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乳腺癌分子分型特点, 明确分子分型与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手术方式、病理信息、辅助治疗信息及预后。应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分子分型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相关性。  结果  共50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平均年龄(76.65±4.36)岁, 其中腔管型乳腺癌占79.88%(401/50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占7.77%(39/502), 三阴性乳腺癌占12.35%(62/502)。截至末次随访(2019年4月30日), 8.37%(42/502)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 50例患者去世, 其中11例死因与乳腺癌相关。生存分析提示, 分子分型与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P < 0.001)及总生存期(P=0.040)均显著相关, 腔管B2型(HR=4.306, 95% CI:1.469~12.618, P=0.008)、Her-2过表达型(HR=3.729, 95% CI:1.418~9.809, P=0.008)和三阴性(HR=2.580, 95% CI:1.045~6.367, P=0.040)乳腺癌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风险均明显高于腔管A型; Her-2过表达型总生存期显著劣于腔管A型(HR=3.219, 95% CI:2.762~3.676, P=0.010)。  结论  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著相关, 腔管B2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老年女性乳腺癌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颈部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行头颈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患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成功拔管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例为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颈部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60例(研究组12例,对照组4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全身麻醉史(OR=9.17, 95% CI:1.05~83.33, P=0.045)、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OR=18.87, 95% CI:1.53~250.00, P=0.022)、术中液体负荷≥20 mL/kg(OR=27.78, 95% CI:1.94~500.00, P=0.014)是头颈部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7(3.0,17.0)d比2(2.0,5.0)d,P=0.013]、ICU停留时间[1(0.0,2.8)d比0(0.0,0.0)d,P<0.001]均长于对照组。  结论  头颈部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与有/无全身麻醉史、Cormack-Lehane分级及术中液体负荷有关,其发生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neuroendocrine breast carcinoma, pNEBC)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为pNEBC的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4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并诊断为pNEBC的患者为研究组(pNEBC组),1:4配对同期手术并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患者为对照组(NS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共5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NEBC患者入选本研究,按照1:4配对原则入选同期NST患者200例。两组患者年龄、瘤体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TNM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NEBC组淋巴结转移15例(30.0%,15/50);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表达率为96.0%(48/5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表达率为84.0%(42/5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表达率为10.4%(5/48),嗜铬素A阳性表达率为58.0%(29/50),突触素阳性表达率为97.9%(47/48)。对于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组织学分级、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Ki-67指数、分子分型差异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分期在NST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6),在pNEBC组中无显著差异(P=0.872)。  结论  pNEBC患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Her-2阳性表达率低,突触素阳性表达率较嗜铬素A高,其生物学行为尚需进一步研究,联合检测上述免疫组化指标并结合淋巴结状况,可能有助于pNEBC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国内外文献报道的6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HDP)不良结局预测模型在中国东西部地区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分娩且入院诊断为HDP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fullPIERS、miniPIERS、Zwertbroek、PREP、Ngwenya、马国珺等模型对不良结局风险进行预测,并从区分度和校准度两个方面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HDP患者2978例,其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92例,四川省妇幼保健院1486例。住院期间共655例(22.0%)患者发生不良结局事件,其中405例(13.6%)发生于入院48 h内;孕<34周分娩(49.4%, 200/405)、需输血治疗(43.5%, 176/405)、胎盘早剥(23.5%, 95/405)是入院48 h内最常见的不良结局事件。6种模型预测HDP患者入院48 h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布于0.600~0.897,灵敏度分布于57.1%~69.5%,特异度分布于60.1%~76.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除PREP模型(该模型的验证人群较少,未进行校准度评估)外,其他5种模型的P值均小于0.05。  结论  6种预测模型在中国东西部地区HDP患者不良结局预测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拟合性欠佳,且部分模型涉及的预测因子并非常规检查指标,模型大范围开展的可行性有待商榷。需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特征,建立更适合本土使用的HDP不良结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不同麻醉与多模式镇痛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策略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39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19例采用ERAS治疗方案(ERAS组), 2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外周组织灌注情况及麻醉相关术后早期恢复指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   结果   ERAS组患者术中阿片药用量、出室前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 0.05), 术后第一天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数量、血糖、术后早期阿片药用量、疼痛及恶心评分、镇痛满意度、拔除导尿管和胃管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 <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均>0.05)。   结论   应用不同ERAS麻醉与多模式镇痛策略可有效减轻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应激、减少阿片药用量、促进术后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的HR-HPV感染者作为感染组,同期于妇科门诊行子宫颈癌筛查且结果为HR-HPV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填写自行设计的《HR-HP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分析HR-HP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感染组患者125例,对照组患者53例。