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妇女孕前或孕期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国中部地区部分县市及新疆伊宁市277例孕前或孕期感染HIV的女性及其分娩的322例子代为研究对象,分析HIV亚型及母婴传播率.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77例孕前或孕期感染HIV的女性中,199例为血液途径感染,其中174例HIV亚型检测成功,均为B'亚型,而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78例女性中,58例HIV亚型检测成功,以重组型CRF01-BC和CRF-AE为主,分别为35例(60.3%)和20例(34.5%),仅3例(5.2%)为B’型.322例子代中接受HIV检测前死亡12例,余310例接受HIV检测的子代中108例为阳性,HIV母婴传播率为34.8% (95% CI:29.5%~40.1%);单因素分析显示,人工喂养者的子代HIV阳性率低于母乳喂养者[12.5%(6/48)与38.9%(102/262),x2=12.484,P=0.000];母亲感染HIV的年限<7年者的母婴传播率低于感染年限≥7年者[28.8%(46/160)与54.2%(32/59),x2=12.211,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感染HIV年限(OR=1.342,95%CI:1.189~1.515,P=0.000)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OR=1.137,95%CI:1.053~1.227,P=0.001)是HI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HIV感染后HIV亚型与其传播途径有关.人工喂养可以降低HIV母婴传播率,女性HIV感染年限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久可增加HIV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胎循环中前列腺素E2浓度与慢性胎儿窘迫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孕晚期(37~42孕周)未临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划分为窘迫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采集产前母血及分娩时脐动脉血测定PGE2浓度,同时留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胎儿窘迫组母血及脐血PGE2浓度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母血PGE2浓度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母胎循环中的PGE2水平与胎儿窘迫的发生相关,晚孕期母血中PGE2低值可能有助于慢性胎儿窘迫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女感染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与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为HIV/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妇女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科门诊进行筛查的53例HIV/AIDS妇女作为实验组,58例HIV阴性妇女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TCT(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及HPV(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结果 53例HIV/AIDS妇女TCT异常48例(90.56%,48/53),58例HIV阴性妇女中,TCT异常27例(46.55%,27/58),两组TCT异常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HIV/AIDS妇女中高危型HPV 14例(26.41%,14/53);58例HIV阴性妇女高危型HPV高危型10例(17.24%,10/58),两组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TCT异常有差异,但高危型HPV感染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规产检并且足月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68例(乙肝组)及同期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孕妇64例(对照组)。乙肝组分别检测不同分娩方式临产前母血乙肝病毒标记物、胎盘型碱性磷酸酶、HBV-DNA含量;同时采集脐带血检测胎盘型碱性磷酸酶及HBV-DNA含量,采集新生儿出生后1天内外周血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及HBV-DNA含量。对照组分别在临产前及分娩后采集孕妇外周血及脐带血定量检测胎盘型碱性磷酸酶。结果:乙肝组和对照组的选择性剖宫产胎儿脐血中胎盘型碱性磷酸酶含量均低于顺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外周血HBV-DNA、HBsAg均为阴性,HBe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比顺产更能减少母血向胎儿血的渗透量。  相似文献   

5.
