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从中筛选出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例口腔鳞癌患者,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T分期、微血管密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病理分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4.28)、性别(x^2=2.53)、病程(t=6.83)、发病部位(x^2=1.51)、病理分级(x^2=1.74),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2期以上的例数及COX一2阳性表达率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分别=7.79、6.45,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肿瘤浸润深度和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分别=3.52、2-35,P均〈0.05)。结论临床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微血管密度和COX-2表达的增加,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rbB-2和erbB-3表达水平与舌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52例舌鳞状细胞癌临床标本中erbB-2和erbB-3蛋白表达情况,研究erbB-2和erbB-3表达情况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的相关性. 结果: erbB-2在舌鳞状细胞癌临床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3%,erbB-3阳性率为34.6%,erbB-2/erbB-3双阳性率为26.9%.erbB-3、erbB-2/erbB-3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31, P=0.002);erbB-2表达与erbB-3表达相关;而erbB-2、erbB-3、erbB-2/erbB-3阳性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erbB-2和erbB-3可能均参与了该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erbB-3、erbB-2/erbB-3阳性表达可能与舌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病理、鉴别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例乳腺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报告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排除了其他部位肿瘤转移,且乳腺中的肿瘤与乳头及表皮无任何关系,病理结果只有鳞癌细胞巢的浸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本例可确诊为乳腺鳞状细胞癌。结论乳腺鳞状细胞癌确诊须靠组织学诊断,并排除乳腺器官内、身体其他脏器或组织来源的鳞状细胞癌及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治疗及预后争议较多,应根据肿瘤TNM分期决定治疗方案,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叉头框蛋白Q1(FOXQ1)、生存素(survivin)在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86例患者,取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LC3、FOXQ1及survuvin表达量;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C3、FOXQ1及survivi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癌组织中的LC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FOXQ1、survuv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LC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FOXQ1和survu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26例,未复发60例。三者联合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3,高于LC3、FOXQ1及survuvin预测(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LC3表达显著下调,FOXQ1和survuvin表达显著上调,LC3、FOXQ1、survuvin三者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神经组织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复习9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常规切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神经组织浸润与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以及COX-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神经组织浸润的发生率为45%。神经组织的浸润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分别为0.013、0.000和0.004,r分别为0.29、0.41和0.30),与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和COX-2蛋白的表达均无关(P分别为0.119、0.097和0.86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神经组织浸润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密切关系,可能与COX-2蛋白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生存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150例病理诊断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情况,并对其预后及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因素为 T 分期、淋巴血管侵犯、N2阳性淋巴结数目、N2淋巴结转移站数( P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T3/T1)、淋巴血管侵犯、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T 分期(T3/T1)、淋巴血管侵犯、N2淋巴结转移站数均是肺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β-防御素1(HBD-1)和β-防御素2(HBD-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的病理组织类型、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BD-1和HBD-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的病理组织类型、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HBD-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组织类型、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HBD-2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细胞的恶性程度的变化,HBD-2表达逐渐加强,而且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不相关(P〉0.05),但其表达在组织学分级高分化肿瘤组和低分化肿瘤组组间,TNM分期中Ⅰ期与Ⅱ期、Ⅰ期与Ⅲ期、Ⅰ期与Ⅳ期组间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D-1和HBD-2分别通过固有表达和诱导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的相关性,及对于宫颈鳞癌患者的随访监测意义。方法:对经临床病理确诊的49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30例宫颈原位癌(CIS)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患者以及15例健康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检测血清SCC-Ag数值,比较分析该抗原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血清SCC-Ag对于子宫颈鳞癌的敏感性为65.3%,特异性为91.1%。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浓度与临床分期(P&lt;0.025)、肿瘤浸润深度(P&lt;0.005)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P&lt;0.01)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组织分化程度之间未发现相关关系(P&gt;0.1)。17例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血清SCC-Ag浓度均有下降,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lt;0.005)。4例复发的宫颈鳞癌患者与8例术后6个月以上无复发患者血清SCC-Ag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11&#177;3.09 ng/mL、1.96&#177;0.71ng/mL,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lt;0.001)。结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子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receptor-1 ligand,PD-L1)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医院收治的58例行根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结果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食管鳞状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中PD-1、PD-L1表达情况,比较正常食管黏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析PD-1、PD-L1与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的关系,术后通过随访统计早期(≤1年)的复发转移情况,分析复发转移组和非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D-1阳性表达率为37.93%(22/5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的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D-L1阳性表达率为43.10%(25/58),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的18.97%(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4,P<0.05).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的PD-L1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8例行根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随访6~12个月,共有14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4.14%(14/58).