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髋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内固定手术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_0、T_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观察组HR、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时HR、MAP与T_0、T_3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认知功能术后1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8 h,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乙酰胆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2.20%,同对照组17.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脊膜外腔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神经阻滞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药物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术后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T_1~T_4时点,神经阻滞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_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较T_0时点降低,心率(HR)较T_0时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T_4时点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4 h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神经阻滞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 h,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时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3 d时MMSE评分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3 d,神经阻滞组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髂筋膜间隙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不仅可维持足够麻醉深度,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POCD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95-439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脑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脑外科手术患者97例,均采取全身麻醉处理,依据麻醉诱导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取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取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_0)、插管时(T_1)、插管后10min(T_2)、插管后20min(T_3)及手术结束即刻(T_4)时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比较两组麻醉阻滞起效用时、阻滞维持用时。结果两组T_0、T_1、T_2、T_3、T_4时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T_4时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时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用时较对照组短,麻醉阻滞维持用时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科手术患者采取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麻醉,效果确切,可确保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2组麻醉、手术情况及麻醉前(T0)、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_1)、手术切皮即刻(T_2)、假体植入时(T_3)、关闭切口时(T_4)、拔管或取出喉罩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统计镇痛药物及肌肉松弛药物使用剂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T_1时刻MAP、HR均显著高于T0时刻(P0.05),且观察组T_1~T_5时刻MAP、HR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肌肉松弛药物使用量及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用药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可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椎旁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依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椎旁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组(n=40,Ⅰ_组),硬膜外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组(n=40,Ⅱ组)。观察两组患者入室静息状态(T0)、阻滞后5 min(T1)、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T2)、单肺通气后30 min(T_3)、体位变成侧卧位后(T_4)和手术结束气管内拔管前(T_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于术毕缝皮时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PCIA总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组内对比,与T0时点比较,两组MAP值在T1~T_4时均显著降低(P0.05),CVP值在T_5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在T2、T_3时间点,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36);在T_3点,CV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T_4、T_5时点,HR值有明显波动(P=0.042,P=0.005)。在术后1~6 h阶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对于食管癌手术患者,选择椎旁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可以在围术期保持良好的循环稳定,同时术后又可达到有效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仰卧位联合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与仰卧位联合子宫左移对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脐动脉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择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前15~20min预先给予胶体液500mL。蛛网膜下腔麻醉后,研究组产妇取仰卧位并即刻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0.5μg/(kg·min);对照组产妇仰卧位并右臀部垫高4~5cm。记录液体预充前(T_0)、蛛网膜下腔麻醉前(T_1)、蛛网膜下腔麻醉后3min(T_2)、蛛网膜下腔麻醉后5 min(T_3)、蛛网膜下腔麻醉后10 min(T_4)、取出胎儿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检测新生儿脐动脉pH值及碱剩余(BE)值,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在T_2~T_5,研究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T_2MAP明显低于T_1,T_3~T_5 MAP明显高于T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T_2~T_4MAP明显低于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T_5,研究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T_3~T_5 HR明显低于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及组内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以及研究组内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和增加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产妇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BE值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健康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持续泵注能有效缓解仰卧位低血压,可替代子宫左移的传统方式,而且对新生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9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麻醉药用量、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和术后患者的清醒时间显著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切皮时、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49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不同时间段[麻醉前(T0)、麻醉10min(T1)、术后即刻(T2)]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0时期两组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T1、T2时期两组HR、MAP高于T0时期,但研究组HR、MAP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14-421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率、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不同时间点MAP、HR、全麻用药、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T1、T2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MAP、HR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缩短,观察组患者术后30 min、2 h、4 h、8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78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依据麻醉方案不同分组,每组39例。