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自1964年确诊首例病人以来,疫区逐渐扩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87年出现较大流行,发病率为139.13/10万。为了摸索流行规律,加强防治,1971年以来,开展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措施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特征1.1 流行趋势自1964年首例报告以来,疫区逐渐扩大,全市所有乡镇出现不同程度流行,疫情不断上升。1973年出现较大流行,1974~1984年由于加强了针对性预防措施和普及防治知识,疫情得到控制,年 相似文献
2.
常山县1983~1998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高发县。该县1965年首次报告病例,1983年始病例增多,1986年、1989年出现较大流行,1998年病例又有增加。为了探索其流行规律,现将1983年以来对该病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衢州市和常山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和钩体病监测档案。 2.血清学监测:采集临床诊断为钩体病的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或恢复期单份血清,用显微凝集试验(MAT)测定钩体抗体滴度,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400以…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1989~199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唐继亮(湖南省卫生防疫站410005)近年来,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发病数居全国前列,病死率居全省急性传染病前五位以内,1993年部分地区发生暴发流行,是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一个主要传染病。现... 相似文献
4.
浏阳市1991—1999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 (钩体病 )为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 1987年发病率高达 139.13/ 10万 ,死亡率高达 2 .46 / 10万。为了控制流行 ,多年来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并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 ,初步掌握了钩体病在我市的流行规律。为促进今后的防治工作 ,现就 1991~ 1999年流行病学监测工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疫情资料由本站疫情室提供 ,血清学实验采用显微镜凝集法 ,培养以受检标本接种于柯氏培基常规培养。2 结果与讨论2 .1 疫情流行的态势和流行病学特点2.1.1 疫情态势 近年来 ,发病率波动在 49.16 / 10万~12 .80 / 10万之间 ,在全市总疫…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6 4年至 1999年江苏省共报告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人 12 330例。70年代发病较高 ,80年代后期维持于低发病率水平 ,近几年全省发病均低于 6例。为探索其发病特征 ,现对全省196 4年~ 1999年钩体疫情及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疫情报告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室提供 ;监测点资料由各监测点历年资料汇总。1.2 方法 对疫情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 ,人群及病原监测按监测方案进行。2 结果2 .1 流行强度(1)发病率 :在 196 4年~ 1999年的 36年中 ,累计发病 12 330例 ,平均发病率 0 .6 4/10万 ,最高年份… 相似文献
6.
7.
8.
兴山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山县位于鄂西三峡库区淹没区,海拨为109.6~2327m之间,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峡谷相涧,高低山气温垂直差异悬殊,植被丰富,小气候十分明显。高山农作物以玉米为主,低山、半高山以玉米、水稻、林果等兼作。自1962年发现报告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以来,1982~1983年曾在局部地区发生暴发流行,最高发病率为56.00/10万。1985年曾在全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鼠钩体带菌率为5.54%。为进一步监测钩体病在兴山县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做好库区防病工作,1997-2004年在库区淹没区峡口镇开展了钩体病流行病学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我省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52年临海市首例报告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不断增加,到1996年,发病累计超过13.7万例,死亡近千例,已成为严重危害我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解掌握我省钩体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我们分析1952~1996年全省钩体病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掌握全区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 ,提高钩体病防制水平 ,控制本病的流行 ,我们开展了钩体病血清学监测调查。现将近 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996~ 2 0 0 0年全区基层卫生防疫站和医院送检的疑似钩体病患者血清 15 99份。所收集血清的患者近 2年均未注射钩体菌苗者。调查用钩体 15型标准菌种及TR/patocⅠ抗原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血清抗体检测采用显凝试验及TR/patocⅠ抗原玻凝试验 ,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参照文献进行〔1〕。结果 ( 1)疑似钩体病患者血清检出情况 :检查疑似钩体病患… 相似文献
14.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菌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于 1974年首例报告以来 ,因菌群复杂多次引起暴发和流行。进入 90年代以后 ,我县钩体菌群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钩体菌群变化规律 ,加强防制 ,控制暴发和流行 ,1997~ 1999年开展了钩体病人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现将本次监测结果结合我县 1985~ 1989年监测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进行个案调查 ,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1]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用MAT法检测抗体和分离培养病原体。3 宿主动物监测 在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沿淮灾区钩端螺旋体病特征 ,为预防灾后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血清学检测采用MAT法 ,动物抗原检测采用RT -PCR ,病原学应用柯索夫培养基分离。结果 沿淮灾区钩端螺旋体病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为主 ,占 83.33% ,与 2 0世纪 70年代相比出现南黄北移现象。其中怀远县阳性率最高 ,为 1 0 .34%。鼠密度为 8.88% ,带菌率为 2 5 .0 0 %。结论 沿淮灾区钩端螺旋体病以黄疸出血群为主 ,病死率高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时要采取灭鼠、预防接种及应急性口服强力霉素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沙地区1986~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策略。方法 用公认的方法进行鼠情调查和对病人、动物进行病原学、血清学研究。结果 15年中湖南全省年均发病率为9.86/10万;长沙地区则年均发病率为19.06/10万,近全省发病率的2倍;鼠密度为6.33%,汉行前期、后期鼠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病人钩体培养阳性率17.29%,至少分属8个血清群,以流感伤寒和秋季热群为主;鼠肾中分离钩体阳性率为11.78%,于少分属5个血清群,黑线姬鼠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其次,黄毛鼠携带爪哇群,家犬带菌率为22.50%,鼠与犬带菌率差异无显著性;钩体病人双份血清抗体,黄疸出血群、犬群等6个群抗体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爪哇群其抗体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动物血清抗体调查中,检测了犬、猪、牛具有某一抗体阳性的分别为60%、53.33%和84%,其差异有显著性。犬抗体分属6个血清型,以澳洲为主;猪则分属5个血清型,以巴达维亚为主;牛分属11个血清型,以巴达维亚为主。结论在15年监测中长沙地区平均发病率为全省的2倍左右,几乎每年发病率都较高,是湖南省的典型代表。鼠类尤其是优势鼠种黑线姬鼠、犬、猪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人感染菌群非常复杂,至少有8个钩体菌群。用现行的四价菌苗接种易感人群其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掌握本县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规律,加强防治,制定控制对策,我们于1997~1998年选择近三年均有钩体病人发生的城关镇近郊为监测点,开展钩体病宿主动物的监测,以及全县钩体病疫情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并经个案调查、血清抗体测定,按全国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人口资料等基础资料由仙居县统计局提供。2.传染源调查:(1)鼠密度、种群组成及带菌率:每年5月下旬、9月下旬(即流行前期、流 相似文献
19.
涪陵地区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四川省涪陵地区卫生防疫站(邮编:648000)李优良,谢忠,王光地为研究本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地理流行病学特点,于1974~1982年对9县1市进行了调查。兹报告如下:方法和材料一、研究方法:按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双峰县近3年钩体病的疫情动态变化,为进一步做好钩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7年按照《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进行钩体病的监测,收集钩体病疫情资料,开展钩体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与带菌种群调查,以及开展对健康人群与病例的血清学监测。结果双峰县钩体病疫情在2007年突然升高,波及范围广,且鼠密度、宿主动物的带菌率也突然升高,病例血清学分型和宿主动物菌群均为黄疸出血群。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在60%左右。结论双峰县钩体疫情的升高与鼠密度、宿主动物带菌率可能存在关联,但需要进一步长时间的监测观察,同时应提前监测,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及时预警疫情。在疫情低发的情况下,仍应采取灭鼠和提高免疫力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