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站桩功练习前后脊柱形态,观察脊柱胸椎段直立位和负重状态的稳定性和矢状面、冠状面的活动度,探寻站桩对脊柱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30名在校大学生为受试对象,经过站桩功操作培训后,应用脊柱测量仪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脊柱在直立位、负重位的胸椎椎体间夹角,矢状面前屈位、后伸位和冠状面左侧弯、右侧弯胸椎椎体间夹角的变化,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脊柱胸椎段两体位的稳定性和两剖面的活动度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冠状面的活动度在站桩功练习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同时点检测显示无差异。结论脊柱胸椎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的差异显示,站桩功对脊柱形态有调节作用,能够纠正脊柱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和脊柱活动能力及脊柱曲度的关系。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90例。采用骨折风险测评工具评估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采用Spinalmouse测量直立位、前屈位、后仰位、负重位的躯干倾斜角、脊柱曲度、脊柱椎间夹角。 结果 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躯干倾斜角及T7/8夹角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躯干倾斜角及T7/8夹角呈正相关(P<0.05);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腰椎曲度及直立胸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腰椎曲度及直立胸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到前屈位胸椎曲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与直立到前屈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胸椎曲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到前屈位胸椎曲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与直立到前屈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胸椎曲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负重前倾角变化及负重胸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P<0.05),与负重腰椎曲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负重前倾角变化及负重胸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P<0.05),与负重腰椎曲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脊柱活动能力及脊柱曲度有关,脊柱活动能力和脊柱形态能够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按揉类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按揉类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T-600全自动智能牵引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以颈椎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及等长肌力(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7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运动活动度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等长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仅前屈、后伸运动活动度及前屈、后伸等长肌力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运动活动度的差值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运动等长肌力的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揉类手法有助于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力学性能,按揉类手法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力学性能方面较T-600型自动牵引机为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长海支点侧屈位X线片在骨骼发育成熟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柔韧性评估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19例骨骼发育成熟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女性15例,男4例;年龄20~30岁,平均(23.1±3.5)岁.采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自行研制的可升降可测重长海支点侧屈位装置对患者的25个胸椎及腰椎侧弯进行术前影像学柔韧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术前站立前后位X线片、长海支点侧屈位X线片(基础支点侧屈位、最大支点侧屈位)、仰卧侧屈位X线片、传统支点侧屈位X线片以及术后1周站立前后位X线片.术前与术后参数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共包括25个结构性弯曲,其中17个主胸弯、8个胸腰/腰弯.仰卧侧屈位、传统支点侧屈位、长海基础支点侧屈位Cobb角与术后1周站立前后位Cobb角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支点侧屈位、长海基础支点侧屈位Cobb角与长海最大支点侧屈位Cobb角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胸弯和胸腰/腰弯2种侧弯的评估结果与整体评估结果一致.整体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提示长海基础支点侧屈位、长海最大支点侧屈位柔韧性指数与手术矫正率均呈正相关(r=0.84、0.87,P均<0.01);长海最大支点侧屈位支点高度与支点上所测得的最大重量呈正相关(r=0.67,P=0.001),高度变化与支点重量变化也呈正相关(r=0.60,P=0.001).结论 与传统的支点侧屈位X线片及仰卧侧屈位X线片相比,长海支点侧屈位X线片可以更好地反映骨骼发育成熟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柔韧性,可用于辅助脊柱侧弯患者的术前柔韧性评估;长海支点侧屈位X线片的结果更接近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因非意愿怀孕自愿终止妊娠的2 145例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子宫前屈、后屈位与水平位、前倾、后倾位药物流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前倾、后倾位与水平位药物流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倾与后倾位,前屈与后屈位药物流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旋转与手术矫正率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2月,4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矫正治疗.术前均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以顶椎为中心9个椎体上下终板层旋转角度,计算椎体和椎间盘机械旋转,以获得脊柱的旋转顺应性;拍摄凸侧Bending位及手术前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凸侧Bending相Cobb角及手术前后正侧位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差异,计算侧凸柔韧性及矫正率.对侧凸旋转顺应性和柔韧性与手术矫正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侧凸柔韧性与冠状位Cobb角呈负相关(r=-0.574,P=0.013),而与手术矫正率相关性差;旋转顺应性与冠状位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与手术矫正率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r=0.887,P=0.000).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侧凸旋转顺应性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去旋转矫形的手术矫正率高度相关,术前测量并计算旋转顺应性对于该类手术效果的预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旋转与手术矫正率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4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矫正治疗。