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湖北省人群莱姆病感染情况。方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1192人中检出阳性152份,排除钩体MAT阳性30份,实际莱姆病IgG抗体阳性122份,阳性率10.49%(122/1162)。其中五峰县14.39%,南漳县9.92%,保康县7.12%。男性阳性率10.71%,女性阳性率9.94%,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人群年龄为9~68岁,20~40岁青壮年感染阳性率最高。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农民8.93%,林业工人13.65%,学生3.57%。人群蜱叮咬率为5.92%。有蜱叮咬史者莱姆病阳性率高达56.71%;而无明确蜱叮咬史者阳性率仅为7.67%。确诊莱姆病关节炎4例。结论:湖北省人群中有莱姆病的感染存在,并有莱姆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rrf(5S)~rrl(23S)rRNA基因间隔区巢式PCR用于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效果.方法 收集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标本及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提取DNA进行巢式PCR、普通PCR检测.结果 共收集102份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巢式PCR检测阳性39例,阳性率为38.23%,其中蜱叮咬时间在2个月内的为33例,占84.62%;普通PCR只有1份阳性,阳性率为0.98%,远低于巢式PCR(38.23%).结论 rrf(5S)~rrl(23S)rRNA基因间隔区巢式PCR可用于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标本检测,从病原学角度支持莱姆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部分自然疫源地自然人群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自然进程及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情况.方法 在2002年夏季完成的1406人莱姆病螺旋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2006年在上述1406人中的1390人阴性人群中,随机抽取119人,与2002年16例阳性(共计135人)为研究对象,在这两个时点收集的血清标本均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抗Borrelia burgdorferi抗体IgM和IgG,并完成莱姆病表现频率调查问卷.同时留取135份尿液标本,应用巢式PCR扩增尿液标本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部分阳性产物测序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并将PCR检测结果与血清学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002年1406份血清标本中,抗体阳性16份,阴性1390份,阳性率为1.14%(16/1406)(16例中IgM阳性12例,IgG阳性2例,IgM、IgG均阳性者2例).2006年上述16例抗体阳性的感染者中,有7例抗体转为阴性,阴转率为43.75%(7/16),4例由IgM阳性转为IgG阳性,IgM持续阳性5例,2002年抗体阴性的119人中,2006年有58例抗体转为阳性(IgM阳性14例,IgG阳性25例,IgM和IgG均阳性的19例),阳转率为48.74%(58/119),确诊为莱姆病2例.2006年抗B.burgdorferi抗体总阳性率为49.63%(67/135)(2006年阳性58例+2002年阳性9例).无症状IgG血清转换率为34.07% (46/135)(2002年IgM阳性转换为IgG阳性的4例+2006年IgG阳性的25例、IgM和IgG均阳性的19例,其中确诊莱姆病2例);3例发展为莱姆病(2.22%).135份尿液PCR检测,阳性22份,阳性率为16.30% (22/135).8份PCR阳性结果测序分析显示7份为B.garinii,1份为B.afzelii基因型.结论 新疆自然疫源地人群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大多为隐性感染,自然进程较为良性,临床莱姆病少有发生.新疆人群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基因型主要为B.garinii,其次是B.afzelii.  相似文献   

4.
中俄,中哈边境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边境地区莱杂姆病和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对血清学、病原学、宿主、媒介,病例和地理景观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用IFA和ELISA法共检测人畜血清1501份,从199份人血清中检出抗体阳性18份,阳性率为9.05%,并发现莱姆病典型患者15例;检查马血清20份,阳性5份,阳性率为25.00%;检查牛血清399份,阳性69份,阳性率17.29%;检查羊血清883份,阳性199份,阳性率22.5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91-1992年,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新安县266份血清中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阳性36例,人群感染率13.53%,不同年龄组差异明显;蜱中肠带菌检查阳性率26.00%,初步认为长用血蜱和微小牛蜱为传播媒介;鼠血清中也检测出了莱姆病抗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东北地区莱姆病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2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林业局,吉林省抚松、靖宇县,辽宁省旅顺地区采集健康人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查血清中莱姆病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在被检的3省4地187份血清中共检出阳性血清74份(≥1:10为阳性),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南省关节炎症状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为莱姆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2013至2018年在海南省8个市(县)(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东方市、文昌市、琼海市、琼中县、五指山市)的医疗机构,对其进行抽样调查,收集2 311例关节炎症状就诊的患者血清标本,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测,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IFA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诊实验。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2 311份,166份阳性,阳性率7.18%。进一步用 WB方法确认,62份阳性, 莱姆病抗体阳性率为2.68%(62/2 311)。海南省不同地区关节炎症状患者的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36,P<0.001),琼中县阳性率最高,为8.81%(14/159);儋州市阳性率次之,为5.62%(5/89);东方市阳性率最低,为0.51%(2/394)。