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估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一项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3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高血压组(n=16)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n=16),选择14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计算各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正常对照组未发现斑块.糖尿病各组颈动脉IMT增厚,僵硬参数Ep、β升高,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增厚,动脉僵硬度增加,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因此应用高频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高脂血症组又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计算最大剪切率(ShearRate,SR),并进行一般指标比较.结果斑块组的年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一般指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的升高及SR减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Graves''''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Graves’病(又称弥漫性甲状腺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40例Graves’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双侧甲状腺组织的血液供应及分布情况;用脉冲多普勒测量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PS),甲状腺上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PS)及阻力指数(RI),测量甲状腺上动脉的内径。结果:Graves’病组甲状腺实质内的血供极为丰富,血流分级以Ⅲ级为主,呈“火海征”,Graves’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Graves’病组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为(162.1±31.5)cm/s,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为(98.2±20.9)cm/s,Graves’病组甲状腺上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108.7±35.6)cm/s,正常对照组甲状腺上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42.1±15.1)cm/s,以上各参数Graves’病组甲状腺上动脉的阻力指数为0.55±0.11,正常对照组甲状腺上动脉的阻力指数为0.73±0.19。Graves’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Graves’病组甲状腺上动脉的内径为3.34±1.16mm,正常对照组甲状腺上动脉的内径为1.62±1.24mm。Graves’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Graves’病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青海福利慈善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纳入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各段动脉的峰值流速(PSV)、舒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梗死组和对照组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8%和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主要为软斑和混合斑,对照组主要以硬斑多见。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共33例,其中,轻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3例;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共10例,其中,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例。梗死组左侧、右侧的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的血流参数PSV、EDV、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直接显示其血管内膜厚度、粥样斑块的类型、管腔狭窄程度等,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病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选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甚至闭塞的患者。超声检查内容包括斑块的大小、回声以及稳定性,斑块造成狭窄时,计算狭窄率,同时记录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要评估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并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血管造影(DSA)对比分析。最后经过临床筛选54例患者共56条颈动脉接受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扩张成形加支架植入(CAS)手术治疗(包括1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结果超声对斑块回声及其稳定性评价优于其它影像学,狭窄程度判断与其它影像基本相符合;对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估与DSA相同但优于MRA;术后颈内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内径〔(4.1±0.5)mm VS(1.4±0.5)mm,P<0.01〕;流速〔(74.2±13.1)cm/s VS(205±132.4)cm/s,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以及狭窄的程度诊断率高,能够客观反映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估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为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术后随访和临床无症状的健康筛查提供有效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它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2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两组:IMT〈1.0mm组及IMT≥1.0mm组,并进行颈总动脉内径(D)、最大流速(Vmax)、最大剪切率(shearrate,SR)及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比较。结果IMT≥1.0mm组患者的年龄、斑块数、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均高于IMT〈1.0mm组,IMT与年龄(P〈0.01)、总斑块数(P〈0.01)及空腹血糖(P〈0.05)呈正相关,IMT≥1.0mm组颈总动脉内径扩大,剪切率降低,峰值流速(Vs)则无显著差异,IMT与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剪切率呈负相关,与颈总动脉内径呈正相关。结论年龄、TC、TG的升高,剪切率的降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及股动脉改变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超声观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颈动脉及股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方法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80例,二维观察颈总动脉(CCA))及股总动脉(CFA)内径,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其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阻力指数(RI)并对照。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及股动脉内径和内膜厚度增加(P<0.05);高血压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的PSV、RI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组中有斑块和无斑块的PSV、R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无创、方便、可重复,不仅能够准确评价颈动脉及股动脉的血管壁结构,而且可检测血流动力学信息,从而成为临床高血压病防治中效果监测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155例及健康者(对照组)150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管腔狭窄情况;采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流状态、血管充盈情况,测量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结果: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且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亦有所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查高血压颈动脉病变和评估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临床选择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高分辨MRI,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颈动脉磁共振检查的患者64例,将体质指数BMI<24.0kg/m 2患者分为非肥胖组(31例),BMI≥24.0kg/m 2分为肥胖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成分及负荷的差异。结果肥胖组缺血性脑卒中〔21(63.60)vs 11(35.50),P=0.024〕及高血脂〔16(48.50)vs 7(22.60),P=0.031〕患者较非肥胖组多。肥胖组斑块内钙化体积〔(13.32±21.08)mm 3 vs(3.00±11.0)mm 3,P=0.017〕及脂质核体积〔(75.45±123.62)mm 3 vs(18.80±62.75)mm 3,P=0.026〕明显大于非肥胖组。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的易损斑块(P=0.021)、斑块最大管壁厚度(P=0.025)、管壁标准化指数(P=0.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分辨MRI可评估不同体质指数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为肥胖患者病情预测及临床干预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银杏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23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11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制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同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RI(0.52±0.17)、PI(0.91±0.24)低于对照组,Vd(37.29±2.82)cm/s、Vs(81.33±3.58)cm/s、Vm(9.78±1.22)cm/s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斑块面积(0.52±0.12)cm2、CAIMT(1.26±0.17)mm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表达水平的恢复,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黄建新  王岩  刘爱琴  封淑文  杜巧 《武警医学》2008,19(11):978-98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探头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对6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48例健康体检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有无粥样硬化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阳性组,研究阴性组,对照阳性组,对照阴性组.