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610例南京市鼓楼医院因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2±12.3)岁,发病后“症状-进门时间”中位数为180 min,“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中位数为100 min。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居多,主要累及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应用率均为100%,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为97.4%、调脂药为92.6%、β-受体阻滞剂为83.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为82.2%。住院期间死亡率为3.6%,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5,P=0.049)、室性心律失常(OR=5.21,P=0.007)、心源性休克(OR=14.54,P=0.000)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OR=0.28,P=0.000)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有独立的联系。结论南京地区STEMI发病具有年轻化的特点,院前延迟率较高,住院药物治疗与国内外大型研究结果接近,但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扩展,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可归结为长期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死亡,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为了采取不同对策早期积极干预AMI,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型。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对两者的合并症、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尚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02年12月~2012年12月医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中,选取43例予以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常规组,再选取43例予以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总显效率81.40%(35/43)与试验组95.35%(41/43)相比,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发病3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是最佳的,与其他时间段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导管室救治院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绿色通道流程建立以来的100例外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导管室内接受急救治疗,统计患者救治需要的平均时间、统计成功抢救率;另外收集绿色通道开通前期间100例相同病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的平均时间。结果导管室内救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9%(99/100),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并最终死亡。与之前的抢救流程比较,导管室救治的时间大幅度缩减,前后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导管室紧急救治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晓静 《新医学》2015,(2):119-12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吸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STEMI患者132例,比较吸烟组(n=57)患者与非吸烟组(n=75)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的各项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等与LVEF<40%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吸烟组患者比较,吸烟组患者年龄[(59.6±10.9)岁vs.(64.9±8.9)岁,P=0.007]较低,CRP(30.09 mg/L vs.21.14 mg/L,P=0.010)增高,合并前壁(14.0%vs.8.0%)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比例(50.9%vs.25.3%)更高,LVEF[(40.3±8.7)vs.(53.0±10.6),P<0.001]降低,CK-MB峰值[(174.37±114.73)U/L vs.(145.88±112.44)U/L,P=0.015]、脑钠肽前体[(2 293±1 165)pg/L vs.(1 872±662)pg/L,P=0.025]增高,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22.8%vs.9.3%,P=0.032)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OR=3.423,95%CI 1.694~8.735,P=0.019)与LVEF<40%相关(P<0.05)。结论吸烟可能使STEMI早发,心功能更差,合并的炎症反应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阳性发生率的差别.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6例(其中STEMI组304例及NSTEMI组72例患者)进行VLP检测.结果 STEMI组VLP阳性率为53.6% (163/304),NSTEMI组VLP阳性率为38.9% (2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3,P<0.05).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4.1% (27/191),VLP阴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13/1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6,P <0.05).VLP阳性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178,95% CI为1.087 ~4.366,P<0.05).结论 STEMI组VLP阳性率明显高于NSTEMI组.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VLP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7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治疗的对照组和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冠脉再通率及再鼻塞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再通率要高于对照组,再闭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明显减少患者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建立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4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梗死动脉再通率、治疗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2h胸痛症状缓解率、2hST段回落幅度≥50%、冠状动脉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2%(11/67)、2. 99%(2/67),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心肌梗死史、血管梗死部位(下壁)、静脉溶栓时间(>2h)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 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年龄(≥60岁)、心肌梗死史、血管梗死部位(下壁)、静脉溶栓时间(>2h)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aVRSTE)对左主干病变或等同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入选140例患者,行心肌酶检测、心电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在冠造术后(10±2)d].分析aVRSTE(≥>0.5 mm)对STEMI患者左主干病变(左主干急性闭塞或狭窄≥50%)或左前降支近端急性闭塞、次全闭塞(被定义为左主干等同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aVRSTE和不抬高患者的KILLIP分级及心脏收缩功能. 结果 (1)aVRSTE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3%(8/1)、83.72%(108/129)、27.59%(8/29)、97.30%(108/111);(2)aVRSTE诊断左主干病变或等同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1.86%(18/43)、88.66%(86/97)、62.07%(18/29)、77.48%(86/111);(3)aVRbqE联合STaVR-STv1>0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4%(7/11)、98.45%(127/129)、77.78%(7/9)、96.95%(127/131);(4)按aV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分为抬高组29例,非抬高组111例.两组KILLIP分级(P<0.05)和左室射血分数[(53.29±11.29)%vs.(59.45±10.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STEMI患者中:(1)若aVRSTE,考虑左主干病变或左前降支近端急性病变可能性大,若ST aVR-STv1>0,则进一步支持左主干病变;(2)aVILSTE者近期心脏收缩功能损害较无抬高者明显,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
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常出现ST段抬高,大量循证医学证明再灌注时间是决定这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指南要求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需在十分钟之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灌注治疗,主要依据胸痛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完全疏通梗死的相关动脉,使血流重建,恢复组织水平的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降低致死率[1],主要治疗手段是静脉溶栓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目前临床上特别是基层医院应用最多的是溶栓治疗。早期溶栓治疗应用于临床以来,大大降低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致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机会和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是第三代纤维蛋白选择性溶解药物,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强、出血率低、半衰期长的特点,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中,可使栓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对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救及存活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成为临床首选药物[2]。近年来我院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2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夏文君 《护理研究》2005,19(7):609-610
[目的 ]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 [方法 ]选择 8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A组 )与同期 12 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B组 )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 [结果 ]A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后心绞痛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但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心肌酶学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 ,住院病死率低。[结论 ]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抗栓、康复训练及介入诊疗等治疗护理干预 ,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58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n=76),同时期条件相当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n=82),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及住院和随访期间等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hST段回落>50%率、冠状动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不明显。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可以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微小RNA-1(microRNA-1,miR-1)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尿中的变化,探讨尿miR-1在STEAMI诊断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20例STEAMI患者在发病12h内取尿,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含量,同时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STEAMI患者血cTnⅠ(μg/L)、CK-MB(μg/L)和尿miR-1的含量[阈值循环(Ct)值,Ct值越低,表示含量越高]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cTnⅠ:19.27±7.53比0.02±0.01,血CK-MB:93.82±12.30比0.86±0.63,尿miR-1:45.50±4.21比52.63±4.41,P<0.05或P<0.01).当STEAMI患者血CK-MB <300 μg/L及cTnⅠ<50 μg/L时,尿miR-1含量与CK-MB、cTnⅠ值呈直线相关(尿miR-1的Ct值与血CK-MB:r=-0.81,P<0.01;尿miR-1的Ct值与血cTnⅠ:r=-0.63,P<0.05).结论 尿miR-1可作为STEAMI早期诊断的新型敏感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5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MPV值将其分为高MPV组(MPV≥12.01 fL,n=58)及低MPV组(MPV<12.01 fL,n=...  相似文献   

18.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11例NSTEMI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1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病史和症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危险因素较多,梗死后心绞痛常见,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和三支病变多见,对心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结论 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梗死后心肌缺血常见,应重视对其治疗.  相似文献   

19.
aVR导联ST段抬高预测前壁心肌梗死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5例,对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分为抬高组(ST段抬高〉0.05mV)、无抬高组。结果aVR导联ST段抬高组左主干及左前降支的病变显著多于无ST段抬高组;发生多支病变和心脏不良事件多于无ST段抬高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 segment elevation, the primary goal is rapid reperfusion of the initially occluded 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 This may be achieved either by catheter using direct coronary angioplasty or by medical therapy in form of thrombolysis. These two methods, their concomitant treatment strategies as well as most recent result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is results in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which have to take into account logistic possibilities and minimize time del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