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245例胃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887例,女358例;年龄12岁~84岁,平均36.4岁;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20例,胃溃疡(GU)152例,十二指肠溃疡(DU)43例,复合性溃疡(CPU)45例.结果 Hp阳性检出率为34.1%.CSG,CAG,GU,DU和CP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36%,34.9%,32.6%和55.6%.其中伴胆汁反流者Hp阳性检出率为25.7%,伴肠化者Hp阳性检出率为31.4%.结论 Hp的存在与否与CG和PU无明显相关性,其相关性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内镜资料调查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某些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5a的内镜资料,统计GU,DU的检出率及发病季节,性别及年龄分布等特点及幽门螺杆菌的检出情况.结果5405例受检病例中共检出DU1236例,GU197例,检出率分别为22.9%和3.6%.DU检出率以1月~3月份及12月份最高(27.7%~32.0%,平均30.2%),6月~8月份最低(16.1%~16.8%,平均17.2%,与1月~3月份及12月份平均检出率比较,P<0.01).GU的检出率无明显季节差异(P>0.05).DU,GU的男女之比分别为5.43:1和3.40:1,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6.8%和12.7%(P<0.01),3.9%和3.0%(P>0.05).40岁以上者GU检出率为6.5%(其中60岁以上者为9.1%),40岁以下者为2.6%(与40岁以上者比较,P<0.01),而DU的检出率无明显年龄差异.214例溃疡患者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为76.6%,其中DU为77.6%,GU为72.5%.结论DU的发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冬春季较夏秋季更易发病;GU发病与季节无关.DU和GU均以男性多发,其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GU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而且年龄愈大检出率愈高;DU的检出率无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主要酸相关疾病演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10年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10年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主要酸相关疾病在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所有病例,共计53598例。选择全部十二指肠球溃疡(DU)、胃溃疡(GU)、反流性食管炎(RE)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却感染情况及DU、GU、RE检出情况的变化。结果10年来却的平均检出率为42.17%。1996年最高,为48.77%,2005年最低,为33.61%,却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DU、GU、RE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0.87%、3.53%和6.35%;1996年3种疾病的检出率分别15.91%,3.62%和3.53%;2005年3种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8.30%,2.71%和6.06%。DU、GU的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RE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DU、GU、RE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3.72、53.49和55.83岁;1996年3种疾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3.42、50.61和51.92岁,2005年3种疾病的检出平均年龄分别为43.51、55.53和56.89岁。GU和RE的平均检出年龄呈上升趋势,DU的平均检出年龄无明显变化。结论坳的检出率近年呈下降趋势,DU、GU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RE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GU及RE的检出年龄呈上升趋势,DU的检出年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经内镜胃窦活检粘膜用快速尿素酶测定法及细菌学涂片法对3318例受检者检测Hp,而后对各种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率进行临床分析.Hp感染评判标准:上述二项检测法中凡有一项阳性即为Hp阳性;二项均阴性则为Hp阴性.结果3318例受检者中慢性活动性胃炎847例,慢性非活动性胃炎1213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597例,愈合期十二指肠溃疡198例,活动性胃溃疡187例,愈合期胃溃疡44例,复合性溃疡77例,胃癌34例,残胃53例,正常胃粘膜68例.其Hp阳性率分别为81.7%,22.3%,76.7%,61.6%,68.5%,50%,74%,41.2%,32%,29%.