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小腿恶性肿瘤保肢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1997年3月-2002年10月,分别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修复小腿恶性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保肢术后形成的皮缺损10例。结果:游离皮瓣移植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等,术后化疗对游离皮瓣的成活无影响。结论:小腿恶性肿瘤保肢治疗中,吻合血管的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红  王茂  于哲  陈艳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4):587-588
通过对26例小腿恶性肿瘤保肢术后皮肤缺损行皮瓣游离移植手术患者术前病人、环境、器械及用药准备、术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配合等问题的分析,提出手术间的管理、配合的标准流程;术后患肢皮瓣的护理,是该手术护理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特点及技巧、手术适应证、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前臂皮瓣、腓骨皮瓣和腹直肌皮瓣游离移植方法对21例口腔颌面部术后软硬组织缺损行一期修复。结果 术后观察2-22个月,组织瓣存活19例,功能良好,外形满意;失败2例。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和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扩大切除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44例,对47处缺损分别采用直接拉拢缝合、游离植皮、各种邻近皮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游离大网膜 皮片移植等方法修复。结果:因皮瓣下血肿致延期愈合1例,大网膜坏死而重新植皮1例,面神经麻痹2例,部分皮片坏死2例,其余的病例均Ⅰ期愈合。结论: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以邻近随意皮瓣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21例舌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舌再造术临床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文孝  陈杰  喻建军  李赞  包荣华  戴捷  周晓 《中国肿瘤》2006,15(11):779-781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缺损修复舌再造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04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舌再造术21例.[结果]21块游离瓣全部成活,术后血栓发生率4.8%(1/21).随访3个月~2年,再造舌形态丰满、功能满意.1例(T4N1M0)术后1年因颈淋巴结转移死亡,未发现舌局部复发者.[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安全可靠,供区隐蔽功能影响小,皮瓣厚度适宜,是修复舌癌术后缺损舌再造术的优良供区,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各30例。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有效率及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满意度。结果 3种手术方式有效率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满意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对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的游离皮瓣修复均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其中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在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2017年完成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创面修复15例,其中足底皮肤黑色素瘤5例,皮肤鳞癌3例,复发软组织肉瘤7例。皮肤缺损面积5cm×6cm~20cm×30cm。[结果] 肿瘤达R0根治,皮瓣均成活。3例术后血管危象,二次探查后成活。随访3~33月,未见肿瘤复发。供区愈合良好,无下肢活动障碍。[结论] 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应用于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创面缺损修复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皮瓣修复术和游离皮片移植术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皮肤缺损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根据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方式分成A组(皮瓣修复组)和B组(游离皮片移植组)。分别对A、B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短期植皮或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长期皮瓣或植皮皮肤的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分离不适感、生存转归、辅助治疗、肿瘤复发转移、关节功能活动度等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病例在不稳定感(关节活动障碍或组织分离感)、肿瘤复发转移、生存转归、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近期皮瓣或植皮成活率、患者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及关节功能活动度这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主观评价在外观满意和皮肤麻木感方面以及客观关节功能活动方面,A组优于B组。结论皮瓣修复和游离皮片移植都可作为修复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足跟部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应优先选择转移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皮瓣修复术和游离皮片移植术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皮肤缺损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根据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方式分成A组(皮瓣修复组)和B组(游离皮片移植组)。分别对A、B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短期植皮或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长期皮瓣或植皮皮肤的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分离不适感、生存转归、辅助治疗、肿瘤复发转移、关节功能活动度等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病例在不稳定感(关节活动障碍或组织分离感)、肿瘤复发转移、生存转归、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近期皮瓣或植皮成活率、患者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及关节功能活动度这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主观评价在外观满意和皮肤麻木感方面以及客观关节功能活动方面,A组优于B组。