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 D S-C)在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 S D)儿童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9例AS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GDS-C和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简称儿心量表)在2周内进行评估,并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ASD程度。将GDS-C各维度分别与儿心量表和CARS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其相关性。结果除A运动维度外,GDS-C测得的B个人-社会、C语言、D手眼协调、E表现维度智龄均高于儿心量表(t值分别为2.90、2.85、3.58、3.40,均P<0.01)。按照ASD儿童各维度迟缓分布,GDS-C测评中A维度发现迟缓人数比率明显高于儿心量表(χ~2=15.10,P <0.01),其他各维度比较无明显差异。GDS-C量表A、B、C、D、E维度与儿心量表运动、社会行为、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维度相关系数高且显著(r值分别为0.95、0.84、0.78、0.83、0.92,均P <0.01),F实际推理与儿心量表适应能力相关性稍弱(r=0.50,P <0.01)。GDS-C量表B、C及F维度与CARS量表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38、―0.39,均P <0.05)。结论 GDS-C量表与儿心量表在ASD儿童的发育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其测试项目更为细致,能更准确的得到被测儿童的实际智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网状密集式悬吊训练对发育迟缓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新的早期干预思路与方法。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6~15月发育迟缓儿童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网状密集式悬吊训练,治疗周期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均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和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IMS评估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t=-2.983、-7.157,P<0.05;PDMS-GM评估分别为t=-2.733、-6.517,P<0.05),且治疗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IMS和PDMS-GM评估分别为t=-2.400,-6.099,P<0.05)。结论 网状密集式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改善发育迟缓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幼儿语言发育迟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207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测评结果,提示异常者为病例组(n=81),提示正常者为对照组(n=126),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引起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64.20%vs.41.27%,χ2=10.368,P<0.05);Gesell发育量表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个人-社交得分病例组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5.852、-6.354、-3.855、-9.6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esell发育量表的个人-社交与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明显相关(OR=0.85,95%CI:0.81~0.89,P<0.05)。结论 个人-社交分数低可能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出生情况的患儿在不同月龄段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PDMS-2)与Gesell发育量表对运动功能评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0年7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同时使用PDMS-2与Gesell量表进行评估的不同出生情况且月龄(纠正月龄)为3~12个月的患儿共900例(男性490例、女性410例),横纵向对比分析两种量表对不同出生情况的患儿在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评估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组(ELBWI)、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组(LBWI)和足月儿组PDMS-2与Gesell量表的粗大运动以及精细运动评估结果均呈正相关(r=0.386~0.530,P<0.001)。随着月龄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加,12月龄时相关性最高(ELBWI:r=0.641、0.601;LBWI:r=0.678、0.647;足月儿组:r=0.896、0.749)。足月儿PDMS-2与Gesell量表的粗大运动以及精细运动评估结果的相关性(r=0.530、0.483)高于LBWI(r=0.496、0.459)和ELBWI(r=0.449、0.386)。结论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除语言外其他能力的发育特征,为临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esell智力发育诊断检查量表,对60名发育性语言障碍儿进行发育评估,并以6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交三个能区的异常率分别为40.0%、28.3%、40.0%。2)发育性语言障碍组儿童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五个能区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儿童语言发育与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交能力发育呈正相关。 结论 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常合并大运动、精细运动等能力的发育异常,需对这部分儿童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早产儿24个月龄Gesell量表结果,研究早产儿生后24个月龄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为改善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钦州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出院后定期随访、资料完整的早产儿为早产儿组(n=278),根据出生胎龄(GA)将早产儿分为GA<32周组(n=102)和GA≥32周组(n=176);抽取同期健康足月儿为足月儿组(n=113);收集所有研究对象24月龄Gesell量表发育商(DQ);比较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早产儿各组与足月儿组Gesell量表结果;了解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在生后24月龄神经心理发育的差异。结果 各组生后24月龄Gesell量表结果:1)早产儿组大运动、精细运动异常发生率及其DQ值与足月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异常的发生率较足月儿高,相对应的DQ值较足月儿低。2)GA≥32周的早产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适应性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与足月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的DQ值仍低于足月儿。3)GA<32周的早产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适应性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足月儿,相对应的DQ值均低于足月儿。结论 大多数早产儿,生后24个月龄的大运动、精细运动已达到足月儿水平,但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的发育仍落后于足月儿;GA<32周的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未达到足月儿水平,仍需延长随访和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36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神经发育特点,为后期评估、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2019年因语言问题首次就诊的18~36月龄婴幼儿,根据“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结果分为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与多能区发育迟缓组,比较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早期语言水平,以及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结果 共有700例婴幼儿入选,两组间月龄(t=-1.73,P=0.09)、性别(χ2=2.06,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年龄构成比存在差异(χ2=9.124 ,P=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能区均更为落后(t=15.08,20.26,25.68,18.76,39.79,P<0.001)。