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16例患者,对手术相关技巧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CTA或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完全夹闭.术后随访3个月~2年,运用格拉斯哥(GOS)评分法评价其预后,优11例,良4例,差1例.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探讨颅外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回顾性分析1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为64岁男性,以“旋转性头晕伴四肢乏力1周”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控制不佳,无脑血管病史。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及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有无弯曲等情况,选择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行支架辅助栓塞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复查均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通畅,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颅外段颈内动脉瘤临床较罕见,其临床表现多样,既往以开放性手术治疗为主,但随着血管内介入的发展,针对颅外段颈内动脉瘤选择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陈新成  王存祖  骆慧  史德志  刘宁 《江苏医药》2007,33(10):1075-1077
血栓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瘤内伴有原发性血栓形成,但不包括动脉瘤急性破裂继发的血栓,约占颈内动脉瘤的5%~9%[1~3],其发病年龄与普通动脉瘤无明显差别,多见于40至60岁之间[4],主要位于颈内动脉瘤海绵窦段、床突上段、前交通动脉复合体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和基底动脉干及分叉部,临床少见且极易误诊为脑膜瘤.本文将近3年遇到的6例血栓性动脉瘤报道如下,重点探讨其临床特点以及外科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交通段破裂动脉瘤外科显微夹闭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住入院的212例颈内动脉交通段破裂动脉瘤病人,其中49例未行手术治疗,余163例均行外科显微夹闭治疗.结果 本研究纳入病人163例,其中预后良好病人122例,预后不良病人41例.单因素...  相似文献   

5.
沈育 《安徽医药》2018,22(6):1087-109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黄冈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124例,其中按Hunt-Hess分级将患者进行分级,Ⅰ级37例,Ⅱ级42例,Ⅲ级28例,Ⅳ级17例.观察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分析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124例中,颅内动脉瘤成功夹闭119个,动脉瘤夹闭成功率为95.97%,治愈70例,治愈率为56.45%;②4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以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为主,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95.18%,显著优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良好率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07,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基础病史、动脉瘤的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是否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发生并发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显微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但是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良好预后.患者的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及是否发生并发症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显微夹闭术时应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9%,由于其较之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具有无侧枝循环的特点,并且容易出现颅内血肿,发生率约为30 %~50%,对预后影响明显[1].本组回顾性分析了3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治疗及手术探查指征,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 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合并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 例均在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时发生大出血而行局部碘仿纱条鼻腔填塞,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合并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动脉瘤,1 例进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1 例在内镜下用肌肉筋膜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1 例先进行颈内动脉血管内栓塞,再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鼻出血、颅内出血及肢体瘫痪.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管减压伴颈内动脉虹吸段创伤性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后或未栓塞,鼻内镜下用肌肉筋膜行动脉瘤瘤壁加固术对虹吸段创伤性颈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可行、微创的补救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庆俊 《河北医药》2002,24(10):771-771
床突旁颈内动脉瘤指的是在床突旁段即颈内动脉出海绵窦顶至后交通动脉起点间发生的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 1.3%~ 11% ,主要有眼动脉瘤、垂体上动脉瘤和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 3种类型。由于床突旁颈内动脉瘤周围有前床突、视神经、海绵窦、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等重要骨性和神经血管结构 ,手术具有很大危险性。根据近 5年 2 0例成功手术体会 ,我们认为掌握颅底外科技术 ,特别是前床突切除、视神经管开放、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及眼动脉解剖分离等是床突旁颈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的关键。磨除前床突、开放视神经管、解剖颈内动脉远端硬膜环及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60例颅内动脉瘤组患者术中临床资料,总结各种类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交通动脉瘤135例,后交通动脉瘤105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15例,大脑前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69例,基底动脉瘤6例,小脑后下动脉瘤6例,脉络膜动脉瘤12例。采用夹闭方式:瘤颈单纯直接夹闭、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多瘤夹技术夹闭、联合方式夹闭及其他类。结果采用瘤颈单纯直接夹闭占37.2%,采用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占35.2%,采用多瘤夹技术夹闭占13.1%,联合方式夹闭占11.4%,其它类3.1%。360例患者出院时 GOS 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73例,轻残57例、重残18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获得满意效果,术中如何夹闭动脉瘤主要依动脉瘤的形态、部位等多因素而定,术中应尽可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控式电解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术中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回顾 GDC栓塞治疗 50例患者及复习文献 ,对术中 5例动脉瘤破裂患者的先兆症状、相应处理、预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5例5个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 ,占总数 9.8% ,全部经继续栓塞 GCD,完全治愈。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但仍有动脉瘤术中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术中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心率 ,选择恰当的栓塞材料 ,随时注意影像学改变 ,对预防和及时发现动脉瘤术中破裂至关重要。