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发性三尖瓣扩张或关闭不全易被临床忽视,该文研究了继发性三尖瓣扩张或关闭不全的手术时机和及时手术修复的重要性. 方法1989-2001年期间,施行二尖瓣置换(MVR)311例,依据是否合并三尖瓣手术分为两组,A组为单独MVR(163例),B组为MVR+三尖瓣环成形手术(148例).三尖瓣环成形术的指征是不论有无三尖瓣返流(TR),只要三尖瓣环直径超过正常的2倍(≥70mm),即可行三尖瓣环成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3D成形环置入后,瓣环内径的变化趋势。方法: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连续23名患者在我科室进行瓣膜成形。其中二尖瓣成形23例,三尖瓣成形13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采用经胸超声测量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观察手术前后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内径的变化。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6例,平均年龄(48.9±12.3)岁。退行性病变17例,风湿性病变5例,感染性病变1例。23例患者中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共置入二尖瓣成形环23枚(Edwards Physio II,30~34mm),三尖瓣成形环13枚(Edwards MC3,30~34mm)。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二尖瓣前后径(P0.001)、左右径(P0.001)、三尖瓣左右径均明显变小(P0.001)。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二尖瓣前后径有扩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二尖瓣左右径明显扩大(P=0.002),三尖瓣左右径有轻微扩大(P=0.041)。但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二尖瓣前后径(P=0.005)、左右径(P=0.022)、三尖瓣左右径均显著缩小(P=0.043)。相对于术后1周,术后3个月二尖瓣前后径、左右径、三尖瓣左右径扩大的比例分别为(11.7±6)%、(14.7±4)%、(12.6±3)%。结论:瓣膜成形环置入后能明显缩小病变瓣环的尺寸,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三个月瓣环有轻度扩张,但扩张程度不超过15%。成形环置入有助于维持瓣环的稳定,避免瓣环的扩张。  相似文献   

3.
<正>三尖瓣瓣环成形术(tricuspid valve annuloplasty)是目前外科治疗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文献报道,三尖瓣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1]。因此,外科手术在原则上首选三尖瓣环成形术。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种经济、简捷、有效的检查方法,目前临床主要依据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尖瓣环的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tricuspid annular peak systolic velocity,TAPSV)指标能否准确评估三尖瓣环成形术(tricuspid valve plasty,TVP)后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择左心瓣膜手术同时行TVP的患者45例.术前和术后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AC)、TAPSE及TAPSV等多项指标.术前、术后1w、术后3、6及12个月各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一次.术前与术后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TAPSE术前(20.25±3.05)mm,术后1w、术后3、6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8.68±2.83) mm,(9.13 ±3.12)mm,(9.20 ±2.46) mm,(9.29±2.58)mm,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PSV术前(17.8±4.00) cm/s,术后分别为(9.17 ±2.32) cm/s,(10.12 ±2.06) cm/s,(10.85 ±3.11) cm/s,(11.86 ±3.13) cm/s,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RVAC为(45.62±4.32)%,与术后(46.21±3.89)%,(48.45±4.02)%,(47.33±3.86)%及(47.92 ±4.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临床诊断均无右心功能不全.结论:TVP术后,经胸超声测量TAPSE、TAPSV低估了右心室收缩功能.在TVP术后不推荐使用其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缝线成形术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成形效果.方法 选择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9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69例患者分为缝线成形组及人工瓣环组.两组间在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肺动脉压力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前后径(RVD)、三尖瓣反流面积、心排出量(C0).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手术死亡及住院死亡.两组患者组内术后1 w、术后6个月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三尖瓣反流面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缝线成形组出现4例(4/36)三尖瓣重度反流;人工瓣环组未出现三尖瓣重度反流.结论 缝线成形术和人工瓣环成形术均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成形效果优于缝线成形术;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可明显增加术后中期心排出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三尖瓣返流(Th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往往是继发性功能性反流。因此, 最初认为大多数患者行左侧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后三尖瓣反流问题就自然恢复。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残留或复发TR显示均有预后不良,所以说三尖瓣被称为“被遗忘的瓣膜”。经过对三尖瓣有解剖上的三维结构研究,发现三尖瓣环不同与“马鞍形”的二尖瓣环,并且三尖瓣的关闭不全不同于二尖瓣的关闭不全,三尖瓣的成形决定于三尖瓣的反流程度及瓣环的扩张程度,三尖瓣成形术后防止返流情况显示长期结果优于三尖瓣置换,本文将进行对三尖瓣成形手术是否应用成形环或其他手术术式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军事医学科学院1965年至1980年15年间2400例瓣膜换置术的经验。 