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前、麻醉5、15、20、30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结果两组麻醉前、术毕MAP、HR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5、15、20、30 min,观察组MAP、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3/39)低于对照组(25.64%,10/39,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临床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中应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行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记录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以及术中镇痛及镇静药物、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和麻醉后5、10、30、60 min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7.50%、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及镇静药物的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SBP在麻醉后5、10、60 min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BP和HR在麻醉后5、10、30、60 min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比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舌后坠置入鼻咽通气道与口咽通气道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术后舌后坠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置入鼻咽通气道通气,对照组置入口咽通气道通气。观察两组病人通气道置入前1min(T_0)、置入后1min(T_1)、置入后5min(T_2)、清醒时(T_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T_1时MAP,HR较T_0时升高(P0.05),对照组T_3时MAP,HR较T_0时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T_1时MAP,HR较对照组T1时升高(P0.05),对照组T_3时MAP,HR较观察组T_3时明显升高(P0.01);两组病人通气道置入后各时间点SpO_2较T_0回升(P0.01)。[结论]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舌后坠时置入鼻咽通气道通气,能快速解除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对老年病人循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食道癌手术中,对其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食道癌手术患者73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麻醉前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术后24h、拔管后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术后24h、拔管后各时段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维库溴铵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躁动率分别为2.70%、2.70%,低于对照组的13.89%、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道癌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较好,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罩全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插管或入喉罩时、拔管/喉罩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h、6h、12h、24h 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72例入选本研究,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72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并均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7 d采取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前及切皮时、手术30 min的HR及全身麻醉前、切皮时的MA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同一指标的水平(P<0.05),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皮时、手术30 min的HR及全身麻醉前、切皮时的MAP指标,均高于其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单纯静脉全麻组(C组)、椎旁神经阻滞+静脉全麻组(P组)和ESP阻滞+静脉全麻组(E组)。E组和P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和效果,术毕3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入手术室(T_0)、麻醉诱导前(T_1)、切皮即刻(T_2)和术毕(T_3)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 h (T_4)、8 h (T_5)、12 h (T_6)、24 h (T_7)和48 h (T_8)静态数字疼痛评分[NRS(R)]和动态NRS评分[NRS(M)];并于T_0、T_3、T_7和T_8抽取静脉血5 mL,检测血液自然杀伤(NK)细胞数目和Th1/Th2比值;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药物输注总量、曲马多给药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比较,P组患者在T_1时点MAP降低、HR增快(P 0.05),C组患者T_2和T_3时点MAP增高、HR增快(P 0.05);P组和E组患者T_2和T_3时点MAP低于C组、HR慢于C组(P 0.05);C组和E组患者T_1时点MAP高于P组、HR慢于P组(P 0.05);P组和E组患者术后T_4~T_6时点的NRS(R)低于C组(P 0.05),E组患者术后T_7时点NRS (R)低于C组(P 0.05);P组和E组患者术后T_4~T_6时点的NRS (M)低于C组(P 0.05);P组和E组各时点N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在T_3、T_7和T_8时点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均较T_0降低,E组和P组在T_3、T_7和T_8时点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高于C组(P 0.05),E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组和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药物输注总量和曲马多给药次数均明显少于C组(P 0.05),E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术后低血压发生率高于C组和E组(P 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组和E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与椎旁神经阻滞相当,但对患者循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骨科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本院86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将其分为A组(喉罩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与B组(气管插管静吸全身麻醉)、C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三组的HR、MAP、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A组T1、T2、T3、T4、T5时的HR、MAP均低于B、C组(P<0.05);A组的苏醒时间短于B、C组(P<0.05);A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联用喉罩全身麻醉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患者的SPB、DPB、HR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的HR、SPB、DPB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感觉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以及麻醉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疗效显著,起效时间快,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G脊麻针单穿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急诊剖宫产术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单穿腰麻组(SA组,n=108)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108),SA组单用25G脊麻针直接穿刺行腰麻,CSEA组采用针内针技术行联合麻醉。观察2组产妇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麻醉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及麻醉效果,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产妇麻醉过程中HR、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率和麻醉效果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操作时间SA组明显短于CSEA组(P<0.01);术后感觉运动障碍和硬脊膜穿破后头痛发生率CSEA组稍高于S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G脊麻针单穿腰麻比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更快、更简单,是急诊剖宫产术更为可取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