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后路器械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复位作用。自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作者应用爱德华和沈氏经后路复位内固定器械治疗爆裂骨折64例,分别观察骨折复位、椎管形态和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显示2周内和2周以上手术组伤椎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7.8%和52.1%恢复到正常的95.5%和90.3%。水平移位分别由术前的17.3%和18.7%达完全复位.后凸畸形角由术前26.1°和23.4°分别恢复到术后的2.8°和4.2°。CT示2周内手术组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有显著改善,而2周以上手术组无显著变化。不完全截瘫2周内和2周以上手术其脊髓神经恢复率分别为91.3%和90%,认为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对爆裂骨折的复位和对椎管的间接减压是有效的,并以2周内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2.
AF内固定加椎板关闭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和评价后路椎板切开骨折复位椎板关闭术和结合AF系统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早期8例单纯采用后路椎板切开、骨折复位、关闭椎板的手术;后期用此法并结合AF系统治疗21例。比较术后症状的改善和X线变化。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3个月~6年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及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AF内固定组无局部症状,后凸畸形角由术前平均28.4°减少到术后3.1°;单纯组存在腰部症状,后凸畸形角由术前平均26.2°减少到6.9°。结论 AF内固定结合骨折复位椎板关闭术,骨折复位及减压彻底,脊柱稳定性好,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少,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钉哈灵顿棒套棒内固定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椎弓根钉与哈灵顿棒加套棒内固定装置,临床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25例,疗效满意。后凸畸形角由术前平均26.88°减少到术后3.72°,移位百分率由术前34.82%纠正到1.0%,被压缩椎体的高度由术前50.92%恢复到92.88%。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完全瘫患者术后恢复较差。该装置具有骨折复位率高,稳定作用强,可防止脱钩或骨界面骨折以及缩短固定节段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后路选择性椎管减压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内固定对合并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经椎弓根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49例从后路做选择性椎管减压。结果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47.5%和76.2%恢复到正常的95.1%和98.5%,Cobbs角由术前23.34°恢复到术后的4.88°。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5.2%,术后为88.7%。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后路选择性椎管减压技术对爆裂骨折的复位和椎管减压的作用是确切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后路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胸腰段爆裂骨折应用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45例,从影像学方面分析疗效。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腰椎后凸畸形(Cobb’s角),椎管的正中矢状径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51%恢复到术后92%;伤椎后缘高度由术前56%恢复到术后93%;Cobb’s角由术前28.6恢复到术后5.8。椎管受压程度,删除椎管开放减压4例,余受压的椎管正中矢状径由术前58%恢复到89%。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疗效满意,术中C臂透视分析影像学椎体后缘骨块形态有助于提高椎管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AF系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53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6~24个月随访,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2.3%,术后95.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82.4%,术后98.8%。Cobb角术前23.5°,术后3.2°,除脊髓神经完全损伤有1例无恢复,其余皆有完全、部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系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复位固定牢靠高效、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7.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AF推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38例。结果 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8°(11°~43°)矫正到术后平均2.6°(0°~8°)。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6%(23%~68%)和70%(32%~80%)恢复到术后的92%(89%~100%)与97%(94%~100%)。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6例全瘫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牢靠固定,并使椎管有效减压。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双开窗减压R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双开窗减压R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2 0例。结果 经 12~ 2 4个月随访 ,椎体平均前后高度由术前的 5 0 6%和 75 4%恢复为术后的 91 2 %和 96 3%。Cobb角由术前平均 17 8°恢复为术后平均 1°。结论 该方法复位、固定可靠 ,创伤小 ,可保留未损伤节段功能 ,同时保留了后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自1991年~1997年应用Stefee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08例,术前平均椎体前、后高度分别是48.3%和75.6%,术后平均椎体前、后高度分别是86.8%和88.1%。术前Cobb’s角平均20度,术后平均6度。应用Stefee钢板治疗腰椎滑脱61例,其中完全复位26例,部分复位35例。结果显示,Stefee钢板对胸腰椎骨折脱位型和单纯压缩型骨折疗效满意,但对爆裂型骨折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不能复位,椎体后高度恢复较差,建议对爆裂型骨折患者使用RF系统固定。Stefee钢板拉力负荷大,能使滑脱椎体复位并坚强固定,明显提高了脊柱融合度,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腰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69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价、影像学指标及自我满意率。结果平均随访32个月,Frankel评分平均提高1.2级;Cobb角由术前平均35°恢复至6°;椎体塌陷由术前的62%恢复至13%;19例术后CT扫描平均椎管内占位由61%恢复至32%;术后优良率(自我满意率)为72%。结论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尽早恢复日常生活,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及椎管容积、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胸、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后路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胸腰段爆裂骨折应用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45例,从影像学方面分析疗效。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的伤椎前后缘高度,腰椎后凸畸形(Cobb's角),椎管的正中矢状径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51%恢复到术后92%;伤椎后缘高度由术前56%恢复到术后93%;Cobb's角由术前28.6恢复到术后5.8。椎管受压程度,删除椎管开放减压4例,余受压的椎管正中矢状径由术前58%恢复到89%。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后路撑开复位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对椎管减压的疗效满意,术中C臂透视分析影像学椎体后缘骨块形态有助于提高椎管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后路内固定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告50例胸腰椎骨折后路Ⅰ期内固定及侧前方减压。42例平均随访2年8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48%恢复到92.4%,Cobb角由平均17.4°恢复到2°。椎弓根距由增宽11.5%下降到增宽1.2%。CT示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结果显示:采用棒套筒器械复位满意,经后路行侧前方减压彻底。其优点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复位好。  相似文献   

13.