结果 研究阳性组共42例,占研究组61.8%,研究阴性组26例,占研究组38.2%,对照组阳性组13例,占对照组27.1%,对照阴性组37例,占对照组72.9%.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导致最大剪切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内中膜厚度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块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及进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经检查无脑梗死症状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有无,并观察其性质,测定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厚(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增大,且管壁增厚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例数明显增加(χ2=1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平均流速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显著降低(P0.05),RI与搏动指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老年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的血流参数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例正常老年人(正常组)的肠系膜下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IMA的内径较正常组增宽,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增高,舒张期血流流速减,搏动指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IMA血流动力学较正常老年人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断面血流播散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对133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血流直径播散率测算.在以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组(A组)60例动脉粥样硬化有斑块组(B组)73例,另设63例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且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为对照组(C组)。结果颈动脉内血流直径播散率对照组(29.83±7.587)%,硬化组(37.92±7.733)%,斑块组(47.08±9.613)%,三组组间两两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硬化组比较存在差异(P0.01),对照组与斑块组存在差异比较存在差异(P0.01).硬化组与斑块组比较存在差异(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管腔边缘血流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可以用血流播散率进行量化表示。此表现符合低壁切应力假说,为低壁切应力假说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各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方法:检测分析西宁地区1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CADIA)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并与47例健康老人对照。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加,P<0.01;高血压病各级之间颈动脉IMT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颈动脉IMT逐渐增厚;高血压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时照组。结论: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血压增高是引起高血压病颈动脉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分级和防治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西宁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 ,研究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 1 2 0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 ,同时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 (GTN)引起的舒张反应。结果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1 2 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90例)和对照组 (30例 ) ,冠心病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 ,但不同病变支数的冠心病患者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 (以分叉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略大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冠心病组由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超声及血管内皮功能检查不仅可能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还可能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利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等序列联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大小及血流情况进行量化评价,探讨其同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7例,排除6例,分为无梗死组(88例)、小血管型梗死(54例)、大动脉型梗死(59例),应用3.0T磁共振行双侧颈动脉检查并获得相关积分,以及颈动脉的流速、流量等参数,对比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以评价颈动脉斑块积分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Course积分大动脉型梗死组(1.99±1.99)明显高于无梗死组(1.04±1.11)和小血管型组(1.49±1.26),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个梗死组间、小血管型梗死组和无梗死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半定量积分各组间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两种积分ROC曲线分析,Course曲线下面积大于半定量积分。无梗死组颈动脉峰值流速高于小血管型及大动脉型梗死组,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动脉型梗死组流量降低明显,同无梗死组和血管型梗死组间差异显著,小血管型梗死组和无梗死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Course积分升高、颈动脉流速、流量降低同大动脉型脑卒中有较强的相关性,对高危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筛查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国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3):291-292,29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全天平均脉压将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的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内径,并计算斑块发生率。以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IMT max)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脉压差大于60mmHg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差为40~60mmHg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及病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0、0.217、0.247,P<0.05),而平均舒张压与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r=-0.404,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相关,脉压差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斑块性状和部位与脑梗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梗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相关数据.结果本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82.6%.双侧颈动脉受累及一条血管多个斑块及各型斑块并存多见,颈总动脉(CCA)分叉处发生率最高.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VD)较正常人组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指数与脑梗塞相关因素呈正相关,软斑及合并溃疡的混合斑是脑梗塞主要的栓子来源之一.结论颈动脉超声能显示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物理特性,对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与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部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脑梗塞,检测椎动脉,了解供血情况,为眩晕患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HP尖端影像超声仪,配7.5MHz线阵探头。观察98例患者颈总、颈内及椎动脉的形态,有无斑块。显示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取样测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结果: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39例,占40%,斑块好发于分叉部。椎动脉异常29例,表现为椎动脉狭窄,频谱波峰圆钝,Vs降低。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各型斑块中软斑易脱落造成脑梗塞,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及年龄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强调50岁以上的患者应把颈部血管列为常规检查,同时认为,椎动脉供血不足,不仅考虑椎动脉内径,Vs降低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