莱姆病血清抗体阳性率男性及女性分别是2.79%(33/1 182)和2.57%(29/1 129);各年龄组间的抗体阳性率在1.74%~3.64%,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P=0.740;χ2=1.938,P=0.747)。结论海南省8个市(县)均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导致的关节炎症状患者,但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各市(县)存在差异,以琼中县最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天津蓟县山林地区人群莱姆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蓟县山林地区莱姆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该县3个地区10个调查点的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PCR方法对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病原检测。结果共收集人群血清标本905份,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阳性率5.97%。经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莱姆病患者25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炎、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收集25例患者的尿液,进行PCR检测,1例阳性。结论天津蓟县林区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1990年4~12月,我们在江苏省溧阳、宜兴两市的山区乡村进行了莱病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316份血清标本中检出≥1:128的阳性标本13份,阳性率4.11%;另有29份可疑阳性(9.18%)。个案调查发现,13例阳性者中的12例有不同程度的莱姆病临床表现。本调查首次证实江苏省存在莱姆病感染者,并可能存在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莱姆病感染及其蜱类生物媒介的感染情况。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人群血清莱姆病IgG抗体,以PCR法检测蜱类可能携带的病原体DNA片段。结果检测239份人血清,IgG抗体阳性5份,阳性率为2.09%,检测蜱媒499只均为阴性。结论厦门地区人群血清中检测出莱姆病螺旋体抗体,证实厦门地区存在莱姆病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小兴安岭部分林区莱姆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98例小兴安岭林区人群的菜姆病抗体水平,对血清菜姆病抗体IgG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98例调查人群中,莱姆病抗体IgG总阳性率为33.9%,滨南林场感染率最高,达35.7%,其次为罕达汽,感染率为35.6%,七二七最低,为30.5%;男性血清262份,女性血清236份,莱姆病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34.3%与33.4%;年龄分组,莱姆病抗体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49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37.2%;患病人群血清119份,莱姆病抗体IgG阳性率为50.4%,明显高于调查人群莱姆病抗体IgG总阳性率。结论小兴安岭林区是莱姆病的重要自然疫源地,林区人群莱姆病的感染相当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莱姆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检测459份自然人群血清、124份临床病人血清和438份牛、羊、狗、鼠等动物血清标本,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阳性率,自然人群中平原和山区分别是117%、443%(χ2=473,P<005);不同类型临床病人中以皮肤损害和关节炎患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是1818%和1471%;动物血清中,平原和山区牛的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3261%(χ2=402,P<005),羊的阳性率分别为2222%和6128%(χ2=2927,P<001),狗和鼠阳性率分别为30%和357%。结论:不同地理景观中动物血清阳性率的高低与人群血清学结果相一致,莱姆病疫区主要在山区,羊可能是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柯城区老年人群及室内鼠类体内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情况,为预防莱姆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柯城区万田乡和姜家山乡2个采样点,采用鼠笼法测定室内鼠密度,并对鼠种分类;采集鼠脾标本和60岁以上老年人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巢式PCR扩增、 ELISA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结果共布放鼠笼4 800个,有效鼠笼4 780个,捕获鼠120只,鼠密度为2.51%,优势鼠种为褐家鼠。120份鼠脾标本中,阳性48份,阳性率为40.00%,其中褐家鼠阳性率为45.71%,高于黄胸鼠的32.00%(P0.05);万田乡鼠标本阳性率为52.94%,高于姜家山乡的30.43%(P0.01)。588份老年人群血清标本中, Ig G阳性21份,阳性率为3.57%;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91%,高于女性的2.31%(P0.01);万田乡人群血清阳性率为4.04%,高于姜家山乡的3.09%(P0.01)。结论柯城区老年人群和室内鼠类中均发现有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的阳性指征,需进一步加强莱姆病传播的动物媒介和宿主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东北部地区人群莱姆病感染状况,为临床医生诊断莱姆病提供参考,为本省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海南省东北部地区三家医院1 334例有关节症状和(或)神经症状的患者血清,采用两步法检测莱姆病抗体,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IFA)初筛血清, 对IFA检测阳性血清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确证。 结果 IFA法筛查海南省东北部地区1 334例患者莱姆病抗体阳性60例,阳性率4.50%。海口、文昌和琼海地区的三家医院该类就诊患者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5%、1.40%和8.28%(IFA)。三家医院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40,P<0.05)。按不同性别、年龄分组海南省东北部地区三家医院莱姆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06,P>0.05; χ2=1.015,P>0.05)。 WB法确证莱姆病抗体阳性28例,其抗体以31 KD的外膜蛋白A、33 KD-36 KD外膜蛋白B、39 KD膜脂蛋白、41 KD鞭毛蛋白和60 KD热休克蛋白抗体为主。 