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了解E-钙粘蛋白在基因产物水平异质化表达对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35例新鲜胃癌标本和10例癌旁组织标本中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对E-钙粘蛋白的exon8和exon9的基因突变进行筛选,对筛选阳性标本行DNA序列测定进行确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以上标本的E-钙粘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5例胃癌标本中有3例检出E-钙粘蛋白exon8突变,突变阳性率为8.6%(3/35),exon9未发现基因突变,检测出的突变全部位于分化不良型胃癌标本中。6例分化型胃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未检出基因突变。E-钙粘蛋白在癌与癌周黏膜、肿瘤分化程度及Lauren不同分型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钙粘蛋白是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性生长、组织结构完整性和破坏程度等生物学行为具有较显著相关性,其发生基因突变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细胞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 基因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7,8突变率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组为52例伴有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对照组为40例伴有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胸膜炎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对胸腔积液细胞PTEN基因外显子5,7,8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52例肺癌胸腔积液细胞中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7例,均为外显子5突变,突变率为13.5%(7/52);40例良性胸腔积液中未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中,Ⅲ期突变率为3.4%(1/29),Ⅳ期突变率为26%(6/2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中,低分化癌突变率为31%(5/16),中、高分化癌突变率为5.6%(2/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中,腺癌突变率为10.7%(3/28)、鳞癌突变率为14%(2/14)、小细胞肺癌突变率为20%(2/1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胸腔积液细胞中存在PTEN基因突变,临床分期越晚、病理组织学分级越低,PTEN基因突变率越高,但与肺癌病理类型无关.PTEN基因突变可以作为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50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外显子及KRAS基因12、13密码子上7种热点体细胞的突变情况,分析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维吾尔族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0例标本中,EGFR总检出率为12.0%,其中4例为19外显子缺失突变,2例为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KRAS总检出率为10%,均位于12密码子Glyl2Ala突变;无1例发生EGFR与KRAS同时突变。腺癌、鳞癌、大细胞癌EGFR及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7.8%、3.5%、0%和22.2%、3.5%、0%。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27.8%)明显高于非腺癌者(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与非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患者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TNM分期及ECOG评分均无关。结论与汉族人群相比,新疆维吾尔族NSCLC患者EGFR突变率较低,KRAS突变率较高,类似于欧美高加索人群的突变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分为腺癌和鳞癌两组,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EGFR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34.5%(69/200),腺癌组为40.7%(66/162),其中高、中、低分化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5.1%(13/37)、50.6%(44/87)、23.7%(9/38);鳞癌组为7.9%(3/38),其中高、中、低分化基因突变率分别为0(0/3)、14.3%(2/14)、4.8%(1/21);腺癌组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0.0001),中分化腺癌EGFR突变率高于高分化腺癌或低分化腺癌(P=0.014),腺癌在EGFR基因位点21-858上突变率与鳞癌无统计学差异(P=0.353)。结论本研究显示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TEN抑癌基因突变在髓母细胞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DNA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34例髓母细胞瘤、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进行PTEN基因第5、8重要功能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 10例小脑星形细胞瘤中exon5和exon8均无点突变的发生;髓母细胞瘤PTEN基因纯合性缺失率为2.9%;exon5-1突变者3例;exon5-2突变者4例;exon-8突变者3例;PTEN基因总变异率为32.4%.结论 髓母细胞瘤中PTEN基因高变异率可能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I表达的关系,探讨Hp致癌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标本选取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胃镜活检病例,胃癌病例61例,同病例癌旁黏膜同时取材,胃炎病例31例。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2.5%(32/61);正常黏膜组Hp感染率为54.8%(17/31),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APE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7%(48/61),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的37.7%(23/61)(P〈0.05)及正常黏膜组的32.3%(10/31)(P〈0.05),但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APE1蛋白在粘液癌、低分化腺癌及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APE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分别为62.5%(20/32)和96.6%(28/29),感染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d0.05)。【结论】胃癌和胃炎均有较高的Hp感染率。胃癌细胞的APE1蛋白表达呈上调状态,但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p感染可抑制APE1蛋白的表达,检测胃黏膜中APE1蛋白的表达,将有助于胃癌的预警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27在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法检测p27在135例胃癌组织及4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其中高、中分化腺癌55例,低分化腺癌53例,黏液癌27例。