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托法替布相关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FAERS 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托法替布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到以托法替布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总数63369例,排除无效信号后,得到ADE信号170个,涉及14个系统。发生频次高的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感染及侵袭类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信号强度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胆囊腺癌、恶性息肉、甲状腺髓样癌、皮肤乳头状瘤、消化性溃疡出血、胃肠粘膜充血、细菌性膀胱炎、潜伏性结核、带状疱疹、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及侵袭类疾病ADE报告例数最多,发生感染及侵袭类疾病多为女性、年龄45~64岁、体质量65~89kg、日剂量>10mg、用药疗程1个月内的患者。结论:年龄45~64岁、体质量65~89kg、日剂量>10mg、用药疗程1个月内的女性患者使用托法替布后发生感染及侵袭类疾病ADE风险较高,临床应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2.
王丽  邓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5):533-537,552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对托珠单抗药物不良事件信号进行挖掘和评价,为临床用药中风险识别及应对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2019年共12个季度托珠单抗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数据进行挖掘,采用ROR数据挖掘算法检测FAERS数据库中托珠单抗药物安全信号,从患者性别、年龄、转归、累及器官及系统对ADE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重点分析用于治疗适应证为CRS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信号。结果:数据处理后得到总的ADE报告总数为12 114 871例,以托珠单抗为PS药物的ADE报告总数为62 480例,检测出252个ADR信号。信号强度较大且数量较多的主系统器官分类主要集中在各类检查、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按信号强度排序,排名前10位的信号依次为舒张压异常、收缩压异常、舒张压降低、检查异常、风疹、舒张压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异常、血纤维蛋白原降低、前列腺肿块、白介素水平升高。用于治疗适应证为CRS时所产生频次最高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结论:托珠单抗使用时除常见不良反应外,应加强对说明书中未涉及的肝胆系统疾病、耳及迷路类疾病、生殖系统、乳腺疾病及心脏器官疾病系统不良反应的关注。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使用时还应关注呼吸系统、肝毒性等不良反应,推荐临床使用时应对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压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奥马珠单抗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关于奥马珠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奥马珠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26篇,共35例,其中男性9例(25.71%)、女性26例(74.29%),年龄分布以30~69岁居多(82.86%),发生时间大多在用药后1年内(87.27%),过敏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3个月内(66.67%),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8.78%)、呼吸系统损害(14.63%)和循环系统损害(12.19%)为主。多数患者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仅1例死亡,4例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接受脱敏治疗并成功脱敏。结论:临床应用奥马珠单抗应加强ADR监测,防范严重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PD-1/PD-L1抑制剂导致肺炎的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为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FDA平台,收集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FAERS数据库中首要怀疑药物为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纳武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不良事件为肺炎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评价4种药物导致不同类型肺炎的风险大小。结果:PD-1/PD-L1抑制剂导致肺炎的报道共有7 444份,包括阿替利珠单抗718份(9.65%),度伐利尤单抗1 109份(14.90%),纳武单抗3 627份(48.72%),帕博利珠单抗1 990份(26.73%),涉及患者7 268人,共检测出70个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其中阿替利珠单抗13个,度伐利尤单抗11个,纳武单抗26个,帕博利珠单抗20个。不良事件以放射性肺炎、免疫介导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为主。结论: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纳武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均与肺炎的发生相关,其中度伐利尤单抗导致肺炎的风险最高。使用时应注意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和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多粘菌素B的不良事件进行挖掘,为临床安全使用多粘菌素B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2004年1季度至2019年4季度一共64季度的FAERS数据,经过MedEx药品名称标准化、MedDRA不良事件系统分类等数据清洗后,提取多粘菌素B相关不良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共提取到多粘菌素B不良事件报告记录947例,包含4 042个报告事项。发生不良事件的男女比值为0.8,患者中位年龄为48岁。美国、日本和巴西是报告例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检测到不良事件信号188个,包含1 889项事件。各类检查、感染及侵袭类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眼器官疾病和胃肠系统疾病的报告事项最多。(移植物)植入综合征、(移植物)植入失败、肝静脉闭塞等的ADE信号最强。