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妇女中,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普遍,使HIV感染妇女患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风险增加。研究观察HIV感染妇女CIN1的自然转归和相关因素。这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对HIV感染及非HIV感染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和HPV检测,对HIV感染者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研究对象每年做2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有非典型增生或CIN病情进展,做阴道镜检查。选择CIN1病变妇女观察其自然转归。剔除病例包括已行子宫切除、宫颈治疗、CIN2、CIN3或宫颈癌患者。结果:1994年11月~2002年9月801例HIV感染妇女中,307例(3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分娩前后情况,以及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2005年3月至2016年10月住院分娩的30例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孕前或孕期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排除传染性疾病的正常孕妇90例。比较两组的孕期合并症、分娩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监测研究组的阻断效果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孕期贫血、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67%vs 13.33%,33.33%vs 15.55%,23.33%vs 6.67%,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3%vs 48.89%,P0.05)。两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5.67±341.69)g vs(3273.44±430.19)g,P0.05];两组的男婴数及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稿为止,随访至18月婴儿无一例感染(3例失访),随访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与同龄婴儿比较,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合并HIV感染孕妇分娩前后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孕期运用HARRT方案,择期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及人工喂养是阻断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厚生省报道到1988年12月31日止,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97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065名。作为主要的感染途径有:①和HIV 患者性接触;②来自 HIV 感染者的血液、血液制品;③从感染 HIV 母体的垂直感染。关于母子感染至今只有3例 HIV 感染孕妇。然而在欧美儿童患 AIDS 已增多,其74.1~77.0%是由于母子垂直感染。本文就HIV 感染的孕妇及其分娩管理等方面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增加是否为胎膜早破的一个发病机理或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采集临产前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肘静脉血、羊水及胎膜,其中胎膜早破者34例,正常完好胎膜17例。①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羊水中TNF-α的浓度:②用TUNEL原位标记术精确测定各组胎膜细胞凋亡指数;③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胎膜组织中Bax、Bcl-2、Fas、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①胎膜早破组血清、羊水中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01);且血清、羊水中TNF-α浓度有相关性,r=0.386。胎膜感染组血清、羊水中TNF-α浓度较无感染组高(P<0.001)。②胎膜早破组胎膜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胎膜早破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感染组细胞凋亡指数较无感染组高(P<0.001)。④胎膜早破组促凋亡蛋白Bax、Fas、Caspase-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抑凋亡蛋白Bcl-2阳性表达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膜感染组Bax、Bcl-2、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与无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感染组Fas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感染组(P<0.05)。结论:基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胎膜早破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可独立致病,亦或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如感染)协同致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预防HIV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两种不同HAART方案对妊娠结局,以及孕妇和胎儿造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1例HIV感染孕妇按HAART方案分为含齐多夫定组(AZT组)40例、不含AZT组31例。选取4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HIV阳性孕妇自妊娠14周开始抗病毒治疗,AZT组的HAART方案为AZT+拉米夫定(3TC)联合克力芝(LPV/r)或依非那仑(EFV)或奈韦拉平(NVP),不含AZT组为替诺福韦(TDF)+3TC联合LPV/r或EFV或NVP。采集抗病毒开始治疗时和分娩前孕妇肘静脉血、脐带血,测定血细胞参数和CD4~+、CD8~+T淋巴细胞。收集并分析孕妇和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婴儿出生后4~6周及4个月进行HIV-1-DNA核酸测定。结果:分娩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ZT组孕妇的RBC、Hb、HCT、N降低,MCV、MCH、RDW增高(P0.05)。与不含AZT组比较,AZT组的RBC、L降低,MCV、MCH、RDW增高(P0.05)。各组间WBC和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孕妇的轻度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ZT组孕妇的中度贫血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ZT组新生儿脐带血中RBC、Hb、HCT、N显著降低,MCV、MCH、RDW、L、PLT显著增高(P0.05)。两HAART组相比,AZT组新生儿脐带血中RBC、Hb、HCT显著降低,但MCV、RDW显著增高(P0.05)。各组间WBC无统计学差异(P0.05)。HAART暴露的两组新生儿轻度贫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AZT组新生儿轻度、中度贫血较不含AZT组更多见(P0.05)。结论:长疗程HAART治疗后,HIV母婴传播率0.3%,孕期HAART治疗安全、有效。孕期采用长疗程含AZT的HAART方案有助于孕妇的免疫重建;孕期含AZT的HAART暴露导致孕妇及新生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新生儿血小板增多。  相似文献   