在早期语言水平方面,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总的早期语言发展水平、语音和语言表达、听觉感受理解、视觉相关语言方面较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均更低(t=8.20,10.23,9.18,11.39,P<0.001)。单纯语言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DQ存在相关性(r=0.127,0.146,0.238,P<0.001),而多能区发育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各能区DQ均存在相关性(r=0.154,0.392,0.390,0.435,P<0.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更高(χ2=61.69,105.17,P<0.05)。结论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合并多能区落后时存在语言发育的显著落后,应进一步完善检查,注意识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语音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 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初次就诊并诊断为语音障碍的395例儿童作为语音障碍(SSD)组, 并选取同期于保健科体检的1 179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均进行《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儿心量表2016版)检查,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儿童的总发育商、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能力的发育水平;采用单因素χ2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语音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SSD儿童395例, 其中男296例, 女99例, 年龄≥4岁及≤6岁, (4.71±0.76)岁;对照组儿童1 179例, 其中男864例, 女315例, 年龄≥4岁及≤6岁, (4.64±0.78)岁。SSD组总发育商均值低于对照组[(86.45±11.57)分/(91.24±8.00)分, t=-7.78, P<0.01], 并且SSD组男童和女童总发育商的均值均低于对照组[(86.00±11.40)分/(90.78±7.86)分, t=-6.7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3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与发育性语言障碍(DLD)的Gesell发育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明确诊断为ASD(n=78)、DLD(n=80)的2~3岁儿童,通过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每个儿童进行发育水平测评,并对两组儿童5个能区发育水平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ASD、DLD儿童的Gesell发育特征。结果 1)ASD组儿童平均发育商得分均低于DLD组儿童。除大运动能区外,ASD组儿童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能区间发育水平均低于D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3、6.208、14.219、10.811,P<0.001)。2)语言、个人-社交发育比较:ASD组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以重度、中度障碍为主(48.72%、33.33%),DLD组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以轻度障碍为主(77.5%)。ASD组儿童50%的个人-社交分布在轻度障碍区域,无1例正常;DLD组儿童的个人-社交发育商68.75%分布在轻度障碍区域,30%处于正常或边缘水平。结论 除大运动能区外,ASD儿童其余能区平均发育水平均低于DLD儿童。熟悉ASD、DLD儿童的Gesell发育特征,对ASD、DLD儿童的早期识别、康复及教育计划的制定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对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的96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46)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50)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训练,运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以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两组儿童发育行为。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个人社交、大运动、语言、精细操作、适应性方面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统合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并且能提高其个人社交、大运动、语言、精细操作、适应性方面的能力,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疑诊发育迟缓儿童智能发育概况,为指导早期筛查及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行Gesell发育评估的2 178例疑诊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发育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数据完整者1 979例,其中男童约占76.5%(1 514/1 979),女童约占23.5%(465/1 979),且不同月龄段男、女童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2,P<0.05)。语言能区发育缺陷比例高达86.2%,适应性行为、个人-社交行为、精细动作及大运动能区发育缺陷比例分别为68.6%、68.0%、57.3%及52.8%。男童语言能区发育缺陷比例高于女童(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语言能区发育缺陷程度与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大运动及精细动作能区发育缺陷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731、0.795、0.676、0.690,P<0.001)。结论 疑诊发育迟缓儿童中语言发育缺陷问题突出,且伴其余能区不同程度发育缺陷,尤其应重点关注男童语言发育,早期对儿童进行以语言发育为主的全面智能发育干预应作为临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结合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中的早期干预效果,为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康复中心收治确诊为运动发育迟缓且符合标准的患儿101例,按不同训练方案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早期运动干预训练。根据PDMS-2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早期干预训练下进行相应Peabody配套运动训练,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早期干预训练。训练1个疗程后采用PDMS-2对两组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再次评估,比较两组的运动评估结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体运动商(TMQ)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评估显示干预组患儿较治疗前GMQ、FMQ、TMQ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17、3.97,P<0.01),且干预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2.13、2.04、2.44,P<0.05)。干预前,两组精细运动或粗大运动偏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P>0.05)。结论 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中使用PDMS-2及其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学习风格简介(LSP)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康复效果,以期在全国更广范围内推广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确诊为ASD的儿童55名,年龄在36~72个月之间,进行为期6个月的LSP模式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应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进行康复效果评估。