结论: 使用多粘菌素B期间应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继发性感染和呼吸肌麻痹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别应重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和移植术后的患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挖掘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不良事件和药物,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第1季度至2018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研究共提取年龄≥65周岁、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405 083例,其中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高频药物有氨氯地平、阿司匹林、呋塞米、阿托伐他汀、左旋甲状腺素、二甲双胍、奥美拉唑、阿达木单抗、别嘌醇等,发生频次较高的前3位严重不良事件是呼吸困难、跌倒和急性肾损伤。结论:呼吸困难事件的发生与上述高频药物使用可能无关,应密切关注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和急性肾损伤事件出现的风险,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对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的不良事件(ADE)信号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2016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共23个季度的ADE报告,数据去重后,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的ADE报告进行数据筛选与分析,挖掘ADE信号。结果:共获得以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67 844份,最终得到ADE信号1 368个(帕博利珠单抗641个,纳武利尤单抗727个),累及22个系统,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报告数和信号强度前20位的ADE中未在说明书中出现的信号2个(帕博利珠单抗1个,纳武利尤单抗1个)。结论:本研究挖掘出的常见ADE信号和其累及系统与说明书一致,但ADE具有免疫介导性且发现新信号,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小英  王浩  阳丽  陈力 《医药导报》2022,(4):572-578
目的 挖掘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两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比值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中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2...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美国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挖掘评价第三代抗癫痫药物导致精神系统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s)的风险,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FAERS中2008年10月至2021年06月期间FAERS中ADEs数据,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 ROR)对提取数据进行信号挖掘。结果:共提取第三代抗癫痫药物导致精神系统相关ADEs报告4 339份,其中除卢非酰胺,其余第三代抗癫痫药物引起精神系统相关ADEs中女性发生风险高于男性。精神系统ADEs占总ADEs比例依次为:吡仑帕奈(40.38%)>布瓦西坦(25.78%)>醋酸艾司利卡西平(21.39%)>拉考沙胺(20.48%)>司替戊醇(20.48%)>卢非酰胺(15.90%)。第三代抗癫痫药均可导致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但具体表现症状及发生强度存在差异。结论:应加强第三代抗癫痫药物临床用药监测,警惕精神系统相关ADE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鄢荣  黄琳  游蓝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5):1573-1577
目的:利用真实世界数据评价地舒单抗的安全性,为其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地舒单抗2015年至2020年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得到不良反应信号158个,其中107个未在说明书中收录。不良反应发生频次较高的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疾病、全身整体疾病、胃肠疾病和代谢及营养疾病方面;不良反应信号较强的主要集中在肿瘤、肌肉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方面;同时发现了一些未收录于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如口腔良性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碱性磷酸酶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关节炎等。结论:临床使用地舒单抗时应重点关注肌肉骨骼疾病、全身整体疾病、肿瘤、胃肠疾病和代谢及营养疾病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并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裴丹  甘戈  汪愿  闫舒  刘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22):2289-229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致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89-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对收集到的35例沙利度胺致ADR/ADE的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沙利度胺所致的ADR/ADE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37.14%);ADR/ADE临床表现居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47%)、心血管系统损害(22.06%)、泌尿系统损害(10.30%)。经与药品说明书对比,发现有重度心动过缓、尿失禁、严重皮肤损害、内分泌紊乱等在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项相关风险中提示不足。结论:重视沙利度胺所致新的、严重的ADR/ADE,加强用药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美国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中新型口服抗凝药依度沙班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DEs)数据,分析研究依度沙班的不良反应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美国FDA ADEs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中依度沙班ADEs报告,提取患者性别、年龄、ADEs发生区域、ADEs上报人群、ADEs严重性、ADEs类型等相关数据及首选术语报告数排名前30位ADEs报告,分析依度沙班不良反应。结果:在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期间FAERS共收到依度沙班的ADEs报告5578例,其中严重ADEs5042例,死亡701例。对报告数排名前30位ADEs进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ADEs报告数前5位依次为贫血、脑梗死、胃肠道出血、脑血管意外、呼吸困难。结论:利用依度沙班ADEs的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及使用的注意事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陈欢  文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6):1631-1636