对两组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显示,感染组无业或职业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用洗剂清洁外阴、冲洗阴道频率高、性取向为同性、生育次数多、既往阴道炎病史、阴道分泌物量多、阴道分泌物性状异常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育史(OR=5.106,95% CI:1.521~17.145, P=0.008)、既往阴道炎病史(OR=3.910,95% CI:1.167~13.099, P=0.027)、阴道分泌物异常(OR=758.313,95% CI:58.151~9888.714, P<0.001)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用洗剂清洗外阴或冲洗阴道的清洁习惯(OR=2.004)、性取向为同性(OR=13.972)、沙眼衣原体阳性(OR=15.058)均显示出与HR-HPV感染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由于对照组样本量较少,并未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结论  HR-HPV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生育次数多、既往阴道炎病史、阴道分泌物性状异常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建议重视阴道分泌物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行宫颈HR-HPV筛查时加入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检查,如患有生殖道炎性疾病,应及时治疗,从多方面预防HR-HPV感染及降低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采用平行双针法与单纯双针法两种布针模式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射频消融布针模式分为平行双针组、单纯双针组。射频消融治疗后1个月,行增强CT或MRI检查测量消融范围(长径、宽径及厚径)并计算肿瘤灭活率。对患者随访,观察肿瘤局部进展情况。  结果  共281例(370个病灶)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经倾向评分匹配法校正后最终纳入分析111例(111个病灶),其中平行双针组37例(37个病灶),单纯双针组74例(74个病灶)。平行双针组消融厚径大于单纯双针组(均值差=0.39,95% CI:-0.63~-0.15, P=0.002),两组消融长径、宽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值差=0.07,95% CI:-0.33~0.20,P=0.631;均值差=-0.03,95% CI:-0.20~0.24,P=0.844)。两组治疗后1个月肿瘤灭活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平行双针组肿瘤局部进展率低于单纯双针组(2.70%比16.22%,P=0.037)。  结论  两种布针模式射频消融均具有较好的肿瘤灭活率,平行双针法可能更易形成较大的消融范围,以完全覆盖肿瘤组织,从而降低肿瘤局部进展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差且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 对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需求极高。通过总结北京协和医院脑转移瘤MDT诊疗经验,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肿瘤中心所有行脑转移瘤MDT诊疗的患者。对其入组时临床特征、诊疗决策、治疗依从性、临床预后等进行归纳、总结, 并分析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行脑转移瘤MDT诊疗的患者159例(非脑转移瘤患者13例)。肿瘤来源最多见于肺癌(61.6%), 其次为乳腺癌(11.3%)。绝大部分患者(87.4%)仅接受1次MDT诊疗。行初次脑转移瘤MDT诊疗时, 患者的主要特征为首要诊断为脑转移瘤(90.6%)、一般状况较好(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0分, 79.2%)、年龄≤65岁(78.6%)、有原发部位或颅内转移灶病理结果(67.9%)、肿瘤来源为肺癌(61.6%)、颅内单发病灶(54.1%)。76.7%(122/159)的患者经MDT诊疗达成了具体的治疗建议, 9.4%(15/159)的患者诊断结果发生改变, 随访1年时完全遵从MDT诊疗建议的患者占比56.6%(90/159)。146例脑转移瘤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5.6%(125/146), 1年生存率为78.8%(115/1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 递归分隔分析分级与分级预后评估评分对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分层有指导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HR=0.437, 95% CI: 0.231~0.828)、完全遵从MDT诊疗建议(HR=0.498, 95% CI: 0.264~0.942)的脑转移瘤患者通常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结论  应设置合理的脑转移瘤患者入组条件, 以提高MDT诊疗效率。多数患者经MDT诊疗后可达成具体的治疗建议, 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MDT诊疗可能有助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提高, 但确切获益情况需进行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西藏地区成人重症患者真菌检出现状,并进一步分析真菌检出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全部成人重症患者。根据其送检标本真菌检出结果,分为真菌检出阳性组、真菌检出阴性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检出真菌的菌株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真菌检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75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成人重症患者(送检标本4917份)纳入本研究,其中真菌检出阳性组142例、真菌检出阴性组613例。共检出真菌192株,其中念珠菌183株(95.3%)、曲霉7株(3.7%)、其他真菌2株(1.0%)。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164株(89.6%)、光滑念珠菌9株(4.9%)、近平滑念珠菌7株(3.8%)、克柔念珠菌2株(1.1%)、热带念珠菌1株(0.6%)。曲霉中,烟曲霉3株(42.8%)、黑曲霉2株(28.6%)、黄曲霉2株(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OR=1.402, 95% CI: 1.277~1.538, P<0.001)、消化系统重症(OR=2.671, 95% CI: 1.465~4.872, P=0.001)、气管插管时间≥48 h(OR=2.661, 95% CI: 1.611~4.397, P=0.000)、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时间≥24 h(OR=2.825, 95% CI: 1.522~5.245, P=0.001)、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使用时间≥24 h(OR=2.678, 95% CI: 1.679~ 4.272, P=0.000)、长ICU住院时间(OR=1.043, 95% CI: 1.011~1.076, P=0.008)是成人重症患者真菌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居住地海拔(OR=0.999, 95% CI: 0.999~1.000, P=0.040)、高血红蛋白水平(OR=0.994, 95% CI: 0.988~0.999, P=0.020)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西藏地区成人重症患者真菌检出现象并非少见,白色念珠菌是检出的主要菌株。影响真菌检出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应基于西藏地区特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现况,并初步分析其发生Hp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通过发送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协和医院长期随访IBD患者及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北京社区居民展开调查。收集两组人群一般资料、Hp感染相关信息、环境因素等资料。比较两组人群Hp阳性率差异并分析IBD患者Hp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本研究IBD患者122例、社区居民1739例。两组人群倾向性评分直方图高度一致。IBD患者Hp阳性率显著低于社区居民(13.1%比42.7%,P<0.001),且两组Hp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高呈逐渐升高趋势,但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BD患者中Hp阳性者长期共餐者Hp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Hp阴性者(43.8% 比18.9%,P=0.006)。  结论  IBD患者Hp感染率较社区居民降低,其发生Hp感染可能与长期共餐者Hp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对BI-RADS 4a类不规则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并结合影像组学、超声特征及临床独立危险因素特征建立列线图,评估其在减少不必要活检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常规超声检查筛选出的BI-RADS 4a类不规则乳腺结节905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634)和验证队列(n=271),比例为7∶3。