结论 海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人群感染莱姆病,应加强当地疾病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3种检测方法对莱姆病血清学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标本及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分别采用IFA、ELISA和WB进行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M和IgG)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共检测莱姆病疑似患者血清398份,ELISA阳性86例,阳性率21.61%,其中IgM阳性27例,IgG阳性59例;IFA阳性82例,阳性率20.60%,其中IgM阳性26例,IgG阳性56例;WB阳性83例,阳性率20.85%,其中IgM阳性31例,IgG阳性52例;并且实验表明,在对于游走性红斑病例的诊断上,WB法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和IFA(χ2=6.34,P〈0.05)。结论在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中,IFA、ELISA和WB3种方法结合运用,可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WB在排除ELISA和IFA的假阳性结果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地区人群莱姆病的感染状况以及传播媒介蜱相关知识状况。方法选取549人开展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并对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共采集人群血清标本549份,伯氏疏螺旋体Ig G抗体阳性25份,阳性率4.55%;西田各庄地区感染率最高,为9.00%;大城子最低,为1.00%。仅有0.73%的人听说过莱姆病,86.70%的人认识蜱虫,48.82%的人在周围环境中发现蜱虫;28.96%的人明显有蜱叮咬史。结论北京市密云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暴露人群蜱相关知识匮乏,个人防护能力较弱,容易感染莱姆病。  相似文献   

17.
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和鼠类中复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埃立克体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京市的蜱和鼠类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进行检测,对福建省的蜱和鼠脾脏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及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内蒙古采集的全沟硬蜱408只,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8%,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7.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45.6%,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5份(5/408),粒细胞埃立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08)。黑龙江采集的46只全沟硬蜱中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5%,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10.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34.8%,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6)。北京市采集的蜱类标本922只,有2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DNA片段。福建省宁化地区采集的优势蜱种越原血蜱283组(659只)中,查菲埃立克体最小阳性率为3.8%(25组阳性),38份野鼠脾脏的阳性率为564%(21只阳性),检测出有2只(2/659)蜱同时感染了粒细胞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野鼠的脾脏标本中,也发现有一只同时感染了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结论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和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以及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可能在特定地区发生;其地区的蜱类、鼠类存在着极低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畜)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调查新疆阿勒泰地区人(畜)莱姆病感染情况。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羊、牛、马和人血清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5%(199/883)、173%(69/399)、250%(5/20)和905%(18/199)。血清学阳性的人和动物中,有的表现出莱姆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动物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人。结论:首次证实该地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并初步揭示人(畜)莱姆病的流行特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夏部分地区蜱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基因型别情况。方法选择宁夏六盘山地区为调查点,采集当地蜱类,用巢式PCR法进行检测,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确定莱姆病螺旋体的基因型。结果共检测4个蜱种206只蜱,阳性37只,阳性率17.96%;其中以青海血蜱阳性率最高,达59.37%;RFLP分析表明,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均为B.garinii基因型,但型内存在一定差别,其中有29份标本属B.garinii基因型Ⅰ群,有8份标本属B.garinii基因型Ⅱ群。结论证实在宁夏六盘山地区蜱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并发现其属于B.garinii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实施天然林保护后迭部县莱姆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现状,自然疫源地的变迁及宿主的莱姆病感染情况.方法 人群血清伯氏疏螺旋体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DNA.结果 迭部县境内5个林场及7个乡镇采集居民血清522份,莱姆病抗体阳性57份,阳性率10.92%.捕鼠6种69只,平均捕获率15.33%;其中北社鼠25只,占捕获总数的36.23%,褐家鼠18只,占26.09%,大林姬鼠15只,占21.74%,小林姬鼠9只,占13.04%,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各1只,各占1.45%.对62份鼠脾脏、66份肾脏,用PCR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核酸,结果阳性鼠脾6份,肾5份,鼠携带莱姆病病原阳性率为15.15%(10/66);其中北社鼠6只,褐家鼠2只,大林姬鼠及小林姬鼠各1只.用BSK培养基从采集的鼠肾、膀胱中分离培养出3株伯氏疏螺旋体.结论 迭部县广泛存在莱姆病疫源地,人群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