2400例手术中,单瓣换置1586例(66%),其中主动脉瓣换置术(AVR)567例,二尖瓣换置术(M-VR)1015例,三尖瓣换置术(TVR)4例;双瓣换置714例(29.5%),其中 AVR+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术(MC)17例,MVR+三尖瓣瓣环成形术((T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成型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采用自体心包成型心脏瓣膜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黏液变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4例二尖瓣病变采用了双孔成形技术,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制作成形环,替代人造瓣环或自体心包片修补后叶.2例三尖瓣病变用自体心包片修补三尖瓣前瓣叶以及隔瓣,瓣环再行De vaga环缩.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术后患者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自体心包材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瓣膜成型手术的优势,降低并发症和手术费用,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远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的外科治疗效果和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因左心瓣膜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重度TR而接受三尖瓣外科治疗的41例患者的资料.三尖瓣成形(tricuspid valve repair,TVP)7例,三尖瓣置换(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TVR)34例,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结果.并比较存活组与术后早期死亡组及术后远期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早期及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时间(6.3±3.4)年,随访率97%,死亡14例(34.1%).TVP组术后死于右心功能衰竭1例(14.3%),无远期死亡;因再发重度TR于术后3.5年行TVR1例.TVR组手术死亡8例,远期死亡5例,死亡率38.2%.因右心功能衰竭死亡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脑出血、猝死、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死亡各1例.TVP组死亡率有高于TVR组的趋势(P=0.43).手术早期死亡组三尖瓣反流面积、肌酐值明显高于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远期死亡组右心室大小、肌酐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孤立性TR的再次手术死亡率高,选择TVP将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三尖瓣反流程度重、术前肌酐值升高是手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右心室大小和术前肌酐值升高是术后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可调节式自体心包软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2~2012-12收治的72例FT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行左心系统瓣膜手术时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自体心包软环组(38例)采用新鲜的自体心包条制成可调节式心包软环,行三尖瓣成形术; De Vega组(34例)采用De Vega法三尖瓣成形术。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2年的三尖瓣反流度(S_(TR)/S_(TA))、舒张期三尖瓣环直径(diastolic tricuspid annulus diameter,DTAD)、右心房内径(right atrium diameter,RAD)和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inner diameter,RVD)等右心功能参数。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DTAD、STR/STA、RAD及RVD较术前明显缩小(P 0. 05)。术后2年,De Vega组DTAD较术后1个月明显增大,并明显大于自体心包软环组DTAD(P 0. 05),但自体心包软环组DTAD与术后1个月比较未明显增大(P 0. 05)。自体心包软环组术后2年的S_(TR)/S_(TA)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e Vega组术后2年的S_(TR)/S_(TA)较术后1个月虽无明显差异(P 0. 05),但与自体心包软环组术后2年比较,反流度显著增加(P 0. 05)。结论应用可调节式新鲜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成形术治疗FTR技术简单,安全有效,早中期疗效明显优于De Vega法三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手术结果及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反流(TR)的94例患者临床资料。68例接受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正中开胸组),26例接受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全胸腔镜组)。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减少选择偏倚,最终得到26对病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信息、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包括心脏彩超结果、手术住院相关指标等。结果 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长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两组二尖瓣收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压差、压力减半时间(PHT)、TR面积、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以及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TR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成型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2005-01-2006-06我院采用自体心包成型心脏瓣膜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黏液变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4例二尖瓣病变采用了双孔成型技术,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制作成型环,替代人造瓣环或自体心包片修补后叶.2例三尖瓣病变用自体心包片修补三尖瓣前瓣叶以及隔瓣,瓣环再行De vaga环缩.