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与心室重构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有关,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内中医药在慢性心衰方面的治疗经验,得出中医药不仅可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并抑制上述系统的过度激活,而且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慢性心衰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心脏原发性损害,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机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为主,RAS作用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来实现的。AngⅡ通过收缩血管、促进心肌细胞增生、醛固酮和内皮素分泌等多种机制造成心血管损害。神经内分泌失调是老年人慢性心衰的主要机制,所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调节神经内分泌为主,降低AngⅡ水平为关键。我们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慢性心衰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机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衰由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风心病等发展而形成的,也就是说许多心脏病最终都有可能成为慢性心衰。从表面上看来,慢性心衰的主要问题是心脏舒缩无力,出现水肿和瘀血;其实,慢性心衰的根本在于人体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以及心脏变大,形态发生改变,医学上叫“心室重构”。所以,治疗慢性心衰既要解决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抑制心室重构以治本,同时也要改善心脏舒缩能力,消除水肿、瘀血以治标,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消除慢性心衰的各种症状,减轻心衰的程度,控制心衰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A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终末阶段,现代医学对于心衰的治疗除强调减轻心脏负荷、纠正体内水钠潴留、加强心肌收缩能力等外,也十分强调要稳定心力衰竭的适应机制或代偿机制,即拮抗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对心肌的损害,改善心室的重塑。有关心衰的诊断、治疗研究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取得了很大进步,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征 ,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 ,以致在循环血量和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 ,心脏泵出的血液达不到组织的要求或仅能在心室充盈压增高时满足代谢的需要 ,此时神经体液因子被激活参与代偿 ,形成具有血流动力学功能异常和神经体液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具有循环充血的特征 ,故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CHF时存在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变化 ,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CHF的神经内分泌激活和过代偿1 1 神经内分泌激活 Packer[1] 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对心衰的作用 ,KutzAM证实了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终末阶段,现代医学对于心衰的治疗除强调减轻心脏负荷、纠正体内水钠潴留、加强心肌收缩能力等外,近年来十分强调要稳定心力衰竭的适应或代偿机制,即拮抗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对心肌的损害,改善心室的重塑。有关心衰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取得了很大进步,现笔者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的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属于中医学的惊悸、怔忡、痰饮等范畴。心力衰竭的治疗除强调减轻心脏负荷、纠正体内水钠潴留、加强心肌收缩能力等外,近年来十分强调要稳定心力衰竭的适应或代偿机制,即拮抗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对心肌的损害,改善心室的重塑。近年来,中医药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取  相似文献   

8.
周巍 《现代中医药》2010,30(3):90-92
结合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重视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对慢性心衰时神经内分泌影响的近五年研究近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法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充血性心力衰竭修复性治疗策略的立论基础是:慢性衰竭心脏结构功能的内源性缺陷能有真正的生物学的改善。在此背景下,中医界在总结和反思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亟须更新观念。中医药对心衰的防治不应只满足于短期症状的改善,而应以阻断神经内分泌、阻断心肌重塑作为靶目标,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的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慢性心力衰竭可视作中医心脏主血脉功能的衰竭。近代中医认为痰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之一并贯穿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全程。中医认为痰具有黏滞胶着、蓄积凝结、阻滞气血等特性,与易积聚成瘤等致病特点。本文以中医药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对象皆是人体为基础,根据痰的特性、致病特点将其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过程中相关因素对照,对痰的内涵进行扩展并找出痰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期的生物学基础:前心衰阶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纤维斑块,高血压、糖尿病中动脉管壁成分的改变;前临床心衰阶段:心肌炎症中的炎症物质,心肌淀粉样变性中心脏内沉积的淀粉样蛋白,肥厚型心肌病中结构与功能异常的肌丝,扩张型心肌病中受损变性的心肌纤维、心脏瓣膜;临床心衰阶段:心室重塑中的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心脏间质内过度增殖的纤维结缔组织。其中心室重塑中的痰可视作伏痰致心力衰竭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剑 《福建中医药》2007,38(4):56-5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终末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是CHF发展的重要因素,对CHF的治疗不仅在于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为重要的是干预神经内分泌,改变CHF心脏的生物学性质,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有重要的意义。由于CHF的发生发展演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故对心衰的治疗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应用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及最优化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及其组合,干预或调整CHF各子系统的过度激活,恢复各子系统之间的平衡,是治疗心衰,维持整体的功能和状态最有效的方法。虽然传统中医理论由于认识方法与手段的不同,对于人体功能的许多生理细节及过程的认识过于笼统而模糊,但仍可充分利用中医理论整体学、系统学方法,探讨中医脏腑辨证在心衰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郑宇新  孙腾  朱洪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0):719-71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原发损害,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神经内分泌失调是老年人慢性心衰的主要机制,所以治疗以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心肌重构为主。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3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5例对照,取效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喘胶囊对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泵入戊巴比妥钠复制犬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十二指肠给予心喘胶囊水提取液,观察各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心喘胶囊具有明显提高衰竭心脏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的作用;还具有明显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的作用,这方面作用与阳性对照药倍他乐克加开博通作用相似。结论心喘胶囊对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具有调节作用。提出中医对心力衰竭的治疗,除了针对"心主血脉"功能失调进行治疗外,还应针对"心藏神"功能失调,即心神不宁进行调治。  相似文献   

14.
胡晓虹  张艳 《中医药学刊》2006,24(3):574-575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造成心脏原发损害,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衰的发生率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仍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临床症状虽能改善,但大多对左室功能改善及血液流变学影响尚不明显,且副作用较大。为了探讨中医中药对充血性心衰的疗效,笔者在传统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强心通脉汤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常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也是多数心脏病人几乎不可避免的一个共同结局,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症。目前认为心力衰竭发生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在应力的作用下:包括收缩期和舒室负荷过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以及通过神经内分泌体液激素一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主要包括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等),促进心室重塑,引起心室和(或)心房肥大和扩大,逐渐造成心室舒缩功能低下和恶化,最终发展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进展,已使许多患者治愈或降低了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但随着人群老龄化,心衰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生活质量下降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现将近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甲五苓汤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甲五苓汤,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芪甲五苓汤联合常规抗心衰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范红辉  郭志华 《中医药导报》2008,14(1):76-77,80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具有改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激活,阻止心室重构作用;具有多环节、多靶点治疗特点。文章综合了近5年中药在调节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方面的临床与实验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强心胶囊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制备CHF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形态学检测,采用放免法检测心衰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BLD)和心钠素(ANP)含量。结果:强心胶囊能提高CHF模型大鼠+dp/dtmax-、dp/dt max和LVSP水平、降低LVEDP水平;减少心衰大鼠血浆AngⅡ、BLD含量和ANP含量。结论:强心胶囊可以抑制慢性心衰大鼠部分神经内分泌指标的过度激活,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强心利水方对慢性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强心利水方对阿霉素慢性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干预作用.在强心利水方治疗前后,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阿霉素慢性心衰大鼠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的AngⅡ、ALD、ANP和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强心利水方可降低CHF大鼠血浆中AngⅡ、ALD、ANP和ET,与模型组和心宝丸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强心利水方可以抑制慢性心衰大鼠部分神经内分泌指标的过度激活,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IiF)是一种常见复杂而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对CHF相关病证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在临床研究中对CHF证型规律研究不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激活,促进心室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本研究对CHF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探讨肾阳虚型与非。肾阳虚型CHF和相关的神经内分泌一细胞因子系统的指标变化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