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重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ST2(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重症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4)。对照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比较2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清sST2和AngⅡ、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整体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sST2和Ang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2,P=0.371)。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重症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心室重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82例I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曲美他嗪。比较两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NT-proBNP、LVESD、LVEDD值低于对照组,LVEF及SV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M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降低NT-proBNP水平,促进心功能改善,利于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3.
杨剑峰  张鸿举  梁毅 《临床荟萃》2011,26(13):1105-1107,1110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心室起搏心室感知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入选9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术后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75~150 mg/d;对照组未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随访6个月均检测血浆脑利钠肤(BNP),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内径(RVD),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服药后6个月LVEDD、LVESD、RVD和BNP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LVEDD(49.21±7.21)mm vs(46.75±8.05)mm,LVESD(30.31±7.26)mm vs(28.65±6.97)mm,RVD(20.57±L 23)mm vs(18.15±1.16)mm,BNP(232.4±23.36)ng/L vs(168.7±21.65)ng/L,LVEF有明显增高,LVEF(44.85±5.95)%vs(49.67±6.72)%(P<0.05或<0.01);对照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LVEDD、LVESD、RVD和BNP均比治疗前升高,LVEDD(50.12±7.52)mm vs(53.46±8.15)mm,LVESD(29.72±7.63)mm vs(32.69±8.05)mm,RVD(19.86±1.62)mm vs(20.25±1.87)mm,BNP(230.5±21.85)ng/L vs(250.6±25.65)ng/L,LVEF有明显降低,LVEF(45.25±6.35)%vs(42.35±4.95)%(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LVEF、RVD和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VI起搏器植入后常规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比较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分别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为STEMI并应用PCI术治疗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术后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疗程为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后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血小板相关参数以及术后根据TIMI分级标准分级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IMI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相较于氯吡格雷在联合阿司匹林治疗STEM患者PCI术后疗效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超声诊断与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也有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Vmax与PAPs分别为2.58±0.32m/s和35.69±5.00mm Hg,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0.44m/s和33.03±4.12mm Hg(P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能通过测定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情况进行临床判断,从而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方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冠心病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n=60)患者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组(n=60)患者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患者血栓以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出血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栓总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13.33%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0%、13.33%,与对照组的10.00%、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LVEDD水平以及LVESD水平分别为(51.10±5.23)%、(47.02±2.10)mm、(33.37±1.30)mm,与对照组的(50.11±1.14)%、(47.01±2.17)mm、(33.38±1.3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选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对其心功能具有相应的改善效果,且其血栓、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出血并发症等发生率均较低,预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取诊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之上加以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左心室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左心室功能、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更能有效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左心室功能,疗效更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心室压力变化率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有二尖瓣反流、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7例,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在连续多普勒频谱图上测量二尖瓣反流压差速率1~3m/s两点间时间,估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结果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76.3±8.7)mm、(64.7±9.3mm、(232±54)mL、(168±48)mL)较治疗前((78.3±8.5)mm、(69.2±8.4)mm、(270±59)mL、(207±47)mL)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6.5±3.9)mm2较治疗前(9.2±4.1)mm2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压力变化率((27.4±8.6)%、(598±141)mm Hg/s))较治疗前((21.5±5.1)%、(473±132)mm Hg/s)明显升高(P〈0.01)。结论 左心室压力变化率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连续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2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Non-HFNEF组38例)、轻度舒张功能不全组(Grade Ⅰ组45例)、中度舒张功能不全组(GradeⅡ组57例)、重度舒张功能不全组(GradeⅢ组32例).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以上4组左心房内径[(3.24±0.50)、(3.40±0.41)、(3.56±0.44)、(3.78±0.36) mm,F=21.454]、左心室室壁厚度[(0.84±0.11)、(0.90±0.12)、(0.92±0.09)、(0.94±0.15) mm,F=10.743]、左心室质量指数[(105.63±33.13)、(113.09±21.55)、(122.26±41.52)、(132.96±31.06) g/m2,F=9.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舒张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具有关联性(r=0.466,P<0.00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左心室舒张功能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压变异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重构的关系。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3例,依据术前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mg/L)20例,高hs-CRP组(hs-CRP>3mg/L)2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hs-CRP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高hs-CR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增大明显(P<0.05)。结论 hs-CRP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与患者术后心肌重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卢淑霞  刘燕平  夏荣梅 《系统医学》2023,(21):113-115+119