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术后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自体心包材料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瓣膜成型手术的优势,降低并发症,降低手术费用,近期效果良好,长期资料有待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形成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8例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后随访5年,平均随访时间(5.4±1.2)年,内容包括心胸比率、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评价。结果PBMV术前、术后一周二尖瓣口面积(MVA)分别为(1.16±0.30)cm2与(2.21±0.52)cm2,术后MVA明显增加P<0.001;术后5年MVA(2.07±0.43)cm2,较术后一周MVA减少,仍比术前大,P<0.001;PBMV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26±0.50)cm,(4.58±0.44)cm,术后5年为(4.85±0.47)cm2,术后及5年随访与术前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大于0.05;PBMV术前后及5年随访主动脉瓣返流峰值压差分别为(60.00±35.54)mmHg,(58.51±38.71)mmHg,(62.44±34.67)mmHg,术后一周及5年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后心胸比率分别为(0.56±0.06)、(0.55±0.05)与(0.54±0.06),术后心脏无显著扩大。PBMV术后心功能改善一个级别以上占91.2%,能维持Ⅰ~Ⅱ级心功能5年者占83.8%,5年总生存率98.5%。4例二尖瓣钙化,瓣下结构粘连纤维化严重的患者和3例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无改善而转外科行瓣膜置换术,或加做三尖瓣环缩术,1例青年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二尖瓣再狭窄而再次PBMV,1例心功能Ⅳ级患者PBMV术后出现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行瓣膜置换术后死于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结论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是可行的,术后并不加重主动脉瓣返流,也不使左室扩大。瓣膜钙化、瓣下粘连、纤维化严重或伴有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心胸比率大于0.60患者,是PBMV反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评价瓣膜成形环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应用瓣膜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111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1年进行经胸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选取心尖部四腔心切面,测定并记录各阶段收缩期的三尖瓣反流面积(area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STR)、右心房内径(right atrium diameter,DRA)、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le inner diameter,DR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PA)的数据值。结果将111例患者的STR、DRA、DRV、LVEF、PPA共5个观察指标的数据值按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共4组,将各组数据按照观察指标分别进行配对比较分析,除术后1周组与术后3个月组在STR上的比较及术前组与术后3个月组在LVEF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各组之间配对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TR与DRA之间、STR与PPA之间在手术前后均呈显著正相关;STR与DRV之间在术前无相关性,术后呈正相关;STR与LVEF之间在术前无相关性,术后呈负相关。术后所有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用瓣膜成形环治疗体现了良好的近中期治疗效果,可减少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复发率、维护右心房室内径、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左心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评价MC3成型环矫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3年4月~2018年7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8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实施De Vega瓣环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MC3成型环三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机时间、ICU停留时间)、心脏彩超测量指标[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前后径(RVD)、左心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反流面积(TVR)、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排出量(CO)、三尖瓣瓣环直径、三尖瓣流速]、三尖瓣相关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RAD、RVD、TVR、PASP、CO、三尖瓣瓣环直径、三尖瓣流速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TVR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CO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三尖瓣关闭不全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3成型环矫治能够明显缩小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同时显著增加心排出量,改善三尖瓣关闭不全情况及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以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使用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三尖瓣成形术后复发三尖瓣反流(TR)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随访2~5年,随访期末三尖瓣反流构成比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3级、术前左心房前后径(LA)、术后右心房横径(RA)、术后右心室内径(RV)、合并心房颤动、瓣环类型、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重、术后右心室缩短率与三尖瓣成形术后复发有关;经多因素Lgo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房前后径60 mm、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重、术后右心室缩短率是三尖瓣成形术后复发三尖瓣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传统的佰仁思硬环相比,MC3 Edwards成形环能更有效地减少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结论三尖瓣成形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与患者术前左心房前后径60 mm、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重、术后右心室缩短率、瓣环类型有关。