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状态,使CI逐渐上升,心率逐渐下降,并且不会出现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低心排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早期治疗使用腹膜透析效果。腹透液选择百特公司2.5%低钙腹膜透析液。单次腹膜透析量15~20ml/kg,透析时进液时间20~30rain,保留30min,排出20min,视患儿血压情况而定。待出现尿液后,逐步延长腹透间隔时间。乳酸高者保留腹透时间较长(40—60min)。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肌酐、乳酸调整透析频率。监测血糖和电解质,动静脉血气分析,及时补充胶体。记录患儿腹膜透析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尿量恢复时问。结果尿量恢复时间为5~22h。应用呼吸机时间为70~128h,滞留监护室时间为5—18d。并发症为导管堵塞3例,低血糖3例,高血糖1例,低钾血症2例。无腹膜炎及肠穿孔病例发生。2例死亡病例均为法洛四联症。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早期应用腹膜透析可以减轻心肺肾负担,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无创心排量监测联合被动抬腿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预测患儿容量反应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住我院ICU小儿先天性心脏矫治术后需要扩容的患儿纳入本研究,按四步进行:第一阶段,45?半卧位;第二阶段,躯体平躺脚45?位;第三阶段,45?半卧位;第四阶段,45?半卧位进行10min内静脉输注10ml/kg 6%羟乙基淀粉进行扩容。通过床旁超声连续进行4阶段心输出量(CO)和每搏输出量(SV)监测,根据扩容后SV的变化值, △SV是否≥10%分为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价PLR所致?S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48例需要扩容的患儿纳入本研究8例因不能得到满意的床旁超声多普勒信号被排除,26例(65.0%)患儿, PLR所致△SV≥10%为反应组, △SV曲线下面积AUC是0.85±0.06, △SV≥10%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7%和64.29%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者分别是80.77%和64.29%。结论 通过无创心排量监测联合被动抬腿所致?SV评估法小儿先天性心脏术后患儿容量反应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0)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治方案治疗,观察组在USCOM监测下制定诊治方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测量两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值、血浆脑钠肽(BNP)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评分。计算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CO、CI、SV值、血浆BNP水平、APACH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CI、S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PACHE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O、CI、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PACH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USCOM可监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3)
目的分析电子心力监测仪(EV)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30例,均进行EV监测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记录术后12、24、48 h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及术后1、3、5 h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比较EV监测结果与TTE检查结果,并进行一致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2、24、48 h EV监测的CO和SV与TTE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3、5 h SVV阳性率与d IV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Altman-Bland分析图显示,术后12、24、48 h EV监测的CO和SV与TTE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VV阳性率与d IVC阳性率呈正相关(r=0.905,P0.05)。结论 EV监测的CO、SV及SVV与TTE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的应用。方法:13例行先心病手术的患儿术后因出现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或低心排出量综合症(低心排)行腹膜透析。①总结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腹膜透析持续时间。②比较透析前后SCr、乳酸(Lac)、中心静脉压(CVP)、尿量、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数。③根据死亡与否分为2组:死亡组;非死亡组,比较各组术后循环及肾功能转归情况。④根据急性肾损伤程度分组,比较SCr下降情况。结果:本组患儿手术时间90~420min,平均(206±90)min。8例患儿进行了体外循环,运转时间90~196min,平均(129±40)min,其中有7例患儿阻断升主动脉,并于主动脉根部灌入停跳液使心脏停跳,时间为52~126min,平均(85±24)min。腹透持续时间为72~360h,平均(138±80)h。腹膜透析后第7天Lac,CVP,正性肌力药平分(IS)降低,与透析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损伤程度越重,SCr下降越不明显。透析后第3天和第5天AKI-3级患儿的SCr水平高于AKI-1级和AKI-2级患儿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先心病手术后发生AKI或低心排时行腹膜透析可以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及代谢产物,促进心功能恢复。肾损伤程度越重,SCr下降越不明显且恢复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7.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11)
目的:评价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肺部超声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135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根治手术,术后根据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与吸氧浓度的比值(Pa O2/Fi O2)分为肺损伤组ALI/ARDS组(33例)和对照组102例。术后入住ICU后进行床旁超声检查,肺部超声按12个肺区扫查肺野,查看彗尾征(ULCs),分析ULCs数目及累及肺部分区同Pa O2/Fi O2关系。结果:ALI/ARDS组累及肺区平均为(4.96±2.43)个,肺部ULCs数目平均(16.23±4.33)条。对照组仅在侧胸部最后一个肋间见单发ULCs。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部ULCs数目与Pa O2/Fi O2(r=-0.745,P0.05),表明ULCs数目与Pa O2/Fi O2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小儿体外循环术后通过肺部超声探查ULCs的数目、累及肺区比能特异性反映患儿术后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疗效果。方法:61例先心病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于腹膜透析前后以心脏超声测定心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变化,另测定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指标、血浆脑型利钠肽浓度评估腹膜透析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尿量[(203.28±15.81)ml比(989.11±54.72)ml]显著增多,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2.94±2.29)%比(51.93±2.79)%];而肺动脉压[(46.72±3.84)mmHg比(34.82±2.92)mmHg]、中心静脉压[(17.27±1.47)cmH2 O比(10.41±1.01)cmH2 O],血浆脑型利钠肽水平[(5928.71±158.27)ng/ml比(3851.83±128.81)ng/ml]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腹膜透析可有效治疗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这与其超滤、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5)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对策,来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49例行体外循环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监护、引流管护理等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中术后有11例患儿发生肺部感染以及二次插管等发生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得以痊愈出院。结论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探讨其LCOS的管理策略。方法:连续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476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2例,女性214例;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畸形矫正术,按照术后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分别记录2组患儿术前、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术后LCOS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儿童CHD术后LCOS发生率约为9.