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对铂类联合化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38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铂类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行安罗替尼靶向治疗。治疗方案为安罗替尼12 mg/d,服药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结果  每例患者平均行6.3个周期安罗替尼治疗。38例患者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2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为10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8.4%(7/3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3.7%(28/3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1.4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乏力、食欲减退、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7/38);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安罗替尼治疗。  结论  安罗替尼口服方便,且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对铂类联合化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VCD/IE方案(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与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交替)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进展期尤因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VCD/IE方案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进展期尤因肉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尤因肉瘤患者对比,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AE)。结果:共筛选出符合入排标准的联合治疗患者11例,阿帕替尼单药组10例。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5个月和14.5个月。其中男性占比分别为72.7%(8/11)和70%(7/10),平均年龄分别为18.1±6.7岁和20.8±15.7岁。VCD/IE方案联合阿帕替尼的ORR、...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评估一线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联合化疗后出现进展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二线治疗中应用免疫跨线联合化疗对比多靶点血管生成抑制剂(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一线治疗中ICI联合化疗进展的80例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资料,分为免疫跨线联合化疗组(A组,n=42)和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B组,n=38)。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 Kaplan-Meier曲线评估治疗方案与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和总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并通过亚组分析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获益患者。[结果] A组和B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3.81%和39.47%(P=0.13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59.52%和84.21%(P=0.015);中位PFS分别为6.3个月和7.7个月(P=0.048),中位OS分别为11.5个月和14.5个月(P=0.049)。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食欲减退、皮疹、腹泻、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经对症处理均可耐受,未发生致死性事件。[结论] 一线免疫联合化疗进展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中,整体人群的临床疗效中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优于免疫跨线联合化疗,在亚组分析中免疫跨线联合化疗组及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有各自的优势人群,疗效确切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后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经过化疗后进展的晚期ESCC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e,OS)。随访截止到2021年11月30日。  结果  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63例ESCC患者接受了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7.1个月(95%CI:4.3~9.9),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9.8%,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尚未达到。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31例(49.2%)、甲状腺功能减退29例(46.0%)、高血压24例(38.1%)、恶心和呕吐22例(34.9%)、手足综合征21例(33.3%)、皮疹20例(31.7%)。3级不良反应有出血及穿孔3例(4.8%)、间质性肺炎2例(3.2%)、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3.2%)、免疫心肌炎1例(1.6%)、皮疹1例(1.6%)、腹泻1例(1.6%)等。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  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化疗后进展的ESCC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ESCC患者后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时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是在治疗晚期NSCLC时面临的新挑战。奥希替尼是一种第三代EGFR-TKI,其在第一代EGFR-TKI耐药后的NSCLC特别是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观察奥希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7年4月—2018年9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诊断明确的晚期(Ⅳ期)肺腺癌患者62例,一线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88.7%的患者接受了三线及以上的治疗,观察患者应用奥希替尼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6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5例(40.3%),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8例(45.2%),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9例(14.5%)。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0.3%(25/6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5.5%(53/6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0.30个月(95% CI:9.92~10.68个月)。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38.7%)、皮疹(32.2%),经对症处理后可明显缓解。结论:奥希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呋喹替尼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呋喹替尼三线或后线治疗的48例m CR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mCRC患者接受呋喹替尼治疗2~17个周期,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0例(0.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3例(6.2%),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 32例(66.7%),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 13例(27.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2.9%,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2%,中位PFS为4.9个月。呋喹替尼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6.2个月(P=0.445)。48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SCLC)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分析高血压与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共纳入89例60岁以上的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ES-SCLC患者,接受起始剂量为12 mg或10 mg的安罗替尼单药治疗。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治疗的疗效数据,生存预后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析,并通过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OS、安全性。[结果] 89例老年ES-SCLC患者经过安罗替尼治疗后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64例,疾病进展20例。安罗替尼单药治疗老年ES-SCLC患者的ORR为5.6%(95%CI:1.85%~12.63%),DCR为77.5%(95%CI:67.45%~85.70%)。89例老年患者的中位PFS为3.3个月(95%CI:2.63~3.97),中位OS为7.3个月(95%CI:5.97~8.63)。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的老年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疲劳、纳差、蛋白尿和血液学毒性等。出现高血压患者31例。高血压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HR=0.71,P=0.024)。[结论] 安罗替尼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老年ES-SCLC患者具有初步的疗效及可耐受的安全性。安罗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高血压可作为预测PFS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同时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sion free survival, PFS)的可能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云南省肿瘤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1例晚期难治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 予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主要疗效指标为PFS, 次要疗效指标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根据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CIST 1.1评价临床疗效, 包括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同时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4.0标准随访观察安全性。  