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标志与ALT及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CHB患者血清病毒标记物和肝功能,同时全部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将患者按HBeAg、HBV—DNA阳性与否及ALT正常与否分为8个组,对各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患者仍有一部分肝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改变,有的甚至存在肝硬化;ALT异常、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更严重。血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不成正比。结论单凭血清转氨酶的升高、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疾病活动性是不够的,在临床选择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时.肝活检对此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振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76-1477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区。甲肝感染率达8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1.2亿人,还有丙、丁、戊、庚肝的感染,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 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肝脏炎症.并导致肝细胞的消亡、坏死.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但目前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上存在着:不规范和药物的滥用.造成患者病情的延误和药物性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肝脏穿刺活检是评估肝病性质、病变程度、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的最特异手段,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患者对穿刺术及疾病易产生疑虑,导致紧张焦虑.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症部分规定:血清丙氨酸氨基移酶(ALT) <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或≥G2炎症坏死的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1].但这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疾病较轻,不易接受抗病毒治疗,更不愿意进行有创的肝穿刺术,以致延误治疗时机.我们尝试通过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ALT小于2×ULN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穿活检依从性、术前焦虑、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谭妹莲  彭芳 《河北医药》2012,34(6):954-955
慢性HBV感染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肝脏的病变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坏死和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慢性HBV携带者仅根据生化学、血清学和病毒学不足以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变程度,肝脏穿刺组织学检查可了解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对抗病毒药物的选择、疗效考核、预后判断具有很大的意义[1].肝穿刺活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出现肝区疼痛的发生率也很高.我们对在门诊进行肝脏穿刺术的32例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增进了患者的舒适,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剑  李茂德  何生 《贵州医药》2002,26(11):990-99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在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阻塞性黄疸(OJ)患者和30例对照肝脏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肝脏组织坏死面积进行检测。结果(1)iNOS在86%的OJ肝脏的组织中阳性表达,在对照组肝脏组织中不表达。(2)肝脏组织坏死面积和iNOS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iNOS表达与阻塞性黄疸患者肝损害有关,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段钟平  陈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35-3235
人工肝脏简称为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人工肝技术主要用于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支持治疗,为自身肝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暂时维持手段及移植后的肝脏最初无功能状态时的短期替代,人工肝按照组成及性质主要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组合生物型人工肝三类。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损害,主要病理表现为肝脏炎症、坏死。接病原体种类不同,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常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的说法。故长期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使病人往往存在焦虑、悲观等消极心理,这些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笔者对近年来本院病毒性肝进行了心理分析,下面对病毒性肝炎的心理护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蒋秀花  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61-3161
肝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肝脏微循环障碍和肝脏实质性损害而引起的糖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糖尿病。由于肝病和糖尿病的相互影响,病情多变,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因此,加强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4例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穿刺前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梅筱玲  周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11-1311