统计结果显示,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X2检验P<0.0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本文证实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敦煌地区慢性胃炎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敦煌地区慢性胃炎(CG)的某些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逐年按月统计检出率、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嗜好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4a共检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CAG)、肥厚性胃炎(CHG)12566例,占受检人数的83.3%;男女之比为1.97:1;CG平均年龄为38.5岁;CSG平均年龄为26岁,发病由20岁以前的21%逐渐上升到30岁的36.8%达高峰,30岁以后逐渐下降;CAG平均年龄52岁.30岁以前的检出率为8.5%,30岁以后呈直线上升,到51岁~60岁的32.7%达高峰,60岁以后逐渐下降;上述临床结果显示CG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CHG平均年龄40.5岁,各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异,根据按每月检出率统计结果显示,本地区CG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季检出率明显高于秋冬季;干部检出率占37.5%,工人30.8%,农民28.7%,其他人员7%;有烟洒嗜好者占85.2%;本区20世纪80年代年检出率为80%,叨年代80.5%,从而显示90年代较80年代CG的检出率无下降趋势,所以如何降低我国人群中CG的发病率仍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结论本地区C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本检查结果可代表本地区CG的某些流行病学特点,在目前人群普查困难的条件下,掌握这种流行病学特点对降低本地区CG的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我们剖析胃癌高发区Hp感染状况及其与胃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旨在为Hp感染及胃癌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胃癌高发区16村镇胃癌高危人群3033人,经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及X线初筛出1779例,接受了胃粘膜活检精查.其切片作HE及亚甲兰(MB)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及Hp感染情况,同时利用PCR检测Hp.结果Hp总检出率为60.8%.其中男高于女;30岁~59岁组最高(62.4%);山区(64.4%)高于沿海区(56.7%);胃窦(36.2%)高于胃角(32.6%)及胃体(31.2%);以上P<0.01.胃癌Hp检出率为43.8%;各型胃疾病Hp检出率由高至低,前四位依次为胃粘膜糜烂(90.6%)、胃溃疡(87.0%)、中重度浅表性胃炎(79.8%)及萎缩性胃炎(75.3%),上述各组Hp检出率与轻度浅表性胃炎Hp检出率(6.8%)相比,P<0.01.与未检出Hp的组织学基本正常胃粘膜0%相比,异型增生(80.0%)及肠上皮化生(77.7%)的Hp检出率皆明显升高,P<0.01.结论庄河居民Hp感染与胃粘膜糜烂、胃溃疡、中重度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呈明显正相关.庄河不仅胃癌高发且Hp感染亦是高流行.文内尚对有关结果只行了初步探讨,呼吁在我国胃癌高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象山县下沈镇卫生院1994-06/1997-10经内镜证实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从临床角度分析Hp感染慢性胃炎、胃癌之间关系,结果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子.WHO列为胃癌的第一危险因素。Hp感染遍于全世界,我国是Hp感染的高发区,且感染率高,感染年龄小.本文100例Hp阳性92例,Hp检出率为92%.100例慢性胃炎中,慢性浅表性胃炎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3例,疣状胃炎1例.肠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11例.本组中有4例发展为胃癌死亡,均为肠化生及(或)不典型增生病例.Hp产生的尿素酶、细胞毒素、蛋白水解酶及促进炎症因子等破坏胃粘液,胃粘膜屏障功能.导致粘膜上皮炎性改变和坏死.Hp感染可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和分化,这种增殖与分化使正常粘膜向化生转变,进而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已经明确.胃癌的病理特征是细胞过度异常增生,Hp感染使胃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破坏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平衡,胃癌不仅是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的病,也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疾病.细胞凋亡调节基因紊乱细胞凋亡抑制蛋白(BCL-2等)的增加,导致细胞凋亡过度抑制,该死的细胞不死是肿瘤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iceA、babA2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检测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中Hp菌株iceA、babA2的分布特征,探讨与Hp临床感染结局相关的菌株基因型。方法141株Hp菌株分离自43例慢性胃炎(CG)、4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0例胃溃疡(GU)和21例非贲门部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Hp菌株的iceA、babA2、cagA和vacA基因型。结果141株Hp菌株中,iceA1、iceA2和babA2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4.5%(105/141)、15.6%(22/141)和63.8%(90/141),其中2例(1.4%)为iceA1、iceA2均阳性,16例(11.3%)为iceA1、iceA2均阴性。