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截至最后1次随访时间2019年3月31日, 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 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患者有2例(9.5%), 疾病稳定(stable dis? ease, SD)患者7例(33.3%), 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患者12例(57.1%), ORR为9.5%, DCR为(42.8%),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mPFS)为8个月, 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为14个月。患者的性别、年龄、ECOG评分、组织来源、是否手术、是否化疗对患者PFS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只有服用阿帕替尼前是否有放疗史这一因素对患者PFS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有放疗史患者的PFS低于无放疗史患者。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依次为手足综合征(14.3%)、气胸(14.3%)和贫血(4.8%)。  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治疗晚期难治性骨与软组织肉瘤中显现出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总体来说是可预见、可控制和可逆转的, 对于治疗依从性良好、无其他治疗方法可选择的晚期难治性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患者可以尝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联合腹腔局部加全身系统化疗(neoadjuvant intraperitoneal and systemic chemotherapy,NIPS)及阿帕替尼转化治疗胃癌腹膜转移(P1CY1)患者,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32例经腹腔镜探查后证实为P1CY1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HIPEC联合NIPS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在进行6个周期转化治疗后再次进行腹腔镜探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  结果  32例患者经转化治疗后均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2.5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0.63%。所有患者均进行二次腹腔镜探查,PCI评分较之前下降者24例(75.00%),上升者8例(25.00%),其中R0切除率为18.75%。中位随访时间25.2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6.2(13.5~2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4.9(11.4~20.3)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周围感觉神经病变、消化道反应及口腔黏膜炎,无不良反应相关死亡病例。  结论  HIPEC联合NIPS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可以提高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R0切除率和疾病控制率,同时化疗不良反应可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化治疗方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RALOX-HAIC)联合免疫及靶向药物三联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9例行RALOX-HAIC联合靶免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以首次HAIC治疗为起点,以患者疾病进展、死亡、不可耐受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0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及安全性。结果:ORR为41.0%,DCR达87.2%,m PFS为7.3个月(95%CI:5.0~9.6),mOS为14.6个月(95%CI:10.8~18.5),其中1例患者成功转化行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根据单中心的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参加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Ⅱb临床试验的46例患者。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成安罗替尼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接受安罗替尼12 mg/d,d1~d14,21天为一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无进展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  结果  共入组46例,其中7例从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中移除,剩余39例患者中安罗替尼治疗组28例,安慰剂组11例。安罗替尼治疗组中4例PR,13例SD; 安慰剂组3例SD,两组的DCR接近统计学差异(60.7%vs. 27.3%,P=0.082);其中安罗替尼治疗组中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DCR为78.6%(11/14)。安罗替尼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2.4个月(95%CI:7.6~17.2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4.0月(95%CI:1.7~6.3个月,P=0.043);但是两组的OS无显著性差异(19.4个月vs.17.6个月,P=0.961)。安全性方面,安罗替尼治疗组中共2例(7.14%)患者出现了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severe adverseevent,SAE),其中1例(3.6%)为气胸,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2级。  结论  安罗替尼在软组织肉瘤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DCR率,且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并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安罗替尼可以作为晚期软组织肉瘤的治疗选择,尤其是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三线治疗难治型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信息,观察、评估安罗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者随机分为安罗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安罗替尼组与安慰剂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阿昔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中高危晚期肾癌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10例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阿昔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7例、肾非透明细胞癌3例。治疗方案为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200 mg、每3周1次,口服阿昔替尼5 mg、每天2次,并分析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年龄为58.5(43.0~67.0)岁,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风险分级均为中危或高危。10例患者的阿昔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的客观缓解率为40.0%(4/10),疾病控制率为90.0%(9/10)。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7.1%(4/7)。10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中转氨酶升高4例(40.0%),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例(40.0%),恶心3例(30.0%),高血压2例(20.0%),手足皮肤反应2例(20.0%)。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3例发生3~4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好转。  结论  阿昔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中高危晚期肾癌有较高的客观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标准治疗在一线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4.2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41.7%和37.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rate,DCR)分别为87.5%和80.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分别为9.2个月和6.8个月(HR=0.624,95%CI:0.396~0.981;P=0.046)。两组患者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3+的mPFS分别为11.6个月和6.8个月(HR=0.461,95%CI:0.260~0.817;P=0.012),其中研究组IHC3+和IHC2+(in situ hybridization positive,ISH阳性)的mPFS分别为11.6个月和7.8个月(HR=0.486,95%CI:0.215~1.097;P=0.051),研究组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阳性和PD-L1阴性的mPFS分别为9.2个月和4.9个月(HR=0.370,95%CI:0.104~1.322;P=0.033)。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P=0.034)及中性粒细胞减少(P=0.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腹膜转移及治疗方案是PF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免疫联合曲妥珠单抗标准方案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PFS,IHC3+患者免疫联合治疗效果可能更佳,且安全性可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埃克替尼治疗复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一线或多线化疗进展的98例EGFR 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埃克替尼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资料。结果:98例既往化疗失败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中,达到完全缓解(CR)1例(1.0%),部分缓解(PR)66例(67.3%),疾病稳定(SD)20例(20.4%),疾病进展(PD)11例(11.2%);客观缓解率(ORR)为68.4%(67/98),疾病控制率(DCR)为88.8%(87/98),中位无进展时间(mPFS)为8.8个月(95%CI:7.1~1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OS)为15.5个月(95%CI:11.8~19.2个月)。亚组分析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的ORR(82.0% vs 54.2%,P=0.003)、mPFS(11.0个月 vs 6.0个月,P=0.008)及mOS(20.0个月 vs 12.6个月,P=0.016)均优于21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非脑转移患者的mOS优于脑转移患者(16.0个月 vs 8.0个月,P=0.039);不吸烟患者的ORR 优于吸烟患者(76.7% vs 55.3%,P=0.023);不同性别、年龄、肺癌分期、治疗线数、转移器官数对预后的影响均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为主,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可明显缓解。结论:埃克替尼治疗既往化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