若遇动脉瘤术中破裂 ,对症处理的同时继续栓塞 ,仍可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导管血管内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选用明胶海绵、弹簧钢圈、可脱球囊及血管内支架等,对其中24例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复查DSA,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除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造影时破裂大出血死亡,23例完成介入治疗,成功率95.8%(23/24).DSA复查显示:1例破裂口缩小,瘤影变淡;22例破裂口封闭,瘤影消失;活动性出血得到控制,休克症状改善;搏动性肿块和吹风样杂音消失.除1例左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后,继发股浅动脉主干闭塞而行血管外科手术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5例治疗后1~6个月DSA或多普勒超声复查,假性动脉瘤未复发,8例失访.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发病时间均<3 d)患者,均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分析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的相关指标、预后情况,不同动脉瘤大小和位置患者夹闭程度。结果 10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41.40±27.6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1.62±20.21)ml,平均住院时间为(30.23±8.30)d;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100例患者中, 66例(66.00%)患者预后良好, 34例(34.00%)患者预后差。预后差患者中包括:轻度残疾13例(13.00%)、中度致残7例(7.00%)、重度致残5例(5.00%)、植物生存6例(6.00%)、死亡3例(3.00%)。巨型及大型动脉瘤患者的夹闭程度比小型及一般动脉瘤患者差;不同动脉瘤位置患者的夹闭程度差异不大。结论 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将并发症和死亡率降低,安全性良好,患者无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动脉瘤最常见的发病形式.但自发性SAH中,15%-20%在第一次全脑血管造影中未发现动脉瘤,这一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这些患者中仍有20%可出现再次出血、脑缺血、急性脑积水等并发症,10-30%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出血前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病人,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诊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动脉瘤腔完全闭塞的26个, 占86.3%;95%闭塞的2个,占6.66%;90%闭塞的2个,占6.66%。C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2例;Ⅱ级3例;Ⅲ~Ⅳ2例;Ⅴ级3例。随访2个月~2年,13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防止再出血,同时防治并发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明显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急诊早期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次选取的颅内动脉瘤60例,恢复良好48例,占80.0%;轻残6例,占10.0%;重残3例,占5.0%;死亡3例,占5.0%。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瘤蒂夹闭理想,脑积水2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处理好转。结论急诊早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防范再次破裂出血,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血肿,为预后改善创造了条件,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方法.方法 将我院1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运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并根据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145例占90.6%、好转11例占6.9%、无效4例占2.5%,总有效率为156例占97.5%.结论 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发生紧密相关,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我们应大力宣传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未破裂的动脉瘤和已破裂的、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的Hunt—HessⅠ~Ⅱ级的病例22例共25个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5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常规翼点入路14例。经一侧同时夹闭对侧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手术显微镜下初步暴露动脉瘤,置入不同视角的硬性内镜,辨认出手术显微镜下为死角的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分离瘤颈并夹闭动脉瘤,在内镜下检查夹闭的效果。术后常规复查DSA或CTA。结果本组均完全夹闭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前或后神经内镜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为18例,占81.8%,夹闭后经神经内镜调整的有4例,占16%,术中2例动脉瘤破裂,术后1例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可减少显微镜下的死角.保留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减少术中动脉瘤的破裂及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短暂性脑出血发作(T IA)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参照英国ABCD评分标准,结合本组68例T IA住院患者,应用相关危险因素资料改良ABCD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分为高、中、低危组,观察30 d内相关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8例T IA患者,颈内动脉系统27例,7例进展为脑梗死,占颈内动脉系统T IA的25.92%;椎-基底动脉系统41例,2例进展为脑梗死,占椎-基底动脉系统T IA的4.88%。9例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7例为高危组,2例为中危组。结论:T IA的预后与其危险分层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彬  陈节  崔明 《安徽医药》2019,23(4):784-787
目的 研究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5例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即老年组(年龄≥60岁)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收集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动脉瘤的一般发病特点。结果 115例病人中,载瘤动脉集中分布于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别为19例(16.5%)、38例(33.0%)、41例(35.7%)。老年组后交通动脉瘤占比(51%)高于非老年组(23.4%),大脑中动脉瘤占比(7.8%)低于非老年组(23.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交通动脉瘤占比(27.5%)与非老年组(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以女性发病为主(72.5%,P<0.05)。两组病人动脉瘤直径、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H-H)分级、病死率、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为因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H-H分级为评估病人预后的预测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H-H分级应该可以成为评估动脉瘤病人预后的可靠指标。老年人动脉瘤病人以女性多见,载瘤动脉主要多见于后交通动脉。老年人起病及预后较非老年病人无明显区别,当其H-H分级Ⅳ级及以下时,均应积极进行治疗,年龄不应为临床医师首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支原体肺炎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10%-30%。由于支原体肺炎肺部表现轻微或缺如,易误诊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而延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合理应用抗生素,但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非常普遍。鉴于此,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社区医生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