DU组的babA2检出率显著高于GU组(74.5%比50.0%。P=0.028),DU组的cagA^ /babA2^ 检出率亦显著高于GU组(70.2%比46.7%,P=0.039)。其余疾病组之间的babA2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现不同临床疾病与iceA基因型的相关性。结论上海地区Hp感染者的菌株基因型主要是iceA1^ /babA2^ ,babA2在DU和GU的发病机制中起不同作用。未发现iceA亚型与Hp临床感染结局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总结我区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住院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我院医生所诊治的全部行内镜检查患者,共3142例,所有受检患者均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验,所发现的阳性病例均经本院病理检验得到证实,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得到证实结果1993-04-01/1997-12-26我院内镜检查3142例,发现胃溃疡(GU)287例,男女比例为2.6:1;十二指肠溃疡(DU)245例,男女比例为3.55:1;胃癌173例,男女比例为2.22:1,食管癌241例,男女比例为1.51:1,GU,DU胃癌Hp感染检出率达98%以上.GU与DU之比为1.17:1.消化性溃疡(PU)总数达672例,占总受检人数的21.39%.恶性肿瘤总数为414例,占总受检人数的的13.17%.综合分析,间接推测,PU、食管癌,胃癌发病率增高;GU在我县的患病远远超过国内报道,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该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本地区具体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所致结论生活条件差是造成Hp感染的根源,而Hp感染是PU、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有上消化道症状而作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以了解云南江川地区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炎、溃疡及胃癌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在内镜直视下取材,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在胃窦部大弯侧幽门前1cm~3cm,胃溃疡、胃癌分别在溃疡及癌肿边缘取材标本1~2块.将活检取材标本置入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Hp感染快速诊断试剂盒(HpVT,SQ-H102)孔内,阳性病例5min内呈红色,简称(尿素酶试验).结果1022例中,Hp阳性者639例,占62.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66.5%(381/573);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6%(18/69);胃溃疡(GU)51.9%(42/81);十二指肠溃疡(DU)68.4%(195/285);胃癌(GCa)33.3%.(3/9).病种不同,Hp阳性率亦略有差异.不同年龄组Hp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组与国内其他报道相比较要比他们的阳性率低,可能与云贵高原气候;人群居住分散;人们常年吃生大蒜等因素有关.亦可能与本组仅作尿素酶检查有关要提高Hp感染阳性率的检测水平,现急需有简便、敏感性强,价廉的检测方法,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住院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胃癌,2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2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冒窦粘膜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IgG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中晚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88.5%及78.3%.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具有明显差异(P<0.01),而Hp在中晚期胃癌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无差异(P>0.05).胃腺癌的Hp检出率高于印戒细胞癌的Hp检出率(P<0.05).结论①Hp与中晚期胃癌无明显相关性.②胃腺癌患者的Hp检出率较胃印戒细胞癌者的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化并发胃和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的Giemsa染色法检测Hp感染。结果在264例肝硬化患者,Hp阳性183例(69.4%),在262例慢性胃炎(EG)患者,Hp阳性172例(66.4%,19〉0.05);在79例肝硬化伴有PHG患者,Hp阳性60例(75.9%),在114例肝硬化不伴PHG患者,Hp阳性75例(65.8%),在37例肝硬化伴轻型PHG患者,Hp阳性26例(70.2%),在42例肝硬化伴重型PHG患者,Hp阳性34例(80.9%,P〉0.05);在56例肝硬化伴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Hp阳性48例(85.7%),在109例肝硬化不伴消化性溃疡(Pu)患者,Hp阳性67例(61.4%,P〈0.05);在125例DU患者,Hp阳性112例(89.6%);在28例肝硬化伴胃溃疡(GU)患者,Hp阳性20例(71.4%),在47例GU患者,Hp阳性43例(91.5%)。结论肝硬化伴DU患者Hp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及性别比例情况。