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江丰  陈宁  禅祖权  许建军  袁华 《口腔医学》2010,30(11):646-648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8例上颌前牙缺失的患者,植入ITI种植体46颗,植入后2~4个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种植修复后临床效果满意率达95%。但有2例出现颈缘金属外露,1例1年后唇侧牙龈退缩。结论 上前牙缺失在种植外科手术时,需注意种植体植入的三维方向,大多数需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恢复牙槽骨的骨量及丰满度,以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非埋藏式ITI种植体修复牙例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牙列缺失的患者,种植144颗ITI种植体。上颌种植牙于植牙后4~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下颌种植体于植牙后2~3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3年。结果:种植成功率为99.3%,义齿修复后行使功能的成功率为100%,有2例患者出现套冠脱落,未出现上部结构松动和折断现象。结论:非埋藏式种植体(ITI)修复牙例缺失有很高的成功率和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牙槽骨骨量不足或基牙分布不均、要求种植固定修复的17例患者,行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共41颗,术后6~9个月采用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的固定义齿修复。随访3~24个月,行X线和临床检查。结果术后上前牙区牙槽嵴唇舌向宽度平均增加2.3mm,1例患者的1颗种植体松动,其余16例患者的40颗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整合,X线检查见天然牙及种植体周围垂直向骨吸收每年不超过0.2mm。结论严格筛选适应证,应用骨劈开引导骨再生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延期行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短期效果评价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常规ITI种植体应用于即刻种植修复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方法:36例患者共75颗种植体,外伤牙、残根微创拔出即刻植入常规种植体,种植体周骨缺损植入B io-Oss骨粉,植入6个月后行上端修复.修复后追踪时间平均12个月.结果:75颗种植体至最后一次复诊完全成功,无失败,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常规ITI种植体能够进行即刻种植修复,具有避免残留骨吸收,减少手术创伤,种植体位置理想,修复美学效果好.近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追踪.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3,(4):245-247
目的探讨上颌中切牙缺失且无明显垂直骨高度缺失患者的美学种植手术的方案设计与术后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25例上颌中切牙缺失的患者,植入ITI种植体34颗,骨量不足者,在缺损区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覆盖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植入后3~6个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25例患者共34颗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短期种植成功率100%。随访期间,1例患者唇侧牙龈退缩。临床效果满意率达96%。结论上颌中切牙缺失且牙槽嵴厚度不足时,可根据牙槽嵴宽度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术式,同时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来恢复牙槽嵴的丰满度,保证种植成功率,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6.
Li ZR  Liu ZH  Xu S  Xiao HJ  Zhou WJ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2):190-193
目的:评价上颌侧切牙种植过程中应用膜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后修复的临床效果及美学满意度。方法:选择90例仅上颌侧切牙缺失的患者,植入种植体101颗(分别为3I、奥齿泰、ITI、Ankylos及BLB种植系统),并于术后3~6个月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对其进行定期临床检查、放射学检查及美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修复后经12个月观察,90例病例全部成功,种植体无脱落,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取得良好的骨结合,美学效果良好,修复后3、6、12个月满意度分别为90.7%、92.8%和95.5%。结论:在侧切牙位点行牙种植并应用GBR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较好的美学满意度。合理应用GBR技术,是解决侧切牙种植位点骨量不足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ITI种植体在单颗牙即刻种植即刻负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TI种植体在前牙区单颗牙缺失即刻种植即刻负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前牙区单个牙缺失患者在拔除残根后行即刻植入ITI种植体,并对其中18枚术中戴入临时义齿,行即刻负重修复(扭矩〉25Ncm,初期稳定性好),六个月后行永久修复。在植入后3、6、12个月对其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18枚前牙区单个牙缺失即刻植入ITI种植体并行即刻负重修复后无1枚脱落。结论:前牙区单颗牙缺失使用ITI即刻种植及即刻负重修复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合理控制咬[牙合]可以达到与常规种植同样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因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牙槽骨量不足或基牙分布不均,要求接受种植固定修复的22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在40-78岁,缺失前牙95颗,植入了44颗IIT种植体,其中11例患者同期行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术后两周行过渡义齿修复.种植手术后6个月的骨整合期内,有1例患者的1颗种植体因骨结合不良早期脱落,其余21例完成上部结构修复,采用天然牙与种植体支持的金属烤瓷固定义齿修复.随访3-24个月,行X线片检查,临床观察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19例患者的41颗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整合,X线检查见天然牙与种植体周围垂直向骨吸收每年不超过0.2mm.2例患者2颗种植牙出现种植体周围炎,3例患者出现颈缘崩瓷.患者对美观、发音的满意度达98%,修复体固位力、咀嚼能力在种植治疗后明显提高.结论: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严重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方法:颌面部严重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50例。2颗及以下缺失者32例,多颗牙连续缺失者18例。共植入ITI Straumann等常用牙种植体102枚。其中20例行骨劈开+骨挤压+骨引导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6-8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定期随访,检查种植体骨结合情况及修复体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修复后经1~2年的临床观察。除1例所植入的2枚种植体中的1枚,在修复后1年脱落,其余患者各项评价指标均良好。结论:颌面部严重创伤后的牙列缺损,尤其多颗牙的连续缺失,很难采用其他固定修复方法来完成。种植修复具有不损伤余留牙、美观舒适、咀嚼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30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ITI Straumann等常用牙种植系统在常见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列缺损患者30例.植入ITI Straumann等常用牙种植体60枚,其中3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2~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定期随访,检查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与修复体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经修复后1~3年的临床观察,种植成功率100%,仅一例患者上部修复体在修复后1年出现基台松动,其余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良好.结论:牙种植技术在常见牙列缺损修复方面具有美观舒适、不损伤余留牙、咀嚼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