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5,95%CI:1.019~3.254,P=0.024)、心室水平双向分流(OR=2.174,95%CI:1.251~6.812,P=0.021)、再次心脏手术(OR=2.015,95%CI:0.995~3.191,P=0.036)、主动脉阻断时间(OR=3.141,95%CI:1.579~5.454,P=0.010)、术后残余分流(OR=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中使用食管超声(TEE)进行心排量(CO)测定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评价心排量在术中的应用。方法28例CABG患者全身麻醉后,经食管置入TEE探头至胃底,取主动脉瓣环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由计算机计算心排量。同期置入S-G导管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量。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术中使用TEE进行心排量的无创监测操作简单,与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测定值相关性好(P<0.01)。结论在CABG术中,利用TEE连续监测心排量具有不影响手术、无创和连续的优点,结合HR、MAP等指标能及时了解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利于围术期心脏功能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拔管后序贯无创的疗效和无创通气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ICU的95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年龄≤1岁,体重≤10 kg),665例患儿顺利脱机拔管,未行无创通气和二次气管插管治疗,286例患儿使用无创通气(NIV)治疗.将286例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几分为2组,一组为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直接无创通气治疗称为序贯无创组(155例),另一组为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表现后给予无创通气治疗称为非序贯无创组(131例).观察非序贯组无创通气治疗前,治疗后1h、2h、3h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气分析(PH、PO2、PCO2)值的变化,比较序贯无创通气组和非序贯无创通气组的并发症、无创通气使用时间、再次使用气管插管的比率、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和死亡率.结果 序贯无创组中有12例患儿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不能改善,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其中3例患儿因严重的心功能衰竭死亡,另9例患儿痊愈出院.非序贯组中有20例患儿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不能改善,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其中4例患儿出现严重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儿出现MODS死亡,余14例痊愈出院.序贯无创组的无创通气相关并发症、无创通气使用时间和死亡率与非序贯组相当,但序贯组的二次插管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较非序贯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通气可以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序贯无创通气在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能降低二次插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4.
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下手术,S组于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C组加入等量醋酸林格液.观察两组心脏复跳、辅助循环、心血管用药情况及CPB前(T0)、结束(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结果 S组心脏复跳率明显高于C组,辅助循环时间及心血管用药明显少于C组,cTnI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C组.认为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9)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要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气道护理、呼吸机管理及检测循环功能维持心、肾功能等优质护理方案,观察患儿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患儿中,出现呼吸机通气相关性肺炎6例,肺不张8例,气胸4例,二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2例,管道漏气1例,经采取积极对症治疗和有效护理,患儿均好转。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正确使用呼吸机,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质的呼吸道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何南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1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6例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常规组(27.90%),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95.34%)显著高于常规组(72.09%),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干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在此基础上PiCCO组经中心静脉导管行PiCCO监测,目标是维持ScvO2〉70%。记录PiCCO组0、6、12、24、48、72h监测参数变化;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用量,常规液体(平衡液、聚明胶肽及血浆)输入量,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急性肾脏损伤发生例数。结果PiCCO组常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PiCCO监测,可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液体复苏等治疗,从而减少急性肾损伤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8)
目的探讨基于无创心排血量(CO)行个体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常规组(63例),给予常规降压药治疗;个体化组(63例),给予以无创CO为指导的个体化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CO、系统血管阻力(SVR)、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时间(LVET)]和血清心肌酶指标[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BP和DB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个体化组较治疗前SVR、SVRI均降低(P0.05),CO、LVEF均升高(P0.05),LVET延长(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个体化组SVR、SVRI均低于常规组(P0.05),CO、LVEF均高于常规组(P0.05),LVET长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个体化组血清CK、LDH、CK-MB、α-HBDH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个体化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个体化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6.83%与82.50%,P0.05)。结论基于无创CO的原发性高血压个体化疗法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可改善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减轻心肌损伤,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体外循环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01至08我院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年龄>16岁)450例,术后全部顺利拔管,其中24例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给予NPPV治疗,为NPPV组;拔管后未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426例为对照组。比较NPPV治疗前、治疗后1 h的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PaO2/FiO2)、心率、呼吸次数和动脉血酸碱度(pH),并用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作为参数来分析NPPV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NPPV治疗平均(12.33±11.97)h,NPPV治疗后1 h与治疗前比较,PaO2/FiO2明显升高,呼吸次数、心率明显减低(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NPPV相关并发症。NPPV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NPPV治疗后1 h的PaO2/FiO2<200(P=0.043)、第一次机械通气时间(P=0.039)和肺炎(P<0.0001),其中肺炎是NPPV失败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比值比16.000;95%可信区间1.996~128.289)。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NPPV可以有效改善肺部氧合,减低再次气管插管的需要,但要根据病因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