结果胃癌组p27阳性表达率(45.93%)低于对照组(84.44%);胃高、中分化腺癌p27阳性表达率(65.45%)高于胃低分化腺癌(33.96%)和黏液癌(40.74%)(P均〈0.05),胃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间p27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胃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48.00%)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22.50%)(P〈0.05);术后生存期≥5a者胃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52.63%)高于术后生存期〈5a者(16.67%)(P〈0.05)。结论p27在胃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有关;检测胃癌组织中p27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46例,2例外伤性肝破裂3例肝血管瘤周围正常肝组织手术切取标本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结果:5例正常肝组织,4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HCC患者PTEN表达总阳性率为65.2%(30/46),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90.9%(30/33)(P〈0.05),PTEN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是否阳性.HBsAg是否阳性,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PTEN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病理分级,包膜的有无及癌栓的有无关系密切。其中高分化组(Ⅰ+Ⅱ级)阳性率为88%(22/25),低分化组(Ⅲ+Ⅳ级)阳性率为47.6%(10/21)。(P〈0.05),包膜完整者阳性率为88.2%(15/17)。无或包膜不完整者,阳性率为68.7%(17/29),有癌栓者38.4%(5/13),无癌栓者80.1%(27/33)(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TKD)18—21外显子突变情况;比较常见突变(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及2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L858R)和非常见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方法从91例NSCLC组织及胸水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巢式PCR方法扩增EGFR基因18~21外显子;应用PCR-LIS-SSCP及直接测序方法检测EGFR基因18~21外显子突变情况;对存在常见及非常见突变患者的组织病理、酪氨酸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剂(TKIs)的治疗反应和预后等的临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91例NSCLC患者中27例存在EGFR基因TKD突变,其中常见突变19例,突变率为20.9%(19/91);非常见突变8例(其中4例为20号外显子的短片段插入突变),突变率为8.8%(8/91)。两组患者组织学类型均为腺癌,且对TKIs治疗均有较好反应。2例非常见突变患者化疗时出现肺间质纤维化(ILD)。结论NSCLC患者EGFR基因TKD存在多种非常见突变;具有非常见突变的患者可能存在独特的临床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的基因(PTEN)及cyclin E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胃癌及相应距癌组织5cm外的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En Vision两步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cyclin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及cyclin E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与癌旁组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32.46、4.83,P均〈0.05);PTEN及cyclin E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20.59、5.47,P均〈0.05);PTEN、Cyclin E在胃癌TNM分期中Ⅰ-Ⅱ期的阳性率与Ⅲ-Ⅳ期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6.57、4.02,P均〈0.05):同样在淋巴结有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阳性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7.46、5.16,P均〈0.05)。结论PTEN及cyclin E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域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研究NOTCH1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突变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本组成人T-ALL中NOTCH1突变率66.7%(28/42),共发现45种NOTCH1突变,最多见于HD-N(48.9%,22/45)和PEST(40.0%,18/45);HD-N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1575(L1575P)(25.O%,7/28),PEST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2443(14.3%,4/28);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者NOTCH1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1.7%vs 54.5%,P=0.021);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50%者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5.8%vs 57.1%,P=0.006);流式免疫表型CDl0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51.9%vs0%,P=0.006)),CD15和CD11b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低于无突变组(分别为5.3%vs 42.9%,P=0.047和0%vs57.1%,P=0.002)。结论: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具有不同于儿童的突变特征和预后意义,而且中国成人T-ALL的NOCH1突变与西方国家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TTG基因和c-myc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正常胃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PTTG基因和Co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PTTG基因和Comyc蛋白在正常胃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二者的表达强度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表达均与胃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TTG基因和c-myc蛋白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TTG基因和c-myc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卢瑞利  邵经浩  郭长青 《临床荟萃》2009,24(18):1586-1589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PTEN在食管癌中的蛋白表达以及情况,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6例食管癌、38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距离癌组织〉2cm)自噬相关基NBeclin1和PTEN的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组织中Beclin1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5%和45.5%),显著低于正常组织(89.5%和94.7%)(P〈0.05)。