肝脏穿刺活检术是传染病房的常规操作技术。常规肝脏穿刺包括经皮肝活检、经颈静脉肝活检、腹腔镜肝活检以及在B超或CT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由于该操作存在局部疼痛、低血压、肝脏大出血、胆漏、气胸、局部感染等并发症隐患。虽然临床发生率极低,但危害性大,使许多医院不敢或少于开展该操作,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影响。我科2002年共行经皮肝穿刺45例。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其成功的经验关键在于正确的操作和临床护理。本文重点从护理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因此,毒物(包括使用不当的药物)侵犯人体时,肝脏首当其冲。若这种侵犯力超过肝脏的解毒力,肝脏则发生病理改变。临床上,人们大多重视肝病的药物治疗,而容易忽视乱吃药物造成的药源性肝损害。近些年来,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在不断增高。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报告情况,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氯化碳对大鼠肝毒性的时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随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变化对大鼠肝脏功能与组织形态学的损害的时量关系,进一步了解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理学作用。为研究护肝药提供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大鼠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花生油,每周2次,分别在实验1、3、5、7、9wk观察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GO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血清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和内脏器官重量指数的改变,以判断肝脏受损程度。结果:四氯化碳对大鼠肝脏的影响表现在1wk内可致大鼠血清ALT升高,3wk时发生肝组织脂变,5wk时肝组织轻度纤维增生,7wk时肝组织呈纤维化改变,9wk时肝组织发生明显的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结果:大鼠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随染毒时间延长,染毒剂量的增加,对肝脏的毒性也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导致肝脏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发生肝体结构改变,功能障碍,为肝脏常见病和难治病,腹水是失代偿性肝硬化的重要标志.腹水一旦形成,轻则腹部隆起,腹壁静脉显露,重则行动困难,或发生脐疝,横膈抬高[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科学护理对于稳定病情、控制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炎病毒是一种泛嗜性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多种肝外脏器,胃粘膜为其常见肝外损害之一。临床中,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往往存在胃十二指肠病变,故将慢性乙肝患者并有的胃十二指肠病变称为乙肝性胃粘膜病变。为探讨慢性乙肝与胃十二指肠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制酸剂,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天津药学》2006,18(1):48-50
肝纤维化是发生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后,因肝细胞发生坏死和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是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在肝内沉积为特征。纤维化的肝脏含6倍于正常肝脏的胶原,其中Ⅰ、Ⅲ、Ⅳ型胶原含量显著增高[1]。肝纤维化的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做一综述。1去除病因包括抗病毒、抗血吸虫及戒酒等治疗。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干扰素(interferon,IFN)已经成功治疗乙肝和丙肝患者。大剂量IFN(900万U)治疗丁肝患者,12年的随访中,肝脏的分级分期情况明显好转,肝纤维化也有逆转[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病理对母婴传播慢性HBsAg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母婴传播HBsAg携带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全部病例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切片由病理科医生盲法进行阅片。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其中,HBeAg阴性组纤维化程度较HBeAg阳性组严重(P〈0.05)。将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合并统计,肝炎症坏死分级G2-G4 30例,占48.4%,纤维化分度S2~S4 32例,占51.6%。结论虽然严重肝病理改变多见于转氮酶异常的慢性HBV感染,但也有不少转氨酶正常病例肝呈现明显组织学异常。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和抗病毒治疗的根据。在转氨酶正常的病例,如果肝炎性坏死纤维化较严重,进行适当的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脏支持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钟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597-2598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脏功能不全和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危及重型肝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国内肝脏移植病例数近3年几乎以倍数增长,但因为价格昂贵、供肝短缺、文化观念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国内外逐步普及,与内科药物治疗、肝脏移植治疗一起,成为重型肝病3大基本治疗方法。1人工肝脏的概念、分类及用途1.1概念:人工肝脏(简称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  相似文献   

17.
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患儿的肝脏病理改变。方法 对18例婴儿肝穿刺活检,并与临床诊断比较。结果 病理及临床所示肝硬化符合率较高,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共12例。肝脏病理结果自肝细胞肿胀、点状坏死,直到纤维缔组织增生均可见到,并观察到1例患儿4年后再次复查肝穿刺检查,已由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结论 肝穿刺病理检查为小儿肝脏疾病不可缺少的诊治手段,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8.
醋氨酚对小鼠肝脏毒性作用的研究黎七雄,孔锐,肖清秋,陈金和,王玉山醋氨酚(AP)为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治疗剂量较安全,但AP过量可使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文献报道AP主要是耗竭了肝内GSH而中毒[1]我们从酶学变化,肝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较为常见,是结核病人停止治疗的常见原因之一,我院传染门诊2000年至2002年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害23例,本文对病人出现肝脏损害的时间、程度、保肝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害的最佳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主要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如果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均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反复异常,并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方向发展.目前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针对病原治疗,即首选抗病毒治疗.近十余年来临床研究证明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及丙肝病毒(HCV)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从而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根本治疗措施.由于肝脏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是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此如能在整个病程中进行合理的抗炎保肝治疗将能有效抑制肝组织炎症,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