术后复发组PD-1阳性表达率为42.86%(6/14),未复发组为 36.36%(16/4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90,P>0.05);术后复发组PD-L1阳性表达率71.43%(10/14),未复发组为34.09%(1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7,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PD-1、PD-L1呈高表达,其中PD-L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疾病发生、进展关系密切,也是影响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镜检查在诊断颜面部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中的意义。方法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42例皮损位于颜面部,且病理已确诊为AK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形态学、皮肤镜检查结果及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分级和统计分析,同时研究皮肤镜分级与颜面部日光性角化病病理分级诊断的相关性。结果4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4:1,平均年龄(72.78±9.51)岁,病程0.5~120个月,病理证实原位鳞状细胞癌(即AKⅢ级)患者12例,单纯AK(即AKⅠ级和AKⅡ级)30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病程与原位鳞癌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对皮肤镜下不同模式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调整年龄、性别、病程后只有黄白色肥厚鳞屑与原位鳞癌发生相关,而扩大的毛囊口伴角栓、草莓状模式、散在的白色鳞屑及假网状结构与原位鳞癌发生无显著相关性。AK皮肤镜分级与病理分级相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皮肤镜检查分级诊断的结果与组织病理分级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临床诊断颜面部日光性角化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明确诊断的辅助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仲楼 《临床医学》2012,32(2):59-60
目的探讨Alpha B-crystallin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44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及其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Alpha B-crystallin的表达情况。结果 Alpha B-crystallin mRNA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P<0.05),在较大肿瘤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较小肿瘤中的表达(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Alpha B-crystallin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男 ,48岁。因右手环指肿痛、甲沟旁皮肤破溃 6个月 ,于2 0 0 0 - 0 3- 2 7入院。查体 :右手环指末节肿大、触痛 ,甲沟旁约0 .5 cm× 0 .5 cm皮肤破溃 ,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血 WBC6 .7×10 9/ L,X- P示右手环节骨质未见异常 ,病理报告 :筋膜炎症 ,诊断为右手环指甲沟炎。经抗炎局部换药治疗后 ,症状有所缓解 ,但皮肤破溃处始终不愈合 ,并有黑褐色肉芽组织生长 ,触之易出血 ,再次取病理会诊 ,报告结果为皮肤鳞状细胞癌 ,在臂丛神经麻醉下 ,行右手环指截指术 ,术后切口 期愈合 ,术后病理 :右环指高一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近侧断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共4例,年龄37-67岁,病程15d-2年。3例表现为无痛性肿块,1例伴局部疼痛。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均证实为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4例均行根治术。病理特点;肿瘤大小2-18cm,平均5.7cm,仅1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镜下表现:癌巢有多边或棱形细胞构成,细胞质细染,3例可见明显角化珠和细胞间桥。4例随访时间为12-85个月。3例健在,1例术后第11个月死于肺转移。结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有效可靠方法,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需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准确评价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颈淋巴结转移。方法 :采用临床TNM分类、组织病理分级、肿瘤生长类型、淋巴细胞浸润、肿瘤浸润厚度等对 6 4例OSCC进行观察多因素分析。结果 :TNM分类、组织病理分级、肿瘤生长类型、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不能准确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形成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4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缘癌残留24例,对肺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术后切缘癌残留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低于低分化组(P〈0.05);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肺癌的分化程度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患者5a总生存率为10%~15%,淋巴结转移是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性别、吸烟史、病灶大小、病灶位置、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周边脉管的微浸润是影响肺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跳跃转移现象与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相关。研究肺内第12、13、14组淋巴结对单纯有肺内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准确分期及术后是否行辅助放、化疗有指导意义。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肺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分站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阴茎癌提供新的方法。方法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对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后确诊为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结果病理证实3例均为鳞状细胞癌,阴茎癌原发灶TNM分期/Broders分级:病例1与病例2均为T2/G1,病例3为T2/G2。3例患者6侧腹股沟区共检出77枚淋巴结,平均每侧切除淋巴结12.8枚,其中检出5枚(6.5%)阳性淋巴结。术后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伤口裂开、淋巴囊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保证了清扫的高效,明显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微小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微小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9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的疾病相关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4%.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癌灶个数>1、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与肿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使肿瘤局部复发率增加6倍.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根治性手术后总体预后良好.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淋巴结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和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484枚无癌转移的淋巴结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CCA、CK.结果:8例患者9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其中SCCA阳性3例,淋巴结3枚;CK阳性7例,淋巴结8枚.对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于4 cm和小于4 cm两组间微转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复发组患者的微转移率为50.0%(7/14),未复发组的阳性率为6.7%(1/1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无癌转移的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可通过联合检测SCCA和CK来提高检出率,术后复发与微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全喉切除术后的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8例因喉鳞状细胞癌行全喉切除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108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有48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有8例局部复发,局部复发者预后差。48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者中,有18例颈淋巴结转移发生于全喉切除手术之前,30例颈淋巴结转移发生于全喉切除手术之后。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比声门型容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0.01),T3和T4期患者比T2期患者容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0.01)。结论:颈淋巴结转移是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常见现象,外科医师应警惕喉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的高转移特性,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晚期和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应进行密切的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