共收集851个影像组学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同时利用单因素逻辑分析及多因素逻辑分析结合影像组学特征、超声特征及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模型对超声BI-RADS 4a类形态不规则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905例不规则乳腺结节中,恶性结节485个,良性结节420个;患者年龄22~83(50.05±11.13)岁,训练队列及验证队列的年龄、Rad-score值、肿块直径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队列影像组学模型AUC值为0.927(95%CI:0.900~0.950),验证队列影像组学模型AUC值为0.946(95%CI:0.908~0.976),该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基于MRI影像图像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LARC)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nCRT)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模型,以辅助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nCRT治疗且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织病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的LARC患者。按1∶2的比例将患者依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Data A与Data B 2个数据集。其中Data A数据集用于语义分割模型训练,Data B数据集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用于pCR预测模型训练与评价。收集Data A数据集病例的T2加权MRI影像资料,采用改进的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CN)模型对肿瘤区域进行语义分割,建立语义分割模型并提取最终卷积层中的影像特征。采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讨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T2 Flair影像组学模型对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非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过头颅MRI扫描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证实为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基于研究对象入院时和非溶栓治疗1周后出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变化,分成预后好组、预后差组。采用3D Slicer软件手动勾画DWI图像及T2 Flair图像高信号的梗死部位区域,采用Radiomics插件对所勾取的影像资料进行组学特征提取,结合患者出入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行单因素分析;再通过Logistic回归曲线算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各种因素的预测效能,评估研究对象的预后价值。结果 DWI、T2 Flair序列双重组合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9,测试组为0.7846。吸烟和组学积分是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试组AUC为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ROC临床模型的AUC为0.6497,测试组为0.5468。训练组Nomogram模型的AUC为0.92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受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65例, 中位年龄53岁, 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26例, 85.3%)。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子宫下段受累分为两组:子宫下段受累组和子宫下段未受累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结果, 并对其中的高危和高中危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 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Ⅰ期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9.7%, 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5%、6.4%和7.8%。单因素分析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15, 0.03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更低(P=0.041, RR=0.346, 95% CI:0.125~0.959; P=0.041, RR=0.411, 95% CI:0.175~0.963)。亚组单因素分析显示,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治疗失败率的相关因素(P=0.034)。  结论  子宫下段受累可能是影响Ⅰ期内膜癌辅助放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主要与治疗失败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患者临床特征构建的模型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深间质浸润(deep stromal invasion,DS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 (IGFBP3)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related to the risk of some cancers. Here we focussed on serum IGFBP3 as a possible biomarker of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for o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ESCC).Methods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erum IGFBP3 level in the training cohort including 136 ESCC patients and 119 normal controls and the validation cohort with 55 ESCC patients and 42 normal controls.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 (ROC)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iagnosis valu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was applied to select factors for survival nomogram construction.ResultsSerum IGFBP3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arly-stage ESCC or ESCC patients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p < .05).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serum IGFBP3 for the diagnosis of ESCC were 95.80% and 50.00%, respectively, with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 of 0.788 in the training cohort. Similar results were observed in the validation cohort (88.10%, 38.18%, and 0.710). Importantly, serum IGFBP3 could also differentiate early-stage ESCC from controls (95.80%, 52.54%, 0.777 and 88.10%, 36.36%, 0.695 in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cohort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erum IGFBP3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risk factor (HR = 2.599, p = .002). Lower serum IGFBP3 level was correlated with reduced overall survival (p < .05). Nomogram based on serum IGFBP3, TNM stage, and tumour size improved the prognostic prediction of ESCC with a concordance index of 0.715.ConclusionWe demonstrated that serum IGFBP3 w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for ESCC. Meanwhile, the nomogram might help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ESCC.