方法 对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10580例胃镜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755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7286例,男3710例,女3576例,男女之比1.04: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70例,男317例,女53例,男女之比5.98:1;消化性溃疡(PU)2736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2349例,男1824例,女525例,男女之比3.47:1,胃溃疡(GU)295例,男236例,女59例,男女之比4:1,复合性溃疡(CU)92例,男71例,女21例,男女之比3.38:1,DU与GU之比7.96:1;发病年龄≤20岁:DU占3,58%,GU占2.03%.CSG占4.17%:21-30岁:DU占36,02%,GU占12.2%,CSG占50,4l%;31-40岁:DU占34.7%,GU占21.02%,CSG占34.89%;41-50岁:DU占21.2%,GU占24.75%,CSG占8.25%;51-60岁:DU占3,24%,GU占30_5l%,CSG占l,54%;≥60岁:DU占1.28%,GU占9.49%.CSG占0.74%:DU好发部位球前壁(55.05%),大弯(22.01%),小弯(12.98%),后壁(8%)。球后(1.96%);GU胃角(40.68%),幽门管(28.81%),胃窦(13.56%),胃体(10.85%),胃底贲门(6.1%);PU1、2、3、11、12月份检出率分别为31.36%、33.04%、30.96%、31.04%、32,56%。结论 ①上消化道疾病中以慢性胃炎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溃疡病;DU及CSG好发青壮年.比GU发病平均年龄早十年以上。②DU发病明显高于GU.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工作压力及烟酒是其高发原因;DU好发部位的顺序为球前壁、大弯、小弯、后壁、球后,GU为胃角、幽门管、胃窦、胃体、胃底贲门。③PU好发于冬春气温易变之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预防胃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2-01/1997-079534例内镜病理证实为胃癌的167例为病例组,由性别、族别相同,年龄,检查日期相近的胃炎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33例,女34例,老年(≥50岁)141例,青年26例,汉、维、蒙、哈族分别为101例、52例、12例、2例.Hp感染胃癌总检出率1.75%,胃窦、胃体、胃贲门、胃角各占36.5%,35.9%,19.16%,8.3%,其腺癌比例为96.4%,非责门部腺癌Hp感染64.6%,明显高于对照组41.8%,二者P<0.05,胃癌男性79.6%,女性20.3%,男:女=3.9:1,老年占84.4%,Hp阳性率56.7%,青年占15.6%,Hp阳性率76.9%,二者P<0.01,胃癌中汉、维、蒙、哈族各占60.4%,31.1%,7.18%,0.59%,Hp检出率74.04%,37.03%,9.25%,0.92%,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非贲门腺癌发生与Hp感染有关.男性聚餐多,汉、维族群聚,经口传播机会多.青年组Hp感染高于老年组,胃癌病例Hp感染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Hp感染可能与胃癌发病有关,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始动因素之一.普查及有效根治…感染可作为一种胃癌预防措施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进展期胃腺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68例进展期胃腺癌与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食管癌(对照组)均经内镜检查确诊.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及尿素酶试验来确定Hp感染;并检测血液和胃液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胃癌组Hp检出率为57.1%高于对照组检出率35%(P<0.01);肠型和弥漫型胃癌Hp检出率分别为62%与56%(P>0.05);Hp检出率尤以胃窦部为最高达70%.两组血液CAT水平(Ku/L)为219.41±10.6与199.26±11.2及MDA水平(nmol/mL)为3.96±0.26与4.12±0.25(P>0.05;P>0.05);Hp相关的胃癌两亚组胃液CAT(Ku/L)水平为110.40±8.0与276.6±13.1及MDA水平(nmol/mL)为0.69±0.42与0.43±0.14(P<0.05;P<0.05)结论Hp感染与进展期胃腺癌具有相关性;与胃癌两亚型均相关;Hp感染诱导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损害可能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上海地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cagA基因3’区和vacA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9株H.pylori菌株分离自1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9例胃溃疡(GU)、23例十二指肠溃疡(DU)和19例胃癌(GC)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H.pylori菌株的cagA基因3’区和vacA基因信号序列及中间区等位基因进行扩增和检测。结果:99株H.pylori菌株中84株(84.8%)cagA基因阳性,其3’区产物大小均约650bp,属A型。vacA基因信号序列仅检出sla型,见于从94.1%(16/17)的CSG、952%(20/21)的CAG、89.5%(17/19)的GU、87.00(20/23)的DU和89.5%(17/19)的GC患者中分离的菌株(P=0.87);中间区等位基因仅检出m2型,见于从70.6%(12/17)的CSG、71.4%(15/21)的CAG、63.20(12/19)的GU、73.9%(17/23)的DU和57.9%(11/19)的GC患者中分局的菌株(P=0.72)。