结果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语言、社交行为和适应行为能区发育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7.10、6.29,P<0.01),而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区发育商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1.76,P>0.05);CARS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CARS量表得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1);SDQ量表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SD患儿多动注意缺陷得分、同伴关系问题得分和困难总分明显下降,亲社会行为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8、6.96、7.74、6.78,P<0.01),而情绪症状得分和品行问题得分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92,P>0.05)。结论 LSP能有效改善ASD患儿的社交能力,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可在国内更广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促进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存在运动发育落后)的0~2岁儿童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一对一多感官刺激治疗,30 min/d,5次/周,共8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对所有观察对象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测评,观察粗大运动发育商(GMQ) 、精细运动发育商(FMQ) 、总体运动发育商(TMQ) 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提高 (P<0.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4周后评分 (t=-9.354、-7.997、-14.518、-10.162、-6.102、-14.313,P<0.001)。实验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2.306、-2.276、-3.396、-3.392、-3.664,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治疗有利于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 年8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的112例儿童作为语言迟缓组,以性别、年龄作为匹配因素,筛选同期正常体检127例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幼儿语言发育迟缓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语言发育迟缓组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均低于正常儿童组,运动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分数均落后于正常儿童(P<0.01)。正常组儿童总体家庭养育环境优于语言迟缓组儿童(Z=-2.884,P=0.004),在情感温暖/环境气氛、社会适应及自理、语言及认知信息维度中,语言迟缓组儿童家庭养育评价较差(Z=-2.032、-3.974、-4.835,P<0.05或<0.01)。控制了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其语言发育的重要因素(P<0.01)。儿童言语能发育商与其家庭养育环境呈正相关(r=0.480,P<0.01),家庭养育环境总评分每增加1分,儿童言语能发育商DQ平均上升0.45。结论 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家庭内增加儿童参与认知活动的机会,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特点及其与智商、行为特征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于门诊收集10~14岁ADHD儿童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与被试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发育儿童作为对照组,用情绪调节能力问卷、WISC-Ⅳ、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两组儿童进行了情绪调节能力、智商以及临床特征等因素的评估。结果 ADHD组的情绪知觉能力(t=-4.340)、情绪调节策略(t=-5.04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t=-5.528)、情绪控制能力(t=-5.121)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0);情绪评价能力(r=0.41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0.409)、情绪反思能力(r=0.520)与总智商相关(P均0.05),情绪调节能力与行为特征未发现明显相关(P0.05)。结论 ADHD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受损,可能与其智商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5~6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发育性协调障碍(DCD)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旨在为学龄前ADHD共患DCD儿童的针对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4月对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DHD的儿童进行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DCDQ)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儿童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诊断标准,确诊DCD者共70例,另单纯ADHD患儿5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测试,对比两组儿童智力结构特征。结果 ADHD共患DCD组儿童的总智商(t=2.884)、言语理解(t=3.059)、视觉空间(t=2.198)、工作记忆(t=2.345)、加工速度指数(t=3.314)均显著低于单纯ADHD组(P<0.05);两组流体推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05)。比较10个核心分测验的得分,共患DCD组均较单纯ADHD组低,其中常识(Z=2.285)、类同(t=2.645)、拼图(t=2.225)、动物家园(Z=3.307)、找虫(t=3.033)和划消分测验(t=2.299)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促进GDD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以及全面发展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存在运动发育落后)的0~2岁儿童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一对一多感官刺激治疗,30 min/d,5次/周,共8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对所有观察对象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测评,观察粗大运动发育商(GMQ) 、精细运动发育商(FMQ) 、总体运动发育商(TMQ) 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提高 (P<0.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4周后评分 (t=-9.354、-7.997、-14.518、-10.162、-6.102、-14.313,P<0.001)。实验组在治疗4周、8周后GMQ、FMQ、TM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2.306、-2.276、-3.396、-3.392、-3.664,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治疗有利于提高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睡眠质量和唾液皮质醇水平,分析唾液皮质醇水平与睡眠质量、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儿科确诊为POTS的患儿40例作为病例组,并纳入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6个时点(晨起清醒时、醒后30min、12:00、16:00、20:00以及晚间上床休息时)的唾液样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唾液皮质醇浓度。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POTS症状评分表分别进行睡眠质量、POTS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估。结果 对照组平卧位收缩压(t=2.194)、直立位收缩压(t=2.351)、直立位舒张压(t=2.227)、平卧位稳定心率(t=2.117)高于POTS组;直立位最大心率(t=-3.88)、卧立位心率差值(t=-7.86)低于PO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TS组唾液皮质醇浓度在晨起清醒时、醒后30 min、12:00、16:00及2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TS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差[(7.2±3.0) vs.(1.35±1.39),t=-10.370,P<0.001],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PSQI评分与苏醒后唾液中皮质醇浓度呈正性相关(r=0.62、0.60, P<0.001);POTS症状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r=0.58, P<0.001)。结论 唾液皮质醇浓度与POTS患儿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PSQI评分呈正相关。POTS患儿的唾液皮质醇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