1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病。HIV为RNA逆转录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约95%为HIV-1型。HIV-1型的母婴传播率较高,感染HIV-1型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的过程中可将HIV垂直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特点,为HIV/AIDS患者宫颈癌的防治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166例HIV/AIDS患者[HIV(+)组]与476例非HIV感染患者[HI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R-HPV感染率及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检测结果.结果:HIV(+)组的HR-HPV感染率(38.55%,64/166)显著高于HIV(-)组(10.50%,50/476)(P<0.001).HIV(+)组中20例行宫颈活检,其中13例(65.00%)发生CIN Ⅰ以上病变;HIV(-)组中21例行宫颈活检,19例(90.48%)发生CIN Ⅰ以上病变.HIV(+)组中HR-HPV(+)与HR-HPV(-)者的CD4<200cell/μl的比率分别为29.29%和17.48%,差异显著(P=0.03).结论:HIV/AIDS患者感染HR-HPV的风险显著高于非HIV感染者,对HIV-HPV联合感染者应进行连续追踪观察.HIV/AIDS患者感染HR-HPV可能与免疫系统的破坏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影响脐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孕期脐血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水平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不同孕期脐血共 10 6例 ,分为四组 :正常足月儿组 (足月儿组 )、母患高血压组 (高血压组 )、母患糖尿病组 (糖尿病组 )、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组 (窒息组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EPO水平 ,并分析EPO与胎龄、分娩方式、不同妊娠合并症的关系。以EPO为因变量 ,以新生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母患高血压、母患糖尿病、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结果 母患高血压、母患糖尿病、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是影响脐血EPO水平的重要因素 (P均 <0 .0 1) ,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均为非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四组EPO水平 ,结果显示 :足月儿组脐血EPO值为 (1.0 73± 0 .495 ) μg/L ,高血压组、糖尿病组、窒息组脐血EPO值分别为 (1.994± 1.467)、(2 .0 87± 1.14 6)、(1.93 8± 1.5 0 4) μg/L ,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结论 缺氧是影响EPO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脐血EPO水平可作为胎儿急、慢性缺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37例经超声检测确认为畸形的胎儿,进行了产前详细的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作者将237例妊娠15~38周,并经超声观察有结构异常的胎儿分为二组:第一组为单一畸形(178例);第二组为多发畸形(59例)。采集脐带血、羊水或经膀胱穿刺获得胎儿尿液,使用常规G带方法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必要时使用Q、R、C带,NOR和DA-DAPI染色。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状病毒(HPV)与宫颈癌有关,在HPV感染中免疫状态起着重要作用。有报道在妊娠和免疫抑制的病人在免疫状态改变的情况下HPV感染的危险性增高,认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HPV感染有关。如果这种情况确立,则对HPV感染和宫颈癌的病人要严密检测是否有HIV感染。在1986年~1989年间对92名患生殖道湿疣的妇女进行HIV检测。其中15名HIV阳性占总数的16.3%,而对照的100名妇女未发现HIV。HIV阳性妇女间HPV流行的相关损伤明显升高。生殖道湿疣HIV阳性妇女其年龄和分娩次数明显低于生殖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母源性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tibody,抗-HBs抗体)对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应答的影响.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中,选择抗-HBs抗体阳性孕妇43例(阳性组)和阴性孕妇29例(阴性组),其足月儿出生时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定量检测孕妇分娩前、脐动脉血及婴儿1月龄和3.5月龄的抗-HBs抗体水平.结果 阳性组43例新生儿脐血抗-HBs抗体也为阳性,与母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r=0.98(t=39.05,P<0.01);1月龄时,42例抗体仍阳性.阴性组29例新生儿脐血和1月龄时抗-HBs抗体均阴性.3.5月龄时,两组抗-HBs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但阴性组平均抗-HBs抗体浓度高于阳性组[(466.9±86.7)mIU/ml和(151.2±23.1)mIU/ml,t=2.72,P=0.011].母源性抗-HBs抗体>1000 mIU/ml的5例婴儿中,3例在接种2次疫苗后没有产生主动抗体应答.结论 母源性抗-HBs抗体可抑制乙型肝炎疫苗前2次接种后的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6.