术前均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以顶椎为中心9个椎体上下终板层旋转角度,计算椎体和椎间盘机械旋转,以获得脊柱的旋转顺应性;拍摄凸侧Bending位及手术前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凸侧Bending相Cobb角及手术前后正侧位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差异,计算侧凸柔韧性及矫正率。对侧凸旋转顺应性和柔韧性与手术矫正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侧凸柔韧性与冠状位Cobb角呈负相关(r=-0.574,P=0.013),而与手术矫正率相关性差;旋转顺应性与冠状位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与手术矫正率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r=0.887,P=0.000)。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侧凸旋转顺应性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去旋转矫形的手术矫正率高度相关,术前测量并计算旋转顺应性对于该类手术效果的预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后路腰椎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术后60例腰痛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刃针配合中药贴敷治疗,对照组为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通过2周VAS评分、ODI评分、腰椎活动度来评价刃针配合中药贴敷疗法治疗后路腰椎术后腰痛的疗效。结果两组通过VAS评分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可见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都有所改善,治疗组对腰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ODI改善评分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对OD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在改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左侧旋转、右侧旋转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结论刃针配合中药贴敷疗法治疗后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腰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效果有无相关性。方法:对750例早孕健康女性行药流术,所有患者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各口服米非司酮75mg,服药前后空腹2h,第3天上午到门诊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子宫前倾位、后倾位与正常子宫位药物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子宫前屈位、后屈位及正常子宫位与前倾位、后倾位流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子宫前屈位、后屈位不全流产率高。结论:研究证明后屈位不全和子宫前屈位的妇女流产率高。为了确保流产的成功率我们建议对子宫前倾前屈位和子宫后倾后屈的妇女应行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单节段固定后相邻脊柱的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在脊柱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时的应力情况,来确定腰椎内固定术中螺钉的最佳直径。方法:依Panjabi法制备腰椎模型,对体脊柱标本分别进行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7种方向非破坏性加载,确定最佳螺钉直径的选择。结果:垂直压缩时,直径5.5 mm组和直径6.5 mm组螺钉的应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的应力中,直径6.5 mm组的内、外、前、后侧所受应力显著高于直径5.5 mm组螺钉的应力(P〈0.05)。在左侧及右侧屈实验中,两组螺钉前、后侧所受应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旋转实验中,直径5.5 mm组螺钉的内、外侧所受应力显著低于直径6.5 mm组(P〈0.05);在右旋转实验中,直径5.5 mm组螺钉前、后侧所受应力显著低于直径6.5 mm组(P〈0.05)。结论:在垂直压缩下两组螺钉所有应力差异不大,而在后伸的应力中,其内、外、前、后侧的应力均是直径6.5 mm的螺钉较高,而对于右旋转和右侧屈的应力,直径6.5 mm的螺钉则只有前、后侧的应力较高,因此直径6.5 mm的螺钉对其相邻的腰椎载荷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药物流产类型与B超观察子宫位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798例早孕患者用B超记录子宫位置,并服用药物进行流产。依据不同位置作子宫流产疗效率的比较。结果子宫正常位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高达96.49%,子宫前倾位、前屈位、后倾位、后屈位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3.61%、79.78%、92.55%、63.89%,前屈位、后屈位与正常位、前倾位、后倾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不同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成功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前屈位、后屈位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在本中心门诊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600例,第1天在家口服米非司酮首剂量50mg,后每次25mg,1次/12h,连服3 d,服用米非司酮前后2h禁食,于第3天在中心门诊空腹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进行药物流产效果观察。结果正常子宫位置与子宫前倾位、后倾位药物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前屈位、后屈位与正常子宫位置、子宫前倾位、后倾位药物流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显示子宫前屈位、后屈位出现不全流产率较高。结论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可能影响药物流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的有限元法生物力学特性研究效果。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对两种内固定物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应用Mimics、SolidWorks、Abaqus等软件建立脊柱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别置入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一为模拟采用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钛板系统治疗,其二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计算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指标,包括75N轴压力、前屈、左侧屈、后伸等应力值进行比较。结果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钛板系统在75N轴压力、前屈、左侧屈、后伸等最大应力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75N轴压力、前屈、左侧屈、后伸、右侧区的生物力学强度均优于常规的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钛板系统,其可提供更多的应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森 《新疆医学》2023,(1):106-109
目的 探究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应用于桥小脑角区(CPA)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CPA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和普通体位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和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和颈部疼痛感。结果 术前两组各方向的颈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d实验组颈前屈、后屈、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术后1d和术后3d,实验组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应用于CPA术后患者护理中可提高颈部活动度,降低颈部疼痛感,应用效果优于普通体位护理。  相似文献   

