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倍他乐克治疗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在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在常规利尿、ACEI、强心等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缓慢递增剂量,比较用药前、用药后12周评估临床有效性.结果 纳入统计范围45例.治疗12周后显效1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84.4%;无效7例,占15.6%.随着倍他乐克的使用,12周后心率由(108.3±9.7)次/min降至(73.6±9.2)次/min(P<0.01),血压由(123.6±12.8)/(81±11.5)mm Hg降至(108.8±11.3)/(67.5±6.8)mm Hg(P<0.01),左室射血分数由0.32±0.13提高到0.47±0.15(P<0.01).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院应用倍他乐克辅助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卡维地洛对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分成二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1a后心率、血压、EF及LVDd的变化,观察胸闷、气短、肺部罗音、肝淤血及水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1a后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5%、60%,两组间的心功能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心肌病主要是心脏增大,最后导致心力衰竭。血栓形成特别是心内血栓形成,不但影响心功能,如血栓脱落还会导致周围动脉栓塞、脑栓塞及肺梗死,后果严重。为提高认识,将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全栓形成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1 心肌病并发血栓形成的机制Virchow早在1856年曾提出血栓形成的三要素:1血流异常;2血管内膜面损伤;3血液成分改变。现今看来,仍是经典。1.1 血流迟滞、涡流及血粘度增高 血流迟滞、不规则可使血流失去层流,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易于停留、聚集在血管壁上而形成血栓。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粘度增高,均能导致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卡维地洛对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病人分成二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1年后心率、血压、EF及LVDd的变化,观察胸闷、气短、肺部罗音、肝淤血及水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1年后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5%、60%,两组间的心功能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1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并逐步加大剂量至靶剂量,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疗效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103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本病因的转变,以便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0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心胸比值、血生化指标、血常规为监测指标分析其基本病因和诱因。结果: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因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的病因以冠心病多见,且多种病因并存,呼吸道感染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  相似文献   

8.
2001-01~2006—07我院收治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7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58~87岁,平均67岁。基础心脏病:冠心病3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9例,肺心病17例,合并症:肺部感染15例,糖尿病12例,肾功能不全6例,各种心率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束支传导阻滞)38例。低钠血症类型:缺钠性低钠血症58例,稀释性低钠血症1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经验。方法 58例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钠血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的高渗盐水、甘露醇及辅助以速尿治疗。结果 治愈(血清钠恢复正常或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40例占68.9%,好转(血清钠升高或心功能改善l级)16例占27.6%,总有效率96.5%,死亡2例。结论 小剂量高渗盐水、甘露醇静点辅助速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用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38例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侧重营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32例.女6例。年龄60~65岁24例,66~70岁7例,>70岁7例。病因有慢性肺心病21例,冠心病13例,心肌病2例,风心病2例。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25例,Ⅳ级5例。右心衰竭18例,左心衰竭14例,全心衰竭6例。 1.2 营养状态评价 根据体重占标准体重的百分率、臀肌围、三角肌皮皱、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等检测的指标,对38例老年心衰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了粗略的评价,结果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7例,蛋白质营养不良5例,混合性营养不良6例。按营养不良轻重分Ⅰ度营养不良18例,Ⅱ度11例,Ⅲ度9例。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群中住院和死亡的常见原因,而低钠血症是其重要的并发症,往往提示心力衰竭进展,如治疗不当,直接影响预后。作者结合70例老年人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机制和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肌病是心力衰竭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是由包括遗传因素在内的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非均质的心肌病变,包括心脏机械和电活动的异常,常表现为心室不适当的肥厚或扩张。心肌病可以单纯局限于心脏,也可以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或死亡。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工作组(WHO/ISFC)以病理生理、病因学和发病学为基础将原发性心肌病分为以下类型:①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限制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以单侧或双侧心室充盈受限、舒张容量下降和心房扩大为特征,收缩功能和室壁厚度正常、心脏瓣膜正常。以心脏间质纤维化增生为其主要病理变化。主要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仅有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发现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时常可触及交替脉。为此,我们无选择地连续、较长期地观察了9例扩张型心肌病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中8例发现可触及明显的交替脉,现将观察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及亚临床甲减[无甲减症状,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或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升高]患有更高的危险性发生血脂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脏病,而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随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是否也存在同样趋势,目前尚缺乏有力证据。老年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人群,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尤其是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较其他年龄组有衰减趋势。本研究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与心力衰竭有关,同时探讨其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根据部分医院问卷调查,冠心病是我国心衰的第一病因,高血压是我国心衰的第二病因。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高,故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本文回顾性地仅对老年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68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非常多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较高,其死亡率不亚于恶性肿瘤.Framingham 研究显示[ 1 ],慢性心衰诊断后5 年存活率男性仅25%,女性为38%.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与低钾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常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我们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对本科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常规检查血钾浓度,发现慢性心力衰竭与低钾血症关系密切,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讨论了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对近年来某些新药,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在扩张型心肌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心肌病是由包括遗传因素在内的各种病因引起的非均质的心肌病变,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心肌病在病因学上分为遗传性、获得性和混合性。加强对致病基因的筛查以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