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直径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5例(137髋)大直径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直径32 mm陶瓷头50例(57髋),直径36mm陶瓷头75例(80髋).通过拍摄双髋正位片及Harris评分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3年9个月,术前Harris评分23~56分,平均45分;术后1周Harris评分80~92分,平均87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5~96分,平均90分.术中未见假体周围骨折、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断裂、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大直径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度,术中假体安装应掌握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2.
鲍海星  严清  孙俊  李徽  俞胜宝  黄定安 《安徽医药》2014,(12):2312-2314
目的:探讨大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对51例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0例,女21例,平均54.2岁(20~79岁),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3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原发骨性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本组均为单侧关节置换,采用Link公司提供的直径36 mm股骨头BIOLOX Delta复合陶瓷对陶瓷(四代陶)界面,髋臼外杯及股骨柄均为生物型。结果该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 min(55~1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320 mL(100~1000 mL),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7.6月)。随访内容包括Harris评分及X线摄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6分(28~55分),术后改善至91.2分(82~97分),该组无术后脱位、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X线未见异位骨化及假体松动表现,无陶瓷碎裂及髋关节异响。一例并发术中股骨干骨折,行钢丝固定;1例并发臼底骨折,因髋臼假体稳定未做特殊处理,术后3月骨折愈合;1例Crowe Ⅱ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者术后自觉有髋关节不稳,仍在进一步随访之中。结论大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大,脱位率低,界面磨损率低,更加适合年轻、对髋关节使用要求较高的有关节置换指证的髋关节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方法及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12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肾移植术后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龄34~46岁.。对患者行一次性全髋关节置换。结果 7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最短随访12个月,最长随访6年。置换后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出院Harris疗效标准评分为86.9分。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Harr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评分平均90.4分。结论采用一次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键是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合适的假体类型的选择及规范正确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4.
祝磊波  吴立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03-3705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男性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患者选择。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对32例青年男性的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的35髋施行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平均随访51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手术前后定期随访评估,并摄常规X射线片观察、评定。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50.7±5.9)分提升至随访时(97.3±3.7)分。优良率为100%,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疼痛均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屈曲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未出现感染、假体脱位、股骨颈骨折,炎性假瘤等并发症,患者自述疗效满意。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移位迹象。髋臼以及股骨头假体周围未见明显透亮带。本组患者未出现异位骨化。结论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男性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通过X线检查评价手术临床疗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平均随访17.6个月,1例患者出现脱位,经手法复位后在随访期间再无出现脱位,其余患者随访中未出现肢体短缩、假体松动、下沉等。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术前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为42.6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平均评分为91.6分,术后髖关节功能明显提高。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保留了髋关节功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 选择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0例(4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骨水泥型假体13髋,混合型(hybrid)假体12髋,非骨水泥型假体15髋.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术后患者Harris评分,临床疗效满意,患肢长度恢复良好,无肢体短缩、畸形等发生.手术满意率在90%以上.结论 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周剑  孙晓亮  吴国峰 《江苏医药》2012,38(20):2464-2465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36例,均为单侧髋关节翻修.其中男14例,女22例.采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切口(Müller 切口)手术入路.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门诊随访,髋关节功能检查,并进行术前、术后Harris评分.结果 36例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至末次随访为止,患髋稳定性良好,患者满意度为90.5%.术前Harris评分为40分,术后为85分.术后不良症状改善效率93.8%.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假体的取出及安装应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假体类型,患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应用于骨质疏松病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锥面螺旋臼及Zweymuller柄对75例80髋骨质疏松髋部疾患病例施行THR,其中股骨头坏死伴骨性关节炎26例,股骨颈骨折36例,髓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13例。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18-63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髓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行走能力明显改善,临床和X线显示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76-95分。结论双锥面螺旋臼作为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骨质疏松THR术病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32例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初步体会。方法选取自2006年4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2(34髋)例患者,其中男14例(14髋),女18例(20髋),平均年龄43.5岁,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通过影像学了解假体位置、松动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得到访,平均随访时间48(16-10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0.53±4.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55±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检查示,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碎裂,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骨折,无关节异响、翻修,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假体脱位,1例患者术后3周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5岁以下、骨质良好并且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身体运动量较大的患者短期随访效果满意,但远期疗效需更长期的随访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一组因肾功能不全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总结该类患者髋关节置换治疗经验.方法 随访肾功能不全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初次髋关节置换9例(11髋),观察该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4年(2-9年,随访至2007年12月),11髋留存9髋.其假体存留率为81.8%;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8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5.8分,优良率77.8%(7/9髋).术后3个月内死亡病例2例,死亡率22%.术后获得随访9髋,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结论 对于因肾功能不全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的髋关节疾病,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患者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一鹏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82-1784