应用DRFS骨折椎内固定、小关节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新方法。方法 对 2 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DRFS行骨折椎及邻椎内固定 ,小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手术方法 ,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 18个月。后凸成角术前平均 2 5° ,术后 5°;椎体前高术前平均 32 % ,术后恢复到 95 % ;骨折椎体后上角突入椎管术前平均 2 8% ,术后完全复位。随访无椎体前高及脊柱后突矫正角度丢失。 2 5例神经功能获得Frankel1~ 3级改善。结论 骨折椎内固定明显提高复位与固定效果。该术式简单、安全、复位完美、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探讨其与后路间接减压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58例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分为复位组(45例)和复位不良组(13例),复位不良组加做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病例的骨折相关参数,包括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术前节段后凸角、术前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术前椎管侵占率、术前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术前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果:复位组的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及椎管侵占率分别为(34.98±6.06)%、20.64°±3.04°及(46.65±15.99)%,复位不良组分别为(43.20±12.80)%、24.80°±3.71°及(64.70±18.90)%,复位组均小于复位不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组的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89.31±6.78)%]大于复位不良组[(65.8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术前骨折块翻转角度、骨折块位于后壁的位置、骨折块高度与伤椎体后壁高度比值、骨折块宽度与伤椎椎管横径比值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中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椎管侵占的A3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前伤椎椎体压缩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及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程度是影响后路间接减压术后椎管内骨折块复位程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5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59例,男42例,女17例,年龄19~58岁,平均38岁。受伤节段为T11~L3。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楔形变。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程度为1/4~3/4(在侧位X线片上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与相邻上下节段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平均值之比)。其中后路手术43例,前路手术1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37.5%(12.0%~46.0%)和79.0%(31.0%~87.0%)恢复到术后92.5%(90.0%~100%)和97.4%(94.5%~99.8%),Cobb角由术前平均23°(13°~39°)恢复到术后平均2.3°(1°~6°),脊髓损伤患者按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明显改善外,其余病例均有明显改善,平均改善1级以上。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术者所在医院的条件、医师手术技巧及患者的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6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8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A组44例,使用Dick钉固定,B组24例,卧木板床及石膏支具固定。A组后凸畸形平均术前15.9°,随访8.6°;B组由分别为10.7°、13.3°。  相似文献   

17.
Steffe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采用Steffee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08例。术前平均椎体前、后高度分别是48.3%和75.6%,术后平均椎体前、后高度分别是86.8%和88.1%。术前Cobb’s角平均20.6°,术后平均6°。作者认为Steffee钢板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坚固,但对有骨折块突人椎管内的爆裂型骨折,骨折块不能复位,椎体后高度恢复较差,建议对此类患者使用RF系统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几种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12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才,随机分组,分别应用Harrington、Dick、RF、DRFS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观察神经恢复及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结果:经平均4年8个月的随访,Harrington、Dick、RF、DRFS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均有明显的复位固定作用,RF和DRFS在矫正后突畸形、恢复病椎高度上较Dick、Harrington更好,神经功能恢复上无明显差异。结论:RF和DRFS复位固定效果上优于Dick、Harrington,在临床应用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对椎管内骨折块的复位效果。方法:将78例符合纳入标准(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椎管狭窄,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等)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管成形、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术中应用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直角形复位器复位椎管内骨折块。随访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局部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伤椎椎管截面积以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34例,对照组获得随访33例,随访时间均为6~12个月,观察组平均7.9个月;对照组平均7.8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矢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恢复15.32°±5.81°和17.58°±7.33°;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分别为(67.32±11.74)%和(66.67±10.78)%;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恢复率分别为(54.68±20.13)%和(45.53±32.99)%;脊髓神经功能ASIA评分分别恢复34.53±19.81分和26.97±12.57分;Frankel分级恢复中位数分别为1.0(1.0,2.0)和1.0(1.0,1.0),两组之间的恢复率或恢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管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为(85.97±8.74)%和(76.30±6.6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采用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对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进行复位,可较好地恢复椎管容积,优于传统的直角形复位器。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89例,其中AF系统椎弓根钉内固定68例,Dick固定6例,ALPS固定8例,Luque棒固定2例,中华长城5例,并行植骨49例。结果随访9个月~3年6个月,平均2年。术后内固定稳固,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如骨折块占椎管容积>30%以上,椎管矢径小于10mm及伴有脊髓损伤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椎管减压复位固定,矫正后倾角,同时术中脊髓造影、C臂机监视复位应达到以下标准:压缩椎体扩张80%以上;后弓角<10°,恢复椎管容积及脊髓减压,椎体间脱位完全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