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评价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效果.[方法] 将263例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组(A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B组),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总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B组(82.0%,P<0.001);A组局部感染发生率为5.2%,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3.7%,均显著低于B组的12.5%和10.2%(P均<0.05).[结论]在气管切开病人中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杨萍  孟燕  湛三成  胡亮 《护理研究》2010,24(8):2006-2007
[目的]评价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263例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组(A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B组),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总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B组(82.0%,P〈0.001);A组局部感染发生率为5.2%,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3.7%,均显著低于B组的12.5%和10.2%(P均〈0.05)。[结论]在气管切开病人中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三种静脉置管法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静脉置管法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4例危重患者分为A组(低位股静脉置管)352例、B组(常规股静脉置管)107例、C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345例,记录三组置管平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平均操作时间大于A组、C组(P<0.05),C组留置时间明显低于A组、B组(P<0.05);A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C组静脉炎、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低位股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创新、并发症少的特点,为最佳置管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种静脉置管方法的利弊。方法将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53例患者随机分成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的舒适度、导管使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6.3%和75%;2组患者舒适度分别为89.04%和61.67%;2组患者导管使用时间分别为(28±0.3)d和(34±0.5)d,股静脉置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容易接受,临床使用方便,易于护理,不影响患者活动,在掌握操作技术、熟悉解剖部位的情况下,对于需要长期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林元红 《华西医学》2009,(10):2776-2777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建立院前危重患者静脉通路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我院急诊中心院前危重患者56例,其中42例行蝶型静脉留置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A组)同时进行Y型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穿刺置管(B组),14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C组)。结果:A组37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88.1%,成功后37例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率100%,无误伤锁骨下动脉或引发气胸病例,B组29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69.0%,23例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率79.3%,C组穿刺置管成功12例,成功率85.7%,1例发生气胸,12例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率100%。经卡方检验(P〈0.05)A组成功率高于B组;而A组和C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型静脉留置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整合了外周静脉穿刺及深静脉穿刺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中的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80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40例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为A组,4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留置时间30~68天,B组留置时间1~5天;A组静脉炎率5%,B组静脉炎率45%;A组疼痛率5%,B组疼痛率3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中,选用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不同部位中心静脉置管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02月-2014年02月收治的75例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置管组(A组)、颈内静脉置管组(B组)、股静脉置管组(C组),每组25例。分别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渗液、导管堵管、脱出、导管相关感染、敷料更换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各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A组显著低于B、C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导管更易脱出,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具有较低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且便于护理治疗,应作为首选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静脉留置针置管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1例(138例次)患者按穿刺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单日穿刺患者31例(71例次)采用常规置管法为对照组,双日穿刺患者30例(67例次)采用单手穿刺置管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置管法在皮肤组织松弛、血管易滑动的患者和烦躁、痴呆等不合作患者中应用方便,简单易学,置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张宝珍  杨珍  江海强 《全科护理》2016,(14):1479-1481
[目的]观察对成人静脉留置针应用单手置管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采取随机数字余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单手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双手置管法,观察两组病人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及留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手置管法能提高成人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病人疼痛,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应用效果的差别。方法将20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上肢静脉留置针组)95例和B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组)107例。比较2组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B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静脉炎发生率低,可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腋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患儿中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腋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入住NICU的患儿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和股静脉留置针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股静脉留置针组比较,腋静脉留置针组患儿的留置时间较长,首针穿刺成功率较高(P<0.05),脱管、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NICU 患儿选择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可延长留置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60-2261
将2015年1~12月120例笔者所在医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纳入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股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颈静脉穿刺。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颈静脉首针穿刺成功56例(93.33%),股静脉首针穿刺成功58例(9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8,P0.05)。股静脉穿刺组患儿渗血、感染、堵塞、脱落、静脉炎发生数均低于较颈静脉穿刺组,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字~2=19.64,P0.01)。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的救治中,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相比,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9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1—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导管的双手送管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穿刺,确定留置针前端在血管内,右手边送套管边退针芯的单手送管法。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单手送管法可以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传统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及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在我科进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6例分成3组,其中采用PICC化疗(A组)76例,采用股静脉置管化疗(B组)80例,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C组)70例,比较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B、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分别为5,10,18例,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58%、12.82%、25.71%,A组和B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A组与B组比较,静脉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PICC和股静脉置管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PICC和股静脉置管对预防化疗静脉炎的效果无明显差别,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66-5367
将156例临床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按照方法的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78例。改良组采用锁骨下静脉锁骨上路改良法穿刺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锁骨下静脉锁骨上路改良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可行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且是一种便捷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分为深静脉穿刺置管组64例和浅静脉留置针组6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组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通过锁骨下静脉、面部静脉、头静脉或颈内静脉)和下腔静脉(通过股静脉),浅静脉留置针组进行常规留置针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首次穿刺成功、穿刺总成功、并发症、留置时间)和治疗情况(建立通路时间、恢复血压时间、再出血、抢救成功)。结果:深静脉穿刺置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浅静脉留置针组(P<0.05),建立通路时间、恢复血压时间、再出血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均优于浅静脉组(P<0.01)。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出血患者可以长期留置,为补液、输血及静脉营养带来便利,可有效恢复血压,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颈静脉和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静脉穿刺组和股静脉穿刺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颈静脉穿刺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为(7.26±2.16)d,股静脉穿刺组为(9.87±2.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首针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堵管、脱管、外渗、渗血、局部感染发生例数股静脉穿刺组均少于颈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41,7.83,4.10,4.78,5.77,5.77;P <0.05).结论 NICU患儿选择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对临床需多次重复置管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3 380例在超声科实施彩超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置管需求次数归类为A组(首次置管)、B组(重复置管2~3次)及C组(重复置管4次及以上)。观察各组总成功率及穿刺一次成功率、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3 380例患者中,首次置管A组1 644例,穿刺一次成功、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分别为1 556例(94.6%)和87例(5.3%),失败1例,总成功率99.9%;重复置管B组1 224例,穿刺一次成功、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分别为1 148例(93.8%)和75例(6.1%),失败1例,总成功率为99.9%;多次置管C组512例,穿刺一次成功、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分别为438例(85.5%)和69例(13.5%),失败5例,总成功率99.0%;与A、B两组相比,C组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共发生穿刺并发症29例,总发生率0.9%,其中C组并发症发生率(12/512,2.3%)明显高于A组(9/1644,0.5%)和B组(8/1 224,0.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穿刺过程中导丝误入颈内静脉共541例,占16.0%,三组分别为279(16.8%)、185(14.9%)、77(15.0%)例,组间比较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简便、安全,置管成功率高,尤其对于临床需多次重复置管的患者(如恶性肿瘤化疗、肥胖、胸廓畸形、水肿等),同样效果可靠。术前、术中仔细探查可减少置管失败和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临床救治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需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51例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双手送管法穿刺。比较2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比90.2%,P<0.05),而患者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比39.2%,P<0.05)。结论单手送管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能让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明显改善,满足了患者安全需要,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