Key Message

  • Serum IGFBP3 showed early diagnostic value in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ith independent cohort validation. Moreover, serum IGFBP3 was identified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risk factor, which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nomogram with improved prognosis ability in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中重度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特征,构建预测中重度期CD的列线图。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C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20)和验证组(n=60)。依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评估CD的活动性,分为缓解、轻度期(n=94)、中重度期(n=86)。比较分析训练组和验证组不同分期CT小肠造影征象差异,并使用Rstudio4.1.2软件R包构建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  结果  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CT小肠造影征象显示:肠壁厚度(OR=1.746,95% CI:1.085~2.811)、ΔV-P(ΔV-P =静脉期肠壁CT值-平扫肠壁CT值)(OR=1.148,95% CI:1.062~ 1.241)、肠壁分层强化(OR=14.183,95% CI:3.737~53.824)、肠系膜脂肪密度高(OR=5.332,95% CI:1.278~22.246)4个参数是诊断中重度度CD独立参数。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95% CI:0.925~0.979,P < 0.05)、0.955(95% CI:0.911~0.997,P < 0.05),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患者净收益较大。  结论  肠壁厚度、ΔV-P、肠壁分层强化及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是诊断中重度期CD的独立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能够预测中重度期CD活动性。   相似文献   

18.
胡斌  卢浩  刘星言  李继贞  王永斌  邢莹莹 《疾病监测》2022,37(10):1349-1355
目的 探索基于状态空间的误差–趋势–季节(ETSBSS)模型在河南省肺结核(TB)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法解析2006—2019年河南省TB的趋势和季节组分。将数据分为训练(2006—2018年)和测试集(2019年),然后使用ETSBSS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并将模型性能与季节性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SARIMA)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ETSBSS(A,MD,M)和SARIMA(1,0,0)(0,1,0)12模型被选择为预测河南省TB发病的最优模型。两种模型在训练集上拟合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依次为ETSBSS模型(5.65%)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基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分类器的MRI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并评估上述模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方科技大学盐田医院进行MRI影像检查并获得手术病理的34例乳腺病变患者的动态增强MRI图像。按0.8∶0.2的比例将病例分为训练集(n=27)和测试集(n=7)。采用3D Slicer软件勾画乳腺病灶靶区并生成3D感兴趣体积,对每个感兴趣体积提取1037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LASSO进行影像组学特征降维,然后在训练集中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等3种分类器分别构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行评估。  结果  经LASSO降维后共选出6个影像组学特征标签进行建模,3种模型在训练集中的分类效果均非常好(曲线下面积>0.90),其中稳定性最高的是基于逻辑回归分类器建立的乳腺良恶性病变影像组学预测模型。  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的MRI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逻辑回归模型更为稳定。影像组学方法可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预测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郭在金  龚浩  周罗晶 《疾病监测》2022,37(8):1042-1047
目的 建立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SARIMA)模型和Holt-Winters指数平滑法,对江苏省结核病发病数进行预测,并评价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旨在为江苏省肺结核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利用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肺结核发病数据分别建立SARIMA模型和Holt-Winters指数平滑法模型,以2021年1—12月肺结核发病数验证模型并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拟合最佳的SARIMA模型为(0,1,2)(0,1,0)12, RMSE为229.52, MAE为146.81, MAPE为6.33%,总的相对误差为5.21%。Holt-Winters相加模型的RMSE为206.75,MAE为156.45,MAPE为6.63%,总的相对误差为7.74%。结论 两种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肺结核发病数,SARIMA模型预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