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子中含吡啶基的有多个杂环的化合物系列的波谱表征,方法:由烟酸出发,经多步反应,制得有吡啶基的均三唑并噻二嗪化合物,并进行红外,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测试。结果:得到原料,中间体和产物的红外光谱图,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图。结论:标题化合物红外光谱1600cm^-1处多有C=N伸缩振动峰,1250cm^-左右有N-N=C伸缩振动峰,700cm^-1有C-S-C弯曲振动峰;噻二嗪亚甲基氢的化学位移δ值约为4.46,吡啶基四个氢原子化学位移约为9.3、8.9、8.7、8.0,噻二嗪亚甲基碳化学位移为23。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1-(3-甲氧苯基)哌嗪盐酸盐.方法用乙二醇胺与氯化亚砜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双氯代二乙醇胺盐酸盐,再与3-甲氧基苯胺反应.结果得白色针状结晶并通过熔点、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得合成化合物为1-(3-甲氧苯基)哌嗪盐酸盐.结论所合成的化合物与目标化合物一致.  相似文献   

3.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光谱(IR)分析技术是一门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无破坏无污染等特点。红外光谱测定的是物质中分子的吸收光谱,不同的物质会有其特征指纹的特性,利用红外指纹图谱技术对中成药进行质量鉴定与分析,借助计算机和模式识别等技术,以综合的、宏观的、非线性的分析理念和质量控制模式来评价中药的真伪优劣。  相似文献   

4.
目的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红外光谱的比较与分析。方法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粉末样品红外光谱,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红外光谱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1536cm^-1处蛋白质酰胺Ⅱ带和1169cm^-1处蛋白质分子C—OH伸缩振动谱带在肺癌组织中向高波数频移;肺癌组织中核酸分子磷酸二脂基团PO2^-的对称伸缩振动的相对吸收强度明显增强;正常组织中脂类分子弯曲振动谱带吸收峰相对强度明显强于甲基变角振动谱带的相对强度,而在肺癌组织中这两处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大小基本相等。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对良、恶性肺部组织进行鉴别诊断,有望发展成为肺癌快速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合成氟尿嘧啶类衍生物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2-苄氧基-5-氟-4-嘧啶酮-3-丁酸乙酯.方法: 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 经4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并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进行了结构确证.结果: 2-苄氧基-5-氟-4-嘧啶酮和γ-溴代丁酸乙酯反应得到两个化合物.结论: 通过IR谱确证一个化合物是目标物2-苄氧基-5-氟-4-嘧啶酮-3-丁酸乙酯,另一化合物是它的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6.
经过亲核取代、分子内酰化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了16个不同结构的硫杂蒽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其中硫杂蒽酮-4-羧酸异丁酯等5个化合物为新合成化合物。改进了反应条件。讨论了反应机理,用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解释了紫外光谱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的前处理方法、利用化学模式识别和直观判断对红外光谱谱图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表明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具有特征性强、取样量小、简便迅速等特点,对中药材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含羧基活性官能团菁染料的合成,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这类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分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现取代基和溶剂对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Nicol理论研究了此类化合物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最大吸收峰的波数与函数f(n,ε)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大吸收波长总体上随着溶剂折射率的增大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香草醛( vanillin)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镇静、催眠、止痛、抗癫痫等生物活性,希夫碱是具有抗炎、杀菌作用的亚胺类化合物。此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兼有香草醛的活性和希夫碱功效的化合物,筛选具有镇静、抗癫痫、抗癌的药物。方法:以葡萄糖、香草醛为原料经过乙酰化,溴代等步骤合成了中间体四乙酰葡萄糖香草醛苷,然后与对甲苯胺反应。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V。结论:对目标化合物V用元素分析( PE 2400)、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进行结构表征,分析证实所合成的化合物与预期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10.
将β-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同5-氟尿嘧啶相结合,合成了β-(N-5-氟尿嘧啶-N1)酰胺基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等方法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IR光谱中出现800~900cm-1的强γGe-O特征振动吸收峰。该化合物结构新颖,兼具5-氟尿嘧啶和Ge-132的主要结构特征,相信将具有更好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异黄酮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三种新的5-羟基-4’-甲氧基-7-取代酰氧基异黄酮的衍生物。方法:以间苯三酚、对甲氧基苯乙腈为起始原料,经Friedel-Crafts反应和环合,再与各种酰氯反应得到3个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与质谱(MS)确证其结构。结论:合成了三种新的4’-甲氧基-5,7-二羟基异黄酮衍生物,可供进一步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自制壳聚糖为原料,在ω=0.05的醋酸水溶液中与Zn^2 配位,冷冻沉降后得Zn^2 —壳聚糖高分子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壳聚糖及Zn^2 —壳聚糖螯合物表面的元素结构及其结合能的变化。结果表明Zn^2 —壳聚糖螯合物的配位原子是-NH2中的N,壳聚糖分子链上的-OH没有直接参与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结构1,4-二氢吡啶(1,4-DHP)钙离子通道拮抗剂:4-芳基-2,6-二吲哚基-3,5-二氰基-1,4-二氢吡啶。方法采用Hantzsch缩合反应,以芳香醛、3-氰乙酰基吲哚、醋酸铵为原料,微波辐射条件下三组分一锅法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反应12~15min完成,产率76%~85%,所用产物均通过熔点(MP)、红外光谱(IR)和氢核磁共振谱(^1H NMR)等表征确认结构。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新型1,4-DHP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实现了对钙离子通道拈抗剂1,4-DHP的结构修饰,新化合物分子中含多个活性杂环骨架,具有潜在提高该类拮抗剂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将β-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同5-氟尿嘧啶相结合,合成了β-(N-氟尿嘧啶-N1)酰胺基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等方法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IR光谱中出现800 ̄900cm^-1的强γGe-O特征振动吸收峰。该化合物结构新颖,兼具5-氟尿嘧啶和Ge-132的主要结构特征,相信将具有更好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酯化反应合成端基含8个甲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新型树状液晶分子,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树状液晶分子的结构与液晶性。结果表明:树枝状液晶分子在76℃表现出近晶态(S)向向列态(N)转变;在137℃表现出向列态向各相同性态转变;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到近晶态典型的焦锥织构,向列态典型的丝状织构。  相似文献   