应用硬质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近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借助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量化分析软件,分析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SMR)时二尖瓣结构的特点。方法:选择继发于主动脉关闭不全致二尖瓣重度反流组20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均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使用Tom Tec-Arena 1.0-4D MV-Assessment 2.3软件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组间差异显著,慢性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CSMR)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与正常组相比较,CSMR组的瓣环前后径、左右纤维三角间径、瓣环周长、瓣环面积均增大(P0.05),瓣环球形指数及前后瓣环间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MR组瓣环高度较正常组小(P0.05)。AHCWR即瓣环高度与跨前后交界间径的比值,通常认为其值减低提示二尖瓣环变平。CSMR组AHCWR值较正常组减小(P0.05)。对瓣叶的分析,前叶面积及前叶瓣环至闭合缘的长度较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后叶面积及后叶瓣环至闭合缘的长度较对照组增大(P0.05)。两组间后叶与瓣环夹角、二尖瓣前叶对合缘长度、二尖瓣后叶对合缘长度均无明显差异。CSMR组二尖瓣前后径与主动脉瓣环间夹角较对照组增大(P0.05)。对瓣环的动态分析发现,CSMR组二尖瓣环最大位移、瓣环面积的压缩比均较对照组减小(P0.05)。结论: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继发二尖瓣关闭不全,伴随左心室的增大二尖瓣环扩张、变平,二尖瓣瓣叶闭合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二尖瓣修补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效果。方法:1997-06至2007-06,本组为301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施行了二尖瓣成形手术,其中162人为男性,139人为女性,117人为中度关闭不全,184人为重度关闭不全。平均年龄为(53.2±16.4)岁(15~72岁)。术前NYHA心功能Ⅱ级55例,Ⅲ级187例,Ⅳ级59例。99例前瓣脱垂(腱索断裂64例,腱索延长35例),后瓣脱垂139例(腱索断裂88例,腱索延长51例),前、后瓣都脱垂63例。患者中7例合并冠心病,1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手术均使用可膨胀聚四氟乙烯缝线替换腱索(4CVGore-Tex缝线)。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环扩张,都常规使用二尖瓣瓣环成形环施行瓣环成形。所有手术都在全麻、中度低温(28℃~31℃)及体外循环下进行。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6.2±12.3)min。结果:1例术后早期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因重度二尖瓣反流导致溶血而施行了机械瓣置换。除死亡和换瓣者以外,所有患者术后都予以随访(2个月~10年)。除1例外,其余的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1975年1月1日至1983年1月1日间,美国Alabama大学为477例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瓣膜修复术101例次(A组)和瓣膜替换术389例次(B组),部份患者兼作三尖瓣瓣环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组中13例瓣膜修复术失败而分别于手术当时(11例),术后3天(1例)和术后3.25年(1例)改行瓣膜替换术(这13例保险统计和危险函数分析中不列入A组)。修复术式有三类:Carpentier成形环40例,Reed瓣环成形术33例,交界处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不同保留瓣下结构方法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和体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102例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均置换的机械瓣膜),其中男性48例,女性54例,年龄22~67岁,平均(46±10.1)岁,术前诊断二尖瓣狭窄为主22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5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24例,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38例,合并心房颤动35例,合并左心房血栓3例。术前射血分数(EF)33%~65%,平均(52±8.2)%。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级7例、Ⅲ级76例、Ⅳ级19例。同期选择行保留后叶及瓣下结构以及不保留瓣膜和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各102例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术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保留全瓣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保留后叶组术后早期死亡2例(1.96%),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1例死于肺部感染;不保留组术后早期死亡5例(4.90%),3例死于左心室后壁破裂,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随访结果显示保留全瓣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保留后叶组和不保留组有改善,其中LVEF和LVE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近期效果优良,适合各种类型的二尖瓣病变,主要是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病变。该方法操作上较为复杂,适合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保留后叶适合二尖瓣狭窄为主,瓣环偏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