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Lokomat下肢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0周后,实验组FMA运动功能评分、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肉能力和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晓平  冯小军  陈冲  鲍文 《安徽医药》2015,(6):1115-1118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并比较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单独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拒绝尝试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者设为对照组(15例),尝试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者设为观察组(38例)。观察组每周6 d接受30 min机器人辅助步态治疗2次和每天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每天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由同一名医师采用WALKERVIEWTM步态分析系统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步态时空参数及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4周步长、步频、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步频、膝关节活动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疗法与单独常规康复疗法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且前者比后者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步态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为主,两组治疗后进行相关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可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参与为增加肌力和体能而制定的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肌力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常规组对患者应用常规训练,治疗组患者应用平衡功能训练。所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AM)、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训练后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周6次,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AC评分、FMA下肢评分、Ban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评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均小于6个月且病情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评定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表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最快折返速度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首发脑梗死偏瘫患者P300的影响。方法 60例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器人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应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测患者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测平衡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ERP成分N100、N200、P200和P300电位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erg平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00、N200、P200和P300波幅及潜伏期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erg平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00和P300波幅及潜伏期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并有利于恢复大脑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48例);常规康复治疗组(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个月进行以下评定:1、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2、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3、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FAC、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Bmnnstm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月时下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肢Bmnnstmm分期、FMA积分、FCA行走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预防继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继发性障碍.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81.55±23.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2±24.74),NIHSS评分(7.48±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0±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继发性障碍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辅助药物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继发障碍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薛梅  冯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1,(28):132-133
脑卒中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的康复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各种康复治疗,也取决于治疗以外的康复护理和各种康复治疗能否得到继续和巩固。因此,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对实现其康复的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脑卒中患者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对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指导,通过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心理护理、语言康复护理措施的全面实施和配合,提高了康复效果,使患者的致残率下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对偏瘫患者股四头肌张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存在下肢痉挛的偏瘫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下肢CPM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4、6周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6周的股四头肌张力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6周的股四头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4、6周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4、6周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M能降低偏瘫患者股四头肌张力以及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肢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痉挛肌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U,对患者的上下肢肌痉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分别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上下肢的改良Ashwonh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可显著降低痉挛肢体肌张力,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改善ADL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硕  陈慧芳 《安徽医药》2023,27(11):2212-2215
目的 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病人60例,依托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病人在常规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共治疗4周,每周6次,每次20 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sFMA-UE)评分、Wolf上肢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sFMA-UE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FMA-UE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9.27±2.11)分、(29.23±1.30)分、(54.17±5.58)分均优于对照组(33.33±3.13)分、(28.23±2.06)分、(49.67±5.5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  相似文献   

17.
Botulinum toxin A treatment of adult upper and lower limb spasti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ity with botulinum toxin A as a new approach in the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stroke. Clinical studies have been review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arget groups, technical aspect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eating spasticity with botulinum toxin A. Open and controlled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Dysport 500 to 1,500U or Botox 100 to 300U could reversibly relieve upper limb flexor and lower limb extensor spasticity. A reduced muscle tone, pain relief, better hand hygiene and improved walking function were the main benefits. Patients tolerated the treatment well. Activity or, if not possib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injected muscles ma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stly toxin. Serial casting is another op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a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toxin could be mediated by paresis of both the extrafusal and intrafusal muscle fibres, thereby altering the afferent discharge in the musc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28±12.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症状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9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给予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评估量表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症状和下肢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MFM-88总百分比为(68.94±4.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13±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患儿下肢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