1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73-176
目的:探讨正常颈椎功能单位的动态MRI变化,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15年3月~2017年6月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的中立位、最大屈曲和最大后伸颈椎MRI扫描。测量3种体位正中矢状面颈椎不同节段的水平位移及角度位移,计算颈椎各节段及整体的活动度以及各节段运动百分数。采用成组设计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3种体位不同节段水平位移及角度位移的差异。结果:40名受试者共240个椎间盘纳入研究,Miyazaki分级法Ⅰ级160个,Ⅱ级,69个,Ⅲ级11个。中立位及最大后伸位颈椎序列连续,水平位移均为零,最大屈曲位时4例颈椎序列异常,C3~4、C4~5及C5~6最大过屈位与中立位及最大过伸位水平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101,P均<0.05)。最大屈曲位、最大后伸位时颈椎不同节段角度位移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3个不同体位在C3~4、C4~5及C5~6角度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471、20.812、55.038,P均<0.01),进一步比较,C3~4、C5~6中立位与过屈位和过伸位的角度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4~5中立位与过屈位的角度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4~5、C5~6、C6~7活动度及其对颈椎整体活动度的贡献均较大。结论:正常颈椎水平位移在最大屈曲和最大后伸时变化较小,角度位移在不同体位变化较大;C4~5、C5~6、C6~7活动度及其对颈椎整体活动度的贡献均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72例,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度测量仪(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提供,国家专利号ZL2006 2 0002019)测量患者术前、术后24个月的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右旋)。结果本组的72例中63例患者术后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4个月,9例失访。随访男35例,女28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1岁。术后患者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侧弯和右侧弯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术后24个月,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活动度较术前下降明显,而左侧弯和右侧弯颈椎活动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联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京中医疗区收治的NLBP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核心肌力训练,观察组采用DMS联合核心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治疗后即刻,观察组患者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效果NLBP患者采用DMS联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可改善其腰椎障碍,降低疼痛程度,增加脊柱关节活动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艳  唐鸣歧  江波  江勇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430-1433
  目的  观察在康复护理中应用传统功法五禽戏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五禽戏锻炼治疗,上午、下午各1次,1周连续练习5 d,共干预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护理满意度、颈椎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的变化。  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9.97±2.77)分、(12.47±6.02)分]与治疗前[(39.37±2.50)分、(38.37±4.0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NDI、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颈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方向的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颈椎各个方向的活动度较本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均P<0.05)。  结论  在颈型颈椎病的康复护理中,结合传统功法五禽戏可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颈部肌肉的疲劳、疼痛,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也取得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柔韧性的方法——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方法:通过利用基于姿态传感器的脊柱形态测量仪,结合纵向牵引评估Lenke 1 型主胸弯AIS患者。选取18例Lenke 1型主胸弯AIS患者,其中女性16例,男性2例;年龄10-17岁(13.78±1.83岁);初始Cobb角40°- 63°(44.50°± 6.35°)。每20N纵向牵引Lenke 1型AIS患者,2名脊柱外科医生对主胸弯冠状位 Cobb 角进行一次评估,每次评估均重复测量3 次,将3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评估结果,从而通过相关回归统计分析获得Lenke 1型AIS患者动态柔韧指数K和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结果:Lenke 1型AIS患者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随着纵向的牵引力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姿态传感器的脊柱形态测量仪测量的每个AIS患者在不同纵向牵引力下的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与纵向牵引力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得出每一个AIS的K值(即动态柔韧指数)与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Risser征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与初始Cobb角相关(P<0.05)。结论: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是一种新的有效评估脊柱侧凸柔韧性的方法,并且能动态全面评估整体柔韧性。  相似文献   

20.
陈丽 《吉林医学》2012,33(27):5868-5869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清宫率与子宫位置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4 118例,分为子宫前屈组、前倾子宫组、中位子宫组、后倾子宫组、子宫后屈组,五组均以同样方法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结果:五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82.15%、98.28%、97.20%、96.17%、79.75%,当天清宫率分别为17.85%、1.72%、2.80%、3.83%、20.25%,10 d后复查清宫率分别为12.36%、2.51%、2.29%、2.81%、22.43%。子宫前倾位组完全流产率最高,中位子宫与后倾位组次之,前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位和后屈位子宫组完全流产率最低,与前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位、后屈位子宫当天清宫率及10 d后复查的清宫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屈位、后屈位子宫明显影响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增加了药物流产后清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