结论皮瓣修复和游离皮片移植都可作为修复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足跟部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应优先选择转移皮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法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I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对25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缺损进行了I期修复与重建,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1.3岁,男160例,女98例.缺损部位包括:头皮62例,颈部40例,口颊部39例,鼻部29例,唇颏部27例,颧颞部22例,下颌骨20例,舌及口底部12例,其它7例.修复方法:局部皮瓣修复75例;局部皮瓣加游离植皮53例;邻近组织瓣修复加游离植皮47例;肌皮瓣18例;肌皮瓣加局部皮瓣或游离植皮25例;游离组织瓣移植30例;游离组织瓣加邻近组织瓣修复3例;组织代用品7例.结果:全组258例病人,共采用276个皮瓣及组织代用品修复.手术成功224例,手术基本成功23例,手术失败11例.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I期修复与重建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功能障碍和畸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恶性软组织肿瘤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2例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中,滑膜肉瘤9例,横纹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5例。透明细胞肉瘤2例,恶性黄色肉芽肿1例。其中股部9例,臀部4例,膝部、足跟部各3例,小腿外侧、腕部、足背部各1例。1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皮瓣修复术。术后采用CVADIC方案行化疗,16例行放疗。结果 19例获得平均4年2个月的随访,2例复发,2例死亡(1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结论 肿瘤切除彻底是四肢恶性软组织肿瘤保肢治疗的前提;放疗可以改善局部控制率;CVADIC方案是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可行方案;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应选择操作简单、就近取材、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侵犯下肢主要血管的保肢手术治疗。方法 :将受肿瘤侵犯 ,无法解剖出来的血管作节段切除以彻底切除肿瘤 ,然后以直接吻合或进行血管移植桥接来重建下肢血循环以达到保肢目的。涉及髂血管节段切除和股血管节段切除各 2例。切除后血管的重建 ,动脉采用直接吻合 1例次 ,以自体大隐静脉倒置移植重建 2例次 ;静脉以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 2例次。结果 :4例病人获保肢切除后随访 10个月~ 4年 ,患肢无疼痛和肿胀。结论 :肿瘤侵犯了下肢主要血管 ,采用血管重建技术 ,仍可进行保肢手术治疗 ,使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优于截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肢体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7年12月就诊于我院骨肿瘤科22例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0~73岁,平均50.1岁;发病部位足底14例,足背1例,第二足趾1例,拇指甲下2例,腹股沟、大腿、膝部软组织各1例,胫骨1例.按照AJCC外科分期,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2例.保肢14例,截肢(趾)8例;保肢病例中局部切除后采用游离植皮或转移皮瓣重建10例,胫骨病变1例采用瘤段截除、人工关节置换术.外科边界:边缘切除4例,广泛切除14例,根治性切除4例.二期行区域淋巴结清扫14例.术后辅助达卡巴嗪化疗6例(同时加用放疗1例),干扰素和白介素生物治疗13例,中医药辅助治疗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例,随访时间3-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 Ⅱ期患者8例中1例术后91个月局部复发,1例随访19个月后出现骨转移,1例术后12个月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再次行手术治疗;余5例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Ⅲ期患者12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2例随访肺转移死亡,4例失访,余6例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Ⅳ期患者2例,1例术后3个月因肺转移死亡.最终完整随访资料的17例患者中13例随诊无进展生存,原病灶局部无复发,植皮或转移皮瓣均成活或经过二期处理后愈合良好.结论 肢体黑色素瘤手术治疗后局部肿瘤可得到良好控制,并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ajor vessels on the limb salvage rate, local disease 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sarcomas invading to neurovascular bundle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a 7-year period by one surgical team. Preoperative therapy consisted of isolated limb perfusion (n = 6), systemic chemotherapy (n = 4), systemic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regional hyperthermia (n = 2), and external beam irradiation (n = 1).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esection of the sarcoma monobloc together with the neurovascular bundle invaded. Vessels were replaced by an autologous vein transplant or an allograft, and, in six patients, a myocutaneous flap or skin graft had to be used for soft tissue coverage. RESULTS: Histologic examination revealed negative histologic margins (R0-resec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the neurovascular bundle in all patients. In four patients, a local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and, in three of them, reresection with negative margins was achieved. The mean local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was 54 months (confidence interval [CI], 42-66 months), and the mean overall survival was 48 months (CI, 32-57 months). Limb salvage was achieved in 19 of 20 patients. Eleven patients developed distant metastases after a mean survival time of 30 months. CONCLUSIONS: Extended sarcoma resection, including vessel replacement after preoperative multimodal therapy, provides long term local control and limb salvage. Amputation of extremity sarcoma can hardly be justified, even in cases of tumor invasion to neurovascular bundles. However, efforts to achieve better control over systemic spread are required for long term disease free survival.  相似文献   

15.