目的 研究讨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冠脉介入术疗法的意义与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常规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冠脉介入术用于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心绞痛症状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内径为(40.28±5.26)mm、左室舒张末内径为(43.18±4.51)mm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为(47.58±4.9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4、3.869、3.726,P<0.05);研究组活动能力受限(48.63±4.79)分、疾病认知(12.49±1.72)分、心绞痛稳定状态(4.18±0.24)分、发作心绞痛情况(9.59±1.36)分、治疗满意度(16.32±3.3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8、5.963、8.248、4.133、4.063,P<0.05);研究组总疗效为94.2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左心室远期结构变化。方法 50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8)与未复发组(n=32),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对于逆转左心房、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6分钟步行(6MWD)试验评价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CHF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组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时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6MWD试验,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后,LVEDD平均(55.6±9.2)mm、LVEDS平均(42.4±9.5)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VEF平均0.43±0.08、6MWD平均(351.7±34.3)m,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慢性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透析龄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并规律随访患者60例,依据透析龄分为12个月组13例,12~24个月组20例和24个月组27例,检测3组血红蛋白水平,计算血红蛋白变异度、斜率和振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计算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左心室质量指数;Spearman法分析血红蛋白变异性指标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2个月组血红蛋白变异度[18.78(7.27,33.89)g/L]高于12~24个月组[8.98(5.69,11.91)g/L](P0.05),与24个月组[11.95(9.37,20.24)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组血红蛋白斜率[-1.50(-4.08,-0.57)]低于24个月组[-0.28(-0.60,-0.16)](P0.05),与12~24个月组[-0.82 (-1.67,-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组血红蛋白[(110.54±17.45)g/L]高于12~24个月组[(86.60±20.50)g/L]和24个月组[(86.85±15.45)g/L](P0.05);3组血红蛋白振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变异度、血红蛋白振幅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线性相关性(P0.05),血红蛋白与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317,P=0.025;r=-0.480,P0.001;r=-0.452,P=0.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的血红蛋白变异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纠正贫血、减少血红蛋白变异性有助于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 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随访6个月,比较2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自护能力测量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6.850,P<0.001;t=-7.529,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865,P<0.001;t=5.115,P<0.001;t=8.407,P<0.001);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t=-28.731,P<0.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6.11±0.73)分、斑块数量(1.24±0.14)个、斑块面积(1.53±0.23)mm^(2)、斑块厚度(1.41±0.26)mm、IMT(1.01±0.03)mm均低于对照组的(10.74±1.52)分、(1.60±0.19)个、(2.64±0.32)mm^(2)、(1.80±0.29)mm、(1.21±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中的心理(70.62±7.88)分、生理(72.35±6.90)分、社会(73.31±7.2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2.77±7.43)分、(62.84±6.11)分、(66.71±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提升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06-907
选取8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液滤过治疗。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后壁厚度等均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其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和其A峰的比值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则有一定的增加,但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均有显著性的减少,但是其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和A峰的比值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增加;两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的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64例)与观察组(麝香保心丸+氯吡格雷,64例),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前体(Pro-BNP)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与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后28 d,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Pro-BNP、LVEDD、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与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利于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该药物可在患者急性发作时临时含化,以快速缓解症状,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4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等]、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变化情况,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每周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5.24%比78.05%,χ2=5.332 2、P=0.020 9),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7.14%比24.39%,χ2=4.672 1、P=0.030 7)。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MPs水平、ET-1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0 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频率,减轻疼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彭军  李宇林 《临床荟萃》2014,(8):866-86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7例,随机被分为两组,常规治疗患者63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左卡尼汀患者64例为观察组,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病症改善情况、临床指标改变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浆B型钠尿肽均明显减小。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浆B型钠尿肽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胸闷病症消失率、气短病症消失率、乏力病症消失率、水肿病症消失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