目的:探讨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远期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以前行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7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术后8年Harris评分自锁孔植骨者高于未植骨者(t=5.4261,P=0.0000);(2)Harris评分与体重指数(BMI)、术后使用时间负相关(rBMI=-0.271,P=0.045;rtime=-0.144,P=0.042);(3)58例获得X线随访,髋关节狭窄、消失、穿破分别为20、11和1例;髋臼缘骨质增生19例;假体下沉≤5 mm者24例,>5 mm者11例;(4)假体10年翻修率16.67%(13/78)。结论: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股骨颈骨折有一定疗效;影响Harris评分的主要因素为自锁孔植骨、BMI,假体使用时间;远期并发症主要为髋关节狭窄、消失、假体松动下沉,为假体翻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对157例患者(191个髋)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141例(176个髋关节)得到了平均51.3个月的完整随访,借用Livemore方法了解聚乙烯衬垫是否存在磨损,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6.6%。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骨溶解;未见聚乙烯磨损,未见陶瓷人工股骨头碎裂。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8年至2012年间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3例,其中2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行半髋置换术;术后从手术时间、出血量、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观察评估,定期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5个月。Harris评分,优23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1.4%;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85.7%;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为73.3%。X线随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现人工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假体松动与下沉。结论全髋和半髋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晚期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晚期股骨头坏死全款关节置换手术经验总结,探讨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自2004年7月-2008年7月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113例135髋,年龄25~68岁,平均52岁,假体均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术前、术后均进行Harris评分。结果113例患者随访6~90个月。通过Harris评分,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手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手术满意率在90%以上,已经成为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羟基磷灰石全涂层股骨柄髓腔充填情况对假体稳定性及其髋关节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0年11月使用Corail全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进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1例(144髋)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55岁)78例、B组(年龄≥55岁)43例.采用Harris和SF-36评分方法评价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X线片中股骨及假体髓腔充填率及假体位置的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恢复行走功能,平均随访时间46月,术后2年Harris评分、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间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天及24个月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B组髓腔充填率显著高于A组(P<0.01),两组术后24个月与术后第2天比较,髓腔充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影像评估所有股骨假体位置无明显移位、松动或下沉,无关节翻修病例.结论 尽管Corail全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假体的股骨髓腔充填率较低,使用该假体的关节置换仍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16髋(Ficat Ⅱ a~Ⅲb期),随访23.2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判断疗效,比较手术前后X线表现及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X线片显示10例15髋改善,总有效率91.6%.术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87.5分 vs.73.0分)(P<0.05).结论 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保留骨量技术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2年12月治疗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高保留骨量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对照组(常规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均经6~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统计术后髋关节早期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复查X线片观察股骨柄及髋臼松动情况并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结果两组在早期的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无明显差别,而在随访末期的评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保留骨量技术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有明确的效果,临床疗效满意,其高保留骨量将逐渐成为今后关节置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4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骨水泥型组(n=30)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型组(n=34),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术后患者疼痛消失,患肢长度、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改善,X线示:关节假体无感染、松动。术后未发生感染、深静脉栓塞、假体脱位、肢体短缩、畸形等并发症,能正常行走。两组患者相比较,术后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的有效治疗措施,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中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假体型在治疗效果上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翁文杰  张华山  袁涛  陈东阳  蒋青 《江苏医药》2007,33(2):135-136,108
目的 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应用于高龄病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年龄在75岁以上的高龄髋部疾患病例施行THR,其中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颈骨折14例(Garden Ⅳ),髋关节骨性强直和THR术后假体松动各1例.所有病例髋臼侧采用Plus公司双锥面螺旋臼;股骨侧2例采用骨水泥柄,其余病例采用Zweymuller柄.术后随访42~66个月.术前Harris评分18~62分.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行走能力增强,临床和X线显示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75~95分.结论 双锥面螺旋臼作为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高龄THR术病例,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修复重建以及植骨加非骨水泥联合重建,随访并记录术后切口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后Harris评分,行X线片复查。结果随访6~12个月,切口愈合率为100%;术后评分Harris评分为(80.5±6.5)分,较术前比较平均高出42分,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复查,X线片显示植骨与髋臼间愈合良好,假体位置无松动、移位,无髋臼再次内陷,髋关节的旋转中心恢复到解剖位置。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安全有效,髋臼重建尽可能使用植骨术及非骨水泥假体,以获得更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