下肢远端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下肢远端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骨肿瘤中心43例小腿远侧1/3或足踝部恶性肿瘤的患者,评估术后生存率(时间)肿瘤复发率、保肢后肢体功能以及并发症等。结果43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0个月,生存率为74.4%(32/43),34例进行了保肢手术,其中有2例复发(占保肢手术的5.9%)。根据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TumorSociety,MSTS)功能评判系统对患者进行量化的患肢功能评估。在27例保肢术的患者中,平均功能评分为82.7%,86.2%(25/29)的患者在保肢术后,其末端肢体保持着正常或者较好的功能。结论在大多数下肢远端恶性肿瘤的患者中,应用广泛切除联合小区域的边缘切除、软组织皮瓣和功能性重建,同时辅助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方案,可以降低保肢术后的复发率,提高疾病的痊愈率,降低并发症以及保留足部的感觉和负重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高温灭活保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998年-2008年,对182例接受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灭活保肢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给予心理干预,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结果: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手术期对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灭活保肢术至关重要,术前进行心理疏导,调整身体营养状况,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肢体的神经恢复情况。注意手术切口和引流管的维护,加强皮肤的管理,早期进行肢体关节功能锻炼,防止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取游离皮瓣移植术对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疗效及其对血清唾液酸(SA)和白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对4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分别采取游离组织皮瓣移植术修复治疗。观察术后皮瓣生长、伤口愈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术后患者复发、吞咽和张口功能恢复以及生存情况;检测血清SA和IL-2水平。结果43例缺损成功修复,成功率95.56%;术后4例因淤血发生皮瓣小面积坏死,3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抗炎治疗及局部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供区感染伴积液,给予切开引流后愈合;2例术后2d出现轻度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导致皮瓣血管危象,行移植皮瓣切除术;局部血肿3例,给予清创止血处理皮瓣愈合。随访时间2~4年,3年生存37例,生存率为82.22%。治疗前,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而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天和2周,患者血清SA水平均明显下降,而IL-2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恶件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疗效好、并发症较少,患者血清SA和IL-2水平测定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鸥  王全明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4,3(4):215-218,225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17例。达到广泛切除者11例,仅达边缘切除者6例;15例接受过术前化疗的病例切除标本均做多病理切片的坏死率评估。结果17例中无瘤生存超过5年的共有9例(52.9%),其中截肢术2例(17.6%),肢体功能评分结果,优7例、良2例、可3例、差5例,优良率为69.9%。结论新辅助化疗加保肢手术是治疗肢体骨肉瘤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前有效化疗是保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髋臼周围肿瘤手术切除及重建骨盆稳定性的方法,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减少复发。方法2002~2005年15例髋臼周围肿瘤患者,其中软骨肉瘤8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Ewing肉瘤2例,转移瘤2例;6例配合化疗,4例行瘤段灭活再植,1例行瘤段灭活再植+人工全髋置换,10例行人工假体置换(包括全髋)。结果1例术后死亡,1例感染,清创后股骨头旷置;14例术后随访9~33个月,4例软骨肉瘤复发,其他病例均能保留患肢部分功能和骨盆稳定性。结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Ewing肉瘤化疗有效者保肢率高,局部复发率低;软骨肉瘤复发率高;瘤段灭活再植因骨愈合时间长,影响功能;股骨头旷置肢体短缩,跛行明显;人工假体置换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单纯转移瘤为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年龄大,全身脏器应急能力差者,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筋膜皮瓣在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巨大皮肤缺损重建术中的可行性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共39例因腕、肘、髋、膝及踝等关节周围软组织恶性肿瘤在我院行病灶广泛切除及邻近部位的筋膜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术。其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45.72(14~731岁。初诊10例,术后6个月内原发灶再次行扩大切除14例,术后复发15例。研究内容包括: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大小、筋膜皮瓣种类、术后伤口及皮瓣愈合情况、患肢外观及功能、肿瘤复发率等。结果切除肿瘤部位包括腕关节5例,肘关节3例,髋关节8例,膝关节6例,踝关节17例。采用的皮瓣包括桡动脉腕上支筋膜皮瓣5例、上臂外侧筋膜皮瓣3例、腹股沟筋膜皮瓣3例、阔筋膜张肌筋膜皮瓣3例、大腿后侧筋膜皮瓣2例、小腿后侧筋膜皮瓣6例及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17例。所有筋膜皮瓣均可完整覆盖创面,而且血运良好。除2例发生皮缘少许坏死及1例浅表感染外,其余皮瓣均正常存活。皮瓣外观均可被患者接受,术后患肢关节活动度正常,MSTS及TESS功能评分优良。本组病例未发生大面积的皮瓣坏死及术后皮瓣严重挛缩等并发症。初诊与扩大切除及复发病例在复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筋膜皮瓣具有血供丰富、切取范围大、皮瓣弹性好及厚度适中等优点,术后皮瓣坏死及感染率低,是一类适合在关节周围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巨大缺损创面应用的临近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