目的:利用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挖掘来迪派韦/索磷布韦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4年10月10日至2020年9月29日期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中以来迪派韦/索磷布韦为首要怀疑对象的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运用BCPNN法进行药物警戒信号挖掘,信号生成条件为信息因子(information component,IC)的95% CI下限>0且报告数a≥3。结果:共检索得到来迪派韦/索磷布相关ADEs 18 492份,利用BCPNN法识别得到20个来迪派韦/索磷布韦药物警戒相关信号,其中有9个是药品说明书中未出现的可疑药物警戒信号,分别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脑病、耳鸣、便秘、血肌酐升高、流感样病例、异常做梦、口渴、色尿症。结论:挖掘来迪派韦/索磷布韦可疑药物安全警戒信号可为国内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HPV九价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选择接种疫苗提供安全性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2016-2019年共4年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筛选出符合阈值的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和分类。结果: 使用ROR法和PRR法均得到282个信号,相关报告数12 491例,涉及24个SOC,PT报告数与信号数对应的SOC构成比居前3位的均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将符合阈值的PT按信号数与信号强度降序排列,分别筛选出排在前50位的PT,共得到84个PT信号,其中34个有信号的不良反应未在HPV九价疫苗说明书中提及,主要为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眼器官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结论: HPV九价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针对挖掘出的新信号临床应引起重视,其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氯喹及羟氯喹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推荐试用治疗药物,但存在较多安全性问题。研究利用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和综合评价分析氯喹及羟氯喹相关事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安全用药信息。方法:从FAERS数据库中提取氯喹及羟氯喹相关不良事件个案报告,对患者基本信息、报告者信息、报告时间、常见不良事件等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综合标准法(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两种比值失衡分析法检测氯喹及羟氯喹相关信号,进而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报道对ROR法和MHRA法均有检出的信号进行药品相关性评估分析。结果: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FAERS数据库中以氯喹和羟氯喹为主要和次要怀疑药物的初次上报报告分别为383例和11 169例,其中导致死亡的报告51例(13.3%)和310例(2.8%),致死事件包括药物中毒、自杀、胎儿死亡、心脏骤停等。ROR法和MHRA法分别检出氯喹相关信号105个和100个,羟氯喹相关728个和650个。经筛选,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视网膜病变、感音神经性耳聋、肌病、药物性精神病、转氨酶异常和溶血等。其中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肥大、视神经萎缩、反射消失、肌无力综合征、血脂异常等和尖端扭转型室速、长QT综合征、限制性心肌病、颅神经损伤、低血糖等分别未在氯喹和羟氯喹说明书中提及。结论:在氯喹和羟氯喹的临床应用中,应关注心脏毒性、视网膜毒性和耳毒性等不良反应,并加强反射消失、肌无力综合征、血脂异常(氯喹),及低血糖(羟氯喹)等新的不良反应信号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乌司奴单抗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FAERS数据库自2009年第4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的乌司奴单抗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及信号检测。结果:共得到乌司奴单抗相关药物警戒信号90个(116 311例次),同时满足ROR法及PRR法识别并排除同义合并、药物外不良事件,共得到38个药品不良信号(44 515例次),涉及12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13个信号未在乌司奴单抗药品说明书中提及,涉及心脏器官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主要累积器官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9543例次)、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9366例次)以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5801例次)等;涉及死亡结局信号28个(811例次),按频次排序排名前二的分别为肺炎(95例次)和牛皮癣(60例次)。结论: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中尚未涉及的严重的、新的药物警戒信号。用药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给药部位、肌肉骨骼系统、皮肤系统及感染药物警戒信号,及早科学识别药品不良事件,做好相应防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和评价依那西普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发布的依那西普为首要怀疑对象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采用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法,以信息成分(information component,IC)的95%置信区间下限>0且报告数≥3为条件,挖掘该药品的警戒信号。结果:共计检索依那西普相关不良事件报告25 790份,女性患者(74.62%)多于男性患者(25.38%),年龄主要分布在45~65岁(50.54%),报告主要来源于美国(84.54%)。利用BCPNN法识别得到166个警戒信号,涉及16个系统器官分类。信号强度大且报告频数较多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反应、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与说明书收录的一致;另有7个说明书未载明的警戒信号,分别为胎儿畸形、耳漏、呼吸道充血、咳嗽、注射恐惧、睡眠障碍、肾石症。结论:临床在使用依那西普时既要关注说明书已明确的不良反应,也应关注新检测出的7种警戒信号。育龄期、妊娠期以及老年患者应慎用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