已有人报告妊娠终止和羊膜穿刺后,胎-母出血(FMH)可能引起母血甲胎蛋白(AFP)上升。阴道分娩期经常发生经胎盘的 FMH。作者用敏感的AFP 试验测量分娩前、后母血 AFP 变化,以检测FMH,并将这些资料和用 bmc 试剂装置的酸洗提技术检测的胎儿红细胞变化相比。71例在作者医院单胎足月自然分娩或引产的病人参加本研究。分娩时平均孕龄39.7周。分娩前、后用 bmc 试剂设备进行酸洗提技术检查 FMH,同时测量41例 AFP 浓度。分娩前取母静脉血,分娩后尽快收集第二次血标本。根据化验中变化的系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期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垂直传播及对婴儿的近期影响和母乳喂养与其传播的关系。方法:选择HPV感染的孕妇203例(研究组)和HPV阴性的正常孕妇(对照组)344例为研究对象,在分娩时取两组孕妇羊水、胎儿脐静脉血行HPV检测,做胎盘病理检查,并分析其母婴结局;同时对研究组新生儿的咽喉分泌物或外阴分泌物及产妇乳汁HPV进行检测,并随访产后半年和1年产妇乳汁HPV检测,及进行产后6月、12月、24月婴儿咽喉分泌物、外阴分泌物HPV检测。结果:①203例HPV阳性孕妇中,17例孕早、中期终止妊娠,余186例继续妊娠:阴道分娩89例(47.8%),剖宫产分娩97例(52.2%)。研究组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分娩新生儿共186例,新生儿HPV感染128例,阳性率为68.8%。其中阴道分娩57例,剖宫产7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婴儿HPV转归:产后6个月婴儿HPV阳性率32.8%,产后12个月阳性率3.8%。产后两年复查,均转为阴性;④乳汁HPV检测:初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105例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10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正常分娩成功率、平均分娩时间、分娩出血量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娩成功率90.48%(95例),平均分娩时间(6.15±3.28)h,平均分娩出血量(148.69±17.51)m L;对照组成功分娩率67.62%(71例),平均分娩时间(9.48±3.51)h,平均分娩出血量(269.31±23.5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10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8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分娩出血量和分娩时间,增加分娩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母血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变化及其对新生儿感染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65例胎膜早破(研究组)和215例足月正常分娩(对照组)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265例胎膜早破产妇中,早发型与足月胎膜早破分别有113例和152例。将研究组新生儿按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母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TREM和CD64水平。利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判断母血CRP、IL-6、TREM和CD64在新生儿感染预测中的临界值,并比较各因子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CRP、IL-6、TREM和CD64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00),早发型患者的上述4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均P=0.000);感染组新生儿母血的上述4项指标水平均较未感染组显著升高(均P=0.000)。胎膜早破母血CRP、IL-6、TREM和CD64在预测新生儿感染中临界值分别为8.0mg/L、445.60ng/L、7.90和4.50,各因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4、0.508、0.862和0.867,且CD64和TREM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RP和IL-6(CD64:88.10%、93.33%和95.12%;TREM:83.33%、90.30%和92.68%;CRP:78.95%、84.85%和89.43%;IL-6:64.29%、78.79%和83.74%)。结论:胎膜早破母血TREM和CD64水平对新生儿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推测与宫内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HPV 感染与外阴上皮内肿瘤或浸润癌的关系已被广泛认识。HPV 感染在医原性的免疫抑制如肾移殖后发生率增高。有 HIV 抗体的男女患肛门生殖器 HIV 感染机会增加,有时可有上皮内或浸润性宫颈或肛门生殖器肿瘤。附一例报告。患者女性,27岁,孕0产0,因外阴左侧有一直径13cm 的包块就诊。既往长期静脉毒物成瘾,有多个性侣,并患外阴湿疣和梅毒,自1985年发现 H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