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1993-2002年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及死亡原因构成比、采取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统计我院1993-2002年住院新生儿死亡病历,对胎龄、性别、住院天数、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早产儿的死亡构成比为57.71%,死亡原因第一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肺出血占死亡构成比第一位。死亡原因第二位是重度窒息、第三位是感染,第四位是复杂型先心病。结论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与80年代相比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原因及死亡构成比有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医院住院死亡儿童年龄分布、入院后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病死率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1998—2005年住院83225例中284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1998—2005年住院儿童总病死率为0.34%;0~28d组病死率最高,为1.10%,占各年龄组死亡的46.83%;住院5d以下者死亡例数最多,占死亡总数的63.73%;8年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疾病系统分类居前5位的是:新生儿疾病、传染病、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
结论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呼吸道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抢救水平、减少中毒意外事件发生。应根据不同年龄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11 769例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新生儿疾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率也在不断的变化。为进一步做好新生儿疾病的医疗工作 ,对 1994年 1月 1日~ 2 0 0 1年12月 31日 ,在我院住院的 1176 9例新生儿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以便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对象和方法以患儿出院时第一诊断为统计病种 ,总结我院收治的1176 9例住院新生儿疾病及死亡原因构成 ,比较不同病种的病死率 ,并将 1994~ 1997年与 1998~ 2 0 0 1年为前后 2个时间段分析疾病谱及病死率的变化。疾病诊断标准按吴瑞萍等主编的第 6版《诸福棠实用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博州人民医院住院死亡儿童年龄分布、入院后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病死率.方法 对博州人民医院儿科1999年至2009年住院死亡的10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999年至2009年住院患儿总病死率为0.38%(102/26458),其中新生儿病死率最高,为2.68%,占死亡总数的47.05%;住院5 d以下者死亡例数最多,占死亡总数的62.67%;居死亡原因前5位的是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先天畸形、传染病、肿瘤;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结论 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呼吸道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抢救水平、减少中毒意外事件发生.应根据不同年龄组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480例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以及死亡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为研究及制定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针对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480例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不同性别、不同日龄新生儿的病死率,并进行死亡新生儿围产期异常因素、死亡原因及死亡等级总结。结果 41 910例住院新生儿中死亡480例,病死率为1.1%,其中早产儿病死率1.7%、足月儿病死率0.7%;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从2008年的1.4%降至2014年的1.1%,以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和出生体重1 000 g新生儿的病死率下降最为明显。早产儿和足月儿中出生胎龄越小病死率越高,过期产儿的病死率又有升高。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新生儿病死率以男性较高(1.31%vs 0.92%,P0.05)。死亡新生儿中有明确围产期异常因素的占61.3%,包括羊水异常(29.4%),胎膜早破(16.9%),胎盘异常(16.9%),胎儿宫内窘迫(14.0%),脐带异常(12.3%)等。480例死亡新生儿中生后24 h内死亡者57例,占11.9%;2~7 d死亡者181例,占37.7%;8~28 d死亡者242例,占50.4%。前3位死亡原因为:感染、出生缺陷、呼吸窘迫综合征。2008~2011年以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012~2014年以感染为最主要的原因。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500 g新生儿及生后24 h内死亡新生儿的最主要原因;感染是出生胎龄32~42周、出生体重1 500~4 000 g及生后8~28 d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是过期产儿主要死亡原因。480例中不可避免死亡(一级)的占54.4%;创造条件可能避免死亡(二级)占23.3%;因担心预后或因经济等原因不配合治疗死亡(三级)的占22.3%。结论新生儿救治水平逐步提高,病死率有下降趋势,尤其是胎龄较小及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的病死率下降更明显。加强围产期管理,预防新生儿感染等疾病,增强患儿家长救治信心,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7.
37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海英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10):872-872
总结分析1999年5月~2005年2月我科新生儿此亡病例资料,以便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提高临床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疫苗(HepB)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对262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血清学检测,对1445例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b血清学检测。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的阳性率为0.27%,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b阳性率为45.74%,HBsAb阴性率为54.26%,HBsAb阳性率明显低于有关报道。结论学龄前儿童应做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对无应答或低应答者,及时补种,提高该人群对HepB的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山东省潍坊市三甲医院近10年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山东省潍坊市3家三甲医院新生儿期死亡的46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胎龄(gestational age,GA)、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新生儿的病死率,比较前5年(2012~2016年)和后5年(2017~2021年)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结果 2012~2021年10年中3家医院共收治新生儿43 037例,其中死亡461例,病死率为1.07%。后5年新生儿病死率[0.96%(211/22 059)]显著低于前5年[1.19%(250/20 978)](P<0.05)。新生儿病死率随胎龄、出生体重增加而降低(P<0.05)。前5年新生儿主要死因前3位依次是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败血症、肺出血,后5年变迁为败血症、肺出血、RDS。GA<26周、BW<750 g新生儿前后5年的首位死因均为重度窒息;GA 26~<2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7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其中好转存活36例,死亡36例;利用SPSS 15.0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高达50.0%;死亡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糖、pH、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和人院24 h尿量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间归分析显示,模型检验x2=26.781,P=0.000,有统计学意义.入院24 h尿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白蛋白是危险因素(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5.197,1.359~19.878;1.102,1.020~1.191;1.125,1.025~1.234;1.120.0.996~1.259).随着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 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结论 24 h尿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血清白蛋白,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儿预后不良和疾病严重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 分析邯郸市中心医院2018年住院新生儿的疾病谱、病死率及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作为临床救治规范化及质量改进的基线水平.方法 收集邯郸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住院的184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围产期相关因素,并进行死亡原因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①... 相似文献
15.
16.
周爱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Z1)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及影响因素,了解死因的变化趋势,找出影响儿童生存的不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和救治,逐步降低儿童的发病率、病死率,同时为制定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文成县2003至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婴儿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始终处于前三位.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关键是要降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先天异常导致的死亡,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便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儿童医院三家三甲医院PICU 2017年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降低儿童病死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三家三甲医院PICU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不同住院时间进行分组,对其性别、年龄、死亡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疾病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808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兰州市9所幼儿园的808名7~7a儿童进行毛细血管血铅测定,室内外尘土及环境铅测定,对儿童家庭和环境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血铅平均值为101.58μg/L,标准差为48.75μg/L,其中39.1%≥100μg/L,工业区儿童血铅最高,其次是市中心区,环境铅与血铅呈明显的正相关(r=18.13 P〈0.0001)。住在 相似文献
20.
合肥地区儿童传染病15年住院病种和病死率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晓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6)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1982~1996年0~14岁住院患儿主要传染病病种构成和病死率变化。方法:将近15年住院的全部传染病患儿分为1982~1986年段、1987~1991年段和1992~1996年段,对比分析各年段15种主要传染病构成比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0~14岁15种传染病住院例数占同期传染病住院总例数的比率逐年段下降(P<001)。其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疟疾、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脊灰)等住院儿均显著下降;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住院比例相对上升。小儿传染病总病死率从433%降至223%(P<001)。各型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的病死率在总病死率中的比例上升。结论:15年来儿童传染病住院比例及病死率显著下降,目前需重点加强儿童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