食管癌中Beclin1和PTEN在组织的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与组织浸润、淋巴转移、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中PTEN与组织浸润、淋巴转移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与PTE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t=0.754,P〈0.05)。结论自噬相关基NBeclin1和PTEN在食管癌中蛋白表达下调,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4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乳腺纤维瘤石蜡切片中PTEN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乳腺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阴性者占47.7%(21/44),表达阳性者占52.3%(23/44)。PTEN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是否转移(P〈0.01)或ER状态(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TEN与VEGF蛋白表达呈副相关,但差异不显著(rH=-0.236P=0.122)。结论PTEN对乳腺癌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乳腺癌患者PTEN蛋白低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VEGF可能是PTEN的主要下游基因,二者对乳腺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TIN2)基因突变与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其术后胃癌组织标本、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96份)中DNA,行PCR扩增后对TIN2基因的6号外显子进行测序,经序列分析找出TIN2基因突变位点,对突变者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并比较TIN2基因突变与未突变患者临床病理资料、2年内生存预后。结果 24例(25. 00%)胃癌标本发现TIN2基因2个突变点,其中6例TIN2基因6号外显子第90位碱基C/C突变为C/T,18例胃癌TIN2基因6号外显子第241位碱基G/G突变为A/A,胃癌组织TIN2基因突变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 08%(2/96)(P 0. 05); 2个突变点均为错义突变,SNP突变位点预测显示,TIN2基因6号外显子第90位碱基C/C突变为C/T较第241位碱基G/G突变为A/A对TIN2蛋白功能的影响更大;肿瘤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TNM分期Ⅲ期的胃癌患者TIN2基因突变率高于肿瘤直径5 cm、分化程度中高、TNM分期Ⅰ~Ⅱ期者(P 0. 05); TIN2基因突变患者1年、2年生存率96. 51%、52. 77%低于TIN2未突变者100. 00%、60. 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胃癌患者易发生TIN2基因错义突变,其中6号外显子第90位碱基C/C突变为C/T对蛋白功能影响更大,TIN2基因突变也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术后预后生存有一定关系,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RCA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分析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57例乳腺癌BRCA1第2,5,11,18,20和21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57例中共检测出7例突变,其中4例为11外显子的错义突变(3232A〉G),3例为20外显子的拼接点突变(IVS20—68insA〉A)。乳腺癌BRCA1的基因突变率为12.2%(7/57)。结论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分子病理指标。方法:用PCR-SSCP法检测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14例原位癌和16例浸润癌中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并用DNA直接测序技术确定突变的碱基及其所在的密码子。结果:乳腺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中p53基因第7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0%、6.5%(2/31)、21.4%(3/14)、18.8%(3/16)。8例突变中,3例发生于251密码子,4例发生于248密码子,1例发生于236密码子。表现为碱基替换(5例)、缺失(2例)、插入(1例)共三种突变方式。并在1例原位癌中首次发现了251密码子的同义突变(ATC→ATT,异亮氨酸→异亮氨酸)。结论:乳腺癌不典型增生中存在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该突变可能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到乳腺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DR2基因突变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性,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确诊的200例肺癌患者及同期10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分别纳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DDR2基因测序结果差异,并探讨基因突变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DDR2基因突变率为23.0%(46/200),对照组突变率为1.0%(1/100),观察组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肺鳞癌 DDR2基因突变率为51.4%(17/39),显著高于腺癌、鳞腺癌等其他病理分型,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DDR2基因突变率与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 >0.05)。【结论】DDR2基因突变是肺鳞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但对肺癌的进展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突变型p53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PCR-SSCP及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41例胃癌组织和26例癌旁非病变粘膜p53基因点突变及mRNA过表达情况。结果 人胃癌组织存在p53基因突变和mRNA过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非病变粘膜(P〈0.05)。肿瘤组织分化越差,p53突变率越高,mRNA过表达的分布越广泛(P〈0.05)。发生p53基因突变的胃癌病人较未发生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 胃癌的发生、发展与p53基因突变有关,检测胃癌组织中p53突变情况可为胃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MMP-2、PT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MMP-2、PTEN在40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①PTNM分期Ⅰ、Ⅱ期胃癌与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组织MMP-2、PTEN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TNM分期Ⅲ、Ⅳ期和Ⅰ、Ⅱ期胃癌MMP-2、PTEN的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②MMP-2、PTEN在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胃癌阳性率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MMP-2、PTE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检出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2、PTE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MMP-2、PTEN基因是胃癌细胞增生活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