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以综合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综合临床疗效:针药结合康复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与6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两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康复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疗效好,无副作用,是缺血性中风治疗康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证属风痰瘀阻证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化痰通咽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疗程4周,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吞咽困难生活质量测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综合运用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患者,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万氏温胆汤联合针灸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对症治疗及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及万氏温胆汤.2组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以综合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分级量化分值为评价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综合临床疗效:针药结合康复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与60.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2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疗效好,无副作用,是缺血性中风治疗康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琦鑫  卢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6):1119-1122,1127
目的 探究卡马西平联合通心络配以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疼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于定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并辅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阿米替林、通心络和针灸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抑郁焦虑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并辅以醒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熄风通络汤,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结果:服药8周后,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风作为临床常见预后较差的急性脑血管病,在全球已成为第一致残率和第三致死原因,本临床观察仪就拮抗针法结合中药对缺血性中风是否有显著疗效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补阳还五汤加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等治疗,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并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NIHSS和B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刘晓丽 《海南医学》2011,22(1):28-30
目的 观察穴位热敷疗法结合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缺血性中风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风痰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热敷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电针治疗.治疗21 d后分别观察其疗效,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  相似文献   

11.
12.
缺血性中风又名脑梗死,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进而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缺损的疾病[1],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脑梗死经急性期治疗后常会遗留偏瘫后遗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废用性肌萎缩.导师刘喆长期从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颇有经验,临床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刘老师针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血瘀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从2017年6月—2018年10月的乳腺增生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结合内服殷克敬自拟乳癖祛瘀汤;对照组仅给予口服自拟乳癖祛瘀汤。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总体疗效,乳房中医证候积分,雌二醇(E_2)、孕酮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 (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 (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大小、质地、分布范围,及伴随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雌二醇、孕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针药护理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先兆疗效.方法:中风先兆患者88例,其中男58例,女30例,<40岁者2例,41~50岁39例,其中患有高血压病35例,动脉硬化48例,糖尿病2例.结果:基本治愈45例,显效25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  相似文献   

16.
17.
郝国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48-2249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在中风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病例均采用针刺、中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0例,占47.62%;显效13例,占30.95%;好转6例,占14.29%;无效3例,占7.14%。结论针刺、中药相结合的方法在中风偏瘫恢复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复方三七片对脑络瘀阻型中风的临床疗效,随机观察100例门诊和住院病人,并与对照组口服心脑通胶囊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58%,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显效率为34%,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复方三七片对脑络瘀组型中风的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改良续命煮散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1月在新余袁河医院中医科就诊的60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将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续命煮散。观察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干预前,且治疗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Mo 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改良续命煮散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开口利咽汤结合针灸及Vitalstim电刺激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在江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证属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电刺激、针灸及开口利咽汤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吞咽障碍评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优于对照组的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综合运用开口利咽汤结合针灸及Vitalstim电刺激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