16.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考察黄芩苷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的基本性质。方法 对制备的黄芩苷磷脂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量子化学及其溶解性、透膜性能等方面研究。结果 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图谱具有黄芩苷、大豆卵磷脂红外光谱的特征,与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走势大体一致,没有明显差异,但图谱中-C=O、-N-H的峰形与波数均出现了变化;核磁共振氢谱结果表明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并未在分子间产生新的化学键,但NMR谱中黄芩苷中羟基的峰形与化学位移同样发生了变异;量子化学研究表明两个分子之间虽未形成新的化合物,而是在空间匹配的前提下,以一种较弱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靠近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一种空间构象。形成复合物后对黄芩苷的溶解性改善显著,透膜累积渗透量大大提高。结论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并未在分子间产生新的化学键,它们之间是以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力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复合体,形成复合物后黄芩苷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依据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态的相关理论,设计并合成了6个带1,8-萘酰亚胺结构的新化合物。它们都将3个发色团以N-N键连接起来,具有相当大的空间位阻,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提出了一种合成此类具有大空间位阻化合物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多羧基官能团的聚酰胺-胺型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多次麦克儿(Michael)加成、氨解及水解等一系列反应,得以完成。所得最终产物3,5代羧酸盐的化学结构,已经红外光谱及磁共振氢谱证实,为新型高分子级合药物的合成提供了工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合成一氧化氮(NO)供体型咖啡酸衍生物,测定其体外NO释放活性。【方法】以中间体3,4-二乙酰咖啡酸为基本骨架,利用侧链羧基与硝酸酯结构偶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Griess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NO体外释放量。【结果】合成4个新的咖啡酸NO供体衍生物,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包括1H-NMR与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各化合物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NO释放性能,其中3,4-二乙酰基咖啡酸-2'-硝氧乙酯体外释放NO活性最强。【结论】咖啡酸NO供体衍生物合成方法可行,体外NO释放量与硝酸酯结构片段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从肉桂(Cinnamomum cassia Blume)的具有抗变态反应活性的水提物中,分到一系列的二萜化合物(1~X)。化合物1—VI的结构前已报道。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合物Ⅶ即辛卡西醇C_1(Cinncassiol C_1)的结构的测定。用化学和光谱(IR、UV、MS、~1 H及~(13) C的NMR)确定,并用X-光射线结晶学的分析进一步确证化合物Ⅶ是一个新的高含氧的四个环的二萜类化合物,在分子中具有一个带两个酮基官能团的八元环结构。辛卡西醇C_1(Cinncassiol C_1):C_(20)H_(28)O_7,无色片晶(MeOH),mP204—207°,[α]_D-3.6°(MeOH)。其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