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两种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中醇溶性浸出物、绿原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绿萼梅产地加工新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波直接干燥和微波“杀青”后干燥两种微波干燥方式对新鲜绿萼梅进行加工,以醇溶性浸出物、绿原酸及总黄酮为评价指标,通过测定其含量,探讨不同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质量的影响,并与产地工艺加工的样品比较。结果 两种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微波“杀青”后干燥方式较优,成品花萼色泽呈黄绿色,外观性状较佳,且绿原酸及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微波直接干燥。优选出的微波干燥工艺:取绿萼梅置微波托盘中,薄膜密闭,90 ℃微波干燥2 min,取下薄膜,晾2 min,摊于微波托盘上50 ℃微波干燥10 min。结论 不同的微波干燥方式对绿萼梅有效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加工与贮藏方法对杜仲叶中主要成分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方式、贮藏条件下杜仲叶中绿原酸、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的量。结果 新鲜杜仲叶采用烘干和微波杀青后阴干处理的杜仲叶药材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的量较高,阴干和微波杀青后阴干处理的杜仲叶药材绿原酸的量较高。低温避光贮存的杜仲叶药材各成分的量下降较慢。结论 杜仲叶在最佳采收期进行采收后,经微波加热杀青、干燥处理后,对杜仲叶进行密封,低温并避光存放,存放时间在1年内其主要成分量均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潞党参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出潞党参的干燥工艺。方法?采集山西平顺产新鲜党参,分别采用传统与现代干燥方法加工,以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紫丁香酚苷、党参多糖的含量,药材的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潞党参品质的影响;同时结合干燥时间、能耗等因素对各干燥方式综合评价,优选最佳干燥工艺。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和条件下,潞党参功效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在低温下较稳定,温度过高会对其造成损失,若以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紫丁香酚苷含量为指标,红外干燥方式最佳;以党参总多糖含量为指标,红外、热风及微波干燥方式均较好;综合功效物质含量、样品外观、干燥时间及能耗等多因素综合评价得出温度60?℃,红外干燥或热风干燥均为潞党参的适宜干燥方法。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潞党参药材品质有较大影响,通过多元指标监测潞党参的干燥工艺可实现潞党参加工的精准调控,为生产中提升潞党参药材品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桑岚 《中医学报》2019,34(1):99-102
目的:优选夏桑菊颗粒浸膏的干燥方式。方法:夏桑菊颗粒药材经提取、浓缩后制得浸膏,将浸膏均分成3份,每份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等干燥方式,将干燥后的浸膏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绿原酸、迷迭香酸以及蒙花苷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18(5μm,4. 6 mm×250. 0 mm)柱,以乙腈(A)-(体积分数) 1. 0%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 9 m 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绿原酸、迷迭香酸以及蒙花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050 4~1. 260 0μg、0. 031 2~0. 780 0μg、0. 051 2~1. 280 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 3%(RSD=1. 16%)、98. 6%(RSD=1. 72%)、98. 0%(RSD=1. 01%);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微波干燥所得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0. 259 mg·g~(-1)、0. 307 mg·g~(-1)、0. 284 mg·g~(-1),迷迭香酸的含量分别为0. 361mg·g~(-1)、0. 383 mg·g~(-1)、0. 396 mg·g~(-1),蒙花苷的含量分别为0. 166 mg·g~(-1)、0. 230 mg·g~(-1)、0. 216 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评价夏桑菊颗粒不同干燥方式的优劣,3种干燥方式对指标成分的影响为: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喷雾干燥。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蒸汽、水煮杀青方式与生晒对于连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的影响,为产地加工和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西陵川和河南辉县采集的10份样品分别进行检测,以R软件对不同炮制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生晒组连翘苷含量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外,其余各组均合格;蒸汽、水煮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生晒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连翘产地加工可以水煮杀青作为蒸制加工的替代方式,生晒致使有效成分含量大幅降低而严重影响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工艺对糖维康浸膏质量的影响。方法糖维康浸膏分别采用微波真空干燥、热风循环干燥、喷雾干燥3种不同干燥方式进行干燥,以含水量5%为指标,比较各干燥样品薄层鉴别,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式样品中,薄层色谱显示化学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真空干燥样品丹酚酸B含量高于其它干燥方式。结论微波真空干燥用于糖维康浸膏的干燥,不仅工艺简单、干燥时间短,而且能较好的保留糖维康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多指标研究带式真空干燥技术在连花清瘟胶囊干燥工艺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带式真空干燥机的工作原理,以出粉率、休止角、堆密度、吸湿百分率以及有效成分连翘酯苷A和绿原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带式真空干燥与原工艺喷雾干燥2种干燥工艺进行比较.结果 真空带式干燥可有效的改善连花清瘟胶囊易吸潮、结块的问题,且不影响连翘酯苷A和绿原酸的含量.结论 真空带式干燥工艺适合于连花清瘟胶囊产业化生产,值得在中药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下对亳菊3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干燥条件下各成分的含量。结果 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对亳菊花的色泽、气味、质地有明显影响,胎菊和菊米无明显变化。结论 微波和蒸制干燥可作为亳菊规模化生产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影响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因素,确定符合大生产的金银花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温度、pH值、干燥方式等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金银花中绿原酸最佳提取条件为:pH7,提取温度80℃提取;70℃、-0.07MPa浓缩;真空带式干燥或喷粉干燥。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实用,可控性强,适宜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比较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水提工艺.方法 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提取物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分别采用煎煮和超声2种水提工艺提取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实验,分别以绿原酸转移率、木犀草苷转移率和总转移率评分3种指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以绿原酸转移率为指标,煎煮法优于超声法;以木犀草苷转移率为指标,则超声法优于煎煮法.同一提取方法,评价指标不同所得到的最佳工艺也不同,对2种成分的提取效果也有差异.结论 在金银花的提取工艺研究中,不能仅以单一成分的转移率为指标进行评价,否则不能反映2种甚至多种成分的综合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产地、采收期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HPLC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结果:绿原酸的标准曲线为Y=0.0003X-0.0005,R2=0.9999,木犀草苷的标准曲线为Y=0.0003X-0.0024,R2=1。结论:金银花药材的采收期是影响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建议在金银花花蕾期(未开放的绿针、白针)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湘蕾金银花最佳采收时间和干燥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湘蕾金银花花蕾的绿原酸含量。结果 不同时间采收的湘蕾金银花花蕾绿原酸的含量,随着花蕾增长而下降;一天中不同时间采收的花蕾绿原酸含量以清晨为高;不同干燥方法湘蕾金银花花蕾绿原酸的舍量,手工炒干最高,直接烘干法最低。结论 湘蕾金银花最佳采收时问宜在6月27日左右;一天中不同采收时间以清晨采收为佳;最佳干燥方法为杀青烘干法。  相似文献   

13.