结论:上海地区人群中H.pylori菌株的cagA基因3’区相对保守;绝大多数vacA基因属sla/m2型。本研究结果不支持这些基因的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临床结局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唾液中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为Hp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87例FD患者内镜检查前用一次性容器收集唾液标本,内镜检查时取幽门前区粘膜活检标本作革兰染色光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唾液Hp检测采用美国MJ公司PTC-100扩增仪和上海复星生物有限公司Hp-PCR试剂盒.结果87例FD患者胃粘膜革兰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阳性45例(51.7%),阴性42例(48.3%).阳性患者唾液Hp-PCR阳性18例(40%),阴性患者无一例唾液Hp-PCR阳性.FD不同临床类型唾液Hp-PCR阳性检出率依次为胃食管反流型32.5%(13/40),溃疡型17.6%(3/17),动力紊乱型6.7%(2/30),经统计学处理唾液Hp检出率胃食管及流型与溃疡型无显著差异(P>0.05),与动力紊乱型差异显著(P<0.01).结论①FD患者口腔唾液中检出Hp,证明Hp可通过胃食管反流入口腔,且随时可能将Hp重新吞入,引起胃粘膜再感染和损伤.因此,根除Hp除选择敏感药物外,必须同时治疗消化不良,尤其是控制胃食管及流症状,否则Hp感染者就难以得到根治.②唾液中检出Hp,进一步证实Hp可通过唾液或口-口接触传播.由此可见,控制胃食管反流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改变国人的共餐饮食传统习惯,对阻止Hp人-人传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苏冲剂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近、远期效果.方法经内镜确诊的5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GU7例,DU46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18岁~72岁.病程6mo~18a.临床表现为痞满36例,上腹疼51例,纳呆26例,嗳气35例,泛酸48例.应用胃苏冲剂(主要由紧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等中药组成)、甲硝唑和羟氢苄青霉素三联治疗,并与对照组32例用麦滋林S颗粒、甲硝唑和羟氢苄青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比较,胃苏冲剂或麦滋林S颗粒均3wk为一疗程,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均2wk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内镜和尿素酶法测定Hp.结果经胃苏冲剂三联疗法治疗3wk后,总愈合率治疗组45/53例(81.1%),Hp根除率42/47例(89.3%),Hp根除率2/6(33.3%);对照组27/32(84.3%),Hp根除者26/28(92.1%),未根除者1/4(25%).两级总愈合率和Hp根除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Hp根除的愈合率高于未根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追踪1a,治疗组已愈合43例,7例(16.2%)复发,其中Hp转阳的11例中7例(63.6%)复发,Hp阴性42例中仅5例(11.9%)复发,Hp阳性与阴性组复发率差异显著(P<0.01),两组溃疡复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胃苏冲剂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近、远期  相似文献   

19.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118例均为住院患者,而且均为反复出血的消化性溃疡(至少在3次以上出血),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80例,胃溃疡(GU)38例.男8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8.6岁(21岁~68岁).每位患者入院时至d2均作内镜检查.明确件断.并在鲁窦个弯恻取粘膜二~4块一所有标本均用快速子素酶试验及病理方法(Walthil。-。tany报染注)确件!!8问患者中Hp阳性78向,阴性40问.所用试剂盒均系福建三明提供1.2方法我们将118问患者分为Hp十根除治疗组(A组).W十对照组(B组)和HP阴性对照治疗组(C组)其中HP十患者随机分…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及肠化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胃癌高发区1333例普查人群的胃活检组织和30例胃癌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做Warthin-starry染色,对慢性萎缩胃炎伴肠化生、慢性浅表胃炎伴肠化生、癌旁肠化生用粘液组化方法染色分型。结果: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度相关,与胃溃疡、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早期胃癌显著相关,与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胃炎伴肠化生、胃增生性息肉亦相关(P均<0.05);进展期胃癌的Hp感染率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型胃癌中以腺癌Hp检出率高(75.4%),与粘液细胞癌Hp检出率(30%)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型肠化生之间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