正交实验优化金银花中绿原酸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飞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913-914,910
目的:优化金银花中绿原酸超声提取工艺.方法: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绿原酸的超声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影响超声提取绿原酸的因素为溶剂类型>预处理>提取时间>物料比.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是60% 乙醇为溶剂,物料比1:30,提取时间45min,远红外微波1min.结论:超声微波应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具有提取率高、省时、高效、节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并与其他干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以干燥产品含水率及有效成分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干燥效果的因素进行考察。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结合方差分析与多指标综合评分结果,获得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将其干燥效果与真空烘箱干燥、微波真空干燥进行比较。结果 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传送带速度4 cm·min-1,浸膏进料速度25 mL·min-1,加热系统温度75 ℃,75 ℃,该条件下地黄叶总苷浸膏干燥产物含水率为2.54%,毛蕊花糖苷保留率和地黄叶总苷保留率分别为94.54%和90.49%。结论 优选得到的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稳定可靠。与真空烘箱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相比,真空带式干燥具有干燥产品含水率低、有效成分保留率高、干燥时间短和可连续生产等优点,为中药浸膏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设计和过程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湖南产不同种质、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山银花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WatersSymmetry C18(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4%冰醋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UV) 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检测波长为330 nm;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法测定此药材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结果 不同山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含量为3.73%~8.23%,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总含量为4.16%~8.53%.其中,绿原酸含量和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及川续断皂苷乙之和含量最高的是采自三青期的野生山银花,为8.23%、8.53%,微波干燥加工后的山银花中上述成分含量分别为7.05%、7.08%,其他加工方法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野生山银花的质量优于栽培山银花,三青期采摘及微波干燥得到的山银花的质量最优,本试验结果可为山银花人工培育和采收加工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微波辅助萃取野菊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产品得率和绿原酸质量分数为指标,均匀设计4.0软件设计的U10(108)均匀试验表对野菊花的微波辅助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出的最佳工艺:微波功率340 W、辐射时间20 min、溶剂乙醇体积分数60%、乙醇用量为9倍,浸泡时间30 min.与传统加热回流野菊花产品得率和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6.8%、0.889%)比较,优化的微波辅助萃取野菊花所得相应指标分别为18.3%、1.212%.结论 微波辅助萃取野菊花中绿原酸具有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目标组分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山银花的微波灭菌工艺.方法 以灭菌率及绿原酸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灭菌时间、灭菌功率、药材铺层厚度进行考察,并考察最佳微波灭菌工艺对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最佳微波灭菌工艺参数:灭菌时间9 min、灭菌功率8 kW、药材铺层厚度3 cm.其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含量略有下降.结论 优选的微波灭菌工艺灭菌效果好,有效成分损失少,操作简便,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18.
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药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药材外观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6种产地加工方法的山银花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药材中外观及其绿原酸含量相差悬殊,绿原酸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烘烤法>蒸制干燥法>熏硫干燥法>炒制干燥法>生晒法>晾干法。结论烘烤法加工的药材外观质量最优,绿原酸含量最高,应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建立黄连现代产地加工方法体系,本研究以7种生物碱的组成及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干燥后样品粉末颜色值等指标,对经不同干燥方法所得黄连样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产地加工方法对黄连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自然干燥法、传统干燥法、现代机械明火干燥法以及不同温度真空干燥法处理样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样品粉末的颜色值,HPLC法测定不同样品7种生物碱(木兰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小檗碱)的含量,并分析颜色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样品粉末的L*、a*、b*值以及7种生物碱含量差异明显,自然干燥法和40℃真空干燥法的总生物碱含量以及L*值和b*值明显高于其他加工方法,且L*值和b*值与总生物碱含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852。结论:产地加工方法对黄连的颜色、化学成分及药材品质影响较大,其中干燥温度是最主要因素。本研究为黄连药材现代产地加工方法的选择以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支撑,也为根及根茎类药材产地加工共性技术的形成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传统硫熏加工与现代微波加工滁菊质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硫熏加工滁菊和微波加工滁菊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为滁菊的合理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挥发油、总黄酮、绿原酸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检测指标,对两种方法加工的滁菊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硫熏滁菊中挥发油、绿原酸含量均高于微波滁菊;硫熏滁菊中总黄酮的含量略低于微波滁菊;硫熏滁菊的薄层色谱斑点数与微波滁菊中斑点数相同,但大多数斑点的面积和颜色强度均高于微波滁菊;硫熏滁菊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符合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规定。结论硫熏加工方法更好地保存了滁菊的有效化学成分,传统加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